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丹

目录

1 拼音

rén dān

2 概述

仁丹即人丹[1]。出自《中药制剂手册》方[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3 别名

仁丹[2]

4 组成

甘草240g,木香45g,草豆蔻、槟榔、茯苓、砂仁、橘皮、小茴香(盐水炒)、肉桂、青果各30g,丁香、红花各15g,薄荷冰27g,冰片9g,麝香0.3g[2]

5 制法

上药为末,糯米粉120g为糊小丸[2]。每干丸300g另取朱砂粉8g为衣,每30g约1000粒,每袋重1.5g[2]

6 用法用量

每服10~20粒[2]

7 功能主治

功能清暑祛湿,避秽排浊[2]。治中暑受热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胸中满闷,以及晕车晕船,水土不服[2]

8 中药部颁标准

8.1 拼音名

Rendan

8.2 标准编号

WS3-B-0907-91

8.3 处方

陈皮 50g 檀香 100g 砂仁 100g 豆蔻(去果皮) 100g 甘草 80g 木香 30g 丁香 50g 广藿香叶 100g 儿茶 150g 肉桂 300g 薄荷脑 80g 冰片 20g 朱砂 100g

8.4 制法

以上十三味,除薄荷脑、冰片外,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陈皮等十味共粉碎成细粉;薄荷脑、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朱砂粉末包衣,干燥,即得。

8.5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水丸,除去外衣,显黄褐色;味甘、凉。

8.6 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薄壁细胞中。内种皮石细胞黄棕色或棕红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厚,胞腔内含硅质块。厚壁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于角隅处特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常数个纵向排列位于纤维旁,形成晶纤维。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腺鳞头部扁圆形,由8个细胞组成;柄单细胞,极短。不规则细小颗粒暗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2) 取本品 5g,研细,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用稀盐酸提取 2次,每次10ml,弃去酸水层,醚层用水洗 2次,每次10ml,弃去水层,醚层用 5%碳酸氢钠溶液提取 2次,每次10ml,弃去碱水层,醚层再用 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 2次,每次10ml,合并碱水层,置于分液漏斗中,用盐酸调pH至酸性,然后用乙醚提取 2次,每次10ml,合并醚液,挥散至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丁香酚对照品,加乙醚制成每 1ml含10μl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 5μl ,对照品溶液 2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60~90℃ )-醋酸乙酯(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 香草醛硫酸溶液,于 105℃烘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8.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8.8 功能与主治

清暑开窍,辟秽排浊。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胸中满闷,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8.9 用法与用量

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一次10~20粒。

8.10 规格

每10粒重0. 3g

8.11 贮藏

密闭,防潮。

9 仁丹说明书

9.1 药品类型

中药

9.2 药品名称

仁丹

9.3 药品汉语拼音

9.4 药品英文名称

9.5 成份

9.6 性状

9.7 作用类别

9.8 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晕车晕船。

9.9 规格

每10粒重

0.3克

9.10 用法用量

含化或用温开水送服,一次10-20粒。

9.11 禁忌

9.12 不良反应

9.13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服药一天,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年老体虚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9.15 药理作用

9.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10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3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