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椎

目录

1 拼音

qī zhuī

2 英文参考

the seventh thoracic vertebra[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七椎为人体部位名,指第七胸椎[1][2],即至阳穴[2]。《黄帝内经素问·刺热篇》:“七椎下间主肾热。”

穴位至阳
汉语拼音Zhiyang
罗马拼音Chiyang
美国英译名Bright Sunshine
各国代号中国GV9
日本9
法国莫兰特氏VG8
富耶氏
德国LG8
英国Gv9
美国Go9

至阳为经穴名(Zhìyáng GV9)[3]。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4][4]。别名肺底[4]。至即到达,阳为阴之对,此穴在第七胸椎下,与横膈平,经脉至此已从膈下的阳中之阴到达膈上的阳中之阳,故名至阳[4]

4 标准定位

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5]

至阳穴位于背部第七、八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5]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卧位取穴[5]

5 取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

至阳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5]。俯伏或伏卧位取穴[5]

6 穴位解剖

至阳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七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5]

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5]

7 功效与作用

利胆退黄、宽胸利膈

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作用[5]

8 主治病症

至阳穴主治咳嗽,气喘,黄疸,胸胁胀闷,脊背强痛;以及肝炎,胆囊炎,疟疾等[5]

至阳穴主要用于胸肺、肝胃疾患等:如胸胁胀词、咳嗽气喘、腹背相引痛、腰背强痛、四肢重痛、疟疾[5]

现代又常用至阳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肝炎、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下垂及带状疱疹等[5]

主治胸胁胀痛,脊强,腰背疼痛,黄疸,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肠炎,肋间神经痛。

9 刺灸法

9.1 刺法

向上斜刺0.5~1寸[5]

一般斜刺0.5~1.0寸[5]

9.2 灸法

可灸[5]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5]

10 配伍

至阳穴配列缺治咳嗽胸痛[5]

至阳穴配肝俞、脾俞、阳陵泉、足三里治传染性肝炎[5]

至阳透胆俞可治胆道蛔虫症[5]

至阳配配阳陵泉、日月,有疏肝利胆,清热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痛,黄疸,呕吐。

至阳配心俞、内关,有宽胸利气,温阳通络的作用,主治心律不齐,胸闷。

11 研究进展

针刺至阳穴组,可使食管平滑肌有所弛缓,黏膜皱襞可因此在吞钡检查时显影更加清楚,故可应用于食管静脉曲张的检查[5]

至阳穴也是胃大部切除术的常用针麻用穴[5]

12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5.
  4. ^ [4]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5.
  5. ^ [5]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