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寄生

目录

1 拼音

sāng jì shēng

2 英文参考

Chinese taxillus herb[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taxilli herb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oranthus parasitic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rasitic loranthus[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parasite scurrula[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Herba Taxill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taxillus herb[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桑寄生

桑寄生为中药名,出《雷公炮炙论》。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1]。属祛风湿强筋骨药[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Taxill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taxillus herb(《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Taxillus Twing

6 别名

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

广寄生、寄生树、冰粉树、土桑寄生、桑上寄生、寄生、寄屑[2]

桑上寄生[3]

7 来源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 (DC.) 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3]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 Danser的枝叶[3]

8 原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等树上。

9 产地

桑寄生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桑寄生主产广东、广西[3]

10 采收与初加工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11 生药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12 性味归经

桑寄生味苦、甘,性平;入肝、肾经[3]

13 桑寄生的功效与主治

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安胎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早期流产、高血压症。

桑寄生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降血压,养血安胎的功效,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风寒湿痹,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病,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3]

14 桑寄生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3]

15 桑寄生的化学成分

桑寄生枝、叶含广寄生甙即蒿蓄甙(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

桑寄生的枝叶含萹蓄苷及槲皮素[3]

16 桑寄生的药理作用

桑寄生对麻醉狗、猫有降压、利尿作用;对离体豚鼠心脏有扩张冠脉作用,对实验性动脉硬化的离体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3]

桑寄生煎剂或浸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在体外有抑制作用[3]

桑寄生还能抑菌,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活性[3]

17 桑寄生中毒

桑寄生属祛风湿强筋骨药,含有四川桑寄生含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等[3]。药理作用有降压,利尿,抗病毒,抗细菌,免疫增强,镇静,镇痛,抗心肌缺血等[3]

17.1 不良反应机制

桑寄生无固定宿主,如果寄生的植物有毒,则桑寄生也通常带毒。其生物成分可引起阵发性痉挛,最终导致呼吸困难。[3]

17.2 桑寄生中毒的症状

大剂量口服桑寄生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目眩、口干、食欲减退、腹胀、惊厥、呼吸困难,甚至死亡。[3]

17.3 治疗

桑寄生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促进毒物排出:洗胃,口服药用炭,静脉输液。

2.对症治疗: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及呼吸中枢兴奋剂,控制抽搐。

18 桑寄生的药典标准

18.1 品名

桑寄生

Sangjisheng

TALXILLI HERBA

18.2 来源

本品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18.3 性状

本品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质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具短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长3~8cm,宽2~5cm;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气微,味涩。

18.4 鉴别

(1)本品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有时残存。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有的含棕色物。皮层窄,老茎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断续环列。韧皮部甚窄,射线散有石细胞。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1~4列细胞,近髓部也可见石细胞;导管单个散列或2~3个相聚。髓部有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物。

粉末淡黄棕色。石细胞类方形、类圆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厚,一面薄,含草酸钙方晶。纤维成束,直径约17μm。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及螺纹导管多见。星状毛分枝碎片少见。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1,加热回流1小时,趁热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0ml,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约0.5ml,煮沸回流l小时,用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水饱和)-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18.5 检查

18.5.1 强心苷

取本品粗粉10g,加80%乙醇5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弃去乙醚层,取下层水溶液,加醋酸铅饱和溶液至沉淀完全,滤过,滤液加乙醇10ml,加硫酸钠饱和溶液脱铅,滤过,滤液加三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15ml,合并三氯甲烷液,浓缩至lml。取浓缩液点于滤纸上,干后,滴加碱性3,5-二硝基苯甲酸溶液(取二硝基苯甲酸试液与氢氧化钠试液各1m1,混合),不得显紫红色。

18.6 桑寄生饮片

18.6.1 炮制

除去杂质,略洗,润透,切厚片或短段,干燥。

本品为厚片或不规则短段。外表皮红褐色或灰褐色,具细纵纹,并有多数细小突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见棕褐色茸毛。切面皮部红棕色,木部色较浅。叶多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表面黄褐色,幼叶被细茸毛,先端钝圆,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革质。气微,味涩。

18.6.2 鉴别、检查

同药材。

18.6.3 性味与归经

苦、甘,平。归肝、肾经。

18.6.4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头晕目眩。

18.6.5 用法与用量

9~15g。

18.6.6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18.7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9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71.
  3.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