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日晡潮热为症状名[1]。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即日晡发热[1]。指每至下午3时至5时左右体温升高,或热势加重的表现[2] 。《类证活人书·问伤寒疟状》:“问伤寒疟状,有阳明证,病人烦热汗出,如疟状,日晡发热而脉浮虚者与桂枝汤,脉实者宜承气汤。” 本症在《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称日晡所发热[3]。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 ^ [2]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
治疗日晡潮热的方剂
- 生犀散
,除心热。主治小儿阴虚,血分有热,或兼感外邪,日晡潮热,夜有盗汗,五心烦热,形体羸瘦,口干颊赤者。用...
- 蚕沙饮
。功能主治:虚热型荨麻疹。疹色淡红,稀疏分布,日晡潮热,多在夜间发生,舌质红,苦薄,脉弦。用法用量:...
- 加味调胃承气汤
主治:寒热往来,服蠲暑饮不解,遂致蒸蒸发热,或日晡潮热,或微烦溺数,腹满便结,俱皆阳明胃实所致。用法...
- 柴胡加芒消汤
去结。主伤寒少阳证未解,阳明燥结,胸胁满而呕。日晡潮热者。用法用量:上药除芒消外,以水800毫升,煮...
- 固真饮子
。主阴阳两虚,气血不足,饮食少,五心热,自汗,日晡潮热,精气滑脱,行步无力,腰胯酸痛,泄泻,脉沉弱;...
- 更多治疗日晡潮热的方剂
治疗日晡潮热的中成药
- 妇女养血丸
愆期,时来时止,血枯色淡,腹痛腰痠,精神倦怠,日晡潮热,咳嗽自汗。用法用量:每服1钱,日服2-3次,...
- 七制香附丸
。妇人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肢体困倦,面目枯黄,日晡潮热,夜静昼烦,胸膈(月真)胀,腰胁疼痛,饮食无味...
- 石膏散
《东医宝鉴·杂病篇》卷六方之石膏散主治女劳疸,日晡所发热恶寒,小腹急,身体黄,额黑,大便溏黑,足下...
- 更多治疗日晡潮热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日晡潮热
- 《婴童类萃》:[中卷]积热论
或浑身壮热,经月不退;或寒热往来,似疟非疟;或日晡潮热,发作有时。失而不治,久久发不已,余邪不退,久...
- 《伤寒论注》:[卷三]承气汤证
承气汤。烦热自汗似桂枝证,寒热如疟似柴胡证。然日晡潮热,期属阳明。而脉已沉实,确为可下,是承气主证主...
- 《医学纲目》:[卷之五·阴阳脏腑部]治发热
彻热之剂也。(此甘寒泻火也。)伤寒表邪入于里,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狂躁,不大便,是胃实,乃可攻之...
- 《本草择要纲目》:[寒性药品]石膏
肺热。散阴邪。缓脾益气。止阳明经头痛发热恶寒。日晡潮热。大渴引饮。中暑潮热牙痛。凡风喜伤阳。寒喜伤阴...
- 《本草述钩元》:[卷七山草部]秦艽
其去阳明之湿热。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疼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所以圣惠方俱用艽。(濒湖)胸中热结。宜前...
- 更多古籍中的日晡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