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人类白细胞抗原 (最后修订于2017/3/17 16:08:05)[共251字]
摘要: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vte antigens,HLA)是人体组织细胞共有的一种糖蛋白类抗原。大部分循环的血细胞表面有该抗原,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陕西省发现2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2005年12月05日新华社22陕西省血液中心暨西安市中心血站血型研究室经过近半年的研究试验,发现了2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于日前获得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确认,命名为HLA-A*0290和HLA-B*4814。据陕西省血液中心血型研究室主任刘孟黎介绍,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最具多态性的遗传学系统之一,它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等环节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我国发现两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可能有助提高人类器官移植存活率
北京血液中心日前发现了两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人类骨髓和器官移植的存活率。据北京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个新基因是北京血液中心HLA室经历数年时间,对数万例标本进行HLA分型发现的,目前已被国际上最大的基因数据库(GeneBank)所收录。这两个新基因的基因序列即将发表在《组织抗原》(T
- 科学家研发出新的“基因捕获技术”
11月28日,华大基因和罗氏公司联合宣布已成功研发出全新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区域基因捕获技术,该技术突破了常规扩增和捕获方法的瓶颈,首次实现了对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区域的高度覆盖。此技术和新一代高通量技术的完美结合,将有助于科研人员从基因水平深入探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区域相关疾病的病因及遗传机制,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该区域包含约150个
- 人类白细胞抗原DR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DR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浙江籍汉族原发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寻找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或保护基因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对101例浙江籍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1例正常健康对照者进行了HLA-DR等位基因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HLA-DR15、DR13等位基因频率显
- 江苏省人民医院发现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
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HLA实验室日前发现并鉴定出3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现已得到美国国立卫生院基因库认证,获得了WHOHLA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这意味着,人类“遗传身份证”又增添了新的号码。 据介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个体相互区别的“遗传身份证”。一般而言,一个人的HLA系统最多拥有6个位点、12个等位基因。目前人类已发现的等位基因有1800多个,其中,每个
- 天津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
天津市血液中心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实验室发现的人类新HLA等位基因,近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HLA-B*9518”,并向全球公布。据悉,目前国际上已发现HLA等位基因2500余个。新HLA等位基因的发现不但可以在器官、骨髓移植方面帮助患者找到更适宜的供体,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提高移植成功率,而且还将有助于阐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全新的防治措施。作者: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的关系
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Vol.22No.4P.242-245奚敏等(上海)为了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α治疗6个月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等位基因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0例上海地区接受干扰素-α正规治疗6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LA-Ⅱ类分子DRB1、DQA1、DQB1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无应答组的HLA-DRB1*04携带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软骨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的表达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年第11卷第9期中国研究者观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软骨细胞诱导的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HLA-DR抗原在7例RA患者软骨细胞和2例正常软骨细胞的表达,同时采用氚标记的胸腺嘧啶掺入法观察软骨细胞诱导的自身T细胞增殖反应。结果发现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H
- 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可能与复发性流产相关
2006年05月15日中国医学论坛报4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梅玲等通过对正常妇女和复发性流产妇女对照观察,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第57位非天门冬氨酸可能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相关,DQB1*0201等位基因可能与早期流产相关。研究者观察了36位无不良妊娠史的正常妇女和61例复发性流产患者。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者31例,ACA阴性30例,早期流产28例,晚期流产22例,早晚期流
-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04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与表达
2005年09月21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Vol.9No.6P.321-3249(北京)为了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04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中的整合与表达,研究者应用显微注射技术将HLA-B2704基因注入C57BL/6×昆明鼠和昆明鼠×昆明鼠F0代受精卯,出生动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筛选及Southern杂交鉴定。阳性者进行反转录(RT)-PCR和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其在mRN
