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参考
Qūquán LR8[中国针灸学词典]
qūquá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iv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LR8[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 曲泉 | ||
---|---|---|---|
汉语拼音 | Ququan | ||
罗马拼音 | Chuquan | ||
美国英译名 | Tortuous Spring | ||
各国代号 | 中国 | LR8 | |
日本 | 8 | ||
法国 | 莫兰特氏 | F8 | |
富耶氏 | F9 | ||
德国 | LE8 | ||
英国 | liv8 | ||
美国 | Li8 |
曲泉为经穴名(Qūquán LR8)[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足厥阴肝经[2]。曲泉是足厥阴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3]。曲即弯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窝横纹内侧端,屈膝时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曲泉穴主治前阴、肝肾、膝部等疾患:如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疝气腹痛,阴痛阴痒,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阴挺,经闭,血瘕,身热头痛,目赤痛,胸胁支满,发狂,衄血,膝胫冷痛,筋挛不伸,四肢不举,少腹痛,尿闭,泄泻,痢疾,阴痒,遗精,膝痛,痛经,带下,阳痿,淋证,小腹痛,膝股肿痛,外阴疼痛,膝股内侧痛,腹痛,现代又用曲泉穴治疗肾炎,肠疝,尿潴留,阴道炎,子宫下垂,前列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子宫脱垂,遗精阳萎,子宫收缩不全,肾炎,精神疾病,目眩目痛,泄泻痢疾,膨胀纳差等。
5 穴名解
曲即弯曲,泉即泉水,此穴在胭窝横纹内侧端,屈膝时局部凹陷如泉,故名曲泉。
曲,有屈曲不直之义,地形弯折处亦名曲。泉,有水泉之义。本穴为肝经之合穴,位于膝内辅骨下,大筋之上,小筋之下,屈曲其膝可得其穴,穴居膝关节屈曲之凹陷处,言经气深邃如泉也。穴合水,水位高而有来源者为泉,故名曲泉。[4]
7 所属部位
膝[5]
8 曲泉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曲泉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曲泉穴位于膝内侧横纹头,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屈膝取穴。
曲泉穴位于膝部,胭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正坐或仰卧屈膝取穴。
曲泉穴在膝部的位置
曲泉穴在膝部的位置
10 曲泉穴穴位解剖
曲泉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皮肤由股内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含脂肪组织较多。大隐静脉由小腿内侧上升,经股骨内侧髁的后方,至大腿内侧,在大腿阔筋膜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深筋的深面有发自腘动脉的膝上内侧动脉,参与膝关节网。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大腿深筋,入股内侧肌。该肌由股神经支配。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后缘→股薄肌腱后缘→半膜肌腱→腓肠肌内侧头。
皮肤→皮下组织→缝匠肌→股薄肌腱→半膜肌腱→腓肠肌内侧头[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分布;深层有股神经肌支、闭孔神经肌支、胫神经肌支和膝内上、下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胫神经干和腘动、静脉经过。
12 曲泉穴主治病证
曲泉穴主治前阴、肝肾、膝部等疾患:如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疝气腹痛,阴痛阴痒,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阴挺,经闭,血瘕,身热头痛,目赤痛,胸胁支满,发狂,衄血,膝胫冷痛,筋挛不伸,四肢不举,少腹痛,尿闭,泄泻,痢疾,阴痒,遗精,膝痛,痛经,带下,阳痿,淋证,小腹痛,膝股肿痛,外阴疼痛,膝股内侧痛,腹痛,现代又用曲泉穴治疗肾炎,肠疝,尿潴留,阴道炎,子宫下垂,前列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子宫脱垂,遗精阳萎,子宫收缩不全,肾炎,精神疾病,目眩目痛,泄泻痢疾,膨胀纳差等。
曲泉穴主治前阴、肝肾、膝部等疾患:如小便不利、遗尿、癃闭、疝气腹痛、阴痛阴痒、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阴挺、经闭、血瘕、身热头痛、目赤痛、胸胁支满、发狂、衄血、膝胫冷痛、筋挛不伸、四肢不举等。
曲泉穴主治少腹痛,小便不利,遗尿,尿闭,泄泻,痢疾,阴挺,阴痒,遗精,膝痛等。
曲泉穴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淋证,癃闭;小腹痛,膝股肿痛。
曲泉穴主治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现代又多用曲泉穴治疗肾炎、肠疝、尿潴留、阴道炎、子宫下垂、前列腺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1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女子疝瘕,按之如以汤沃其股内至膝,飧泄,灸刺曲泉。少腹肿,阴挺出,痛经水来下,阴中肿或痒,漉青汁若葵羹,血闭无子,不嗜食,曲泉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膝不可屈伸。
17 曲泉穴研究进展
17.1 治疗肱骨外上髁炎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健侧曲泉。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每隔10 min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共治疗30例,治愈24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为100%。
17.2 降压
现代研究证实,给狗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曲泉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17.3 增加胆汁分泌
电针“曲泉”使空腹兔胆汁流量增加(P<0.05),表现为利胆效应;静脉注射阿托品能阻断针刺利胆效应,提示针刺利胆效应与M受体有关。结论:针刺曲泉,可能使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末梢释放ACh,通过M受体作用于肝细胞,从而增加胆汁分泌。
17.4 肝病诊断
18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9.
-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1.
- ^ [3]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3.
- ^ [6]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43-344.
- ^ [7]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 ^ [8]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