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献:
- 妊子
妊子 即怀孕。《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饪子也。”作者:
- 妊子
妊子 即怀孕。《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饪子也。”作者:
- 《医说》:[卷九妇人]妊子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脉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医说》南宋张杲公元1127-1279年
- 《女科指要》:[卷三胎前门]脉法
妇人身有疾而无邪脉者妊子也,脉滑疾而不月者亦妊子也,沉数胎热,浮数兼风,脉或涩弱胎恐难成。《女科指要》
- 妊娠
妊娠 生理学名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亦名六甲、有子、有身、有妊、有娠、妊娠、双身、妊子、怀子、怀孕、怀身、怀胎、怀娠、怀躯、孕、重身、躯。指妇女怀胎的过程,即从受孕到胎儿娩出,一般为266天左右。作者:
- 第一节 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当妊子也。(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上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尺脉更真)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脰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
- 第一三〇章脉例
王子亨云:「若妊娠,其脉三部俱滑大而疾,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抟者,近也,阴脉逼近於下,下肠脉则出於上,阳中见阳,乃如阳施阴化,法当有子。又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交会,投识於其间,则有娠。又有三部脉浮沉正等,无病者,有妊也。馀病如脉经说,左手八脉浮洪者,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老,为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俱沉实者,为两
- 妊娠脉
妊娠脉 生理学名词。亦称胎脉。指孕妇正常的脉象。常见为滑而冲和;或滑数搏指有力;或尺脉滑数,寸脉微小等,与正常人之脉象有所不同。《素问·阴阳别论》:“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濒湖脉学》:“少阴动甚,谓之有子;尺脉滑利,妊娠可喜。”《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滑疾而散,胎必三月;按之不散,五月可别”等。均属妊娠之脉。作者:
- 第八节 候胎法
曰: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恤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恤时嚏而动者,非躯也。(素问以足少阴脉动甚为有妊脉经,以手少阴脉动甚为有妊岂心肾同一诊耶,此只言素问盖亦有见) 素问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 脉经曰:妊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己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尺脉左偏大为男,上偏大为女,左上俱大,产二子,大
- 濒湖脉学-动
阴半阳。故动随虚见。 《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 【体状诗】 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主病诗】 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洩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作者:李时珍
- 平妊娠分别男女将产诸证第一
脉平而虚者,乳子法也。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是血气和调,阳施阴化也。诊其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又肾名胞门子户,尺中肾脉也,尺中脉按之不绝,法妊娠也。左右三部脉沉浮正等,按之无绝者,妊娠也。妊娠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 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脉重手按之不散,但疾不滑者,五月也。 妇人妊娠四月,欲如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七]脉例
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搏者近也,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别出于上,阴中见阳,乃知阳施阴化,法当有子。又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交会,识投于其间,则有娠。又三部脉浮沉正等,无病者,有妊也。余并如《脉经》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言公元1174年