- 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的筛选与临床应用
关键词:白细胞抗原;肾移植;细胞毒性试验;免疫 【摘要】目的 筛选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抗体,以评价肾移植受者的致敏状态。方法 血清样本211份,采用微量酶联免疫法莱姆德抗原板(LAT)、混合抗原板(LATM)和补体依赖细胞毒(CDC)方法,随机双盲检测HLA抗体,比较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分析3组肾移植受者的抗体水平。结果 所有样本的检测均获成功。LATM重复性为100%;LA
- 我国首次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HLA
解放军307医院免疫学研究室主任奚永志研究员主持的课题组,最近在首次发现了一个HLA(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A*110104。这为我国在进入独生子女时代,无血缘关系供受体移植迅猛增加的情况下,带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的成功率和精确度。发现和鉴定人群中HLA等位基因是当前国际上HLA研究领域中的热点,由于这个新基因出现在两个不同省份两个不同家系中,因
- 复发性流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2006年08月25日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Vol.41No.3P.152-154120.05);观察组DQB1第57位非天门冬氨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早期流产者0201等位基因频率为23.2%(13/56),明显高于晚期流产者的4.5%(2/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流产者0303等位基因频率为27.3%(12/4
- 人类白细胞抗原II类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6年03月15日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年第10期8(珠海)为了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II(HLA-II)类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研究者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48例GDM孕妇(GDM组)及同期入院的48例正常健康孕妇(对照组)的HLA-II类基因进行检测。结果GDM组DRB1*0301、DRB1*1302、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8.8%、45.8%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的关系
2005年02月21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Vol.22No.4P.242-245为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α治疗6个月疗效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等位基因的关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60例上海地区接受干扰素-α正规治疗6个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LA-Ⅱ类分子DRB1、DQA1、DQB1进行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无应
- PCR-SSP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表达水平的研究
A-B27等位基因与AS的发生呈强相关[1]。该基因的检测对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AS的发生有重要的帮助。关键词HLA-B27强直性脊柱炎PE9700扩增仪HLA-B27抗原为HLAI类抗原,存在于所有核细胞和红细胞表面,能刺激产生同种抗体并控制细胞毒T效应细胞的特异性。HLA位点具有众多的等位基因,造成HLA的极端多态性。它代表一个家族包括几个紧密相关的等位基因(B2
- 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的表达及其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2005年06月15日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Vol.40No.2P.112-1159(广州)为了观察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的表达,并探讨sHLA-G的表达与胚胎发育的关系,研究者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检测177个卵裂期胚胎sHLA-G的表达情况。结果177个卵裂期胚胎中,101个卵裂期胚胎有sHLA-G蛋白表达,sHLA-G的总表达率为57.1%(101/177)。其中双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中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的限制位点
2008年08月26日《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第25卷第9期医学空间(MEDcyber.com)8月26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了解HIV-1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及其相关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HLA-Ⅰ)的限制位点。方法采用以位于HIV-1Gag、Vif、Nef区域的合成肽作为刺激表位,选择来自4例健康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建立4株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样细胞系(BLCL),以
- 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及对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8年06月17日《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年26卷12期-912-914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6月17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通过观察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及软骨细胞体外刺激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增殖反应,探讨软骨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方法采用依据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制定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收集1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软骨
- 北京血库再发现两个人类新基因可能有助器官移植
2005年08月08日《人民日报》8北京血液中心日前发现了两个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并已获得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命名委员会的正式命名。专家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提高人类骨髓和器官移植的存活率。据北京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两个新基因是北京血液中心HLA室经历数年时间,对数万例标本进行HLA分型发现的,目前已被国际上最大的基因数据库(GeneBank)收录。据专家介绍,人
