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屈光参数 (最后修订于2016/8/6 11:59:17)[共362字]
摘要:病因病理病机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称屈光参差。通常轻度屈光参差的患者能保持双眼视力,如相差较大,双眼视力即不能维持,或者两眼交替使用,或者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放弃不用,逐渐发展成为弱视或斜视。这是因为一般认为两眼间每0.25D的差异就会产生0.5%物象大小的差别,而生理上两眼视网膜上物象大小的差别要求在5%范围以内始能被主觉上接受,过大的物象差异会影响两眼的融合功能,而破坏双眼单视。治疗如果两眼差别不大,不超过2D,且有双眼视力时,可配镜矫正;如果差别较大,矫正后患者感觉不适,则对程度较高的一眼部分矫正,或戴接触镜矫正;如一眼已成为弱视,可仅矫正视力较好的一眼。但对儿童的屈光参差则必须两眼充分矫正,且经常戴镜,即或一眼视力不佳,仍需给予适当的矫正镜片,并行弱视治疗,如遮盖视力好的一眼,以强迫使用视力差一眼,促使视力增进。......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屈光参数
病因病理病机两眼屈光状态不同称屈光参差。通常轻度屈光参差的患者能保持双眼视力,如相差较大,双眼视力即不能维持,或者两眼交替使用,或者将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放弃不用,逐渐发展成为弱视或斜视。这是因为一般认为两眼间每0.25D的差异就会产生0.5%物象大小的差别,而生理上两眼视网膜上物象大小的差别要求在5%范围以内始能被主觉上接受,过大的物象差异会影响两眼的融合功能,而破坏双眼单视。治疗如果两眼差别不大
- 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后放大率与视力的关系
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成像放大率的变化规律,了解视网膜放大率变化与视力提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对近视屈光度为-15.13D~-29.00D的23例患者(30只眼)行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屈光参数(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人工晶状体位置)。根据模型眼理论,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计算手术前后视网膜成像放大率的变化,
- 儿童屈光不正弱视的屈光性质及其相应治疗效果分析
【摘要】分析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中各种屈光类型的分布及其相应治疗效果。方法对2000~2006年以来我院门诊的4~7岁屈光不正患者,通过散瞳验光及试镜,筛选出160例(320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男78例(156眼),女82例(164眼)。分为远视性弱视组(包括单纯远视、单纯远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近视性弱视组(包括单纯近视、单纯近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混合性散光组,并将各类弱视分为轻中
- 反相色谱保留值参数与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
反相色谱保留值参数与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发布时间:2007-05-3109:11摘 要:本文采用实验方法和通过分子结构参数计算方法对色谱保留值参数与分子结构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此预测不同流动相比例下各化合物的色谱保留值,进而确定最佳色谱分离条件。关键词:色谱保留值;分子结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色谱保留值与结构定量关系(QSRR,QuantitativeStructure-Retention-Re
-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植入度数的计算
2007年03月06日中华眼科杂志2006Vol.42No.10P.888-8919(天津)为了分析应用HolladayⅡ公式计算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度数的准确性。研究者将角膜屈光手术后患者15例(15只眼),分成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IOL植入术。第一组(8只眼)应用HolladayⅡ公式进行IOL度数计算,角膜屈光度根据手术医师经验计算获得,为KS。第二组(7只眼)应
- 屈光系统歌诀
屈光系统有四个,角膜房水晶状玻;视远晶薄小带紧,看近晶厚睫肌缩。作者:佚名
- 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治疗术后屈光回退
2007年01月15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Vol.24No.8P.862-8646(广州)为了探讨运用以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最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ptimizedRefractiveKeratectomyORK)治疗各种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oKeratectomyP
- 目前我国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有哪些?