- 《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诊胎脉属心肾二经
齐仲甫曰∶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乃气血调和,阳施阴化也。叔和云∶脉平而虚,乳子法也。诊其脉,左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夫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足少阴,肾脉也,肾为胞门子户。大抵少阴经左手属心,左足属肾。下主乎尺,尺中按之不绝者,有妊也。《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普济本事方》:[卷第十妇人诸疾]白术散
治妊娠气不和调,饮食少。白术(炒)干紫苏(各一两)白芷(微炒,三分)人参(三分,去芦)川芎(洗)诃子皮青皮(去白,各半两)甘草(一分,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时候温服。《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过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最稳捷。《普济本事方》南宋许叔微公元1132年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五]妊娠伤食方论第十二
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啖,致伤脾胃。故妊娠伤食,最难得药,唯此二方最稳捷。《妇人大全良方》南宋·嘉熙元年陈自明公元1237年
- 《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经论妊脉属足少阴一经
《素问》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太仆曰∶足少阴,肾脉也。动者,如豆厥厥动摇也。阴,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有孕之兆也。《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类经》:[三十二卷会通类]十三、疾病(下)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见脉色类二十三。)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脉色二十三。)有子无子,男尽七七,女尽八八。(藏象十三。)督脉生病,女子不孕。(经络二十七。)帝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论治十三。)《类经》明·天启四年张介宾公元1624年
- 《济阴纲目》:[卷之八胎前门·上]论胎属十二经所养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右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尺脉更真),按之不绝,当妊子也。又曰∶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少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
- 《胎产心法》:[卷之上]脉法
经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又云∶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又尺中之脉,按之不绝者,妊娠也。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妊也。按妇人带证,足少阴脉亦多滑利,颇似孕脉,然必与手少阴脉动相应,方为妊子,否则为带也。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此必然之理也。然亦有中年受胎及血气羸弱之妇,脉见细小不数者,但于微弱之中,必有
- 《医灯续焰》:[卷十五胎产脉证第七十七]胎产杂述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脉,手少阴之脉动甚者,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当妊子也。又妇人妊娠一月之时,足厥阴脉养之,二月足少阳脉养之,三月手厥阴脉养之,四月手少阳脉养之,五月足太阴脉养之,六月足阳明脉养之,七月手太阴脉养之,八月手阳明脉养之,九月足少阴脉养之,十月足太阳脉养之,是以诸经脉各养三十日也。若夫至期当养之经,虚实不调,则胎孕为之不安,甚则
- 第一节伤食
大全曰: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若妊子饮食不节,生冷毒物,恣性食噉,致伤脾胃,故娠伤食,最难得药,惟木香丸白朮散二方最稳捷。 薛氏曰:东垣先生云:「脾胃之气壮,则过时而不饥,多食而不伤。盖胃主司纳,脾主消化,五脏之本也」然食倍而伤老,乃脾气虚而不化也,若投以峻剂,则脾胃复伤,而胎亦损矣,当审其所因,而调治之。若饮食停滞,或肚腹作痛,用平胃散。腹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藏见,皆死。颈脉动喘疾欬,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
- 太阳病旋复花代赭石汤证
