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

目录

1 拼音

quē xuè xìng nǎo zú zhōng

2 英文参考

cerebral arterial thrombosis

3 疾病分类

神经外科

4 疾病概述

缺血性脑卒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

病因:

(1)脑血管形态结构受损;(2)血液动力学异常;(3)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滞度增加。

缺血的治疗:

治疗目的:改善脑的血循环,增加缺血区的半暗带区的血流及氧的供应,控制脑水肿,防治并发症。

近几年,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应用,国内外对脑血管病信息进行寻找,评价。通过循环医学的荟萃分析评价,目前只有4种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有肯定的疗效,那就是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

5 疾病描述

脑的供应动脉狭窄或闭塞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串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都可出现闭塞和狭窄,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

6 症状体征

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3.完全性卒中(CS) 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7 疾病病因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或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8 病理生理

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胶原性疾病或动脉炎引起的动脉内膜增生和肥厚,颈动脉外伤,肿瘤压迫颈动脉,小儿颈部淋巴结炎和扁桃体炎伴发的颈动脉血栓,以及先天颈动脉扭曲等,均可引起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颈椎病骨质增生或颅底陷入压迫椎动脉,也可造成椎动脉缺血。

9 诊断检查

1.脑血管造影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的.造影摄片时应将颈部包含在内。

2.头部CT和MRI 急性脑缺血性发作24-48小时后,CT可显示缺血病灶。MPA.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

3.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 可作为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手段。

4.脑血流量测定  氙(133Xe)清除法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显示不对称性脑灌注,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10 治疗方案

外科治疗:

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适用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超过50%),狭窄部位在下颌骨角以下.手术可及者。完全性闭塞24小时以内亦可考虑手术,闭塞超过24—48小时,已发生脑软化者,不宜手术。

2.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 对预防TIA发作效果较好。可选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吻合,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

11 预后及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