- 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mRNA表达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根据HLA-DRw53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和管家基因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cDNA序
- 东西虽小,用途很大:掌上测序仪MinION首次用于人类基因组测序
器,”Bader和第一作者RonAmmar在接受采访时说,“在DNA测序颠覆疾病诊断的历程中,我们是尝试将纳米孔测序技术应用于人类诊断的领跑者之一。”该团队对NA12878细胞系的HLA-A(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B(人类白细胞抗原B)和CYP2D6三个基因区域进行扩增,以保证测序的可验证性。通过MinION测序并使用BLASR进行比对后,研究人员能够完整的测出三个目标区域并对其进行单体型
- 辽宁省血液中心又发现一条人类新基因
继今年2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条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A*2451后,辽宁省血液中心的组织配型实验室又发现一条人类血液新基因。新基因的再次发现标志着辽宁省血液中心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辽宁省血液中心透露,此次在DRB位点上发现的人类新基因已于2005年3月2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因子命名委员会命名为HLA-DRB1*0453,基因数据库接入号为:AY
- 辽宁发现的人类血液新基因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确认
辽宁省血液中心日前向新闻界透露,由这一中心“组织配型实验室”发现的人类血液新基因,已经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认。人类血液新基因的发现,对器官移植、骨髓移植、输血学、法医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以及人类遗传学都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血液中心李剑平博士介绍,最近接到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因子命名委员会发来的信函,通知辽宁省血液中心组织配型试验室,由这一试验室发现的一条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基因,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曾益新院士研究团队发现新鼻咽癌易感基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新加坡科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了三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点位,并确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有关。该项成果已于2010年5月31日发布于国际顶级杂志《NatureGenetics》(SCI影响因子:30.259),并被作为该杂志研究亮点之一(highlighted)进行推荐。这项研究成果使科学家在最终阐明鼻咽癌遗传学发病机理的进程中迈进了一大步,并为研制预测鼻
- HLA基因与尘肺及结核易感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尘肺;结核;基因易感性尘肺与肺结核是各自独立的二种疾病,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尘肺易并发结核,早在19世纪20~30年代已作定论。尘肺并发结核后不仅尘肺很快进展,而且结核病也容易恶化,影响预后,是造成尘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目前有1/4的尘肺患者死于肺结核。由于尘肺并发结核后患者体内的矽尘与结核菌协同作用引起的组织反应非常复杂,其病理改变,X
- 血液光量子疗法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产生的影响
止血作用,但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究其原因分为非免疫因素(如脾大、发热、感染、出血和DIC等)和免疫因素两种。据报道,血小板输注无效80%~90%为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引起,5%~8%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抗体引起,即免疫因素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自Kahn等1985年提出使用中波紫外线照射灭活浓缩血小板中的白细胞作为白细胞过滤的替代方法以来,关于紫外线照射(或紫外线
- HLA-B27阳性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吗?
HLA-B27的意思是人类白细胞抗原B27,也称W-27,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其阳性率可高达90%以上,且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一级亲属中约有50%其HLA-B27抗原为阳性,而在普通人中仅有3%为阳性。同时尚有其它一些如牛皮癣、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Whipple病等疾病HLA-B27抗原也呈阳性反应。所以说HLA-B27阳性不一定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只是可能性较大。目前HLA-B27仍为检查
- 掌握世界临床移植话语权
面所做的种种努力与遭受的失败,也表达了自己攻克这一难题的坚定信心。谢教授激动不已:“你这项目,也正是我多年的梦想!”谭建明成功了,在谢教授的指导下,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基因扩增方法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来攻克基因配型难题。从1994年1月到4月,谭建明夜以继日,吃住在实验室,反复做试验。每天早上,73岁的谢教授亲自将早餐送进实验室,以独特的方式鼓励弟子: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功夫不负有心人。1
- 自身免疫性心肌损伤研究在哈获得新突破
肌疾病的遗传学背景,系统观察了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多态性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与心肌疾病的关系;同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免疫性心肌损伤中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日前,这项成果获得了2006年全国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是北方地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自身免疫性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就设想这些疾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人类特定的基因控制的,并试图对特定
- 体味,情侣寻找另一半的真实线索
制个体免疫系统和体味的基因进行分析,并做出配对。一些环境因素(如,卫生用品,大蒜和其它芳香食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的体味,但最基础的东西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控制免疫系统和体味的三种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人体免疫系统应该选择抵御哪些入侵的细菌,便是由这三种基因决定,而人的体味实际上又是由入侵的细菌产生
- 通过体味寻找另一半真的可行吗?
