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祛风清热饮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5:29:54)[共67字]
摘要:《幼科证治大全》引丹溪方方名祛风清热饮组成防风、黄连、连翘、升麻、桔梗、栀子、草决明、赤芍、当归。主治小儿热眼,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服。......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验方新编》:[卷二十四外科主治汇方]疏风清热饮
治妇女面生桃花癣,苦参(酒蒸晒)二钱,全蝎(土炒)、皂角刺、芥穗、防风、蝉蜕、银《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灵仙祛风止痛散治疗骨质增生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发生在颈椎、胸腰椎及四肢关节又分别称为“颈椎病、“增生性脊柱炎、“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关节炎等,x片显示关节边缘呈唇样改变或骨刺形成等特征。我院采用自拟中药灵仙祛风止痛散外敷治疗骨质增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症状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采用灵仙祛风止痛散治疗的1500例骨质增生患
- 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祛风化痰通络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医证候积分改变,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风化痰通络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疗效更
- 祛风法
祛风法 祛除风邪的方法。用祛风药疏散表里、经络、脏腑间滞留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所致的病证。可分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散寒等法。详各条。作者:
- 眼科常用中药是怎样分类的,常用的祛风药有哪些?
根据中医的理论,眼病是由于风、热、湿、痰、血等引起,因此针对不同的病因,采用祛风、清热、除湿、化痰、止血、活血等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对症下药的目的。故眼科中常用的中药分为祛风、除湿、清热、化痰、止血、活血、平肝、补益等。 祛风药性多辛散,具有祛风解表、止痛消肿、退翳明目、收泪止痒等作用。适用于内外障眼病,尤宜外障眼病初期。常用祛风药有祛风散寒、祛风清热药。祛风散寒药性味辛温、能发散风寒。适用于风寒
- 祛风除湿
祛风除湿 祛风法之一。是用祛风湿药治疗风湿之邪留滞经络、肌肉、关节等部位,出现游走性疼痛症状时的方法。常用羌活、独活、防风、秦艽、威灵仙、桑枝、五加皮等药。作者:
- 祛风养血
祛风养血 祛风法之一。是治疗风湿日久,血脉不和,肝肾阴亏的方法。证见腰膝冷痛、腿足屈伸不利或痹着不仁,用独活寄生汤。《景岳全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作者:
- 祛风止痒汤治疗皮肤瘙痒症55例
笔者2003~2004年,用自拟祛风止痒汤治疗皮肤瘙痒症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5例,女20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年龄1~70岁。均排除黄疸、肝炎、糖尿病、寄生虫、妊娠、血液病、药物等引起的皮肤瘙痒。以阵发性瘙痒、间歇性加重、皮肤无原发性皮损为特征。 1.2治疗方法治以祛风(固表祛风或祛风止痒)、解毒(清热解毒或祛风解毒
- 祛风止痛片
祛风止痛片药品名称:祛风止痛片生产企业:安徽省雪枫制药厂批准文号:ZZ-0286-皖卫药准字(1996)第201234号规格:0.3g/片剂型:片剂省份:安徽申请编号:96189公告号:13公告日期:1997-9-1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1997-9-1保护终止日:2004-9-1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97071证书号:97053保护品种号:ZYB20797053是否同品种:非同品种功能主治:
- 祛风通络汤治疗面神经炎70例
在借鉴前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对面神经炎病因病机的探索,以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面神经炎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70例均系门诊病例,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27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7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52天;全部为单侧发病。就诊前已接受其他疗法(静脉滴注激素、服中药、热敷理疗等)治疗1周左右无效者23例。 治疗方法 祛风通络汤:秦艽15g,威灵仙l
- 活血祛风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效4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1.5%;对照组40例中,痊愈27例,显效3例,好转6例,无效4例,有效率75%。3讨论荨麻疹中医称为“风疹块”、“风隐疹”,多与风邪有关,故急性者风盛则痒,当以祛风止痒为主治疗,酌情配伍清热、凉血、散寒药,慢性者,久病必瘀,则需活血祛风为主,配伍养血,扶正药物,才能驱邪外出。活血祛风汤中,红花行血活血,生地、赤芍凉血活血,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地龙祛风止痒,苦参
- 陈宝贵临证经验祛风散寒、熄风止痉治面肌痉挛
