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秋燥·肺胃阴伤证 (最后修订于2016/7/6 14:59:41)[共127字]
摘要:秋燥·肺胃阴伤证(autumndrynesswithsyndromeofinjuryoflungandstomachyin)是指燥邪耗伤肺胃阴津,以身热已退,或身有微热,干咳或痰少,口、鼻、咽、唇干燥乏津,口渴,舌干红,少苔,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秋燥证候。......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证型演变特点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证型演变特点。方法通过对190例小儿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观察,探讨小儿肺炎中医证候分布与患儿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感染之病原体是否有相关性;对全部纳入病例在住院当日(基线点)、治疗后第3,5,7,10d观察并记录中医证型,统计小儿肺炎在不同观察时段中医证型演变特点。结果小儿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与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有相关性,与病原体无相关性。结论小儿肺炎中医证候
- 肺挫裂伤的影像表现
【摘要】目的探讨肺挫裂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毛玻璃状影15例,多发的斑片状模糊影34例,肺液气囊肿影3例,肺内血肿8例。结论认识肺挫裂伤的各种影像表现,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关键词】肺挫裂伤;影像;表现 肺挫裂伤是继发于胸部外伤特别是闭合性胸部外伤的肺组织损伤。肺挫裂伤在胸部外伤中经常见到,肺挫裂伤可由直接撞击外伤或高压气浪伤所致,可发生于外伤着力处,
- 胸部肺实质闭合性外伤的CT诊断
【摘要】 本文报告肺实质损伤100例。将其CT表现主要归纳为:(1)肺内表现:创伤性湿肺、肺挫伤、肺撕裂伤、肺内血肿四种类型。(2)肺外表现:单纯性血胸、血气胸、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四种类型。并就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做了简要分析,指出对于肺实质损伤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的必要性。【关键词】胸部创伤肺实质损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部在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下,均有发生闭合性肺实质损伤的可能性。至于肺
- 胃阴虚证与胃热证鉴别
病较急剧,病程较短,胃脘灼痛,急性发作。 胃阴虚证,治疗宜滋阴养胃,降火和中,方用养胃汤(《临证指南医案》),《类证治裁》认为:“若脾阳不亏,胃有燥火,则当用香岩养胃阴之法。凡病后热伤肺胃津液,以致虚痞不食,舌绛嗌干,烦渴不寐,便不通爽,此九窍不和皆胃病,岂可以芪术升柴治乎?故先生必用降胃之法,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
- 聂惠民:《伤寒论》方药解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阐论] 两条皆为倒装笔法,63条论汗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162条论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文中“不可更行桂枝汤”句应接在“无大热者”后,方为理顺易解。“发汗后”,是指太阳病发汗不得法或发汗太过,使邪热内传壅盛于肺而致病。肺主气,外合皮毛,热壅于肺
- 创伤性湿肺36例的CT检查结果分析
.【关键词】traumaticwetlungtomographyX-raycomputeddiagnosis创伤性湿肺是指由胸部创伤引起肺实质微血管受损,致肺泡内充血、渗出或出血、间质水肿所形成的一种综合病症,主要见于受创同侧的肺组织,亦可见于对侧肺组织(即对冲伤)。在胸部钝挫伤中的发生率为30%~70%[1]。本病首先由Burford等于1945年报道和命名[2]。国内梁雁等于1959年首先报道
- 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及病原体的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及病原体的特点。方法对300例小儿肺炎患儿住院当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进行病原体检测,观察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及病原体的临床特点。结果小儿肺炎中医证型之风寒闭肺证、风热闭肺证多见于城市患儿;痰热闭肺证、毒热闭肺证、心阳虚衰证多见于农村患儿;小儿细菌性肺炎多见于农村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见于城市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农村患儿;乙型流感病毒性
-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形成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肺脾气虚证的证候形成因素,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7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38例及非呼吸道感染儿童116例进行对照研究。编制反复呼吸道感染证候形成因素调查表,针对呼吸道感染诱发因素、既往病史、既往患病用药情况、体质形成因素及发育过程等资料设计31组、共113个可能与RRTI证候形成有关的因素作为变量,以肺脾气虚证作为常量,然后进
- 急性胸部外伤的肺部X线表现
【摘要】目的提高对肺部急性创伤性病变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急性胸外伤患者的肺部X线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肺纹理增粗94例,多发斑片状影58例,大片状实变影42例,肺血肿21例,血气囊肿8例,急性肺膨胀6例。结论急性肺部创伤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伤后连续的X线复查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很有很大的意义。【关键词】肺部创伤X线诊断X-raymanifestationofthelungfo
