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气注为病证名[1]。九注之一[1]。《诸病源候论·气注候》:“风邪搏于肺气所为也,肺主气,气通行表里,邪乘虚弱,故相搏之,随气游走冲击,痛无定处,故名为气注。”
3 参考资料
治疗气注的穴位
- 背俞
分类名。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指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
- 腧穴
epoint)又称“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
- 经渠
~0.5寸。直刺0.3~0.5寸,局部有酸胀感。注意:针刺时应避开桡动脉。灸法:不灸。禁灸。《针灸...
- 眼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黄帝内经灵枢·邪气...
- 曲泽
局部有沉胀感,可向中指放射。或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注意:曲泽针刺时须避开肱动脉和肱静脉,以防刺破血管...
- 更多治疗气注的穴位
治疗气注的方剂
- 热蘸汤
方名:热蘸汤组成:牛胆、猪胆。主治:代指。五脏之气注于十二经脉,热冲于手指不还,其指先肿,焮焮热痛,...
- 敷故散
过,炒干)。制法:研末,调敷。功能主治:酒病血凝气注,痰瘤伤水,骨节疼痛,不分上下。用法用量:外用久...
- 白芜荑散
(研)半两,茴香子3分。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气注刺痛。用法用量:芜荑散(《普济方》卷二三八)。摘...
- 吴茱萸饮
皮尖双仁)1分,黑豆半两。主治:肾脏久积成奔豚,气注小腹急痛,发即不识人。用法用量:用童子小便1升,...
- 清痰汤
1钱5分,蝉蜕1钱5分,乳香1钱5分。主治:酒伤气注,或上或下,骨节肿痛,红白不一,畏寒发战,潮烧。...
- 更多治疗气注的方剂
治疗气注的中成药
- 跌打丸
即得。性状:本品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腥,味苦。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
- 十香丸
火)。主治:《魏氏家藏方》卷二方之十香丸主治一切气注刺,心腹胀痛,痰涎壅逆,不美饮食,脏腑多泄。用法...
- 益气复脉口服液
物组成有红参、麦冬、北五味子等。方中以红参大补元气,益心复脉;辅以麦冬养阴生津,清热除烦;北五味子...
- 华山参气雾剂
分类:呼吸系统药物中成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剂型:气雾剂。华山参气雾剂的主要成份:华山参醇提取物。华...
- 生脉散注射液
:功能益气敛汗,养阴生津。主治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口渴,汗多脉虚;或久咳肺虚,气阴两亏,干咳少痰...
- 更多治疗气注的中成药
气注相关药物
-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悬液,用注射器抽取所需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等量空气,并将该空气注入重组人胰岛素瓶内,然后将针头拔出...
- 沉香化气胶囊
类别】本品为胃脘痛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
- 沉香化气胶囊
化气胶囊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理气疏肝,消积和胃。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膈痞满...
- 和胃平肝丸
。【功能主治】舒气平肝,和胃止痛。用于肝胃不和,气郁结滞引起的两胁胀满,倒饱嘈杂,气逆作呕,胃脘刺...
- 开郁舒肝丸
品为郁病类非处方药药品。【功能主治】开郁舒肝,顺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腹痛,嗳气吞酸。【...
- 更多气注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气注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诸注门]气注
论曰气注者,邪气传注,蕴伏于肺也,肺主气而通行表里,若为注气所传,则其病随气游走,冲击掣痛,上喘奔急...
- 《类经》:[二卷阴阳类]四、天精地形气通于人
至?水气一体,于斯见矣。而人之精气亦犹是也,故言气注之水亦可,言水注之气亦可;然不曰气注之水,而曰水...
- 《普济方》:[卷二百五十四杂治门]中恶
)用苦参一两。酒一升半。煮取八合。乘热顿服。治鬼气注忤、中恶、心腹痛。背急、气喘、恶梦、常悸、为鬼神...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三·九针之三]量气刺
知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多阴而少阳,其气沉而气注难,故数刺乃知也。(知者,病愈也。其人阴多阳少,...
-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七]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也。脉外气分为阳。脉内血分为阴。阴血满之于外。阳气注于脉中。是为阴阳匀平。如血并居于阴。则阴盛而血实...
- 更多古籍中的气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