痉挛之常用对药。 天麻甘平,对各种病因之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配伍使用。《本草汇言》载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钩藤平肝祛风降逆,用于惊痫抽搐,有较好的熄风止痉功效。《本草纲目》载“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 全蝎辛平,归
- 养阴祛风治牙痛、舌痛
消炎颗粒”等中成药,牙痛、舌痛不减,近5日反增干咳,自购“止咳立消丸”等药服用,也无效。刻诊:口干,入夜尤甚,不喜多饮,纳食欠佳,大便偏干。舌质暗红,少苔,脉细弦数。证属肺胃阴伤,风痰阻络。治以养阴祛风,化痰通络为法。方用增液汤合牵正散加减。处方:生地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僵蚕12克,全蝎6克,白附子9克,桔梗12克,当归9克,生甘草6克。4剂,水煎服。上方服4剂,牙痛、舌痛
- 祛风散寒除湿法治疗痹证
5克以化痰,继服14剂。 四诊:双手胀,舌暗,苔白腻。加强的松1片,日3次。14剂。 五诊:手腕关节已无疼痛肿胀,可握拳,继服中药14剂巩固疗效。 按:上方中老鹳草、透骨草、千年健、追地风均为祛风透骨入节之品,有很好的祛风散寒止痛之效;细辛配麻黄可使骨中之风、湿邪从肌表而发散,止痛之效显著,是治疗此类病证的必用之品。陈宝贵用药过程中强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运用丹参、没药活
- 祛风剂
1.羌活胜风汤(《原机启微》)附:选奇汤羌活胜风荆防芎,白芷荷前甘桔同,柴胡芩术羌独枳,目病风盛此方宗。别有选奇方药简,羌防芩草眉痛用。[组成]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功用]祛风,止痛,退翳。[应用]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角膜实质炎、疱性角膜炎、眼部带状疱疹等病风盛者(参见卷一目论语摘·辨证、卷二目病条辨·风证)。[附方]选
- 祛风止痛片
中药名称祛风止痛片拼音名QufengZhitongPian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涩。鉴别 取本品粉末6片,研细,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加醋酸乙酯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苯-醋酸乙酯(2:1:1)为
- 四 祛风温药和方剂
四 祛风湿药和方剂 定义:凡能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湿,以解除痹痛的药物,叫做祛风湿药。凡以祛风湿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祛风湿方。 本类方药主要应用于风寒湿三邪杂夹所致的痹痛。应用本类药方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的新久,或所在部位的不同,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本类方药多辛燥,易伤血,故血虚,阴虚者慎用。如必须用时,则要配合养血或滋阴方药。 (一)祛风湿药 羌活 《药性本
- 栉发祛风保健法防治脑系疾患效果怎样?
老年人易得脑病,最简便可行的防治办法就是常梳头,多则过一千下,至少五六百下,以多为妙。梳发则血液不滞,免生风疾。中医的中风,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系疾患,均可以此法预防。 梳头使发常活,发为血余,可使头部脉络畅通,头部内外,血行不滞,循环旺盛,对脑动脉硬化和脑系疾患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作者:
- 养血祛风治斑秃
,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无以濡养,“发乃血之余”,血虚何以生发,治当以养血为先,兼以祛风。处方:生熟地各15克,生首乌15克,黑芝麻12克,白蒺藜10克,黄精9克,女贞子12克,肉苁蓉10克,菟丝子12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患者服药10剂后,夜眠渐安,毛
- 祛风通络治头痛
生化乏源,清窍失荣;或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络而发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髓海空虚,或因肾阳衰微,清阳不升而发病。而此病多以气血不荣,髓海失养,风寒之邪趁机上犯清空,痹阻脉络,寒凝血瘀而致。 祛风通络法是陈宝贵治疗头痛常用治法之一。陈宝贵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当急则治其标,审证求因,辨证准确,而后大剂用药,中病即止。待标证缓解之后再解决本虚之恙。临床常用葛根、羌活、川芎、细辛、麻黄、桂枝、
- 天麻祛风补片
天麻祛风补片药品名称:天麻祛风补片生产企业:昆明中药厂批准文号:ZZ-3504-滇卫药准字(1995)第000549号规格:相当于原生药0.88g/片剂型:片剂省份:云南申请编号:97360公告号:20公告日期:1999-5-10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1999-5-10保护终止日:2006-5-10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99138证书号:99097保护品种号:ZYB20799097是否同品种:
- 祛风通痹丸治疗84例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通痹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服祛风通痹丸;对照组83例,服阿莫西林胶囊、消炎痛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的变化及总体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84例):优25例(29.8%),良37例(44.1%),可22例(26.2%),总有效率73.8%;对照组(83例):优7例(8.4%),良22例(26.5%),可54例(65.1%
- 活血祛风通络配合牵引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2例分析
