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溶解平衡 (最后修订于2010/3/30 23:18:03)[共255字]
摘要:在一定条件下,未溶解的溶质和已溶解的溶质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状态叫做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动态平衡。一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里溶质扩散到溶液里的分子(或离子)数等于回到固体表面的分子(或离子)数时(即溶解速度等于结晶速度),这种状态叫做溶解平衡。处于溶解平衡状态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溶解平衡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当条件改变时,如温度升降,在饱和溶液中加入溶剂时,原有的溶解平衡就被破坏。溶解平衡又是相平衡。含有未溶解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整个体系里存在固-液两相平衡。溶解平衡也可以是气-液或液-液两相平衡。......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溶度积 电解质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为0.1g以下的,称为微溶电解质。在一定温度下,当水中的微溶电解质MA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后,固体和溶解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就达到两相之间的溶解平衡: s表示固体,根据化学平衡原理: [MA(s)]是常数,可以并入常数项中,得到[M+][A-]=K[MA(s)]=Ksp (2-8) 式(2-8)表明:在微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
- 四逆散对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胆汁成分影响的研究
能改变是成石的“始动因素”[3],只有从根本上认识“成石性胆汁”形成的机制,才能从源头上阻断甚至逆转成石环境的形成[4]。目前对于原发性胆管结石病因并不十分清楚,较为成熟的学说有“胆红素钙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论。沉淀-溶解平衡的溶度积原理是无机物沉淀的形成所遵循的原理,即沉淀的形成取决于形成沉淀双方的离子浓度的乘积(离子积)。当沉淀-溶解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离子积为一常数(K‘sp),若
- 毛白杨雄花序黄酮类化合物超临界CO2的萃取工艺
取得率随压力的升高变化不明显,而其生产成本则明显提高。因此,最佳的萃取压力范围应选择在25~35MPa。3.1.4萃取时间的影响萃取时间的增加,有利于超临界流体与溶质毛白杨雄花序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溶解平衡,增加萃取时间就增加萃取得率。一般情况下,如果萃取时间太短,超临界流体CO2与溶质未达到良好接触,萃取量较少;萃取一定时间后,超临界流体与黄酮类化合物逐渐接近溶解平衡;再增加萃取时间,萃取得率增加
- 胆汁成核效应蛋白的研究进展
核效应蛋白作用环节不尽相同,诸如LDP和AAG等主要参与胆固醇结晶的成核过程〔5,9〕,ATR/ACT主要促进胆固醇结晶生长〔11〕,而IgM和IgG不仅可促进胆固醇结晶成核、生长,尚可移动胆固醇溶解平衡,有助于大量胆固醇结晶析出〔5〕。已知微胶粒相与泡相胆固醇的转移受胆汁中胆汁酸盐浓度及成分的影响,胆汁成核效应蛋白是否参与这一过程尚不明了,但有人在模拟体系中加入ConA结合蛋白能使泡相胆固醇比浊
- 影响钛-瓷结合力的因素分析
者的氧化膜厚度均为1000nm且从金属表面剥脱。该实验同时说明,即使在低于800℃时熔附瓷也不能消除氧化过程。用热动力学方法观察,基于Ellinghum′s曲线在700℃~1000℃时Ti/O2的溶解平衡,要求氧的压力为10-30~10-42个大气压。因此,用现有的牙科真空烤瓷炉,在如此低的氧压下防止过度氧化,几乎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钛表面高温氧化的最常见氧化物是TiO2,所以TiO2必然成为钛-
- 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
2006年06月21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Vol.20No.10P.753-75512(深圳)为了探讨平衡仪反馈训练法和Bobath平衡训练法对偏瘫患者平衡和功能性行走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符合试验条件的住院卒中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对象在试验开始前Berg平衡得分(BBS)、“起立-走“计时试验(Up&G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试验组的平衡训练使用平衡仪视觉
-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
第7章 临床水与电解质平衡和体液的酸碱平衡第一节 水与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的组成部分。 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而且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这些反应过程都离不开水。体内水的容量和分布以及溶解于水中的电解质浓度都由人体的调节功能加以控制,使细胞内和细胞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等能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
-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用气相色谱仪绝缘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用气相色谱仪
☆适用领域 电力系统充油设备、变压器中绝缘油溶解气体分析,结果符合GB7252-87。 ☆分析成份及浓度范围 成份H2COCO2CH4C2H6C2H4C2H2 范围(PPm)5~50000.5~50001~50000.5~30000.5~30000.5~30000.5~3000 ☆仪器特点 ◆以国产最新一代高性能、高稳定性GC9890A气相色谱仪为基础,运行可靠稳定。 ◆采用热导检测