体免疫系统和体味的基因进行分析,并做出配对。 一些环境因素(如,卫生用品,大蒜和其它芳香食物)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人的体味,但最基础的东西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控制免疫系统和体味的三种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A(HLA-A),人类白细胞抗原B(HLA-B),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人体免疫系统应该选择抵御哪些入侵的细菌,便是由这三种基因决定,而人的体味实际上又是由入侵的细菌产生
- 可躲避人免疫系统的HIV在扩散
科学家现在已经知道,艾滋病病毒(HIV)在个体身上不断变异,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但它不能独自复制,而是必须寄托在一个细胞上,将该细胞变成一个病毒工厂。但HIV必须避开几个基因,包括一个名叫Ⅰ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基因。当细胞感染了病毒时,HLA抓住病毒制造的蛋白片断并将这种蛋白质片断放置于Ⅰ型人类白细胞抗原的表面。然后,其他免疫系统细胞识别HLA分子展示的这种外源蛋白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并由
- 我国干细胞库为患者提供“生命资源”
份的能力,目前成功地为华东地区14000余名干细胞储存者提供了储存技术服务,提供配型服务100余份,为数十位患者无偿提供了移植用造血干细胞。据了解,这个干细胞库建筑面积达2800平方米。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实验室严格按照卫生部关于基因诊断实验室的标准进行装备和设施配备,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干细胞的储存采用了国际最先进的液氮深低温自动控制储存罐技术,即用封闭的液氮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储存罐的需要
- Science:血液可能为癌症的生物标记物的来源
一项研究说,科学家发现了血液中的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来源。检测癌症相关蛋白质的癌症诊断有时候会失败,这是由于蛋白质寿命短或很难检测到。ArieAdmon及其同事发现附着在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免疫分子上的癌症相关蛋白质的肽片段可能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等癌症患者的生物标记的可能来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帮助把降解的蛋白质片断从癌细胞的细胞质运送到细胞表面,在那里,
- 我国科学家领衔发现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
新带领的团队,与来自国内和新加坡等国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进行了基于大规模人群和全基因组水平的散发性鼻咽癌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发现了3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进一步确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自然—遗传学》将这项研究作为该刊亮点之一进行了推荐。鼻咽癌是多发于鼻咽顶部和咽隐窝内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具有地方性特点。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
- 中外科学家发现鼻咽癌基因发病与白血病相似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新加坡科学家合作,发现了三个新的鼻咽癌易感基因,并确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与鼻咽癌发病风险有关。该成果发表在5月31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学》上。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鼻咽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而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是高发病区,发病率比其他国家地区高100倍以上,因此鼻咽癌又有“广东癌”之称。特别是散发性鼻咽癌比家族性鼻咽癌更常见,约占鼻咽癌
- 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实验在血小板配型中的应用
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支持疗法。然而患者多次输注全血、血小板或其他血制品后,可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从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以免疫性因素最为重要,多数与抗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抗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有关。血小板抗原包括血小板相关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两大类:前者包括红细胞的ABO血型系统及人类白细胞抗原,后者目前被确认的有5个系统10个抗原,分
- 江苏省发现3个人类等位基因被世卫组织命名
2005年06月08日《东方早报》3江苏省人民医院在近2万多个基因标本中新发现的3个人类等位基因,日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命名,并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通报。这是江苏首次发现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等位基因。 据省人民医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实验室副主任汪承亚教授介绍,该实验室自2002年便开始收集、化验全省捐髓志愿者的基因标本,2003年3月和2004年8月分别发现来自镇江市红十字会、徐州市
- 日本研究人员称女性经血可修复受损心脏
“不久以后,也许有一种方法可以使女性用自己的经血进行自身治疗。”美吉春一郎说,这些细胞可以在小指大小的试管中保存很长时间并在需要时进行培养。经血还可以用来建立各种免疫类型的细胞储备。这可以帮助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之匹配的人。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吉春一郎说,“如果储藏恰当,我们可以在很小的地方存放大量细胞。如果100年内没有使用这些细胞的话,它们还可以放上200年或300年”
-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第一节 血型
第四章 血型与输血第一节 血型 最早,血型是指存在于红细胞上特异性同种抗原而言,后来发现红细胞上具有的同种抗原远较想象的复杂,而且除红细胞外,白细胞、血小板上也都有同种抗原,这就使血型的概念有所扩大。目前可发理解为血型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是产生气壮山河原体抗体的遗传性状,池给缺乏某种抗原体的个体输入此种抗原时,可以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只有极少数抗原为各类细胞所共有,如ABO和HLA抗原