听到“咯答”一声,即卧床休息。中药:桂枝10g,防已10g,羌活10g,丹参20g,熟附片10g,蕲蛇10g,巴戟天10g,三棱1g,乳香10g,葛根20g,胆南星10g,蜈蚣3条,甘草4g。以活血祛风,通络止痛。卧床休息,中药内服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4讨论 4.1对颈椎病的认识已有较长的历史,1956年Jackson出版了《颈椎病》一书,被认为国际权威性著作[1]。北京杨克勤、上海赵
- 产后身痛养血祛风化瘀通络
血虚无以濡润经络,则经络失养,或受风感寒而发为产后身痛。其症缠绵,影响产妇康复,为医者临床所重视。家父对产后身痛症,认为多属血虚生风。倡导“治风先和血,血行风自灭之论。早期治疗以四物汤加祛风止痛之品,即可取效。或用《傅青主女科》趁痛散加减治疗。其治疗思路总不外乎养血祛风的原则。而用《医林改错》之“身痛逐瘀汤加减化裁。 1983年冬,有一王姓产妇,患产后身痛,周身酸楚,四肢
- 凉血祛风汤合并阿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玫瑰糠疹的方法。方法:选择玫瑰糠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设治疗组应用凉血祛风汤[1]、阿昔洛韦口服;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口服,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3%,对照组有效率45.5%。结论:凉血祛风汤合并阿昔洛韦治疗玫瑰糠疹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凉血祛风汤;阿昔洛韦;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临床常见的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由
- 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38例
【摘要】目的观察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均以补气祛风法为治疗原则,口服中药汤剂,并随症加减,7d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治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结论采用补气祛风法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既可提高患儿抗病能力,又可减轻机体对过敏因素的应激反应,抗复发、防演变,疗效显著。【关键词】补气祛风法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 祛风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95例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宣肺、清热止咳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咳嗽的疗效。方法以自拟祛风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95例。结果治愈68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63%。结论祛风止咳汤治疗小儿外感咳嗽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儿科;外感咳嗽;祛风止咳汤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therapeuticeffectofexpellingwindandventilating
- 袁长津临证祛风散邪辨治外感头痛
脑鸣、昏眩等病证。我临床辨治头痛,多按外感头痛、少阳头痛、肝火(阳)头痛、血瘀头痛、痰饮头痛、气(血)虚头痛、肾亏头痛等分类进行。下面介绍外感头痛的治疗。 外感头痛皆与风邪相关,多属实证,治疗应以祛风散邪为主。临床可分风寒、风热、风湿3型辨治。兼寒者温之,兼热者清之,兼湿者化之。 风寒头痛 头痛连及项背,畏寒恶风,手足发凉,多发于虚寒体质,舌淡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祛风散寒,温经活血;以当
- 魏品康消痰祛风除湿法治疗顽固性湿疹经验
处皮肤增厚、浸润,色棕红或带灰色,色素沉着,表面粗糙,个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边界较清楚、呈阵发性瘙瘁,部分皮损可出现新的丘疹和水疱,抓破后有少量留滋。魏师根据顽固性湿疹产生的病因病机,以消痰祛风除湿法治疗该病取得良好疗效。2临证用药魏师常用制天南星、制半夏、山慈菇消痰散结,消散停于肌表的顽痰。在此基础上,对于急性期,佐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药用苍术、土茯苓、白鲜皮、苦参、泽泻等清热燥湿利水
- 清肝开窍祛风法对电点燃模型大鼠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清肝开窍祛风法对电点燃癫痫大鼠模型的c-fos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利用改良的Goddard方法造模成功的电点燃大鼠癫痫模型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另取6只作为正常组,在造模成功后连续给予相应的药物28天后进行电刺激诱发癫痫,2h后取海马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os蛋白。结果免疫组化试验显示:大鼠电点燃癫痫模型大脑皮层、海马c-fo
- 自拟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54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4例服用自拟祛风汤,对照组52例口服酮替芬、维生素C。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及复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自拟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关键词】中药荨麻疹自拟祛风汤荨麻疹属中医“瘾疹的范畴,俗称“风疹块。病因复杂,易于复发,临床一般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其不良反应较多。笔者对200
- 祛风解表止头痛
