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刺

目录

1 拼音

sān cì

2 英文参考

simultaneous needling

3 概述

三刺为刺法名。

4 古刺法名·三刺

三刺指针刺分浅、中、深三层的刺法。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的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以产生针刺感应,以达到泻实补虚的目的[1]

三刺出《内经》。《黄帝内经灵枢·终始》、《官针》对其操作和应用都有具体论述。即按针刺的深浅分为三种不同程度的刺法。始则浅刺透过皮肤,用以疏泄卫分的阳邪;再刺稍深,进入肌肉而未达到贴骨的肌肉,使气血流通,以泄营分的阴邪;最后刺之极深,达到贴骨的肌肉,以调整谷气。后世刺法分为天、人、地三部,与此类似[2]

《黄帝内经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间则谷气出。故刺法: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

三刺是将皮内、皮下、分肉间分为浅、中、深三层进行针刺的方法。

目的:驱祛外邪(阳、阴邪),保留谷气(正气)。

后世徐凤据此提出天、人、地三才的分层刺法,并结合提插的紧慢手法创立烧山火、透天凉等复式补泻手法。

5 齐刺·三刺

三刺即齐刺,为十二刺之一,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旁各下一针,是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此刺法三针齐下,故名齐刺,或三刺。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2][2]

参见“齐刺”:

齐刺为古刺法名,为十二刺之一。《黄帝内经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日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直刺一针,傍入二针,以治疗寒气稽留部位较小而较深的痹症。[3]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8.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6.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