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定义
乳根痈为病名[1]。出明·龚居中《外科活人定本》卷二。是指生于乳头之下的痈肿[1]。因痈疽发于乳根穴而得名[1]。
4 关于乳痈
乳痈(acute mastitis[2])为病名[3]。出《肘后备急方》卷五[4]。又称奶疖、𤴱乳、妬乳、乳毒、吹妳、吹乳、内吹、外吹、乳根痈、乳疯[4][3]。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疾病[5]。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又有几种名称:发于妇女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临床多见;发于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相对少见[3];在非哺乳期和非怀孕期发生者,名非哺乳期乳痈。其临床特点为: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全身发热,溃后脓出稠厚。常发生于哺乳期妇女,尤以尚未满月的初产妇多见。
《诸病源候论·妬乳候》:“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与气血相搏,即壮热大渴引饮,牢强掣痛,手不得近也……”
详见乳痈条。
5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5.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43.
-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3.
-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1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治疗乳根痈的穴位
- 地五会
风池,有祛风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痛。地五会配乳根、膻中、足三里,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主治乳痈。...
- 薜息
乳指乳头,根即根部,穴在乳房根部,故名乳根。主治乳痈,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嗽,...
- 气眼
乳指乳头,根即根部,穴在乳房根部,故名乳根。主治乳痈,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嗽,...
- 胸薛
乳指乳头,根即根部,穴在乳房根部,故名乳根。主治乳痈,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嗽,...
- 乳根
乳指乳头,根即根部,穴在乳房根部,故名乳根。主治乳痈,乳汁分泌不足,乳癖,乳痛,乳腺炎,胸痛,咳嗽,...
- 更多治疗乳根痈的穴位
治疗乳根痈的方剂
- 和乳汤
克生甘草6克穿山甲1片(土炒,为末)功能主治:治乳痈。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三《外科...
- 消乳汤
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疼。治结乳肿疼,或成乳痈新起者;并治一切红肿疮疡。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乳痈煎
香附1钱,贝母5分,橘叶20片(鲜者更妙)。主治:乳痈。用法用量:水、酒各半煎,食后服。4服必愈。...
- 米酒茶
茶末、米酒为主要原料,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乳痈。原料:茶末、米酒适量。用法:共入锅内熬成膏,敷...
- 乳痈膏
引《吴氏集验方》:方名:乳痈膏组成:川当归8钱,赤芍药8钱。主治:妇人乳痈,及痈疽发背,一切恶疮,...
- 更多治疗乳根痈的方剂
治疗乳根痈的中成药
- 夏枯草膏
思气郁,肝旺血燥,瘰疬坚硬。瘿瘤坚硬,结核肿痛,痈疖肿毒,目珠夜痛等症。用法用量:每用1-2匙,滚...
- 生肌玉红膏
粉。具有解毒消肿、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浸淫黄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飞龙夺命丸
血瘀化腐成毒引起;痈疽疔毒,脑疽对口,搭背恶疮,乳痈乳癌,溃烂不愈。用法与用量:葱白煎汤送服,一次5...
- 点舌丸
消肿止痛。用于各种疮疡初起,无名肿毒,疔疮发背,乳痈肿痛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3次,...
- 麝香三妙膏
(附录ⅠQ)。功能与主治:消肿,解毒,止痛。用于乳痈、疖肿、疔毒、疮疡、黄水疮等。用法与用量:加温软...
- 更多治疗乳根痈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乳根痈
- 《普济方》:[卷三百二十五妇人诸疾门]乳痈
与血气相搏。始而肿痛。继而结硬。至于手不能近前。乳痈之患成矣。乳痈一名妒乳。恶寒发热。烦燥大渴。是其...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二十八痈疽门]乳痈
并足阳明之经,夹脐上行,至胸壅不色此病乳汁传导治乳痈初有异于常,则先用此药,散化毒瓦斯。麦门冬汤方麦...
- 《济阴纲目》:[卷之十四乳病门]吹乳痈肿
,涌泉散。核久内胀作痛,外肿坚硬,手足不近,谓之乳痈。未溃者,仍服栝蒌散、内托升麻汤,或复元通气散加...
-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七产后诸疾门]产后乳结痈
。此疾者。乳汁蕴积。与气相搏故也。方当归饮治产后乳痈欲结。发热肿痛。当归(切焙)芍药牡丹皮生干地黄(...
-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胸部(九)]乳痈乳岩
,短气卧不安,膺窗主之。乳痈凄素寒热,痛不可按,乳根主之。大惊乳痛,梁丘主之。乳痈有热,三里主之。(...
- 更多古籍中的乳根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