,故而四肢冰凉,病苦不解。荆芥穗的作用与荆芥相同,均可用治风寒、风热之头痛、咽痛,但荆芥穗更善于上行头部,现代名医焦树德在其《用药心得十讲》中说:“生芥穗适用于散头部之风邪,有引药入脑的作用。”防风祛风解表止痛效果比荆芥好,临床常荆、防相配。细辛气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且具升浮之性,故可用于头面部诸风之疾。白芷入阳明经,善治各种头痛,尤其对前额痛效果显著。川芎味辛性温,走而不守,上行头目,下行
- 益肝祛风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笔者1997~2004年用益肝祛风法治疗白癜风65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男28例,女37例,年龄11~65岁,病程1个月~20年。白癜风活跃期5例,稳定期56例,恢复期4例。 1.2病例选择标准1个月内未内服外用任何医治白癜风的药物和制剂。 1.3治疗方法益肝祛风方组成:黄芪150g,当归50g,何首乌100g,黄精80g,丹参60g,补
- 自血疗法与祛风止痒口服液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从而产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过敏性反应症状。西医西药治疗只是拮抗组胺受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自血疗法是依据中医理论平衡阴阳,扶助正气,补血活血。大椎、足三里可调补卫阳,扶助正气;风市祛风止痒,疏风解表;合谷、曲池擅开郁散风,血海以散风行血,消疹止痒,主血分病,含“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三阴交利湿消肿;背俞穴调理气血。现代研究证明自血疗法能调节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脱敏疗法,
- 浅谈祛风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善行数变,易犯巅顶……”之论述,临床上皮肤科经常遇到有关风症的皮肤病,如荨麻疹、风疹、痒疹、湿疹等。其往往以风热、风湿、虚风的表现侵犯人体。以风团、丘疹、瘙痒、红斑等症状为表现,笔者在皮肤科治疗中就祛风法的临床应用作一探讨。1皮肤病中风症的辨证1.1从皮肤损害辨风症1.1.1风肿如荨麻疹的风团。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团肿势宣浮,时隐时现,好发于头面、颈部、腰腿部、受压部位(如皮带压迫处)等,似乎游
- 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39例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内耳眩晕病的有效方法。方法运用自拟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观察39例,设对照组38例。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6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7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养阴化痰祛风汤治疗内耳眩晕病,疗程短,疗效好。【关键词】内耳眩晕病;中医药治疗;养阴化痰祛风汤内耳眩晕病
- 自拟祛风止痉汤内服外贴治疗面瘫2例体会
【关键词】祛风止痉汤面瘫面瘫又名吊斜风,现在医学叫面神经麻痹,是原因不明的一侧茎乳内的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病因最常见的是受风寒中经络所致。病因多有风寒之邪阻于经络一侧,因经络之气痹阻而呈松弛状态,健侧气血运行正常。笔者自2007年12月以来,对2例面瘫患者治疗时,运用中药内服外贴,加之针灸、理疗手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例1,女,18岁,于2007年12
- 祛风活血汤治疗血管性头痛80例
【关键词】祛风活血汤;血管性头痛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是因颅内、外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而引起的阵发性头痛。笔者自2005年始,自拟祛风活血汤治疗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其中典型偏头痛型20例)男16例,女64例;年龄20~65岁;病程1个月~1年20例,1~5年42例,5年以上18例。本组病例血压正常,神经系统及眼底检查无异常
- 养阴安神祛风止痉法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
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伤、中枢神经递质系统异常、精神因素、感染以及免疫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抽动秽语综合征属“痉病范畴,多因精血不足筋脉失养,或风邪侵袭壅滞筋脉所致,治宜养阴安神,祛风止痉。笔者临床多以山萸肉、制首乌、黄精、当归、鸡血藤、丹参各9~15克,防风、荆芥、桂枝、白芍、菖蒲、郁金、天麻、僵蚕各6~9克,钩藤、蝉衣各3~6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
- 祛风养颜汤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祛风养颜汤”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内服中药“祛风养颜汤”,1日1剂,20剂为一疗程;对照组20例,内用赛庚啶、皿治林、维生素C等,4周为一疗程。两组病人均治疗6个疗程,同时外用维生素E霜、艾迪特软膏。结果治疗组痊愈率35%,总有效率72.5%;对照组痊愈率15%,总有效率40%。结论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治疗组疗效
- 袁长津临证专栏益气升清祛风治气虚头痛
方药 临床表现:头痛绵绵不愈,时发时止,倦怠乏力、畏寒少气;或遇劳则剧,食欲不振;或说话吃力,声音嘶哑;或反复感冒,鼻塞流涕;或视力减退,目畏强光;舌质淡,脉虚大而空、或细弱。 治法:益气升清,祛风降浊。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15克,党参、白术各12克,当归、防风、蔓荆子、陈皮各10克,柴胡、升麻、炙甘草各6克。 方解:方中主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引清