- 创伤性肺囊肿的发生机制与影像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PACS系统中收集本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136例创伤性湿肺病例,发现其中12例创伤性肺囊肿,男9例,女3例;年龄4~63岁。本组12例均为车祸伤,2例并有颅脑损伤,6例全身多发骨折,11例肋骨骨折,1例4岁女孩仅胸部撞击挤压伤。 1.2检查方法本组病例均于外伤后1~4h拍摄胸部平片,胸片后当时或次日进行胸部CT扫描;全部病例均摄胸片或CT
- 风热犯肺证与热邪壅肺证鉴别
定义 风热犯肺证:风热之邪,侵犯肺系,肺失清肃,卫表失宣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嗽,咳痰质稠色黄和发热,恶心,鼻塞,咽干等风热表证。 热邪壅肺证:邪热壅遏肺金,肺失宣降,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咳痰黄稠和壮热,汗出,口渴,烦躁等里实热证。 病因 风热犯肺证:多因外感所致。风为阳邪,百病之长,其性升散,外邪多易与风相合,侵入人体,风与热合,而成风热之邪,经口鼻皮毛侵袭人体,则肺卫失宣,
- 试论燥热伤肺的论治
燥热伤肺证属温病学中秋燥邪在气分,燥热在肺所致的证候。最早提出秋燥一词是清·喻嘉言在论述燥邪为患的专著《秋燥论》中首创秋燥病名。秋燥主要发生于秋季,其中以秋分至小雪间为多见,因秋分之后燥金当令,与初秋之雨湿偏多者不同。尚有温燥与凉燥之分。因凉燥不属温病范畴,故在此不加以阐述。只叙述温燥中燥热在气分,在肺所引起的证候笔者通过观察,辨证运用及临床分析总结,认为燥热伤肺与现代医学中发生于秋季的流行性感冒
- 肺癌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已高居榜首,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尽管手术、放疗、化疗成为治疗肺癌的三大犀利武器,但中医药在肺癌的防治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特点,探求肺癌中医证候规律及相关问题能够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较全面的指导作用。现就近年来肺癌证候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研究1.1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目前,肺癌中医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多以
- 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鉴别
定义 肺阴虚证:肺阴亏损,虚火内生,肺失清肃润降所表现的干咳少痰,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状和潮热颧红,盗汗口干,五心烦热等虚热证候。属内燥证。 燥邪犯肺证:秋季易感燥邪,耗伤肺金,肺失润降,卫表失和所表现的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等肺系症状和燥伤津液的唇、舌、鼻、咽干燥及卫表失和的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痛等症状。属外燥证。 病因 肺阴虚证:高热耗伤津液日久,或汗吐下损失津液,或痨虫蚀肺,或房室不节,纵
- 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现状-
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是指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由多种炎性介质和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呈现级联放大的瀑布样炎症继发性损伤和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形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从而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其病死率极高,急性肺损伤患者死亡率高达35%~40%,其中28内死亡率25%一30%。因
- 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改变
【摘要】目的探讨99mTc-MAA肺灌注显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在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根治性放疗及在放疗前、中、后均进行肺灌注显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治疗结束后定量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功能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8.4%;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弥散系数(DICO)的变化
- 何为肺阴虚证?
者,以阴虚火旺,形体消瘦,颧红,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为常见。肺阴虚证每于秋燥季节有所加重,多久病不愈,对人体损伤较甚。 肺为娇脏,主治节,外合皮毛,易寒易热。肺阴虚证在其病机演化过程中常伴见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肺阴虚损,久病不愈,影响人体卫外机能,易感受外邪,而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干咳少痰,咽喉疼痛等外感表证;二是由于肺阴虚损,子盗母气,脾胃受累,而见食少纳呆,腹胀便溏,渐致形体消瘦;三
- 创伤性湿肺276例的计算机X线摄影分析
现具特征性:(1)间质型肺静脉淤血;(2)支气管肺炎或不受叶间裂限制的节段性肺炎或不张;(3)面纱样征象。讨论了形成因素,认为多种病原机制有关:①胸内压突然升高,瞬间传递性暴力冲击,程度不等地破坏了呼吸膜;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肺循环障碍;④舒血管物质的形成。 1资料分析 1.1一般资料本组276例创伤性湿肺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18~55岁,以20~40岁多见。致伤原因:挤压伤、爆震伤、车
- 何谓肺气虚证?
