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七情所伤 (最后修订于2015/12/18 13:50:20)[共59字]
摘要:七情所伤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引起脏腑气机紊乱,功能失调而致病 。......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外科理例》:[卷二]七情所伤八十六
经云。神伤于思虑则肉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于喜乐则皮槁。志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俯仰也。七情所伤。气血所损之症也。当先滋养血气。《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68-1644年
- 七情内伤为什么可致月经病?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状态与不同的表情泄露,是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与内在结构变化的不同反应,这是机体本来具有的生理功能。精神情志因素致病与否,取决于所受刺激的量变与机体是否是易感体质。一般情况下,机体可以将所受刺激自行的调节、控制、缓冲,不致于引起疾病的发生。倘若作用于易感体质,或精神情志刺激超出自身调节极限的范围,诸如违愿的事实、难言的委屈、过度的愤怒、
- 经行乳房胀痛与七情内伤有关
每于行经前或正值经期、经后,出现乳房作胀.或乳头胀痒疼痛,甚至不能触衣者,称“经行乳房胀痛”。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脉络欠通,或肝肾精血不足。经脉失于濡养所致。1.肝气郁结奎怒忧思。郁结伤肝,肝失条达,经行阴血下注冲任,冲脉隶于阳明而附于肝,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肝气失疏,乳络不畅,遂致经行乳房胀痛。2.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津,经行则阴血愈虚,肝肾精血益感不
- 甘麦大枣汤加味治疗妇人脏躁28例体会
,药证相符,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了这些方法方可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脏躁;中医疗法;滋补 妇人脏躁是指情志不畅,五志化火,伤及脏阴所致的以情志失常为主的临床疾患,多见于女性,属于现代医学“癔症”范畴。《医宗金鉴》曰:“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金匮要略心典》云:“脏躁,沈氏所谓子脏血虚,受风化热是也;血虚脏躁则内火
- 《祖剂》:[卷之一橘皮汤]香橘汤
即二陈去茯苓加炒香附姜枣煎治七情所伤中腕不快痰气《祖剂》明施沛公元1368-1644年
- 《丹台玉案》:[卷之三噎膈门]附梅气
梅气。乃七情所伤。痰气郁滞。结在咽喉之间。吐不出。咽不下者。是也。《丹台玉案》明孙文胤公元1637
- 经来狂言谵语
经来狂言谵语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发狂。多因行经期间为七情所伤,肝气逆乱,血随气逆,上攻于心,扰乱心神所致。症见神志紊乱,妄有所见,狂言谵语,甚至不省人事。治宜舒肝宁心,方用麝香散(麝香、朱砂、甘草、木香、人参、茯神、桔梗、柴胡、远志)加减。或用茯神丸(茯神、茯苓、远志、砂仁、朱砂)。作者:
- 女子梦交
女子梦交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名梦与鬼交。症见睡则梦中交合,头痛、头晕、精神恍惚,甚则喜怒无常,妄言妄见等。多因摄养失宜,气血衰微;或为七情所伤,心血亏损,神明失养所致。治宜养心安神,方用柏子养心丸、桂枝龙骨牡蛎汤等。作者:
- 神不守舍
神不守舍 证名。心神失于藏守,神志异常之证。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因七情所伤,痰火犯心,或心气不足等所致。证见精神错乱,妄言妄见,时悲时喜,举止失常,或思虑恍惚,作事多忘。治以顺气豁痰,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等法。选用半夏茯神散、十味温胆汤、归神丹、养心汤、归脾汤、血府逐瘀汤等方。作者:
- 阴中湿烂
阴中湿烂 病证名。见清·施雯《盘珠集胎产证治》。多因七情所伤,郁而生火,湿热下注所致。症见阴中或肿或痛或痒,分泌物多。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作者:
- 气单
气单 病名。《喉科紫珍集》上卷:“此症因受湿热郁气,七情所伤而起。初起靠舌根横生,红紫色,青筋直现。”治宜解郁除湿,方用逍遥散和二陈汤加减化裁治疗。作者:
- 阴(疒^颓)
阴(疒^颓) 病证名。诸种(疒^颓)证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多因喜、怒、哀、乐、悲、思、恐等七情所伤,或坐卧冷湿,或寒邪侵袭郁结而成。证分肠(疒^颓)、卵胀、水(疒^颓)、气(疒^颓)四种。“肠(疒^颓)、卵胀难差,水(疒^颓)、气(疒^颓)、针灸易治。”证治参见各条。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子宫脱出名为阴(疒^颓)”。即子宫脱垂。详该条。作者:
- 《普济方》:[卷三百二金疮门]金刃所伤
(附论)夫金刃所伤。疮有微甚。生死所系。要在原经络所在。观变动之形。察微妙之脉。昔人谓天不可手妄血。反此夫金疮有久不瘥。脓汁不绝。肌肉不生者。其疮内有碎骨、断筋、伏血、腐肉、缺刃、竹刺治金疮者。无大小冬夏。及始初伤血出。便以锻石浓敷裹之。既止痛又速愈。无锻石。灰亦方治金疮白药黄皮黄芩赤芍药甘草木鳖(去壳)当归生地黄黄黄连牡丹地骨皮桑少停。用疏乳香、没药盛清水八分常以清水浸取一块填钱同煎。龙骨之剂治
- 中医对精囊炎所致的遗精是如何认识的?