亦权可奏效也。 或问︰人之呼吸惟在肺中,旋复代赭石汤证,其痞硬在于心下,何以妨碍呼吸至噫气不除乎?答曰︰肺者发动呼吸之机关也,至呼吸气之所及,非仅在于肺也,是以肺管有分支下连于心,再下则透膈连于肝,再下则由肝连于包肾之脂膜以通于胞室(胞室男女皆有),是以女子妊子其脐带连于胞室,而竟能母呼子亦呼,母吸子亦吸,斯非气能下达之明征乎?由斯知心下痞硬,所阻之气虽为呼吸之气,实自肺管分支下达之气也。作者:
-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多黑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见者,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人病,其寸口之脉,与人迎之脉小大等及其浮沉等者,病难已也。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妇人方上求子第一]灸法
妇人绝子,灸然谷五十壮。在内踝前直下一寸。妇人绝HT不生,胞门闭塞,灸关元三十壮,报之。妇人妊子不成,若堕落,腹痛,漏见赤,灸胞门五十壮,在关元左边二寸是也。右边二寸妇人绝嗣不生,灸气门穴,在关元旁三寸,各百壮。妇人子脏闭塞,不受精,疼,灸胞门五十壮。妇人绝嗣不生,漏赤白,灸泉门十壮,三报之,穴在横骨当阴上际。论曰∶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是以有娠,而三阴所会则多生女。但妊娠二月名曰始膏,精
- 《吴医汇讲》:[卷二]日讲杂记
蛇添足耳。阿胶之用,专为济水伏流也,炒之济水何在哉?“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表之热、寒之用,里之寒、热之体。言热病本于寒,寒既病而为热矣,则体用皆热也,汉之文法如此。“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手少阴脉盛,是宜妊子之象,及笄之子,亦有之者,过此不得,亢极为病,比比然也。若阴搏阳别,已有子也。一句虚看,一句实看,方是女子尺脉常盛,寸脉常虚。此言阳别者,犹云与平日
- 《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胎孕脉诀
或寸脉微,关滑尺数,往来流利,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妇人有病而无邪脉,此孕非病,所以不月。慎斋按∶以上六条,序妇人胎孕之脉也。《内经·平人气象论》云∶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又《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此二语原兼心与肾二经并论也。手少阴主心,心生血,妇人以血养胎,故血旺则易孕。始受胎时,精与血凝聚不散,故心脉厥厥而动也。阴搏者,太仆注,尺中也。尺脉搏手,搏即
- 《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胎前用抑阳助阴方论
,阴不至弱,阴阳调而胎孕安。此前人未尝论及也。娄全善曰∶观许学士论枳壳、四物、内补三方,人皆用之,何如?大率妊妇唯在抑阳助阴。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盖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尺中之脉,按之搏手不绝者,妊也。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他病。及妊子,则经闭以养胎。若阳气盛搏之,则经脉妄行,胎始不固,故贵抑阳助阴。但枳壳散少寒,内补丸佐之,则阴阳调和,而胎气自安矣。《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疡科纲要》:[卷上第二章·外疡脉状]第十二节·动脉
动者,脉之一粒突起,如珠如豆,厥厥动摇者也。于法主痛。盖痛则气滞,着而不行,脉道不能条达,因而凝聚一处,如珠动摇。此虽不恒有之脉象,虽阅历多者,固时一见之。(《素问》谓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是亦气血初凝,脉行不畅之理。诊妊脉者,亦或为此。否则痛盛气结,而脉应之。是皆当从事于宣通疏泄,而求其气机之条畅者也。《疡科纲要》民国初年张山雷公元1912-至今
- 《脉理求真》:[卷一新着脉法心要]动脉
交通,安有动见。惟夫阳欲降而阴逆之,阴欲升而阳逆之,两者相搏,不得上下,鼓击之势,陇然高起,而动脉之形着矣。此言不啻与动脉传神。)如动在于阳,则有汗出为痛为惊之症;动在于阴,则有发热失血之症;动兼滑数浮大,则为邪气相搏而热宜除。至于阳虚自汗而见动寸,阴虚发热而见动尺,与女人动尺而云有孕,皆不宜作热治矣。(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心动甚者,妊子也。)《脉理求真》
- 《济阴纲目》:[附]保生碎事
(济阴慈幼外编)漪子曰∶尝观《列女传》曰∶古之妇人妊子,坐立寝食,视听言动,皆要循循合矩,如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娠文王,未尝不以胎教为重,生子卒为周宗,其理可不验与。今之孕妇,未诺古法,为夫者当以胎教之理谕之,俾妇善调固其本,以达其支,非惟无堕失之患,抑且生子形容端正,才器过人矣。又曰∶人禀阴阳之气以生,借父精母血以成其形。人始胎,一月如露珠,二月似桃花,三月男女分,四月形象具,五月五
- 《脉确》:动
(仲景伤寒论曰。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摇动者。名曰动。愚按两上字。其一乃浚人误添者。当是数厥见于关上、下。经曰。女子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是寸者动脉矣。又曰。阴虚阳搏谓之崩。肾之阴虚。阳搏之故。见崩症是尺有动脉矣。王叔和着脉经。不知两上字。其一乃衍字。因曰动脉见于关上。遂令谈之论脉者。皆曰动脉。只见于阙。与经不合矣。)动脉如豆形。数而厥厥动。阳动出汗兮。惊痛堪忧。(成
