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热入血分(heat invading xuefen[1])为证候名[2]。是指温热病邪侵入血分,迫血妄行,扰乱心神,伤阴动风的病理变化[3]。热入血分是温热病入血的深重阶段,容易消耗阴血和迫血妄行[2]。
4 症状
常见有血热伤阴、迫血妄行、肝风内动、亡阴失水等证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夜重,神志昏迷,躁扰不安或抽搐。而以癍疹、出血、舌色深绛、神昏躁扰等症为特征。
5 治疗
6 参考资料
-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2.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治疗热入血分的穴位
- 血郄
带产,以及男女之血分诸证,犹言治血症之渊海,针灸此穴有引血归脾之效,犹如江河百川入归诸海之意,因名...
- 郄中
疗胃肠病。委中穴又名血郄,为血气深聚之处,故善治血分毒热之皮肤病。委中穴是膀胱之下合穴,故可治疗小便...
- 血海
疼痛。冲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腹气逆而拘急,躁热,疝瘕,喘动应手,不孕,痿证等。冲脉发病主要表现...
- 腿凹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血郄(《古今医统大全》),腘中(《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腿凹(《医宗金鉴...
- 委中央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血郄(《古今医统大全》),腘中(《黄帝内经灵枢·热病》),腿凹(《医宗金鉴...
- 更多治疗热入血分的穴位
治疗热入血分的方剂
- 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加减
5克,生甘草6克。功能主治:凉血,清热,解毒,利湿。主热入血分,外发斑疹。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
- 清营汤
:清营汤记载于《温病条辨》卷一,系治疗温热病邪热传入营分证的代表方剂。其组成为水牛角30g、生地黄...
- 犀角地黄汤
、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败血症等属热入血分者。《备急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该方剂能抗病...
- 犀角汤
十一味,切。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清肠止痢。治热毒深入血分,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身有壮...
- 清热剂
偏胜,五志过极化火所致。由于里热病证有热在气分、血分之异,有实热、虚热之分,有脏腑偏胜之殊,故清热剂...
- 更多治疗热入血分的方剂
治疗热入血分的中成药
- 当归丸
功能主治:《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方之当归丸主治热入血分,大便秘结,三五日不通者。《百一选方》卷十三,...
- 五苓散
水之功效。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者;水湿内停,水...
- 巴桑母酥油丸
腻食物。2.感冒病人不宜服用。3.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慎服。4.本品...
- 肝肾安糖浆
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凡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3...
- 肝肾滋
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2.凡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风寒或风热者慎服。3...
- 更多治疗热入血分的中成药
热入血分相关药物
- 注射用盐酸表阿霉素
期的延长超过正常范围(PEP/LVET),以及射血分数减低。对接受表阿霉素治疗的病人,心电监护是非常...
- 注射用盐酸表阿霉素
期的延长超过正常范围(PEP/LVET),以及射血分数减低。对接受表阿霉素治疗的病人,心电监护是非常...
- 硝酸咪康唑胶囊
2.少数患者可发生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发冷、发热等,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偶可发生正常红细胞性...
- 硝酸咪康唑胶囊
2)少数患者可发生皮肤瘙痒、皮疹、头晕、发冷、发热等,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偶可发生正常红细胞...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与本品合用对血浆蛋白结合率没有影响。麻醉药:吸入烃类与本品合用可引起低血压。非甾体类抗炎药:尤其...
- 更多热入血分相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