屈光不正患者都希望能拿掉各种各样的眼镜,哪么有没有可能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希望正在变为现实。众所周知,角膜结构如同照相机的镜头,它的屈折率为+43D,占眼球总屈光率的2/3,所以改变角膜曲率是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选择,已开展的治疗屈光不正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人为改变角膜的曲率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目的。目前我国屈光性手术方法有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手动板层角膜切除术(MLK)、激光角膜热成形术(LT
- 屈光性手术的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屈光不正的患者都希望能早日摘下眼镜,但并不是所有的屈光不正患者都能进行手术治疗,术者必须严格掌握屈光性角膜手术的适应症。受术者年龄应在18岁以上,60岁以下,因为18岁以下眼睛尚处在发育阶段,屈光度还会发生变化;60岁以上可以在作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用人工晶体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度数稳定在2年以上,尽量排除进行性近视。矫正视力0.8以上;无其他眼病及眼科手术史,身心健康;无影响伤口愈合的全身性疾病;患者
- 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咸宁市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视力异常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198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用标准化的STYCAR字母匹配的视力检测卡片检测视力,对视力检测异常者进行屈光检测,并排除眼底器质性病变。结果:儿童屈光异常类型主要为远视性屈光不正,弱视检出率为2.90%,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占首位。结论:应重视对学龄前儿童的眼保健工作,及时
- 非睫状肌麻痹自动验光法筛查7~9岁儿童屈光不正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非睫状肌麻痹自动验光法筛查7~9岁儿童屈光不正的真实性、有效性及适应的阳性界值,为7~9岁儿童屈光不正寻找简便可行的筛查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获得7~9岁儿童样本209人,分别采用TOPON-10电脑自动验光仪非睫状肌麻痹自动验光法和托品卡胺睫状肌麻痹后检影法进行检查。结果209例调查对象(418只眼)非睫状肌麻痹自动验光法较睫状肌麻痹后检影法结果近视屈光度数增大,远视屈光度数
- 儿童屈光不正性斜视分析
【摘要】目的对682例儿童斜视的屈光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对682例斜视儿童均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天2次,连续3~5d,充分散瞳后,进行检影验光,并以其最高度数划分屈光的程度,3.00D为轻度,3.00~6.00D为中度,6.00D为高度。结果在496例内斜视中,远视464例,占93.5%,近视32例,占6.5%,186例外斜视中,远视96例,占51.6%,近视90例占48.4%。以上笔者可以看
- 屈光不正
概述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作者:
-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算
2008年07月23日《中华眼科杂志》-2008年44卷1期-82-85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7月23日消息,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测算很复杂。按常规的测算方法,术后常会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分析了角膜屈光手术后IOL度数测算的误差原因,并列出了多种解决策略,希望为该类患者IOL度数测算提供依据。作者:
- 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探讨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1990~2003年经住院治疗的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平均年龄10.32岁。远视者483眼,构成比为62.40%;近视者131眼,构成比为16.93%;12岁以前年龄组中发生远视470眼(占87.69%),5岁以前219眼(占97.77%);12岁以后年龄组中,
- 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统计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探讨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原因。方法对我院1990~2003年经住院治疗的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4例共同性内斜视患儿,平均年龄10.32岁。远视者483眼,构成比为62.40%;近视者131眼,构成比为16.93%;12岁以前年龄组中发生远视470眼(占87.69%),5岁以前219眼(占97.77%);12岁以后年龄组中,
- 1例超高度数屈光参差矫正报道
【关键词】屈光参差;矫正;高度数 引起双眼视力不均衡发展的常见原因为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不等。当两眼屈光度相差0.25DS时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0.5%,而人眼可耐受的两眼视网膜影像差别最大不超过5%,若超过此限度可发生两眼融像困难。本文就我院1例超高度数屈光参差矫正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7岁,右眼视物模糊1年就诊,查体右眼裸眼视力0.07,左眼裸眼视力0.7
- 第十八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大会召开
第十八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大会暨第八届全国白内障及人工晶体学术会议在爱眼日到来之际召开。这次大会是由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大会为每年在亚太区内召开的一次大型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本次会议有1500名国内外的眼科专家以及相关医务工作者参加。 白内障是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的眼疾问题,也是致盲的首要病因,现在世界上大约有
-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及混合性散光手术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及混合性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科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及混合性散光患者196例(300眼),根据屈光状态不同分为2组,A组:近视性屈光参差107例(170眼);B组:混合性散光89例(130眼),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即有明显提高;术后1周达到或接近术前最佳矫正
