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丹

目录

1 拼音

rén dān

2 英文参考

rendan mini-pills[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人丹为方剂名、中成药,其同名方剂约有两首。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主要成分为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罗勒油[1],具有驱风健胃的功效,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酒醉饱滞。

4 《中药制剂手册》方之人丹

人丹为方剂名,又名仁丹[2]。出自《中药制剂手册》方。

4.1 组成

甘草240g,木香45g,草豆蔻、槟榔、茯苓、砂仁、橘皮、小茴香(盐水炒)、肉桂、青果各30g,丁香、红花各15g,薄荷冰27g,冰片9g,麝香0.3g[2]

4.2 制法

为末,糯米粉120g为糊小丸。每干丸300g另取朱砂粉8g为衣,每30g约1000粒,每袋重1.5g[2]

4.3 用法用量

每服10~20粒[2]

4.4 功能

功能清暑祛湿,避秽排浊[2]

4.5 主治

治中暑受热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泄泻,胸中满闷,以及晕车晕船,水土不服[2]

5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方之人丹

5.1 组成

丁香1两5钱,小茴香1两,木香4钱,砂仁1两,桂皮1两6钱,胡椒4钱,干姜8钱,儿茶10两,甘草16两,橘皮2两,石膏6两4钱,滑石6两4钱。

5.2 功效

清暑祛湿,辟秽排浊。

5.3 主治

中暑受热,呕吐恶心,胸中满闷,胃口不开,头目眩晕,水土不服,晕车晕船。

5.4 用法用量

每服10至20丸,温开水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过罗,每47两5钱细粉兑薄荷冰2两6钱,冰片2两,人造麝香1钱,糖精1钱,苯甲酸钠7钱,混合均匀,研细,用糯米粉打糊为小丸,银箔为衣。

6 人丹的中药部颁标准

6.1 拼音名

Ren Dan

6.2 处方

薄荷脑 40. 6g 肉桂 20. 3g 甘草 476g 儿茶 40. 6g 木香 10. 2g 冰片 20. 3g 桔梗 325g 樟脑 20. 3g 小茴香 20. 3g 草豆蔻 10. 2g 丁香罗勒油 5.0ml

6.3 制法

以上十一味,取薄荷脑、樟脑、冰片、丁香罗勒油置水浴上加热熔融;儿茶配成水溶液备用;其余肉桂等六味粉碎成细粉,与熔融的薄荷脑等四味及适量食用香料混匀,过筛,用儿茶水溶液泛丸,干燥,用铝箔包衣,打光,干燥,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银色的包衣水丸,除去包衣后显灰褐色;气香,味辛凉而甘。

6.5 鉴别

(l)取本品 2g,研细,加甲醇30ml,搅拌,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桔梗对照药材 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 甲酸-水(8:1:10)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 5g,研细,加甲醇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正丁醇20ml提取,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2mI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 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 -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 加热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6 检查

挥发油 不得低于4%(附录Ⅹ D)。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6.7 功能与主治

驱风健胃。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酒醉饱滞。

6.8 用法与用量

口服或含服,一次0.1~0. 2g。

6.9 规格

每10丸重0. 115g

6.10 贮藏

密封。 广州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7 人丹药品说明书

7.1 药品类型

中药

7.2 药品名称

人丹

7.3 药品汉语拼音

7.4 药品英文名称

7.5 成份

7.6 性状

7.7 作用类别

7.8 适应症/功能主治

驱风健胃。用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晕船,轻度中暑,酒醉饱滞。

7.9 规格

每10丸重

0.115克

7.10 用法用量

口服或含服,一次

0.1~0.2克。

7.11 禁忌

婴幼儿、孕妇禁用。

7.12 不良反应

7.13 注意事项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

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儿童、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7.15 药理作用

7.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8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