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目录

1 拼音

rǔ xiàn ái de jiè rù zhì liáo

2 名称

乳腺癌的介入治疗

3 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呈逐渐增高趋势,并居于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多发生于40~60岁年龄组。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而发病高峰年龄在逐渐减小。临床治疗绝大多数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随着新辅助(术前)化疗的广泛应用,乳腺癌的介入治疗也从术后化疗和姑息性化疗逐渐向术前化疗推广,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学治疗等。各种方法的选用、顺序和内容不一致。绝大多数乳腺癌均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化学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特别是防止术后复发和血行播散的重要手段。化疗可分为手术的辅助化疗和姑息性化疗两大类。辅助化疗又包括术前化疗(又名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和术后化疗三种。术前、术中化疗的目的是使原发灶缩小,降低癌细胞活力,减少血行播散机会。术后化疗主要是为控制术后残留微小癌灶或潜在的微转移灶。

4 适应证

乳腺癌是适合于动脉灌注化疗的肿瘤之一。它具备了动脉灌注化疗的三个基本要素:①肿瘤有明确的供血动脉;②肿瘤为血管丰富型;③肿瘤细胞对药物敏感。早期动脉灌注化疗主要应用于不可手术患者的姑息性治疗,以减少全身毒性作用,延缓病变的进展。随着疗效的确认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动脉灌注化疗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各期的综合方案治疗中。

乳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的适应证基本上等同于静脉化疗。它多应用于Ⅲ期和Ⅳ期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和术后患者。对于部分Ⅱ期患者出于美容要求,须行乳房保留手术,动脉灌注化疗可作为术前化疗的重要步骤之一。

5 禁忌证

只要患者全身状况允许,具备插管条件,乳腺癌的介入治疗无特殊禁忌证。

6 准备

1.术前准备和一般介入治疗一样。

2.一次性灌注药物多采用联合用药。常用方案为CMF或CEF,CMF方案剂量为环磷酰胺600~800mg,甲氨蝶呤40mg,氟尿嘧啶1.0g。CTX方案剂量为环磷酰胺600mg,表柔比星50~60mg,氟尿嘧啶500mg。其他方案和剂量的采用,根据患者情况和各治疗中心习惯而定。

7 方法

7.1 1.乳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早期乳腺癌的动脉灌注化疗多采用肱动脉穿刺插管。随着Seldinger技术的应用,目前动脉插管多选择股动脉。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左、右两侧锁骨下动脉分别起源于主动脉弓和无名动脉。左侧锁骨下动脉相对比较容易插管。右侧锁骨下动脉插管时在进入无名动脉后,操作时要按脑血管造影的要求多次注入肝素盐水,并尽量减少在颈总动脉内的操作。导管头最后放置位置依患者病情而定。首先在锁骨下动脉起始端行动脉DSA造影,密切观察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的起始和走行,以及它们与肿瘤的关系。明确肿瘤供血动脉的来源是动脉灌注的重要步骤,它是超选择性介入治疗的基础。为了充分显露血管与病灶的关系,减少胸壁重叠和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并在一个视野里显示乳房、腋窝及内乳动脉,有时可偏转摄影投照角度,获得最佳图像。常用的方法是球管向对侧偏转,向足侧偏转,具体角度依患者情况而定。

7.2 2.并发症及处理

乳腺癌介入治疗和其他介入治疗并发症(如血肿形成等)的预防和处理相同。现在,就乳腺癌介入治疗特殊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论述。

(1)药物化学性炎症:乳房属浅表器官。因此,化疗的药物化学性炎症容易被表现出来。局部的并发症轻度表现为灌注区皮肤发红、疼痛、伤口愈合延迟,重者表现为皮肤溃烂、坏死。对于局部皮肤并发症的预防在于加大易引起化学炎症药物的稀释量,更加缓慢地推注药物。一旦发生并发症以对症处理为主,输液解毒,抗感染。

(2)小栓塞:乳腺癌介入治疗的另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并发症是颈内动脉的小栓塞。它多发生于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化疗时,由于导管在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内操作可导致意外小栓子脱落而进入颈内动脉分支末梢,引起脑实质缺血或栓塞。其预防措施包括加大肝素剂量、尽量减少在无名动脉和颈总动脉内的操作时间。并发症处理主要是抗凝治疗。

8 注意事项

以往的动脉灌注化疗多选择胸廓内动脉乳房内侧支,这可能是出于解剖和正常生理情况所定的。但在乳腺癌DSA造影中,发现大部分乳腺癌的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于胸外侧动脉。这是由于大部分乳腺癌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该象限正是胸外侧动脉的供血区域。因此,对于大部分病例来说,动脉灌注化疗不能仅限于胸廓内动脉乳房内侧支,而必须考虑到胸外侧动脉;对于怀疑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还要兼顾到肩胛下动脉。因此,超选择性动脉介入治疗只应用于ⅡA期(T2N0M0)或Ⅰ期患者和需要行栓塞治疗的患者。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导管放置的最佳位置在锁骨下动脉的胸廓内动脉乳房内侧支开口附近。该位置的动脉灌注化疗可兼顾到胸廓内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在灌注化疗时,要在上臂加一压迫带,以减小流向上臂和前臂的血流,相对提高胸外侧壁的药物剂量。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