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中药部颁标准
- 4 三黄丸说明书
- 4.1 药品类型
- 4.2 药品名称
- 4.3 药品汉语拼音
- 4.4 药品英文名称
- 4.5 成份
- 4.6 性状
- 4.7 作用类别
-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 4.9 规格
- 4.10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 4.11 禁忌
- 4.12 三黄丸的不良反应
- 4.13 注意事项
- 4.14 三黄丸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4.1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 4.16 备注
-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黄丸
-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三黄丸
- 7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黄丸
- 8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三黄丸
-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黄丸
-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黄丸
-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黄丸
- 13 《普济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黄丸
- 14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黄丸
- 1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黄丸
- 16 《活人书》卷十八方之三黄丸
- 17 《片玉心书》卷四方之三黄丸
- 18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家宝》方之三黄丸
- 19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黄丸
- 20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黄丸
- 2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 22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三黄丸
- 23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方之三黄丸
- 24 《喉科秘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 25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三黄丸
- 26 《青囊秘传》方之三黄丸
- 27 参考资料
- 附:
2 概述
三黄丸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二十二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Sanhuang Wan
3.2 处方
3.3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3.4 性状
本品为黄色的水丸;味苫。
3.5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直径40~140μm。纤维束鲜黄色,壁厚,纹孔较大而稍稀,孔沟较粗,纤维淡黄色,梭形,长60~250μPm,直径9~33μm,壁厚,孔沟细。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6~ 9g,一日3次。
3.9 贮藏
密闭,防潮。 安徽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三黄丸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三黄丸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用于治疗便秘、疮痈。
4.9 规格
4.10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克,一日3次。
4.11 禁忌
孕妇忌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
2.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到3次者,应减量;每日3次以上者,应停用并向医师咨询。
4.服药3天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5.小儿、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若需使用,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5 《千金翼方》卷十九方之三黄丸
5.1 处方
春三月:黄芩、黄连各四两,大黄三两;夏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七两,大黄一两;秋三月:黄芩六两,黄连三两,大黄二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黄连二两[1]。
5.2 制法
5.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至七丸,日三次[1]。
5.4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女带下,手足寒热[1]。
6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方之三黄丸
6.1 处方
黄连、黄芩、大黄各十两[1]。
6.2 制法
6.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1]
6.4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治三焦积热,上焦有热,致目赤头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致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肛门肿痛,或下鲜血;并治小儿积热[1]。
6.5 三黄丸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本方对弗氏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有抑制效能。又有某种程度的降压、抑制神经兴奋和降低血中总脂质、中性脂质和胆固醇的作用[1]。