- 静态平衡仪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2006年09月13日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Vol.20No.12P.925-92611(上海)为了探讨静态平衡仪和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表(FM-B)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平衡功能评定的临床实用性和相关性。研究者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平衡训练前后分别应用静态平衡仪和FM-B进行专人测试。静态平衡仪测试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进行,对双下肢负荷比例偏差、重心标准偏差、超出目标数据比
- 对不同平衡缺失进行平衡评价系统测验
SOURCE:PhysicalTherapy近期在《PhysicalTherapy》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道,由于目前临床关于平衡评价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医生鉴定潜在的平衡障碍引起的姿态控制。来自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创制了一种这对6种平衡控制系统进行临床平衡评价工具,平衡评价系统测验(BalanceEvaluationSystemsTest,BESTest)。BESTest由36个分项,组成6组:生物力学限制
-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第一节 体液平衡及调节
第五章 体液平衡紊乱 人体内存在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fluid)。体液中有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与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有机物统称为电解质。葡萄糖、尿素等不能解离的有机物称为非电解质。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细胞内液(intracellulerfluid,ICF)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erfluid,ECF)。细胞外液因其存在部分不同,又可分为血浆和细胞间液,后者包括淋
-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 正常平衡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pH值平均为7.4,变动范围很小(pH7.35~7.45)。而机体每日代谢产酸量是很大的,例如,非挥发酸可达50~100毫克当量,CO2可达400升。这些酸性物质必须及时处理,否则血浆pH值不能保持正常。这就靠一整套调节机构密切协同来完成。 一、化学缓冲物质的作用(化学反应可以瞬间完成) 血液中有一系列缓冲物质。根据化学上的缓
- 第四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哪一个是错的?A.正常生命活动必须体液有适宜的酸碱度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pH是相同的C.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和静脉血的[H+]有差异D.体内代谢主要产生酸性产物,机体可调节维持pH恒定E.调节酸碱平衡主要有缓冲系统、肺和肾4.下述哪一项不是肾脏对酸碱调节作用的特点?A.作用发生较慢B.重吸收NaHCO3主要在近曲小管C.重吸收与再生HCO3-都需泌H+D.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产氨而从尿排出更多的H+
- 第一章 溶液--第一节 溶解度
下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量,溶质也不析出,这种溶液称为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体系,稍一振荡或投入一小颗粒结晶,多余的溶质立即从溶液中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 二、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平衡是指在密闭容器中,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分子与液体上面的气体分子保持平衡。溶解达平衡时,气体在液体中的浓度就是气体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液体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表示。表1-1是一些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 何谓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方法。一般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药物注入椎间盘内,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随着经验的积累,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亦开始用来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当病人有手术指征,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但又不宜手术时,可在行CT、核磁共振和脊髓造影等特殊检查明确诊断,且又定位的前提下,谨慎地选择使用这种疗法。 在常规消毒
- 论溶解操作技术
溶解操作技术是基本制药技术,制药技术好坏直接关系到药品和临床药物治疗效果。笔者长期从事制药工作,掌握了一些制药技术,现就溶解操作技术谈如下体会。1操作 取碘化钾100g,加入50℃左右注射用水250ml中,搅拌至碘化钾完全溶解,另取碘50g加入碘化钾溶液中,充分搅拌直到感觉搅棒下无颗粒感,倒入量杯,检查碘是否溶解彻底,溶解碘的烧杯底部无溶解碘结晶体,说明溶解完全。分析:碘是介入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两
- 脂溶性胆固醇为什么能溶解在胆汁中?
