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肠丸

目录

1 拼音

rùn cháng wán

2 国家基本药物

与润肠丸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基本药物目录序号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位零售指导价格类别备注
7210麻仁润肠丸蜜丸6g0.67元中成药部分*

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为代表品。

2、表中代表剂型规格在备注栏中加注“△”的,该代表剂型规格及与其有明确差比价关系的相关规格的价格为临时价格。

注(中成药部分):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Runchang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1009-91

3.3 处方

桃仁 200g 羌活 100g 大黄 100g 当归 100g 火麻仁 200g

3.4 制法

以上五味,除桃仁、火麻仁外,其余大黄等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加 入桃仁、火麻仁、混匀,再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30~ 40g,与 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蜜丸;气特异,味微辛。

3.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3.7 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实热便秘。

3.8 用法与用量

宜空服。口服,一次 6~ 9g,一日 1~ 2次。

3.9 注意

孕妇、体弱及虚寒性便秘患者不宜服用。

3.10 规格

每12丸重 1g

3.11 贮藏

密闭,防潮。

4 中药部颁标准

4.1 剂型

浓缩丸

4.2 拼音名

Runchang Wan

4.3 标准编号

WS3-B-2213-96

4.4 处方

桃仁 200g 羌活 100g 大黄 100g 当归 100g 火麻仁 200g

4.5 制法

以上五味,取大黄 50g粉碎成粗粉,另取羌活、桃仁、火麻仁粉碎成粗粉, 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大黄用60%乙醇作溶剂,羌活等三味 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合并二种漉液,浓缩成稠膏。取当归及剩余的大黄粉碎 成细粉,与上述稠膏混匀,制成浓缩丸,烘干,打光,即得。

4.6 性状

本品为棕色的浓缩丸;味苦、涩。

4.7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壁稍厚,表面有极 微细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草酸钙簇晶,直径20~140μm,有的至190μm。

(2)取本品20丸,研细,加水100ml,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不断振摇,滤过,滤液 加氯化钠 15g,冷却,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30、30ml),合并乙醚液,加无水硫酸钠 15g, 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用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 药材 6g,研细,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 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4:2)为 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 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8 检查

重量差异 按丸剂重量差异第二法检查,应符合规定(附录Ⅰ A)。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4.9 功能与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实热便秘。

4.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丸,一日3次。宜空腹服。

4.11 注意

孕妇、体弱及虚寒性便秘患者不宜服用。

4.12 规格

每4丸相当于原药材1. 5g

4.13 贮藏

密封,防潮。

5 润肠丸说明书

5.1 药品类型

中药

5.2 药品名称

润肠丸

5.3 药品汉语拼音

5.4 药品英文名称

5.5 成份

5.6 性状

5.7 作用类别

5.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用于实热便秘。

5.9 规格

每12丸重1克

5.10 用法用量

宜空腹口服,一次6~9克,一日1~2次。

5.11 禁忌

孕妇忌服。

5.12 不良反应

5.13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2.服药后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应立即停药并到医院就诊。3.过敏体质者慎用。4.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5.15 药理作用

5.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6 《活人心统》卷一

6.1 方名

润肠丸

6.2 组成

归尾1两,郁李仁1两,麻仁1两,枳实1两,桃仁1两,芍药1两,皂角子1两。

6.3 主治

男子血虚气结,大便不通;妇人产后血虚燥秘。

6.4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白汤送下。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7.1 方名

润肠丸

7.2 组成

麻子仁1两,桃仁(去皮尖,另研)1两,羌活5钱,当归尾5钱,大黄(煨)5钱,皂角仁5钱,秦艽5钱。

7.3 主治

妇人伏火风热,大肠干燥,大便不通者。

7.4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白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8 《广嗣纪要》

8.1 方名

润肠丸

8.2 组成

火麻子(去壳,取净仁,研细)2两,桃仁(去皮尖,另研,生用)1两。

8.3 主治

妊娠血虚蓄热,而致便难者。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枳壳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研极细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9 《朱氏集验方》卷六

9.1 方名

润肠丸

9.2 组成

肥皂角15片(5片醋炙焦,去皮及子;5片生用,去皮子,共为末;5片水1升,揉取浓汁,滤过,慢火炒,银石器中熬成膏子,入后药),南木香1分,青橘皮1分(去瓤),槟榔1分(生用),陈橘皮1分(去白)。

9.3 主治

大肠风结气涩。

9.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熟水送下。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前皂角末令匀,却以皂角膏搜和成剂,看得所后,如硬,入少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赤水玄珠》卷十五

10.1 方名

润肠丸

10.2 组成

桃仁5钱,麻仁5钱,当归尾5钱,大黄5钱,羌活5钱,升麻、红花、郁李仁。

10.3 主治

脾胃中伏火秘结,及风结血结。

10.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空心白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除桃仁、麻仁另研为泥外,余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0.6 附注

方中升麻、红花、郁李仁用量原缺。

11 《御药院方》卷七

11.1 方名

润肠丸

11.2 组成

威灵仙茸1两半,郁李仁(去皮)半两,木香2钱,枳实2钱半(麸炒),麻仁7钱半,槟榔3钱,人参2钱半。

11.3 功效

常服消食下气,祛风润燥。

11.4 主治

津液耗少,大便秘涩,下焦气滞。

11.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食后临卧生姜汤送下。

11.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12.1 方名

润肠丸

12.2 组成

四物汤1倍、加青皮3倍。

12.3 主治

产后血枯便秘。

12.4 附注

本方改作汤剂,名“润肠汤”(见《女科指南》)。

13 《幼幼集成》卷六

13.1 方名

润肠丸

13.2 组成

当归尾、怀生地、火麻仁、光桃仁、莱菔子。

13.3 主治

小儿正气虚弱,痘后大便秘结枯涩。

13.4 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13.5 附注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润肠汤”。