7 《银海精微》卷上方之三黄丸
7.1 组成
黄连1两,黄芩1两,大黄(酒浸过,炒)3两[1]。
7.2 功效主治
治大眦赤脉传睛,症见大眦常壅涩,看物不准,及目赤,眼内生虚肉,形似鸡冠蚬肉者[1]。
7.3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1]。
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8 《脉因证治》卷上方之三黄丸
8.1 组成
8.2 功能主治
主治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1]。
8.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为细末,炼蜜为丸服[1]。
8.4 附注
方中芒消用量原缺。
9 《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三黄丸
9.1 组成
熟大黄(酒磨汁)三两,制乳香、制没药各一两,雄黄五钱,麝香、牛黄各三钱[1]。
9.2 功能主治
9.3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1]。
每服5钱,连服10次。
9.4 制备方法
为细末,和大黄汁为丸,梧桐子大[1]
先将熟大黄酒浸透,隔水蒸软,捣烂;然后以乳、没、雄、麝、西5末和入,再捣千捶为丸,如梧桐子大。
9.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10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补丸,本方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三黄丸即三补丸,三补丸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方,其方名见《丹溪心法》卷三。
10.1 三黄丸的别名
三补丸、三黄丸[1]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0.5 功能主治
11 《三因》卷八方之三黄丸
11.1 三黄丸的别名
11.2 组成
黄芩6两(冬用3两),大黄2两(冬用4两,夏用3两),黄连4两(夏用7两,秋用6两,冬用2两)。
11.3 主治
骨实极热,耳鸣,面色焦枯,隐曲膀胱不通,牙齿脑髓苦痛,手足痠疼,大小便闭。
1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至15丸,米饮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豆大。
11.6 附注
金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三)。
12 《袖珍》卷三方之三黄丸
12.1 方名
三黄丸
12.2 三黄丸的别名
12.3 组成
大黄2两半,黄芩2两半,黄连2两半,黄药子1两半,白药子1两半,山豆根1两,黄柏1两,苦参1两,硼砂2两,京墨3钱,麝香少许,片脑1钱半。
12.4 主治
喉痹。
12.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噙化1丸,后食。
12.6 加减
冬,加知母。
12.7 制备方法
上为末,猪胆调,摊甑内蒸药3次后,入片、麝、硼为丸,如豆大。
12.8 附注
噙化三黄丸(《奇效良方》卷四十八)。
13 《普济方》卷二九六方之三黄丸
13.1 方名
三黄丸
13.2 组成
雄黄1两,硫黄1两,黄丹2两。
13.3 主治
痔。
1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若大肠出血有窍,或粪前出,以木通汤送下;若粪后有血,甘草汤送下;甚者加至15丸,空心服。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盏内,以黄丹盖定,用湿纸封却,火烧,候青烟出为度,取出候冷,研细,以软柿干和为丸,如绿豆大。
14 《外台秘要》卷三十八方之三黄丸
14.1 方名
三黄丸
14.2 组成
黄连3两,黄芩3两,大黄2两。
14.3 功效
清上焦之火,润大便。
14.4 主治
乳石发动,虚热气壅不通,头痛,上焦有火而大便稍滞者。
14.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至20丸,汤饮送下。以利即愈。
14.6 制备方法
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5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三方之三黄丸
15.1 方名
三黄丸
15.2 组成
黄芩1两,黄连(去须)1两,川大黄(锉,微炒)1两。
15.3 主治
小儿诸热。
1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热水送下。
1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16 《活人书》卷十八方之三黄丸
16.1 方名
三黄丸
16.2 组成
黄连3两,大黄1两,黄芩2两。
16.3 主治
1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丸,滚白汤送下。
1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片玉心书》卷四方之三黄丸
17.1 方名
三黄丸
17.2 组成
黄连、黄芩、大黄各等分。
17.3 主治
17.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18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家宝》方之三黄丸
18.1 方名
三黄丸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婴孩3丸,饭饮送下;薄荷汤亦可。
1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烂饭为丸,如粟米大。
19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之三黄丸
19.1 方名
三黄丸
19.2 三黄丸的别名
19.3 组成
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
19.4 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19.5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饮服5丸,1日3次;不知,稍加至7丸,取下而已。
19.6 制备方法
上药随时和捣,以蜜为丸,如大豆大。
19.7 用药禁忌
19.8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巴蜀风土刚厚,民多血气刚强,虽有劳伤消渴肌肉不生,多属水亏火旺。故巴郡所奏之方专取伊尹三黄随四序而为加减;在春阳气方强之时,虽当寒折,只宜平调以分解之;夏月阴气在内,总有湿热,反堪以苦燥之;又秋燥令司权,热邪伤表居多,故取轻剂以外泄之;平冬阳气潜藏,热邪内伏,专事苦寒以内夺之,药虽峻削,日服无几,可无伤中之虑,妇人湿热带下亦不出此。