- 糖尿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是由于多基因变异,多个基因变异使个体产生糖尿病易感性,也就是说通过基因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在此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等)的作用,就可发生糖尿病。 (2)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亦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HC)。人类HLA抗原系统的控制基因在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HLA系统包括三大类抗原:第一类抗原是HLA-A,-B,
- 白细胞抗原检测在临床输血及科研中的应用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不仅是白细胞的特异性同种抗原,而且是分布广泛的组织抗原。在所有有核细胞上均存在,但以淋巴细胞上密度最高。在临床输血及科研工作中,HLA检测技术对器官配型、白细胞抗原引起的相关性疾病的诊断,减少输血反应,提高输血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HLA抗体检测与临床输血 在临床上,输血疗法多因受血者随机接受供血者的血液,因反复输注机体内易产生HLA抗体,引起输血后发热反应,
- 湖北汉族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水平与HLA-I类分子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分子多态性的相关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第1期第15卷遗传免疫学作者:涂正坤 吴雄文 刘 敏 姜晓丹 杨志章 吴 锋 龚非力 赵修竹单位:同济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武汉430030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 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11 R394.5 R311.144 R730.3 摘 要 目的:探讨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HLA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52名湖北汉
- 深圳科研人员率先发现人类HLA新等位基因33个
中心完成的科研成果“HLA全长序列测定及测序分型试剂的研制和应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定,一致认为:该成果的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测定HLA全长序列意义重大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类最重要的免疫遗传基因和器官移植免疫基因,与临床骨髓和实体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及移植物长期生存、白血病的复发率密切相关;HLA还与艾滋病(HIV)病毒感染、肿瘤、免疫关联疾病的易感
- 溃疡性结肠炎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述要
结肠炎(UC)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是感染、血管病变、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近年来,有关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现概述如下。 1人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由HLA基因复合物所编码的产物,位于人第6对染色体短臂上。其遗传主要特点是共显性复等位基因遗传[1]。杜氏等[2]的研究认为HLADQA1·0301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关联,溃疡性
- 天津发现人类新HLA等位基因
2007年01月10日新华网19天津市血液中心HLA配型实验室发现一例新HLA等位基因,日前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HLA-B*9518,并向全球公布。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主要分布在有核细胞的表面,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有个体“基因身份证”之称。目前已发现HLA等位基因2510多个,广泛用于器官移植配型、亲子鉴定、法医学个体识别等各个方面。专家介绍,新HLA等位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人类遗传基因库又
- 首次发现两个人类新基因
黑龙江省血液中心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新等位基因,最近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DRB1*1216和B*5621。基因序列即将刊发于《组织抗原》、《人类免疫学》和《欧洲免疫遗传学杂志》等国际著名的专业杂志上。新基因的发现,能使器官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加准确地进行配型,也增加了人类寻找匹配基因的可能性。黑龙江省血液中心输血医学研究所自2003年被指定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
- 日本科学家探索建立重组干细胞库
系银行。虽然建立干细胞库的概念早在几年前就已提出,但iPS细胞技术使得它的创建更为容易。为探索建立一个干细胞库的可行性,山中研究团队测试了107名日本志愿者的组织类型。这些志愿者中对表面分子(人类白细胞抗原)进行编码的基因差异很大,捐赠者和接受者之间的抗原匹配越接近,接受者的免疫系统对移植组织的抗性就越低。研究人员发现,有两名志愿者为纯合型的,即他们的每3个HLA基因中的1个携带有2个匹配的副本
- 天津市血液中心发现人类新HLA等位基因
天津市血液中心HLA配型实验室发现一例新HLA等位基因,日前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HLA-B*9518,并向全球公布。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主要分布在有核细胞的表面,具有高度的多态性,有个体“基因身份证”之称。目前已发现HLA等位基因2510多个,广泛用于器官移植配型、亲子鉴定、法医学个体识别等各个方面。专家介绍,新HLA等位基因的发现,不仅为人类遗传基因库又输送了新“成员”,而且使得器官和
- 天津发现人类新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
据中国医药报天津讯最近,天津市血液中心HLA配型实验室发现了一个人类新HLA等位基因。该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HLA-B*9518”,并向全球公布。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个体的“基因身份证”。它主要分布在有核细胞的表面,是人类最复杂的遗传多态性系统。目前已发现的HLA等位基因有2500余个。作为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在器官移植,特别是骨髓移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是否匹配决定着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