我们已经知道,胆汁中绝大部分是水,而胆汁中的胆固醇却是一种脂溶性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只能溶解在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之中。那么,脂溶性的胆固醇又怎么能溶解在胆汁中的呢?原来,它的溶解主要靠胆汁中的胆汁酸和磷脂的作用。胆汁酸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物质,它既能溶解在水中,又能溶解在脂溶剂中。当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胆汁酸的一些分子就会自动地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分子团,这个分子团的中央便可溶解脂溶
-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国外医务工作者应用较多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且有较好的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是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注入椎间盘内,以期溶解病变的髓核组织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内的软骨粘液蛋白演变成胶原纤维组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进行的,但在损伤或手术的情况下,可加速这种生理退变。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可达到此目的,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可将髓核完全溶解
- 胆石溶解剂有哪些适应症?
胆石溶解剂包括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患了胆石症的人都不希望做手术,想吃药保守治疗,尤其寄希望于胆石溶解剂,希望服用后,胆结石能渐渐被溶解消除,因此,有很多的胆石症病人盲目地要求医师开上述二种药。这样良好的愿望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因为这种药只有以下几种适应症: ①症状轻微的胆固醇结石患者,对胆红素结石患者无效。 ②患者胆囊造影显影要良好,胆囊不显影者无效。 ③胆囊结石直径在1~2cm之内
- 肽的溶解性及储存
肽的溶解性及储存肽的疏水性氨基酸可以根据其其侧链的性质归类如下:非极性氨基酸(疏水性)小的:Cys、Pro、Ala、Thr大的:Val、Ile、Leu、Met、Phe中性氨基酸大的:Trp、Tyr、His极性氨基酸(亲水性)小的:Ser、Gly、Asp、Asn大的:Glu、Gln、Lys、Arg可溶性的问题许多合成的肽粗品,尤其是那些经过几次沉淀和干燥的,在标准的HPLC溶剂中十分难溶,原因为:含
- 有多少病人适合院前的血栓溶解?
-445;40为了估计适合使用院前血栓融解的病人的比例,英国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分析。他们对过去一年中意外急诊科的病人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根据JRCALC标准,适合在地区综合医院里进行血栓溶解的病人中有14.2%可以急性院前的血栓溶解。最普遍的淘汰标准是病人的血压,症状开始的时间和年龄。63.9%的病人都出现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能采用院前血栓溶解的症状。这一分析结果说明JRCALC标准是
- 哪些情况下禁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
下列情况下要禁止使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①对木瓜凝乳酶或胶原蛋白酶过敏者。②过去曾用过此酶治疗,再次注射有增加过敏反应者。③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的病人。④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足下垂、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者。⑤妊娠妇女或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作者:不明
- 川崎病患儿弹力纤维溶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冠脉结局的关系
2007年06月08日PediatrRes.2007Apr5;[Epubaheadofprint]医学空间(MEDcyber.com)6月8日消息,川崎病患儿弹力纤维溶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与冠脉疾病间不相关。川崎病(KD)是一种多系统的血管炎,可以导致冠脉血管损害以及动脉瘤形成。弹力纤维溶解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已证明与动脉瘤的病理形成相关。PediatrRes五月刊登了一项研究,在KD儿童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有哪些优点?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以下优点:①所使用的髓核溶解剂对椎间盘内组织的作用有很强的选择性,主要作用在髓核,不影响外层纤维环,对后纵韧带、骨和软骨盘也没有太大影响,因此相对安全。②应用髓核化学溶解疗法可使相当一部分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免受手术之苦而治愈。③治疗时间较手术疗法等常规治疗时间短,缩短了疗程。作者:不明
- 骨骼肌溶解病例促使加拿大更新有关ezetimibe的安全性资料
是一种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最近在加拿大,制药公司已经向医务人员发出了有关这一药物的更新的安全性资料。更新的安全性资料包括了药物上市后的一些不良事件的报告。如少见的不良反应,某些严重不良反应病例,骨骼肌溶解等。但是,这些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目前还不能确定。病人信息部分也正在被更新,使其能认识药物对肝脏、肌肉和胰腺造成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时应及时就医。目