- 学龄前儿童屈光及远视力检查对早期发现弱视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索尽早发现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最佳检查方法,以保护儿童视力。方法对4308名学龄前儿童筛查眼屈光及远视力,异常可疑者转眼科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308名学龄前儿童8616眼中,远视力异常247眼(3.80%),屈光筛查异常626眼(7.27%),最终确诊弱视266眼(3.09%)。不同年龄儿童弱视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光筛查及远视力检测弱视的灵敏度分别为
- 屈光参差性弱视102例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弱视程度、疗效的关系,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02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按年龄分3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干预与治疗。治疗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屈光参差程度越大,弱视程度越重,但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年龄越小,弱视治疗疗效越好。结论弱视程度与屈光参差程度有关,与屈光参差类型无关。儿童弱视
- 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状态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的调查,力争在视力发育早期得到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减少弱视的形成,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方法裸眼视力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及眼位、注视性质的检查,对单眼视力低常,双眼视力不足1.0者进行了1%Atropin散瞳5天后进行检影验光,并对其视力与屈光状态及注视性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裸眼视力:1.0以上者23眼(8.92%),0.8~0.6之间158眼(61.24
- 79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动态分析
弱视中,男48例,女31例;左眼51例,右眼28例;年龄3~9岁,平均5.7岁。1.2弱视的诊断及分类根据1985年全国弱视协作组诊断标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8者为弱视,根据弱视的屈光状态,将79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分为单纯远视性、单纯远视散光性、复性远视散光性、混合散光性。1.3治疗方法戴镜为主,辅以综合疗法,如常规遮盖法、压抑疗法、弱视治疗仪等。每半年至1年重新检影1次,配矫
- 屈光不正1005例验光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屈光不正的分布。方法10岁以下儿童滴1%阿托品,每日3次共3天,10岁以上青少年验光前滴托品酰胺4次,间隔20min,待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结果屈光不正患者1005例(1992眼),近视1531眼,占76.86%;远视407眼,占20.43%;混合散光54眼,占2.71%。结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最高,高度远视功能损害较大,因此视力及必要的屈光检查应及早进行使更多的弱视儿童得到早期治
- 4180例屈光手术无感染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角膜;屈光手术;护理角膜的屈光能力占眼球全部屈光能力的3/4,角膜屈光力的改变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眼的屈光状态,因而通过角膜手术来矫正眼的屈光状态有很大的潜力,而且角膜位于眼球的最表面,其手术也相对安全。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共完成屈光手术4180例,无一例感染,这无疑与术前充分洗眼、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术后用药及用眼卫生方面的指导有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收
- 常州市青少年学生隐斜现况及其与屈光的关系
【关键词】斜视;屈光眼;对比研究;学生 隐性斜视是指双眼有偏斜倾向,但能用融合能力代偿,维持眼位的正位和正常的双眼单视。较重的隐斜会产生眼肌紧张和视觉疲劳,导致视功能下降,如果进一步发展,隐斜会变成显斜,产生严重的视功能损害。隐斜的原因除与控制眼位和眼球转动的肌肉、神经异常有关外,还可能近视、远视、散光这些屈光不正有关。当前,青少年学生屈光不正(主要是近视)的患病率很高,隐斜也极为常见。为更好地
- 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各类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应用综合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856例(1621眼),其中按屈光类型分为远视性弱视1232眼,近视性弱视81眼,混合散光性弱视308眼,按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644眼,中度弱视880眼,重度弱视97眼。分别对不同类型弱视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远视性弱视组治愈率86.93%,近视性弱视组治愈率66.67%,混合散光性弱视组治
- 武邑县2355名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况
【关键词】视力测试屈光眼学生 据报道,我国青少年的近视率居世界第2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1]。防治近视,保护青少年视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为了解武邑县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况,加强青少年眼保健工作,笔者对该县县城4所小学2355名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调查对象来源于武邑县4所小学,共调查小学生2355名,其中一年级学生390人,二年级学生38
- 间断点复方托吡卡胺对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防治
