鳃源性囊肿切除术

目录

1 拼音

sāi yuán xìng náng zhǒng qiē chú shù

2 英文参考

resection of branchiogenous cyst

3 手术名称

鳃源性囊肿切除术

4 别名

颈部鳃原性囊肿切除术;鳃原性颈部囊肿切除术;鳃裂囊肿摘除术

5 分类

耳鼻喉科/咽手术/颈鳃裂囊肿或瘘管切除术

6 ICD编码

29.5201

7 概述

第1鳃裂囊肿甚少见,小而浅的囊肿切除比较简单,如囊肿位于面神经深面时,切除就很困难,有时要进行面神经解剖,并切除部分鳃腺组织,才能安全、完全地切除囊肿。

8 适应症

鳃源性囊肿切除术适用于:

一经确诊,应尽早切除。4岁以下儿童可适当推迟手术期(图9.5.6.1-1,9.5.6.1-2)。

9 相关解剖

胚胎第4周,人胚头部两侧形成6对鳃弓,相邻两鳃弓之间的外胚层内陷为沟,即鳃沟,与每一鳃沟相对应的内胚层外突呈囊状,称咽囊,鳃沟、咽囊各5对,鳃沟底的外胚层与咽囊顶的内胚层紧紧相贴,构成鳃膜。鳃弓、鳃沟、咽囊及鳃膜总称为鳃器(图9.5.6.1-0-1)。第1~3鳃沟及咽囊在演变为成体结构的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可在颈部两侧形成先天性鳃源性囊肿或瘘管,也称先天性颈侧囊肿及瘘管。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闭锁的鳃膜发生异常穿破所致,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是由于胚胎第4周末或第5周初第2鳃弓向尾侧扩大与围心腔上嵴融合形成的颈窦封闭不全所致。很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也有人完全否定鳃源性学说,认为颈侧囊肿及瘘管是由淋巴组织中残留的鳞状上皮形成的,但多数人倾向于鳃源学说。

第1鳃沟退化闭塞不全所致的先天性第1鳃沟囊肿或瘘,临床上称为第1鳃裂囊肿和瘘管,非常少见。瘘管外口多位于下颌角附近,也可位于下颌骨后缘附近的面颊部;内口常位于外耳道,也可位于耳甲腔或乳突部。瘘口非常小,常被忽略。

第2鳃沟及咽囊演化过程异常形成的颈侧囊肿或瘘管最多见。不论是鳃膜异常穿破或是颈窦封闭不全,都与第2鳃沟及咽囊有关。当颈窦封闭不全时,颈窦中未闭锁的第2鳃沟即可形成位于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下1/3部位的外鳃瘘(窦),颈窦口封闭时形成第2鳃沟囊肿,如第2咽囊退化不全,则形成开口于扁桃体窝处的内鳃瘘(窦),与咽腔相通。窦口也可封闭而形成囊肿,如第2鳃沟与咽囊间的鳃膜穿破,则可形成既有内口,又有外口的完全瘘管,这种瘘管的外口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下1/3处,少数位于中1/3处,位于上1/3处者极少,内口位于扁桃体窝处(图9.5.6.1-0-2)。

第3鳃沟及咽囊演化异常形成的囊肿及瘘称为胸腺咽管囊肿或瘘,极少见,外瘘口常位于近胸骨柄处,内瘘口位于梨状窝处。

第1鳃沟囊肿或瘘与面神经关系密切,第2、3鳃沟及咽囊瘘常紧贴于颈动脉鞘。在舌骨下角水平可能在颈内、外动脉之间穿过,进入咽部,手术中必须注意。鳃源性瘘管多于囊肿,约为3∶1。

10 麻醉和体位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仰卧,垫肩,头偏向手术对侧。

11 手术步骤

1.跨过囊肿做皮肤横切口直达颈阔肌或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斜形切口,切口的长度及高低根据囊肿所在部位及大小决定(图9.5.6.1-3)。

2.牵开皮肌瓣。当横切口靠近下颌角时,牵拉上侧皮瓣不可过重,以免损伤面神经下颌支。可以结扎位于胸锁乳突肌浅面的颈外静脉,但应尽量保护其后上的耳大神经(图9.5.6.1-4)。

3.切开颈深筋膜,分离覆盖囊肿表面的胸锁乳突肌前缘并拉向后侧,显露囊肿(图9.5.6.1-5)。

4.从囊肿下端开始,继续将其周围的颈动脉鞘、颈内静脉及面总静脉分离,再向上分离。应注意保护上方的副神经及二腹肌深部的舌下神经。少数情况下,囊肿可能通过颈外、颈内动脉之间,舌下神经之上与咽部相接,更应小心分离(图9.5.6.1-6)。

5.囊肿完全分离摘除后,切口分层缝合,必要时在切口一端放置引流物。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