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珍丸

目录

1 拼音

qī zhēn wán

2 七珍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七珍丸

Qizhen Wan

2.2 处方

炒僵蚕160g、全蝎160g、人工麝香16g、朱砂80g、雄黄80g、胆南星80g、天竺黄80g、巴豆霜32g、寒食曲160g

2.3 制法

以上九味,除人工麝香、巴豆霜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僵蚕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人工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取出适量朱砂作包衣用)配研,过筛,混匀,用水泛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包衣,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朱红色的水丸;气芳香浓郁,味辣、微苦。

2.5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块片无色透明,边缘多平直,有棱角,遇水合氯醛试液溶化(天竺黄)。草酸钙簇晶直径8~24μm,存在于类圆形薄壁细胞中(巴豆霜)。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僵蚕)。体壁碎片淡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全蝎)。不规则碎块金黄色或橙黄色,有光泽(雄黄)。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朱砂)。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功能与主治

定惊豁痰,消积通便。用于小儿急惊风,身热,昏睡,气粗,烦躁,痰涎壅盛,停乳停食,大便秘结。

2.8 用法与用量

口服。小儿三至四个月,一次3丸;五至六个月,一次4~5丸;周岁,一次6~7丸,一日1~2次;周岁以上及体实者酌加用量,或遵医嘱。

2.9 规格

每200丸重3g

2.10 贮藏

密封。

2.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

3.1 别名

四神煎、草四神煎

3.2 组成

肉苁蓉半斤(细切,酒煮,烂研成膏),补骨脂(炒)2两,巴戟天(去心)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杏仁(汤浸;去皮尖)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1两,胡桃仁(研)1两。

3.3 功效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具有补真益气,壮腰膝,进饮食之功效。

3.4 主治

《普济方》卷三十三引《博济》之七珍丸主治小便白淫。

3.5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热酒化下,日3服。

3.6 制备方法

上将后6味捣研成末,与苁蓉膏同研匀,更入炼蜜捣300-500百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3.7 附注

四神煎(原书同卷)、草四神煎(《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4 《直指小儿》卷二之七珍丸

4.1 组成

细辛1钱半,川灵脂1钱半,直僵蚕(炒)1钱半,白附子1钱,朱砂半钱,全蝎4个(焙)。

4.2 主治

《直指小儿》卷二之七珍丸主治诸风,顽痰壅盛。

4.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姜汤送下。

4.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大南星生为末,煮糊为丸,如麻子大。

4.5 附注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七珍丹”。

5 《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

5.1 组成

斑蝥(炒)、水蛭(炒)、虻虫(炒)、干漆(炒)、当归(酒浸)、桃仁、苏木。

5.2 功效

《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具有行气血之功效。

5.3 主治

《普济方》卷三三二之七珍丸主治月水不调。

5.4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空心酒送下。

5.5 制备方法

上多用醋煎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