- 活血祛风通络化痰治面瘫
治方药 面神经炎属于中医“中风之轻症,即中经络证。形成面瘫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既然发病,其病机主要表现为风痰阻络,根据中医学“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经验和原理,治疗当以活血祛风为主要原则,故笔者自拟“桃红牵正饮作为临床辨证加减治疗面瘫的主方,疗效较为可靠。 基本方药:生地15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防风、白芷各10克,白僵蚕12克,红花、全蝎、白附子、蝉
- 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合颈腰康胶囊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在前5天治疗期间,卧硬板床休息。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肾调肝和营祛风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较佳非手术疗法。【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益肾调肝和营
- 祛风湿药
1.秦艽(1)秦艽、羌活秦艽苦辛微寒,祛风舒筋,与辛温之羌活相伍,则治风之力增强。风邪中于眼部经络,肌肉不用者宜之。常用于麻痹性斜视、麻痹性上睑下垂等病初期,若伴头痛寒热者更宜。(2)秦艽、木瓜秦艽配以酸温之木瓜,则舒筋之力增强,善治眼部肌肉拘挛或不用,常用于眼轮匝肌痉挛及麻痹性斜视。2.木瓜木瓜、白芍药木瓜舒筋活络,白芍药养血和营。二者相伍,则目部筋脉痉挛者宜之。因二者皆具酸收之性,能柔肝平肝,
- 祛风之剂
,然后外邪乘虚而入,经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也,故中风之证,河间以为将息失宜,心火暴甚,丹溪以为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东垣以为本气自病,若以风为虚象者,所以治之有清热化痰养血顺气之不同,而不专用祛风之药也,按内经风论痿论痺论分为三篇,病原不同,治法亦异,丹溪常着论辨之,然岐伯曰,中风大法有四,风痺其一也,故治痺诸方,亦次本门。} 小续命汤〔六经中风通剂千金〕 治中风不省人事,神气溃乱,半身
- 祛风通络汤治疗偏头痛50例
多在20~35岁之间,病程2个月~14年,1年以内14例,1~5年28例,5年以上8例。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单侧或双侧偏头痛症状,脑血流图有明显改变者40例,轻度改变者6例,正常者5例。2治疗方法自拟祛风通络汤:川芎30g,石决明30g(先下),天麻10g,钩藤20g(后下),全虫6g,僵蚕15g,蔓荆子12g,菊花12g,当归2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3疗效
- 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法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中药汤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用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中药汤剂,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60例,阿莫西林胶囊、消炎痛片口服治疗每次各2片,每日3次;20天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优53例(88.33%),良7例(11.67%);对照组优39例(65%),良16例(26.67%),两组疗效
- 自拟祛风止痒汤加减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观察
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祛风止痒汤内服、外洗治疗荨麻疹6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均为门诊且在中医科全程治疗者,治疗后追访2年,中断治疗和实行综合治疗的病例除外。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男26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4年,3个月以下者12例,3个月以上者48例。1.2治疗方法
- 祛风散寒除湿解热治风湿性关节炎
作为治疗痹病的基本方,疗效颇为可靠。 基本方药:桂枝、知母、防风各12克,白术、生姜各15克,芍药10克,制附子、麻黄、甘草各6克。水煎日服1剂,此为成人剂量,小儿酌减。 方解:方中桂枝、防风,祛风为主,兼以散寒;附子、麻黄、生姜,散寒为主,兼以除湿;白术健脾除湿;知母、芍药,清热养阴、缓急止痛。其方药功效,确与《内经》关于“诸邪杂至合而为痹之病因病机颇合;且诸药配伍成方,尚具有调
- 滋阴凉血祛风法治疗银屑病82例分析
《儒门事亲》说:“休治风,休治燥,治得火时风燥了”。所以本病以滋阴凉血为主,同时配伍解毒宣散之品。方中生地、赤芍、丹皮滋阴凉血,首乌凉血润燥,双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防风、白芷、白鲜皮、苦参祛风止痒,且防风、白芷辛温宣散,醒脾健胃,又防滋阴凉血之品寒凉败胃之弊。全方内清外散,凉血润燥使阴足火灭,血凉风散,肌肤得养。 作者单位:1252800山东高唐,高唐县防疫站 22528
- 祛风除湿法治疗肋软骨炎62例
动影响病变部位时牵扯痛,可伴胸闷、气紧、失眠、纳呆、低热等症状,X线胸片、血沉等理化检查均正常。多表现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西医仍以对症治疗为主,不易终止复发。1990年以来,笔者采用祛风除湿法,自拟秦艽宣痹汤治疗本病6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中男23例,女39例;年龄16~30岁14例,31~50岁38例,50岁以上10例;病变位于左侧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