- 《女科经纶》:[卷二嗣育门]诊胎脉在手足少阴二经
潘硕甫曰∶女人以血为本,血旺是为本足,气旺则血反衰。故女人以血胜气者为贵。少阴动甚者,手少阴之脉也。心主血,动甚则血旺,血旺易胎,故云有子,即《内经》所谓妇人手少阴脉动甚,妊子是也。尺脉者,左尺足少阴肾之脉也。肾为天一之水,主子宫以系胞,孕胎之根蒂也。滑利则不枯涩,有替替含物之象,故妊娠。即经所谓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叔和所谓尺中之脉,按之不绝,同义也。即此滑利之脉,应指疾而不散。滑为血液,疾而不散
- 《女科折衷纂要》:[胎前门]候胎法
《脉经》曰∶妇人怀躯七月而不可知,时时衄血而转筋者,此为躯也。衄时噎而动者,非躯也。《素问》云∶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素问》以足少阴脉动甚者为有妊,《脉经》以手少阴脉动甚为有子,岂心肾同一诊耶)。又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王注云∶阴谓尺中也,搏谓搏触于手也,尺脉搏击与寸脉殊别,则为有孕之兆)。《脉经》云∶娠脉初时寸微小,呼吸五至,三月而尺数也,脉滑疾重,以脉滑疾重,以手按之散者,胎已三月也。
-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一]脉例第一
王子亨云∶若妊娠,其脉三部俱滑大而疾。(在左则男,在右则女。)经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搏者,近也。阴脉逼近于下,阳脉别出于上。阴中见阳,乃知阳施阴化,法当有子。又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属心,足少阴属肾。心主血,肾主精,精血交会,投识于其间则有娠。又三部脉浮沉正等无病者,有妊也,余病如《脉经》说。左手尺部浮洪者,为男胎也;右手尺部浮洪者,为女胎也。两手尺部俱洪者,为两男;俱沉实者,为两女。又
- 《女科指掌》:[卷之三胎前门]脉法
《内经》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又曰∶妇人足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秦越人曰∶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绝者,有妊也。崔紫虚曰∶阴搏于下,阳别于上,气血调和,有子之象。手之少阴其脉动甚,尺按不绝,此为有孕。少阴属心,心主血脉,肾为胞门,脉应于尺,或寸脉微,关滑、尺数,流利往来如雀之啄,或诊三部,浮沉一止,或平而虚,当问月水,妇人有病而无邪脉,此孕非病,所以不
- 《原机启微》:[卷之上]淫热反克之病
膏粱之变,滋味过也;气血俱盛,禀受浓也;亢阳上炎,阴不济也;邪入经络,内无御也。因生而化,因化而热,热为火,火性炎上。足厥阴肝为木,木生火,母妊子,子以淫胜,祸发反克,而肝开窍于目,故肝受克,而目亦受病也。其病眵多紧涩,赤脉贯睛,脏腑秘结者为重。重者,芍药清肝散主之,通气利中丸主之。眵多紧涩,赤脉贯睛,脏腑不秘结者为轻。轻者,减大黄、芒硝,芍药清肝散主之,黄连天花粉丸主之。火盛,服通气利中丸。目眶
- 《濒湖脉学》:动(阳)
。《脉诀》言∶寻之似有,举之还无,不离其处,不往不来,三关沉沉。含糊谬妄,殊非动脉。詹氏言其形鼓动如钩、如毛者,尤谬。〔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仲景曰∶动则为痛为惊。《素问》曰∶阴虚阳搏,谓之崩。又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濒湖脉学》明·嘉靖四十三年李时珍公元1564年
- 《女科折衷纂要》:[胎前门]总论
虞氏曰∶《脉经》云∶诊其手少阴之脉动甚者(手少阴动脉诊在神门,于左右手掌后内侧横纹下,与关相对者是),妊子也。盖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脉故也。又肾为胞门子户,尺中肾脉,按之不绝者,当妊子也(尺脉更直)。巢氏论云∶妇人妊娠,一月名胎胚,足厥阴脉养之。二月名始膏(一名晖),足少阳脉养之。三月名始胎,手厥阴脉养之。四月始受水精,以行血脉,手少阳脉养之。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气,足太阴脉养之。六月始受金精,以
- 《女科百问》:[卷下]第五十三问何以谓之居经
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予尝观许学士论。枳壳散四物汤。内补当归丸。此三方皆载之。在人用之何如耳。大率妊娠。惟在抑阳助阴。素问云。阴搏阳别。为之有子。盖关前为阳。关后为阴。尺中之脉。按之搏手而不绝者。妊子也。妇人平居。阳气微盛无害。及其妊子。则方闭经。遂以养胎。若阳盛搏之。则经脉妄行。胎乃不固。素问所谓阴虚阳搏谓之崩也。抑阳助阴之方甚多。然胎前药唯恶群队。若阴阳交杂。别生他病。惟是枳壳散所以抑阳。四
- 《诊家正眼》:[卷一]女人脉法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谓尺中之阴脉搏大,与寸部之阳部迥别者,乃有子也。)阴虚阳搏,谓之崩。(阴虚,血衰于下,则阳火上亢矣。血为火迫,不得而安其位,乃为崩漏之疾。)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者,心脉也。动甚者,形如豆粒,急数有力也。心主血,血旺乃能成胎。心脉动甚,血旺之象,故当妊子。)滑伯仁曰∶“三部脉浮沉正等,无他病而不月者,为有妊也。得太阴脉为男,得太阳脉为女。太阴脉沉,太阳脉浮。左疾为男
- 《诊宗三昧》:妇人