注的社会问题,对于防治青少年近视,目前多主张采用1%阿托品点眼散瞳,但由于长期扩瞳存在毒副作用,多数患儿及家长不易配合。自2004年以来我科门诊采用复方托吡卡胺间断点眼对青少年近视62例(124眼)屈光度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检查眼科门诊患儿6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为双眼近视,男27例,女35例;年龄9~20岁,平均15.5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6个月
- 间断点复方托吡卡胺对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防治
注的社会问题,对于防治青少年近视,目前多主张采用1%阿托品点眼散瞳,但由于长期扩瞳存在毒副作用,多数患儿及家长不易配合。自2004年以来我科门诊采用复方托吡卡胺间断点眼对青少年近视62例(124眼)屈光度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检查眼科门诊患儿62例青少年近视患者均为双眼近视,男27例,女35例;年龄9~20岁,平均15.5岁;病程4个月~2年,平均6个月
- 视力低下小学生102名眼屈光状态分析
【关键词】视力,次正常;屈光,眼;学生 为了解小学生屈光不正现状,进一步强化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屈光不正的认识,为学生视力保护和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某普通小学102名视力低下学生进行了屈光不正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西安市某普通小学102名视力低下学生的204只眼睛进行检影检查。 1.2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检查视力,低于5.0的学生全部进行睫
- 屈光手术之后可以发生MRSA感染性角膜炎
2007年04月23日医业网64月的《美国眼科学杂志》(AmJOphthalmol2007;143:629-634.)描述了屈光手术后发生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性角膜炎的13个病例。美国长岛眼科医院的EricD.Donnenfield博士及其同事对屈光手术病例进行了回顾,并确定了治疗后发生MRSA角膜炎的12例患者(13只眼睛)。研究者报告,9例患者是医疗保健工作者或暴露于医
- 屈光不正性弱视枕叶灰质容积的MRI研究
07月30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年24卷2期-201-204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7月30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运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及FreeSurfer软件包分析技术,研究屈光不正性弱视枕叶皮层灰质容积改变。采用的方法是以1.5T磁共振对10例屈光不正弱视患儿及年龄与之相匹配10例视力正常儿童进行全脑扫描,应用三维磁化准备快速递度回波序列采集三维解剖数据,数据采用Free
- 视力低下小学生102名眼屈光状态分析
【关键词】视力,次正常;屈光,眼;学生 为了解小学生屈光不正现状,进一步强化家长、学校和社会对屈光不正的认识,为学生视力保护和防治近视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某普通小学102名视力低下学生进行了屈光不正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西安市某普通小学102名视力低下学生的204只眼睛进行检影检查。 1.2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灯箱检查视力,低于5.0的学生全部进行睫状肌麻痹
- 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调查及防治
【摘要】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相关情况特点,力争在视力发育早期得到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并行眼科常规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视力≤0.8及斜视者用0.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矫正视力≤0.8者为弱视。结果普查人数2178例,弱视患病率为4.36%,男女之间及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定期对幼儿进行斜视弱视普查,发现异常
- 儿童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屈光度的比较
【摘要】目的探求提高临床验光检查效率和精确度的方法。方法对162例(320眼)3~14岁儿童,分别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验光和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对测得的屈光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与麻痹后,电脑验光的屈光度比较,球镜、柱镜均有明显性差异,平均相差±1.25D,轴位无明显改变。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与电脑验光的屈光度相比较,球、柱、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睫状肌充分麻痹状态下,采用电脑验光
- 焦作地区儿童屈光不正及弱视情况调查
关键词屈光不正;弱视;儿童为搞好儿童弱视的防治工作,我们对7193名3~6岁儿童进行了视力普查,并对确诊为屈光不正及弱视的儿童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2002年1月—2003年6月焦作地区范围内3~6岁儿童(主要为幼儿园及学前班)7193人,男∶女=1.03∶1。排除眼外伤、手术及严重眼病史。 1.2方法①组织参与普查的眼科医生、幼儿园保健医及主要教师
- 准分子激光矫治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行手术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56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眼(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 准分子激光矫治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矫治效果。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白内障行手术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病情稳定时间2年的屈光不正患者58例(66眼)行LASIK,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情况。结果56眼(84.8%)LASIK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10眼(15.2%)LASIK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 青少年儿童屈光不正419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视力低常青少年儿童屈光状态的分布规律,以便及早发现及治疗屈光不正。方法对本院门诊就诊的419例(822眼)除外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疾的青少年儿童,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以远视眼为主,特别是复性远视散光最为多见,学龄期青少年儿童近视眼明显增多,其中复性近视散光最多。年龄与屈光不正度数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增
