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rén zhāi zhí zhǐ fāng lùn
2 英文参考
Renzhai Zhi Zhi Fa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ffective Recipes from Renzhai House[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仁斋直指方论》为中医方剂著作。即《仁斋直指》。《仁斋直指》为综合性医书名。又名《仁斋直指方论》、《仁斋直指方》[1]。二十六卷[1]。宋·杨士瀛撰于1264年[1]。这是一部以介绍内科杂病证治为重点的临床综合性医书,作者据证释方,摘取诸家效方,参以家传经验,区别不同的病证,对证施方,在治疗上给读者以规矩绳墨[1]。书名“直指”,取“明白易晓,之谓直;发踪以示,之为指”(见本书杨士瀛序),故名《仁斋直指方论》[1]。全书析为七十九条,每条之后,另有“附遗”部分,系明·嘉靖年间朱崇正所续增[1]。
《仁斋直指方论》全文阅读:http://zhongyiguji.21tcm.com/67/renzhaizhizhifanglunfubuyi/index.shtml
4 参考资料
-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1.
古籍中的仁斋直指方论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一总论]五脏病证虚实论
出者,死。内虚之证,厥逆烦躁而吐,利不止者,亡。是又不可不知也。故并及之。《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一总论]血营气卫论
之。(经云∶肾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生气之源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一总论]男女气血则一论
病伏热之人,上焦淤血而作吐者,亦其病之有瘳也。虽然血既吐,而自止则可矣。)《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一总论]论《易简方论》
定者不一,日月薄蚀,何损于明,若夫索瘢洗垢,矫而过焉,或者公论之所不予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卷之一总论]附论五篇(出《丹溪心法》)
诸经方论皆曰有病早治疗,不令邪气深入。所以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正谓此也。《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更多古籍中的仁斋直指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