肺气虚证是肺脏的功能减弱,治节无权,宣降失职而出现的宗气虚弱,肺气上逆,开合失司,卫外不固等临床表现的概称。本证多由秉赋不足,积劳内伤,或久病耗损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畏风,容易感冒,面白神疲,舌肿质淡苔白,脉虚弱。肺气虚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同中有异,治疗有所区别,必须加以辨析。如咳嗽病中出现肺气虚证,常以咳嗽气短,痰液清稀,语声低微,疲乏无力,面白自汗为特点,此
- 心肺气虚证与脾肺气虚证鉴别
定义 心肺气虚证由于心肺两脏之气不足,心失所养,肺之肃降功能减退导致的心悸、咳喘和气虚证候。 脾肺气虚证由于脾肺两脏之气不足,脾的运化功能减退,肺之肃降无权出现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咳喘和气虚证候。 病因 心肺气虚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不充,或后天脾胃虚弱,元气生化乏源,或热病汗出及吐下亡阴,气随汗泄,元气损伤过度而致气虚证。若久病咳喘,易耗伤肺气,思虑劳损,易损心气,正如《不居集》
- 何谓肺气阴两虚证?
肺气阴两虚证是肺气不足,津液消耗,宣降失职而出现的宗气虚弱,卫外不固,布津失常,肺气上逆等临床表现的概称。多由久病耗损,邪退正伤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喘咳气短,声音低怯,自汗盗汗,口燥咽干,神疲乏力,面白,潮热颧红,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而无力。 肺气阴两虚证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且多见于疾病后期,邪退正伤,或久病耗损,但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与治法不尽相同。如咳嗽病中出现肺气阴两虚证,多表现为咳嗽气
- 风寒束肺证与寒邪客肺证鉴别
定义 风寒束肺证:风寒之邪侵袭肺卫,郁遏肺气,失于宣降,卫表失和所引起的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及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症。 寒邪客肺证:寒邪侵犯肺系,肺气失宣,郁遏阳气,常表现咳嗽气喘,痰稀色白,畏寒肢冷等症状。 病因 风寒束肺证:风为百邪之长,常与寒邪合并,侵犯人体。肺位上焦,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寒之邪从肌表皮毛或口鼻而入,导致肺失宣畅、卫气郁滞的风寒束肺证。因此,张景岳说:“
- 玉屏风散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求玉屏风散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的疗效及其改善肺功能的证据。方法将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虚证病例63例随机分为玉屏风散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开放试验。结果玉屏风散可以显著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Ⅰ级)肺气虚证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肺气虚证临床症状和肺功能亦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级)肺气虚证无明显疗效,且难以
- 秋燥
54.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前人有云:六气之中,惟燥不为病,似不尽然,盖以《内经》少秋感于燥一条,故有此议耳。如阳明司天之年,岂无燥金之病乎?大抵春秋二令,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多,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本气自病者轻耳。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初起必在肺卫,故以桑杏汤清「气分之燥」也。 〔桑杏汤方〕辛凉法。 桑叶一钱,
- 按摩九穴防秋燥
疾病被称为“秋燥。秋燥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即干、热、咳。 干:“燥胜则干,燥邪容易伤人津液,出现组织器官缺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唇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毛发干燥,甚至脱落、口渴便秘等等。 热:初秋夏季余热未尽,如果久晴无雨,最容易出现燥与热混合致病,表现为咽喉肿痛、皮肤疖肿、牙龈肿痛、鼻出血、发热等热性疾病。 咳:燥邪致病,首先犯肺,容易耗伤肺之阴津,出现
- 补秋燥胜气论
按:前所序之秋燥方论,乃燥之复气也,标气也。盖燥属金而克木,木之子,少阳相火也,火气来复,故现燥热干燥之证。又灵枢谓丙丁为手之两阳合明,辰已为足之两阳合明,阳明本燥标阳也。前人谓「燥气化火」。《经》谓「燥金之下,火气承之」。皆谓是也。案古方书无秋燥之病,近代以来,惟喻氏始补燥气论,其方用甘润微寒。叶氏亦有燥气化火之论,其方用辛凉甘润。乃素问所谓燥化于天,热反胜之,始以辛凉,佐以甘苦法也。瑭袭前人