- 白内障人工晶体屈光度计算临床体会
矫正视力为0.3~0.5。术后屈光度平均值(-1.50±1.12)D,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度平均值(-1.85±1.32)D。3讨论3.1影响人工晶体屈光度数测算因素首先,眼轴长度是影响计算结果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现代测量是同时进行A型超声和B型二维图像显示。测量时严格操作规范,表麻剂用量1~2滴,眼内泪液不要存留过多;探头不要压迫眼球,轻放于角膜顶点并与之垂直,告知患者尽量放松,并告知配合好的必要性。
- 小儿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关键词】屈光不正性弱视,少儿;疗效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屈光不正得不到有效的矫正,视网膜上的物象模糊,大脑视觉皮层中枢的电反应降低,从而引起视觉发育障碍,最终导致弱视。为了解各类屈光不正及其所引起的弱视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眼科门诊近几年来收治的105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排除器质性眼病和病理性斜视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少儿105例(145眼),年龄4~13岁,其中4~6岁(
- 复性散光误矫所致残留屈光异常
【摘要】目的通过对复性散光误矫所致残留屈光异常的检查和矫正,提高、恢复及保护患者视力。方法对戴镜后引起矫正视力不足、双眼视力不等,甚至出现眼睛疼痛、复视问题较明显的患者,重新对视力、屈光状态、眼底进行检查,经复验调整确定无不适,给予处方配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近视矫正不足15眼(18.29%),矫正度数符合,但光学中心过大14眼(17.07%),仅给球镜矫正,无柱镜矫正29眼(35.37%)
- 青少年屈光状态分析
屈光不正是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使青少年视觉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的屈光状态有其一定特点,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屈光状态,笔者对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18岁的青少年共224例(448眼)屈光不正者进行验光,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
- 青少年屈光状态分析
屈光不正是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使青少年视觉质量明显下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的屈光状态有其一定特点,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屈光状态,笔者对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18岁的青少年共224例(448眼)屈光不正者进行验光,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
- 糖尿病导致晶体高指数性屈光不正1例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眼部可导致很多并发症,对晶体的影响主要是晶体混浊及晶体屈光指数的改变。我科发现1例因糖尿病导致晶体高指数性屈光不正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来我院求诊。门诊诊断:双眼白内障。收治入院手术治疗。患者有糖尿病史25年,一直服药未间断,血糖控制不理想,近1个月来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自诉既往视力好,达1.0以上。1年前开始出现双眼
- 糖尿病导致晶体高指数性屈光不正1例
糖尿病患者在眼部可导致很多并发症,对晶体的影响主要是晶体混浊及晶体屈光指数的改变。我科发现1例因糖尿病导致晶体高指数性屈光不正的病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女,50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1年”来我院求诊。门诊诊断:双眼白内障。收治入院手术治疗。患者有糖尿病史25年,一直服药未间断,血糖控制不理想,近1个月来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自诉既往视力好,达1.0以上。1年前开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在外院
- 屈光不正怎样选配合适的眼镜?
屈光不正需要配镜时一定要注意验光的准确性和眼镜质量,初次配镜必须进行散瞳验光。配镜是否合适十分重要,眼镜光学中心与瞳距误差要求很高,不然会造成棱镜效应性视疲劳,有的近视患者可能还有隐斜、锥形角膜及其他眼病,这些都需在配镜时考虑,所以配镜前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建议初次配镜程序应为: (1)一般眼科检查:通过外眼、屈光间质、眼底检查排除其他眼病。 (2)散瞳验光:必要时
- 屈光矫正对儿童远视性弱视疗效的影响
2006年12月29日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Vol.24No.8P.857-8585(阳江)为了探讨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研究者对82例164只眼经散瞳验光球镜度数为+3.00~+4.50D,散光度数为+0.75~+2.00D的5~6岁中度弱视儿童,按配镜度数比散瞳验光度数减少不同的量分为三组,组Ⅰ(54只眼)和组Ⅱ(56只眼)球镜度数减少1/3,但组Ⅰ的戴镜视力比散瞳验
- 屈光不正性眼疲劳验光配镜治疗
【关键词】屈光不正;眼疲劳;验光;配镜 [摘要]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眼疲劳医学验光配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门诊1800例30~55岁青壮年眼疲劳患者进行医学验光配镜治疗。结果所有病例眼疲劳症状明显改善,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结论青壮年人群,晶状体可塑性变小,睫状肌收缩力下降,所以调节力下降,通过医学验光配镜治疗,效果满意、可靠。 [关键词]屈光不正;眼疲劳;验光;配镜 现代社会中,繁忙的工作和学习,
- 为什么屈光性角膜手术在我国风行?
江苏省中医院自1995年引进美国开创公司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仪以来,已进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近5000例,准分子激光屈光性原位角膜磨镶术1000余例,根据受术者的情况和临床的体会,认为屈光性角膜手术在我国风行是因为: (1)大量的近视眼群体:接受屈光性角膜手术者在我国主要为近视患者。近视的发展大多数与眼球发育相关,眼球发育一般在18到20岁前停止,而近视在12~18岁为高速发展期。我国青少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