或尺脉滑而断绝不匀。皆经闭不调之候。如体弱之妇。脉常微弱。但尺内按之不绝。便是有子。月断呕逆不食。六脉不病。亦为有子。所以然者。体弱而脉难显也。脉经曰。妇人脉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绝。无他病而不月者。妊子也。尺数而旺者亦然。经曰。何以知怀子之且生。身有病而无邪脉也;又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言尺内阴脉搏指。与寸口阳脉迥别。其中有阳象也。阴阳相KT谷鹁。故能有子。阴虚阳搏谓之崩。言尺内虚大弦数。皆内崩
- 《灵素节注类编》:[卷四下经解]辨妇人怀妊崩产脉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心脉也。心主血,肾藏精,精血盛而凝结成孕。月事不下,心火上炎,而脉动甚,故亦有烦渴欲呕等证,因火炎,浊气不得下通故也。然其脉象和滑而非病,其肾脉亦必流利而充实,即知其有妊也。若心脉虚动,肾脉不滑而涩,其月事不来,此乃血瘀,心火虚动而非孕,久必成病也。此云妊子者,兼男女而言,若欲辨别,其脉左旺寸旺,为阳为男,右旺尺旺,为阴为女。又本经《腹中
- 《医灯续焰》:[卷十五]胎产脉证第七十七
用。则血固阴静也,亦体也。凝胎结孕,必动由静始,体成用先。是知女人以血胜气者为贵。少阴动甚者,心手少阴之脉动甚也。心主血,动甚则血旺,血旺易胎,故云有子。即《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有子者,有妊之谓,男女之通称,非独指男子。如下文所辨,则有男女之分矣。尺脉者,左右肾脉也。肾为天一之水,主子宫以系胞,孕胎之根蒂也。滑利,则不枯涩,而且有替替含物之象,故喜其妊娠。即《素问》阴阳
- 《类经》:[六卷脉色类]二十三、孕脉
象论阴阳别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任子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手少阴,心脉也。脉要精微论曰∶上附上,左外以候心。故心脉当诊于左寸。动甚者,流利滑动也。心生血,血旺乃能胎,妇人心脉动甚者,血旺而然,故当妊子。启玄子云∶手少阴脉,谓掌后陷者中,当小指动而应手者也。盖指心经之脉,即神门穴也,其说甚善;然以余之验,左寸亦应。任,妊同,孕也。)阴搏阳别,谓之有子。(素问阴阳别论。阴,如前手少阴也,或兼足少阴而
- 《妇科秘书》:脉法
《经》曰∶妇人手少阴动甚者,妊子也。又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寸洪而尺大。又尺中之脉,按之不绝者,妊娠也。按∶妇人带证,足少阴脉亦多滑利,颇似孕脉,然必与手少阴脉动相应,方为妊子,否则为带也。凡妇人怀孕,其血留气聚,胞宫内实,故尺阴之脉必滑数,此必然之理也。然亦有中年受胎,及血气羸弱之妇,脉见细小不数者,但于微弱之中,必有隐隐滑动之象,此即阴搏阳别之谓,乃妊娠之脉也。但胎孕之脉数,劳损之脉亦数,然
- 妊娠周期妇女脉象变化与妊娠病的关系
统中医脉诊在妊娠疾病的诊断上有其方便独特之处,近年来我院运用传统中医脉诊结合西医诊断妊娠疾病,收到一定效果,现探讨如下。 1妊娠脉象 滑脉为妊娠脉的主脉。《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素问·阴阳别论》云“阴搏阳别,谓之有子”。正常妊娠脉象应是滑数冲和。现代医学认为,妊娠后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循环阻力减低,血液稀释,血流量增加,使脉搏速度增快,在血管上显示出波浪形经过而感到
- 论《内经》诊脉的不同学说
宗金鉴》则定在左尺,此类分歧很多,难以枚举。说明在这一派别中又有一些新的小派别。这也正说明了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在争鸣中前进。 《内经》中还有一些脉诊法,如人迎趺阳和参脉法、颈脉诊水肿法、少阴神门诊妊子法以及足踝上五寸诊法等,这些或因为它们是属于脏腑遍诊法中某一部的具体运用而仅能诊察相应脏腑的情况,不能独立诊察全身病变;或因为记载太简单、缺乏理论、实际运用也较少(如《素问·三部九候论
- 总论喘证治法
也,而吸气之入,实不仅入肺,并能入心,入肝,入冲任,以及于肾。何以言之?气管之正支入肺,其分支实下通于心,更透膈而下通于肝(观肺心肝一系相连可知),由肝而下更与冲任相连以通于肾。倘曰不然,何以妇人之妊子者,母呼而子亦呼,母吸而子亦吸乎?呼吸之气若不由气管分支通于肝,下及于冲任与肾,何以子之脐带其根蒂结于冲任之间,能以脐承母之呼吸之气,而随母呼吸乎?是知肺者发动呼吸之机关也。喘之为病,《神农本草经》
- 江乐:养胎育婴都须调护神气——浅析中医儿保中的心身医学思想
过程,古人已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孕妇的精神因素对胎儿健康的影响。如《产孕集》说:“孕藉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应,一有偏倚,即致子疾。”又曰:“气主于心,心之神主内而应外,外有所接则神动而气随之……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认为孕妇和胎儿是一个整体,气血息息相通,七情能影响孕妇气血,继则可影响胎儿。因此孕妇养胎必须调神,这是在妊娠期,中医心身医学的基本思想。为此,历代医著对孕妇调神养胎的内容论述较广,大
- 脉诊
,十二日死【十二日,为金火生成数之余,火胜金也】。肾至悬绝,七日死【七日者,为水土生数之余,土胜水也】。脾至悬绝,四日死【四日者,为木生数之余,木胜土也】。 《平人气象论》曰: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手少阴,心脉也。动甚者,流利滑动,血旺而然也,故当妊子】。 《阴阳别论》曰: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搏阳别,言阴脉搏动,与阳脉迥别也。阴阳二字所包者广,以左右言,则左为阳、右为阴;以部位言,则寸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