- 秋燥
78.燥久伤及肝肾之阴,上盛下虚,昼凉夜热,或干咳,或不咳,甚者痉厥者,三甲复脉汤主之,定风珠亦主之,专翕大生膏亦主之。 肾主五液而恶燥,或由外感邪气,久羁而伤及肾阴,或不由外感而内伤至燥,均以培养津液为主。肝木全赖肾水滋养,肾水枯竭,肝断不能独治,所谓乙癸同源,故肝肾并称也。三方由浅入深,定风浓于复脉,皆用汤从急治,专翕取乾坤之静,多用血肉之品,熬膏为丸,从缓治,盖下焦深远,草木无情,欲用有
- 秋燥
100.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土气者加生扁豆。气虚者加人参。 101.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主之。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102.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汪按:燥证路径
- 秋燥时节巧用中药治咽炎
由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引起的。如空气干燥、天气忽冷忽热,以及空气中含有过多的尘烟等有害气体皆可致病。有吸烟、嗜酒过度则更易引发“慢性咽炎。中医认为: “慢性咽炎是由于燥邪入侵,肺肾阴虚,津液不足,故咽干、口燥、咽部不适,干咳,痰咯不爽,或痰黏不易咯出,痰热蕴积,肺阴受损所致。治宜润肺滋阴,清热利咽。用“沙参麦冬饮加减治之。方药:沙参、麦冬、天花粉各10克,肥玉竹
- 秋燥感冒颗粒
秋燥感冒颗粒药品名称:秋燥感冒颗粒生产企业:本溪第三制药厂批准文号:ZZ-5062-辽卫药准字(1999)第0065号规格:10g/袋剂型:颗粒剂省份:辽宁省申请编号:2000311公告号:延长保护期第1号公告日期:2000-12-29保护级别:2级保护起始日:2001-2-7保护终止日:2008-2-7保护期限:7年批件号:2001029证书号:20010240保护品种号:ZYB20720010
- “秋燥”脱发中医有方
秋季三个月,燥气当令,花木凋零。有些人容易出现“秋燥脱发。因为秋天环境湿度太小,头皮容易干燥,毛发容易干枯。如果这时人体的营养摄入跟不上,就很容易发生脱发现象。 中医认为,秋令脱发多由风燥、血虚、肾亏三因而致。基础方:桑叶12克,桑葚子12克,当归12克,制首乌12克,熟地15克,生侧柏叶15克,菟丝子15克,白芷6克,芝麻梗30克。若头痒可加苦参9克,羌活9克;干燥屑多加芝麻梗或
- 肛周脓肿秋燥是凶手
据肛肠科主任吴少宏解释说,秋天燥而热,“燥为秋季的主气,以耗人津液为主。常伴有上火、便秘等现象,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大便干燥,干硬的粪便排出时可能撕破肛瓣和擦伤肛门皮肤,细菌容易从伤口进入引起感染形成脓肿。许多肛裂病人继发脓肿就是这个道理。 吴主任说,要预防肛周脓肿,首先要注意饮食。尽量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多吃白梨、香蕉、苹果、哈密瓜、荔枝等水果,增加水
- 中药辨治“秋燥”
“秋燥是受秋季燥气而发的热性病。秋燥分“温燥和“凉燥。表现症状各异。应辨证分型治疗。 1.“温燥:主要症状是干咳无痰,发热。微恶寒,头痛肤干,咽鼻干燥,口渴尿黄,心烦,或者干咳有少量黏痰。不易咯出。甚至会有痰中带血,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治宜辛凉甘润之品为主。 处方:冬桑叶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沙参10克,麦冬、胡麻仁、杏仁、阿胶(烊入)
- 燥嗽
燥嗽 病名。指秋燥伤肺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深师疗五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燥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类证治裁》卷二:“燥嗽。秋燥嗽渴,气促,宜甘润,玉竹、沙参、麦门冬、梨、蜜、杏仁、蔗汁之属,或复脉汤去姜、桂。”亦可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施治。参见五嗽、伤燥咳嗽条。作者:
- 《杂病广要》:[脏腑类]咳嗽
张子刚曰∶肺为娇脏,怕寒而恶热,故邪气易伤而难治,以其汤散径过、针灸不及故也。汪省之亦曰∶肺受病易,药入肺难。二氏之言信矣。盖咳嗽一证,本非大病,然古人殊加恳切者,良以此耳。故此编所纂,亦不厌其繁重云。名义咳嗽之说,古书咳而无嗽,后人则兼言之。大抵皆从肺出,其声响亮,不因痰涎而发者,谓之咳,言其声音闻于人也。痰涎上下,随声而发者,谓之嗽,如水之嗽荡,谓能嗽其气往来也。(《鸡峰》)(按∶《续易简方脉
- 表面活性物质在创伤性肺水肿的作用
【摘要】肺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结构稳定性,防止肺萎陷和肺水肿,调节肺顺应性,阻止肺毛细血管内液体深入肺间质和肺泡内,促进肺泡内液体清除等重要功能,是维持肺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PS系统异常与肺损伤的发生与发展密不可分,它既是肺损伤的结果,同时也是肺损伤过程中的重要内在因素。肺部伤导致的肺水肿中存在PS功能异常,创伤性肺水肿后PS含量和功能降低,其又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肺水肿情况。本
- 何为肺气衰绝证?
