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治疗

目录

1 拼音

rèn zhī zhì liáo

2 概述

认知技术旨在冲击患者的非理性信念,让患者意识到当前困难与抱持非理性观念有关;教会他们更有逻辑性和自助性的信念,而且鼓励他们身体力行,验证这些新信念的有效性。与行为治疗联系紧密,是应用得最多的心理治疗方式之一。

3 适应证

认知治疗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障碍(包括惊恐发作、恐惧症、广泛性焦虑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及自杀企图、强迫症、成瘾行为、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心身疾病、进食障碍、人格障碍、婚姻冲突及家庭矛盾、儿童的品行及情绪障碍、性功能障碍及性变态等。

4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对存在精神病性思维障碍、偏执人格特征的对象慎用。

5 准备

1.由具有社会认可身份、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实施。

2.在专门的医疗机构和心理卫生机构、场所实施。

3.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滥用、误用。

4.制定治疗计划、目标。

6 方法

1.识别与临床问题相关的认知歪曲,如“全或无”认知模式;以偏概全,过度泛化;对积极事物视而不见;对事物做灾难性推想,或者过度缩小化;人格牵连,将事件往人(包括自己)的主观原因上联系;情绪化推理,宁可相信直觉,不愿接受事实。

2.识别各种心理障碍具有特征性的认知偏见或模式,为将要采用的特异性认知行为干预提供基本的努力方向。

3.建立求助动机。患者和治疗师对靶问题在认知解释上达成意见统一,对不良表现给予解释并且估计矫正所能达到的预期结果。

4.计划治疗步骤。

(1)通过交谈和每天记录想法来确定其不恰当的思维方式。

(2)通过提问,使患者检查其不恰当思维的逻辑基础。

(3)让患者考虑换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4)鼓励患者真实性检验,验证这些替代的新解释结果如何。

(5)指导自我监测思维、情感和行为,说明和示范替代性的认知内容和认知模式。

5.指导患者发展并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代替适应不良性认知行为。

6.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患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治疗师通过指导性说明来强化患者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

7 注意事项

1.以助人、促进健康为目的,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利益。

2.遵守技术规范和伦理原则,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3.治疗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技术可以通过学习达到掌握,能进行合理解释,不使用超自然理论。

5.使认知和行为两者达到“知行统一”最关键。应避免说教或清谈。在真实性检验的实施阶段,患者易出现畏难情绪和抵抗,要注意在治疗初期奠定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