- 用“绿色”技术溶解纤维素
士之一,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和高分子物理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她还是武汉大学校史上首位女院士。变个绿色“魔术”上周,张俐娜在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实验室里为记者变了个“魔术”:把氢氧化钠和尿素调配的溶解剂预冷到零下12℃,再放入一张纸浆板,搅动不到2分钟,纸浆板就变成一杯透明液体。张俐娜告诉记者,如用作工业原料,这种溶解后的透明液体可成为媲美天然的丝绸、坚固耐用的杯子甚至是环保塑料膜。这个“魔术”
- SAP调控CD8+T细胞对EBV感染细胞的细胞溶解活性
2005年06月07日Blood,1June2005,Vol.105,No.11,pp.4383-438910调节蛋白SAP通过signalinglymphocyticactivationmolecule(SLAM)来调节信号传导。在X连锁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X-linkedlymphoproliferativedisease,XLP)中,SH2D1A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细胞溶酶活性的缺陷。但是,SA
- 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探讨(附83例分析)
【关键词】臭氧髓核溶解术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在欧洲国家开展的比较早而且普及。在国内作为一项新兴的微创技术,近几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南方医院对此项技术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疗效做了研究。自2007年以来,我院在南方医院专家带领及指导下,进行了83例颈、腰椎间盘突出症臭氧介入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经CT或MRI检查确诊颈、
- 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降脂药物联合使用增加骨骼肌溶解的危险
北京同仁医院王吉云译美国研究者称,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降脂药物联合使用比单纯使用他汀类药物增加因骨骼肌溶解的住院率。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单药治疗因发生骨骼肌溶解的住院率相似,但是西立伐他汀或吉非贝齐单药治疗的发生率较高。研究者回顾分析了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30日在市场上的所有他汀或贝特类药物,采用美国11项健康计划的资料(225640人年采用单药治疗,7300人年联合治疗)。因骨
- 膀胱癌特异性溶解腺病毒基因靶向治疗开发研究
兰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志平教授主持的《膀胱癌特异性溶解腺病毒基因靶向治疗开发研究》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立项支持。是我省首个临床医学国家863主持课题,实现了我校医学学科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我校临床医学尤其是泌尿外科的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该课题拟就膀胱肿瘤的基因治疗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世界每年约有30多万人罹患膀胱癌,而我国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泌尿系统中处于首位。膀胱肿
-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固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超临界流体二元系的相平衡特性这一方法适用于重溶质在CO2中溶解度的测量。关键词:固体;溶解度;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l前言近二十年不少研究者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超临界流体中不同固体的平衡溶解度数据,常用模型化合物来考察温度、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以建立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二氧化碳因其不可燃、无毒且价格低廉的特性成为最为常用的溶剂,而且二氧化碳有相对低的临界温
-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导致急性肾衰竭临床分析
【关键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yoglobin,Mb)和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Mb滤入肾小管直接损伤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或阻塞肾小管引起肾内梗阻性急性肾功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过去人们对它认识不足,临床报道较少,随着
- 膀胱癌特异性溶解腺病毒基因靶向治疗开发研究
兰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志平教授主持的《膀胱癌特异性溶解腺病毒基因靶向治疗开发研究》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立项支持。是我省首个临床医学国家863主持课题,实现了我校医学学科的历史性突破,也标志着我校临床医学尤其是泌尿外科的研究水平再上新台阶。 该课题拟就膀胱肿瘤的基因治疗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全世界每年约有30多万人罹患膀胱癌,而我国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泌尿系统中处于首位。膀