肺气衰绝证是肺脏功能衰竭,不能主气而出现的宗气衰败,呼吸失司,甚或升降出入废止等临床表现的概称。本证多由久病耗损,正气虚衰;或正邪交争,邪盛正衰,致使气机逆乱,阴阳离绝而成。 主要临床表现:呼吸微弱,气不得续,或时断时续,汗出如珠,怯寒畏冷,面色白光白或紫暗,舌淡或青紫,脉浮散无伦或微弱无力,甚则呼吸停止。 肺气衰绝证是病人临终前常见病证,多种危重病后期皆可出现肺气衰绝证。病至肺气衰绝,则随
- 肺阳概念内涵、外延的厘定及肺阳虚
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王冰对此注曰:“五阳,是五脏之阳气也。秦汉而下,代有记载。1.1秦汉有关肺阳的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盛,中外皆伤,《素问·咳论》解释寒饮伤肺的机理时说:“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於肺则肺寒。认为外感寒邪,饮食生冷,可以伤肺,寒为阴邪,所伤者唯阳而已。寒有虚实
- 急诊胸外伤120例X线分析
现。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文120例均为胸部闭合性创伤的急诊患者,其中男97例,女23例,男女比例约4∶1;年龄最大75岁,最小7岁,平均41岁,以20~50岁发病率最高。致伤原因多为车祸撞伤、挤压伤,少数为砸伤、跌落伤、牛顶伤及拳击伤。 1.2临床症状与外伤类别和致伤程度有关,通常以胸痛、呼吸时加剧为主要症状,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多数病人有缺氧征象。 1.3X线
- [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创伤后湿肺、败血症肺、休克肺、输血后肺、微血管漏出综合征,充血性肺不张、透明膜病、出现性肺综合征、僵肺综合症、进行性肺实变等。 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各种原因所致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害伤的病理变化均类似,可分为急性阶段与慢性阶段病变: (一)急性阶段病变 主要为广泛肺泡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损伤所致肺水肿,首先是肺间质水肿,后出现肺泡水肿,肺重可达正常值之三倍。肺泡腔内液体蛋白质含
- 浅析《金匮要略》之咳喘用方
咳喘是临床常见病,亦是肺系疾患主要证候之一,易呈慢性、反复性发作,临床治疗难度颇大。《金匮要略》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论治内伤杂病的专著,对肺系病症,尤其对咳喘的论述,内容非常丰富,除“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为论治肺疾专篇外,还在痰饮咳嗽病、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等其他篇中分别从不同方面论述了肺系疾病的理法方药。现对其中用方作一概述,以期为临证有所帮助。1针对寒性咳喘的用方1.1小青龙汤
- 《医学入门》:[外集·卷三(病机)外感]伤寒
参、淡竹叶、麦门冬、甘草。表虚忌汗,里虚忌下,但宜平和之剂调理。《千金》云∶虚烦不可太攻,热去则寒起,若用伤寒汗下重剂而治虚烦,重则津竭而死,轻则内消盗汗,变为痨瘵。伤寒有未经汗吐下而烦者,胸满膈实烦热;有已经汗吐下而烦者,胸满烦躁懊,见各条。痰证头项不痛,寒热而寸多浮。痰者,津液所化,风伤肺,湿伤脾,凝浊而生。外证头项皆和,惟寒热类伤寒耳。初起便胸膈满闷,气上冲咽,寸浮为异。有热者,参苏饮、金沸
- 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早期综合防治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早期综合防治对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严重肺挫伤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根据伤后48h内确诊本病与否分2组,早期防治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2组除处置原发伤,及早机械通气,给氧,抗感染及止血常规处理外,确诊本病后及时采用综合防治方案(甲基强的松龙250~500mg、白蛋白10g、速尿20mg,乌司他丁20万U+NS
- 《六因条辨》:[秋燥条辨十一条]秋燥条辨第八