2.《医方考》:上件皆火证也。火炎则水干,故令消渴;燥万物者,莫于火,故令羸瘦,不生肌肉;火甚则速于传化,故善谷。芩、连、大黄,苦寒物也,寒能胜热,苦能泻火,火去而阴自生,阴生而肌肉自长矣。
3.《审视瑶函》:味之苦者能降火,黄芩味苦而质枯,黄连味苦而气燥,大黄苦寒而味厚。质枯则上浮,故能泻火于膈;气燥则就火,故能泻火于心;味厚则喜降,故能荡邪攻实。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水流湿,火就燥之义也。
19.9 附注
加减三黄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五)、四季三黄泻心丸(《审视瑶函》卷六)、四季三黄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原书注:一本云,夏三月不服。
20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之三黄丸
20.1 方名
三黄丸
20.2 组成
大黄、黄芩、黄柏各等分。
20.3 主治
男子、妇人咯血、衄血、嗽血、咳脓血,扬梅疮。
20.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水送下。
20.5 制备方法
上为末,水为丸。
2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1.1 方名
三黄丸
21.2 组成
黄芩半两(去心),大黄(去皮,湿纸裹煨)1钱,黄连(去须)1钱。
21.3 主治
小儿诸热,热症心躁夜啼,亦治昼啼。
21.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至15丸、20丸,食后米饮送下。
2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或麻子大。
21.6 附注
《卫生总微》用人参汤送服。
22 《明医指掌》卷六方之三黄丸
22.1 方名
三黄丸
22.2 组成
22.3 主治
积热便血。
22.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白汤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生地捣烂糊丸,如梧桐子大。
23 《医方类聚》卷一八四引《经验良方》方之三黄丸
23.1 方名
三黄丸
23.2 组成
黄连、黄柏、槐花(炒变色)各等分。
23.3 主治
痔。
23.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酒亦得。
2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面糊为丸。
24 《喉科秘诀》卷下方之三黄丸
24.1 方名
三黄丸
24.2 组成
大黄、黄芩、黄连、山豆根各等分。
24.3 主治
喉风。
24.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5丸。
24.5 制备方法
25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方之三黄丸
25.1 方名
三黄丸
25.2 组成
大黄(锉,炒)1两,当归(切,焙)1两,栀子仁1分,柴胡(去苗)3分,黄连(去须)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赤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干姜(炮)半两,芍药半两。
25.3 主治
25.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1日3次。取微利。更以意加减。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26 《青囊秘传》方之三黄丸
26.1 方名
三黄丸
26.2 组成
制军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雄精5钱,麝香1钱5分,犀黄2分,淡芩(酒拌,晒干)1两,雅连3钱。
26.3 主治
26.4 三黄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
26.5 制备方法
先将制军酒浸透,入碗隔汤蒸软,打烂,然后将乳香、没药、雄精、麝香、犀黄、芩、连等和入,再打千捶为丸,如梧桐子大。
27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三黄丸
- 《秘传眼科龙木论》:[附·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七十二问
者。帝王南面之尊。其候在大赤者。乃心实也。宜用三黄丸、菊花散。三黄丸方黄连(去皮)黄芩(去芦)大黄...
- 《明目至宝》:[卷一]明堂问答七十二证之因
,热积于中,火炎于上,故大赤者,心之实也。宜服三黄丸、洗心散、菊花散。早晨昏,洗肝散。六问曰∶小黄...
- 《内外伤辨》:[卷下]随时用药
以三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药三黄丸二停,用热药木香见丸一停,合而服之。又如伤生冷...
- 《兰室秘藏》:[卷上胃脘痛门]酒客病论
前后不同以分为率伤热物二分伤生冷硬物一分用寒药三黄丸二停热药巴豆三棱丸一停合而服之如热物伤少而寒物...
- 《杂病广要》:[内因类]消渴
饮水,多食善饥,虚瘅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下消者,烦躁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
- 更多古籍中的三黄丸
三黄丸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 三黄片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四季三黄片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非处方药中成药品种使用说明书)
- 三黄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四季三黄丸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四季三黄软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三黄清解片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三黄膏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三黄胶囊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三黄片说明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 三黄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一)品种说明书)
- 四季三黄丸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3年公布的第三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一)品种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