- 马拉松赛跑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1例
后尿潜血、尿蛋白均阴性。CK变化:17050u/L(4天),9988u/L(6天),5514u/L(10天),523u/L(20天),肾功能无异常。治疗25天各项指标正常出院。出院诊断: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2讨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由于过度运动后所致的骨骼肌损伤,细胞膜破坏,细胞内容物(如酶类、钾、磷、肌酐和肌球蛋白)释放入循环血液中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痛、肿胀、无力、棕色尿。主要特征是
- 药物抑制磨损颗粒所致骨溶解的动物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预防人工关节磨损颗粒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成年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和胫骨平台横向钻4mm×8mm孔洞,不同部位分别植入CoCr合金(平均5.38μm)、Ti合金(平均3.21μm)及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颗粒(12~200μm)各1mg,植入组配相同者为1组,共4组,每组3只。随机确定给药组,分别经口饲给予非选择性COX阻断剂-消炎痛0.5mg
-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衰竭大鼠肾有保护作用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年第23卷第9期中国研究者探讨了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是否能减轻甘油诱导横纹肌溶解所致急性。肾衰竭(ARF)大鼠。肾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对。肾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者选取48只SD大鼠随机分4组:健康对照组:肌注生理盐水10ml/kg;ARF组;肌注50%甘油10ml/kg;α-MSH立即干预组:肌注50%甘油的同时腹腔注射α—MSH200μg/kg,12h后重复1次;
-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离出的颗粒碎片刺激巨噬细胞而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人工髋关节术后引起骨溶解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而释放TNF-α模型及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蛋白质印迹、凝胶迁移率实验方法来研究其生物分子学机制。结果鼠类巨噬细胞受钛颗粒刺激而释放TNF-α,而JNK抑制剂SP600125和NF-кB抑制剂MG132大大抑制了钛颗粒诱导的TNF-α释放,但p3
- 纳米混悬剂:改善溶解度提高药物疗效
纳米混悬剂系采用少量表面活性剂稳定纯药物粒子所形成的一种亚微米胶体分散体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纳米混悬剂能增加药物溶出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及提高药效,这使得那些溶解性差的抗生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和一些治疗窗窄的药物有了重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能够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目前已上市的纳米混悬剂品种有治疗乳腺癌药物紫杉醇(Abraxan)、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Rapamune)及止吐药阿
- 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治疗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
摘要:[目的]评价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治疗THA术后髋臼杯稳定的髋臼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自1996年4月~2000年7月,对26例髋臼杯周围骨溶解而假体稳定者行保留髋臼杯,清除病灶、异体颗粒松质骨移植术,并更换聚乙烯内衬和股骨头假体。术后平均随访55a。对临床结果、骨溶解病变范围和骨移植愈合分别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放射线影像学和骨移植愈合分级系统进行评价。[结果]Harris评分由
- 细菌溶解产物
药物名称细菌溶解产物药物别名泛福舒英文名称bacteriallysates说 明片剂:3.5mg、7mg/粒。功用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本品对实验感染有预防作用,对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有刺激作用,可增加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增加呼吸道粘膜的免疫球蛋白分泌;在人体实验中,本品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和肺泡中巨噬细胞活性,加快T淋巴细胞成熟,提高唾液分泌型lgA和支气管肺泡灌洗中lgA水平。总之,泛福舒通过刺激
-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并发症?
