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肉痿为病证名[1]。肌肉萎弱麻痹之证。痿症之一[1]。亦称脾痿[1]。由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或湿邪困脾,伤及肌肉所致[1]。症见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1]。《黄帝内经素问·痿》:“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又:“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治宜清热化湿,健脾和胃[1]。选用川连枳壳汤、泻黄散、栀连平胃散、栀连二陈汤、二术二陈汤、霞天膏等方[1]。
参见痿:痿为病名[2]。出《黄帝内经素问·痿论》。亦称痿躄[2]。指四肢痿软无力[2]。尤以下肢痿废,甚至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2]。《证治准绳·杂病》:“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儒门事亲》卷一:“躄者,足不能伸而行也。”其发病原因,《内经·痿论》谓因五脏之热,以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并有肺热叶焦,发为痿躄之说[2]。又阳明经脉虚,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与劳累过度,居处潮湿,也可导致本病[2]。仲景在《伤寒论》中认为伤寒病汗、吐、下后可以成痿;在《金匮要略方论》谓酸伤筋,咸伤骨亦足以致痿[2]。朱丹溪倡肾水不能胜心火,火上烁肺与湿热、湿痰、瘀血,可以致痿[2]。后世又有暑痿、夏痿、食积痿、血虚痿、气虚痿、肾肝下虚痿、痢后痿等名[2]。治疗法则,《内经》谓“独取阳明”,朱丹溪主“泻南补北”[2]。此外,尚有清热润燥、清热燥湿、滋阴养血、补益肝肾、益气健脾、化痰、行瘀、消导等,并可结合针灸、推拿[2]。本病可见于中枢或周围神经、肌肉、内分泌及其他系统的多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患[2]。
4 参考资料
治疗肉痿的方剂
- 坤顺汤
,牛膝2钱,红枣5枚,莲子10粒(去心)。功能主治:肉痿,胃干而渴,肌肉不仁。摘录:《医醇剩义》卷四...
- 蘼芜丸
中,数发腹痛,微下白汁,吐闷寒热,饮食不生肌,皮肉痿黄,四肢不相胜举。用法用量:3岁饮服5丸,5岁...
- 扶元散
益气补血。治小儿禀受不足,气血不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致见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等五软者...
- 五痿汤
筋纵,不任地;肝气热则筋痿,口苦而痉挛;脾气热则肉痿,肌肤不仁;肾气热则骨痿,腰脊不举。用法用量:水...
- 益髓冲剂
于脊髓空洞症及其它脊髓疾患等症引起的腰酸腿软,肌肉痿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等症。用法与用量:开...
- 更多治疗肉痿的方剂
治疗肉痿的穴位
- 背阳关
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背阳关穴的取法:腰...
- 脊阳关
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脊阳关穴的取法:腰...
- 腰阳关
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肌肉)腰阳关穴在腰椎的位置(骨骼)腰阳关穴的取法:腰...
- 髀关
关在股前区,股直肌近端、缝匠肌与阔筋膜张肌3条肌肉之间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取穴。髀关位于大腿前外侧,...
- 中犊
处:《针灸甲乙经》:中渎,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间陷者中。穴名解:中即中间,渎即河流,此穴在股外...
- 更多治疗肉痿的穴位
治疗肉痿的中成药
- 益髓冲剂
于脊髓空洞症及其它脊髓疾患等症引起的腰酸腿软,肌肉痿缩疼痛,冷热感迟钝,目眩耳鸣等症。用法与用量:开...
- 金刚丸
)。功能与主治:生精补肾。用于肾虚精亏引起的筋骨痿软,腰膝酸痛,四肢乏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
- 壮元补身酒
主治:养阴助阳,益肾填精。用于肾精不足,遗精,阳痿,早泄,妇女白带,月经量少。用法与用量:口服,一...
- 回春胶囊
肾,益精,助阳,润燥。用于肾虚腰痛,神疲健忘,阳痿不举等症。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 补血调经片
。功能与主治:补血理气,调经。用于妇女贫血,面色痿黄,赤白带下,经痛,经漏,闭经等症。用法与用量:...
- 更多治疗肉痿的中成药
肉痿相关药物
- 强肾片
,益气壮阳,扶正固本。用于肾虚所致腰痛、遗精、阳痿、早泄。【规格】薄膜衣片:每片重0.63克(相当...
- 五子衍宗片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用于腰酸腿软,遗精早泄,阳痿不育。【规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3...
- 鹿茸口服液
精养血,补髓健骨。用于,畏寒无力,血虚眩晕,腰膝痿软。【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次。...
- 龟鹿二仙膏
能主治】温肾益精。用于久病肾虚,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规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5-20克,一...
- 五子衍宗丸
性状】【功能主治】补肾益精。用于肾虚精亏所致的阳痿不育、遗精早泄、腰痛、尿后余沥。【规格】大蜜丸每...
- 更多肉痿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肉痿
- 《医学纲目》:[卷之十七·心小肠部]诸痿
,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帝曰∶善。(痿病论)或问曰∶治痿之法,取阳明之一经.此引而未发之...
- 《类经》:[十七卷疾病类]七十一、痿证
挛,为筋痿也。)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痿者,肉痿也。脾与胃以膜相连而开窍于口,故...
- 《证治准绳·杂病》:[第四册痿痹门]痿
以水为事者,若岁运太阴湿土司天,在泉之湿,皆致肌肉痿,足痿不收,此是从五脏中举外感者为例耳。诸脏皆然...
- 《黄帝素问直解》:[卷之四]痿论第四十四篇
,故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脾气热,是脾脏病于内矣。脾热,则胃亦热,故胃干...
- 《医经原旨》:[卷六疾病第十三]痿
骨痿者,生于大热也。(热甚则精髓干涸,故骨枯而为痿病,生于肾也。)何以别之?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
- 更多古籍中的肉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