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痰

目录

1 拼音

qì tán

2 英文参考

depressed sputum[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气痰为病证名[1]。痰证之一[1]

4 燥痰·气痰

气痰即燥痰[1]。《医宗必读·痰饮》:“在肺经者,名曰燥痰。又名气痰。”

5 梅核气类病证·气痰

气痰指梅核气类病证[1]。《医学入门》卷五:“七情痰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名曰气痰。”又“七情郁成,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四七汤;久者换苏子加黄芩、山栀、海石、三仙丸、《备急千金要方》指迷丸。”

6 素有痰疾,因气恼而喘咯咳唾的病证·气痰

气痰指素有痰疾,因气恼而喘咯咳唾的病证[1]。《泰定养生主论》:“气痰者,因事逆意而然也。……此皆素抱痰疾者,因风寒气热味,而喘咯咳唾,非别有此五种之痰。”

参见痰证:痰证为病证名[2]。痰古作澹或淡[2]。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证[2]。《诸病源候论》已有寒痰、热痰等名[2]。《丹溪心法·痰十三》:“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膈,为壅塞,或胸胁间漉漉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症因脉治·痰症》:“痰之为病,变化百出,皆内因七情,外感六气,中宫失清化之令,熏蒸结聚而成。须分所兼之邪治之。”《景岳全书·杂证谟》:“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所以凡是痰证,非此则彼,必与二脏有涉。”痰又与肺关系密切[2]。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2]。由于痰浊停留部位、病因及症状表现不同,有风痰、寒痰、湿痰、燥痰、热痰、气痰、虚痰、实痰等病证[2]

7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6.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859.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