14 《济生》卷四

14.1 方名

润肠丸

14.2 别名

苁蓉润肠丸、苁沉丸、肉苁蓉丸

14.3 组成

肉苁蓉(酒浸,焙)2两,沉香(别研)1两。

14.4 主治

发汗利小便亡津液,大腑秘结。

14.5 用法用量

每服70丸,空心米饮送下。

1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4.7 用药禁忌

老人虚人皆可服。

14.8 附注

苁蓉润肠丸(《医学纲目》卷二十三)、苁沉丸(《医学入门》卷七)、肉苁蓉丸(《不知医必要》卷三)。

15 《医学集成》卷三

15.1 方名

润肠丸

15.2 组成

熟地1两,油归1两,苁蓉1两,人参5钱。

15.3 主治

产后便结。

16 《普济方》卷三二一

16.1 方名

润肠丸

16.2 组成

麻黄(炒)半两,枳壳(炒)半两,大黄(蒸)、乳香1两。

16.3 功效

常服滋润大肠,通利燥涩。

16.4 主治

三焦不顺,五脏不和,风结肠胃,津液枯燥,大肠壅滞,及产后津液暴竭,肠胃热涩,而致大便闭者。

16.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芝麻汤送下。

16.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7 《丹溪心法》卷五

17.1 方名

润肠丸

17.2 别名

润麻丸

17.3 组成

麻子仁1两,当归1两,桃仁1两,生地黄1两,枳壳1两。

17.4 功效

润血燥。

17.5 主治

大便不通。

17.6 用法用量

口服。

17.7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

17.8 附注

润麻丸(《衡要》卷六)。《衡要》本方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汤送下。

18 《卫生宝鉴》卷八

18.1 方名

润肠丸

18.2 组成

麻子仁(另研)1两半,大黄(酒煨)1两半,桃仁泥子半两,当归尾半两,枳实(麸炒)半两,白芍药半两,升麻半两,人参3钱,生甘草3钱,陈皮3钱,木香2钱,槟榔2钱。

18.3 主治

风中脏腑,胸膈痞闷,大便涩滞。

18.4 用法用量

每服70-80丸,食前温水送下。

18.5 制备方法

上除麻仁、桃仁外,为末,却入二仁泥子,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9 《育婴秘诀》

19.1 方名

润肠丸

19.2 组成

麻子仁(去壳)半两,杏仁(去皮尖,略炒)半两,桃仁(去皮尖)半两,归梢7分半,枳壳(炒)7分半,阿胶(蛤粉炒)2分半,紫苏子(炒)3分,萝卜子(炒)3分。

19.3 主治

老人、虚人、小儿、产妇大便秘结者。

19.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陈米汤送下。

19.5 制备方法

上共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20 《直指》卷十五

20.1 方名

润肠丸

20.2 别名

大润肠丸

20.3 组成

杏仁(去皮尖,略炒)半两,枳壳(浸,去瓤,炒)半两,麻仁半两,陈皮半两,阿胶(炒)2钱半,防风2钱半

20.4 主治

大便秘涩。

20.5 用法用量

每50丸,老者苏子煎汤送下,壮者荆芥泡汤送下。

20.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7 附注

大润肠丸(《得效》卷六)。

21 《脾胃论》卷下

21.1 方名

润肠丸

21.2 组成

大黄(去皮)5钱,当归梢5钱,羌活5钱,桃仁(汤浸,去皮尖)1两,麻子仁(去皮,取仁)1两2钱5分。

21.3 功效

润燥,和血,疏风。

21.4 主治

饮食劳倦,风结血结,大便秘涩,或干燥闭塞不通,全不思食。

21.5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用白汤送下。

21.6 制备方法

上除麻仁另研如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1.7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手足阳明药也。归尾、桃仁润燥活血,羌活搜风散邪,大黄破结通函,麻仁滑肠利窍,血和风疏,肠胃得润,则自然通利矣。

22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22.1 方名

润肠丸

22.2 组成

大黄(湿纸裹煨,锉细)、枳壳(去瓤,麸炒),当归(去芦)各等分。

22.3 主治

痔疮已用枯药,痔将焦枯,粪门急迫,恐大便坚实难出者。

22.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白汤送下。

2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23 《脚气治法总要》卷下

23.1 方名

润肠丸

23.2 组成

凌霄花干半两,天台乌药半两,人参半两,皂荚子(炒熟,去粗皮)半两。

23.3 主治

一切风秘,虚人及老人津液内枯,不得传送者。

23.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或50丸,至100丸,不拘时候以温水送下。此方不损气,以通为度。

2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4 《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24.1 方名

润肠丸

24.2 组成

枳壳(去瓤,麸炒,为末)1两,大麻仁(别研)1两。

24.3 主治

妊娠大便不通,腹胁坚胀。

2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水或生姜汤送下。

24.5 制备方法

上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25 《圣济总录》卷五十

25.1 方名

润肠丸

25.2 组成

桑根白皮(锉)半两,甜葶苈(隔纸微炒)半两,防己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槟榔(锉)1分,牵牛子(白者,炒香,为细末)1两。

25.3 主治

肺脏壅盛,心胸满闷,咳嗽烦喘,咽隔痰滞,不欲饮食,大便多秘。

2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人参汤待温送下,不拘时候。

25.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6 《疮疡经验全书》卷三

26.1 方名

润肠丸

26.2 组成

当归5钱,枳壳5钱,百草霜1两5钱,大黄5钱(纸包煨)。

26.3 主治

痔漏。大肠内结燥疼痛。

26.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白汤下。

26.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