秋燥犯肺,其人阴分素亏,加以身热汗多气喘,脉洪无力,此燥火刑金。宜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百合、麦冬、五味、西洋参等味,清金滋水也。此言素禀阴亏,木火易炎,更加身热汗多气喘,脉洪,燥热之状甚炽。故用玉女煎,滋养肾阴,又清肺热,俾肺得清肃而能生水,水得滋养,而能制火焉。《六因条辨》清陆子贤公元1644-1911年
- 第五节 肺爆震伤
第五节 肺爆震伤 在平时,由于高压锅炉、化学药品或瓦斯爆炸,在战时,由于烈性炸药或核爆炸,瞬间可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爆心处的压力和温度急剧增高,迅速向四周传播,从而形成一种超声速的高压波,即冲击波。空气冲击波或水下冲击波的连续超压-负压,作用于人体,使胸腹部急剧的压缩和扩张,发生一系列血液动力学变化,造成心、肺和血管损伤;体内气体在超压-负压作用下产生内爆效应,使含气组织(如肺泡)发生损伤;压力
- 《医述》:[卷三·伤寒提钩]伤寒
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若其寒邪传不以次,与夫专经不传,表里变易,则随证脉处治,吐、下、汗、和,早暮异法。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岐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帝曰∶治遗奈何?岐伯曰∶视
- 感悟经方的魅力(上)
《伤寒》以方名证,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经方发展的特点。随着临床经方治病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就会越来越感悟到经方的无穷魅力。 第一次跟随胡希恕先生抄方,见其一上午诊治30人许,他诊完后常叮嘱:“此患者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这个病人用五苓散……因熟悉了用经络脏腑辨证,感到胡老治病奇特,贸然问之:“老师,您怎么不辨证啊?已显疲惫的胡老微
- 小儿肺痨的辨证要点是什么?
生疮、舌苔黄而厚腻等兼证。 (5)辨厌食:小儿肺痨之厌食,当责之脾。脾主运化,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肺为娇脏,以阴为体,以气为用,靠脾气上输气血津液而行其主气之功用。肺痨患儿,脾胃素虚,土不生金,病及于肺,故出现脾肺气虚的证候。除厌食之主证外,尚可见面色白、低热、自汗、恶心欲呕,便溏泄泻、舌体胖嫩、脉象细弱等症。由肺胃阴伤而引起厌食者,可伴见颧红唇赤、盗汗、便秘、舌质红绛、无苔或少苔。作者:不明
- 沙参麦冬汤在内科中的临床应用
沙参麦冬汤源自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中“风温”篇,主要用于风温的恢复期治疗,因在风温恢复期,风温之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而导致诸症,症见:身热不甚或不发热,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等;临床治疗拟“滋养肺胃津液”,沙参麦冬汤主之,全方以沙参、麦冬、花粉、玉竹为主,用以滋养肺胃之津液;扁豆、甘草以和养胃气;桑叶以清泄邪热,合之以共奏润肺止咳、泄热和胃之效。在内科临床中,沙参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A2抑制剂(Crotatoxin、CA)预处理能减轻ANP时肺脏肺泡水肿,减轻肺泡膨胀及萎缩程度,联合运用NAC及CA还能改善ANP时肺脏形态学及呼吸力学上的改变。间接表明氧自由基和磷脂酶A2在肺损伤中的作用。程石等[15]研究发现,大鼠SAP时肺泡巨噬细胞内TNF-αmRNA过度表达,TNF-αmRNA的表达及TNF-α水平与肺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给予TNF-α抗体预处理能明显减轻肺损伤。Osm
- 《明医杂着》:[卷之二]咳嗽
咳谓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者,因伤肺气而动脾湿也。病本虽分六气五脏之殊,而其要皆主于肺。盖肺主气而声出也。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主方杏仁(去皮尖)白茯苓(各一钱)橘红(七分)五味子桔梗甘草(炙,各五分)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半夏各一钱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