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

目录

1 拼音

qū qǔ xíng gōng gǔ kē shàng gǔ shé

2 疾病分类

普通外科

3 疾病概述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干肘线与肱骨髁肘线之间有30度—50度的前倾角,这是容易发生肱骨髁上骨折的解剖因素。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 根据暴力来源及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

4 疾病描述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

5 症状体征

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吐起,皮下淤斑。检查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X线拍片可发现骨折的存在及典型的骨折移位,即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折端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由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及跌倒时的体位改变,骨折可出现尺侧或跷侧移位。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6 疾病病因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

7 病理生理

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屈曲位,肘后方着地,暴力传导致肱骨下端导致骨折。

8 诊断检查

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吐起,皮下淤斑。检查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X线拍片可发现骨折的存在及典型的骨折移位,即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由于肘后方软组织较少,折端锐利,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骨折,由于暴力作用的方向及跌倒时的体位改变,骨折可出现尺侧或跷侧移位。少有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9 治疗方案

治疗的基本原则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相同,但手法复位的方向相反,在肘关节屈胡40度左右行外固定,4—6周后开始主动练习肘关节屈伸活动。 儿童期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跷侧或尺侧移位未得到纠正,或合并了骨骺损伤,骨折愈合后,可出现肘内、外翻畸形,不严重的畸形可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得到纠正,经过观察,畸形有加重的趋势,合并有功能障碍者,在12—14岁时,可作肱骨下端截骨矫正术,术中注意跷神经和尺神经的牵拉损伤,可先解剖神经,再作截骨矫正术。

10 预后及预防

避免创伤

11 特别提示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10岁以下儿童,成年人很少见。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