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据统计为2%~3%左右。 (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此疗法最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女性。过敏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毛发运动反应,其它症状还有头晕、恶心、皮疹等。严重者出现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即刻静脉输入1:10000肾上腺素0.05~0.1m1。反应发作时抬高下肢,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术后可口服
- 1例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护理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inolysis,CPM)在临床上非常罕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四肢瘫,假性球麻痹,最后常发展成完全或不完全的闭锁综合征,多数患者预后极差,于发病数天至数周内死亡,但也有幸存者,常遗有部分体征[1]。CPM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更为罕见,现将我科2009年1月收治的1例糖尿病肾病并发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
- 螺旋CT引导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6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116例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及下肢麻痛,在CT的引导下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治疗。根据突出物的位置选择穿刺途径,分别在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60μg/ml臭氧5~15ml,总量<30ml。结果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臭氧在腰椎间盘内分布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及大部分
- 依那西普对磨屑诱导骨溶解影响的实验研究
MΦ分泌大量的TNF-α、IL-1、IL-6,依那西普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MΦ分泌TNF-α、IL-1、IL-6,有望成为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关键词】依那西普;磨屑;骨溶解Experimerntalstudyofetanercepteffectstheweardebris-inducedosteolysis∥CHENZhi-rong,ZHANGLiang,WUXing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髓核化学溶解疗法有哪些适应症?
髓核化学溶解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才能发挥作用,提高疗效。其适应症如下: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史在2个月以上。②经牵引、按摩等其他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经常复发,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患者。③虽有手术指征,但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因身体状况不易手术治疗者。④经过手术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或手术失败的患者。作者:不明
- 溶解在胆汁中的胆红素怎么会发生沉淀形成胆色素结石?
研究人员曾用各种现代科技方法对胆色素结石作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胆色素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胆红素钙。胆红素钙是由胆汁中的胆红素和钙离子相结合后所产生的,它不能在胆汁中溶解而发生沉淀。沉淀积聚,慢慢就会成为胆色素结石。 我们知道,胆汁中的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它随着胆汁通过胆道而排出体外。从那些衰老的红细胞中产生出来的胆红素,一开始会经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肝脏。在肝脏内,胆红素
- 版纳植物园在生物质溶解、水解和制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最近,版纳植物园生物质能源研究组方真研究组发现,当木粉和水加入微量的碱性盐后快速加热至高温高压时,木粉在1.5秒内能完全溶解于高压热水中。若立即冷却该均相水溶液,通过沉淀而得到微米木颗粒。如果该溶液继续加热至更高温,木粉能完全均相水解为糖类来生产酒精。这样溶剂化的“生物质水溶液”像液态石油一样更易于进一步连续加工,为生物质的冶炼开发出一可能的研究领域。生物质是再生资源,主要是以木质纤维素形式存在(
- 经皮切除与胶原酶溶解重叠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切吸术在病例选择以及疗效提高等方面存在着限度。再者,颈段解剖不同于腰段,它具有复杂的重要神经血管结构,手术操作空间小,使切吸术的彻底性受到限制。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提出在切吸术的基础上,结合胶原酶溶解术,以提高疗效。目前,大多学者认为[2~4],胶原酶对胶原具有特异而专一的降解作用。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和退变持续,髓核中黏液多糖和水分减少,髓核内缩并且胶原化,周围纤维环增厚,胶原纤维成为整个椎
- 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对卡介苗抗膀胱癌复发作用影响的临床研究
2006年08月28日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Vol.27No.1P.25-2810(上海)为了探讨膀胱内灌注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物增强卡介苗(BCG)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者将208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术后随机分成5组,A组44例,定期膀胱内灌注BCG100~120mg+氨甲苯酸(PAMBA)0.1g+生理盐水,B组41例,灌注BCG50~60mg+PAMBA0.1g+生
-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1例
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常规抗炎治疗,眼压降至正常,视力恢复至0.2。2讨论目前认为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发生机制是:高分子量的可溶性晶状体蛋白大量释放阻塞了小梁网,通常晶状体囊膜阻隔这种蛋白溢出,晶状体溶解时其前后囊膜上有微小缺损,可溶性晶状体蛋白可从此处溢出。组织病理学观察到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的小梁网内有嗜伊红样物质和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出现是对前房内变形晶状体物质的自然反应,是否吞噬有晶状体蛋白的
- 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机制及药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提高。但随着时间延长而出现的假体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人工关节翻修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去人们把无菌性松动主要归咎于机械力学和人工假体方面的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假体周围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了解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机制及其药物防治,对于预防假体无菌性松动,提高人工关节置换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1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机制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除与假体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