精囊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历史文献中无此病名。但关于本病临床特征的描述,历代文献不乏记载。因其排出的精液为红色,故中医称之为血精。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云:“此劳伤肾气故也。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虚劳则生七伤六极,气血俱损,肾室偏虚,不能藏精,故精血俱出也。”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血证》曰:“精道之血必自精宫血海而出于命门。盖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凡劳伤五脏
- 中医药治疗脑瘤的思路初探
是有适应指征的,手术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中医药治疗通过对全身调整和局部的改善,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肿瘤复发的可能性,使患者健康生活,或尽可能地延长肿瘤复发的时间,延长带瘤生存的时间。3病因病机3.1七情所伤,气机失调人的情志由心所主而分属于五脏,正常的情志活动有懒于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活动,以五脏六腑的气血津液精为物质基础,如长期或突然而较剧烈的情志刺激,极易损伤脏腑正常功能活动,影响气血津液精的代谢
- 《外科理例》:[卷二]论疮疽所致之由七十九
若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患者。若气血素亏。或七情所伤。经络郁结。或腠理不密。六淫外浸。隧道壅塞。医者须当察其所由。辨其虚实。庶不误人。《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68-1644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内托
气血充实,经络通畅决无患此。若气血素亏,七情所伤,经络郁滞,或腠理不密,六淫外侵,隧道壅塞。医者须当察其所由,辨其虚实,庶不误人。《古今医统大全》明徐春甫公元1556年
- 刚柔辨治抑郁症
欲下降、性欲减退、头痛、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腹胀、大便不调等躯体症状。在许多中医古籍中可以看到有关此病症状的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抑郁症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临床治疗多以疏肝理气为主,依据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益气养血等治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赵志付主任根据多年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八胁痛门(附论)]胁痛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中脘不快,腹胁胀满。香附子(炒)橘红半夏(姜制,各三钱)甘草(炙,一钱)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盅,食远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世医得效方》:[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诸疝
聚香饮子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并不见火)藿香叶(去土,各一两)玄胡索(炒,去皮)草(炙,各半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世医得效方》天历元年危亦林公元1328年-1337年
- 《外科理例》:[卷二]论妇人病八十九
妇人情性执滞不能宽解。多被七情所伤。遂致遍身作痛。或肢节肿痛。或气填胸满。或核塞喉。咽吐不出。或痰涎壅盛。上气喘急。或呕逆恶心。甚者渴闷欲绝。产妇多有此症。宜服四七汤。先调滞气。更以养血之药。若因思忧致小便白浊者。用此药吞青州白丸子。屡《外科理例》明·嘉靖二年汪机公元1368-1644年
- 《严氏济生方》:[诸疝门诸疝论治]聚香饮子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檀香木香乳片子姜黄(炒)川乌(各半两)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严氏济生方》宋·宝元严用和公元1253年
- 《女科经纶》:[卷八杂证门]乳证
薛立斋曰∶乳岩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槁之证,不赤不痛,内有小核,积之岁月渐大,内溃深烂,为难治。因肝脾郁怒,气血亏损故也。治法∶痛寒热初起,即发表散邪,疏肝清胃为主,宜益气养荣汤、加味逍遥散,可以内消。若用行气破血,则速其亡矣。《女科经纶》清萧埙公元1644-1911年
- 《奇效良方》:[卷之二十五眩晕门(附论)]眩晕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眩运,心嘈惊悸,眉棱骨痛。半夏(肥大者,六钱,汤泡七次,切作片)上作一服,水一盅半,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入沉香末少许,不拘时温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古方汇精》:[卷三妇科门]一味生新饮(五)
(治干血痨症。)全当归(五钱酒洗)水酒各半。浓煎。分早晚服。半月取效。前症由于先天不足。兼之七情所伤。照方服。加汤丸并《古方汇精》清爱虚老人公元1644-1911年
- 《针灸易学》:[卷上二认症定穴]五脏募穴
中府∶肺募。巨阙∶心募。期门∶肝募。章门∶脾募。京门∶肾募。按《难经》云∶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腹曰阴,募皆在腹。凡病由七情所伤,胃气不行,兼之劳逸饮食不节,以致元气不足也。当从胃合三里穴内,推者宜此。《针灸易学》清·嘉庆三年李守先公元1798年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二十七嗝噎门]病机
愚谓嗝噎始因酒色过度,继以七情所伤,气血日亏,相火渐炽,几何不致于嗝噎?夫血液渐亏,则火益甚,而脾胃皆失其传化,饮食津液凝聚而成。痰积于胃口,渐而致于妨碍道路,食斯不能入,而成五嗝噎者是也。经曰∶三阳结谓之嗝。三阳者,少阳相火也。结者,凝积而不降散也。今夫火积而痰凝,是故嗝噎因之而作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噎,食不下,亦深切也。古方多以热剂治嗝噎,不亦误耶?或者以热治翻胃犹可也。殊不知嗝噎之证,
- 《奇效良方》:[卷之四十七疝门(附论)]疝气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腹胀痛,痛引腰胁连背,不可俯仰。方见气门《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奇效良方》:[卷之十五气门(附论)]气通治方
治七情所伤,遂成七疝,心胁引痛,不可俯仰。檀香木香乳香沉香丁香(并,不见火)藿香(各一钱半)玄胡索(炒)片子姜钱)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一盅,食远服。《奇效良方》明·成化六年董宿公元1470年
- 浅谈《医理》
通,则能把握权衡,辨证施治,自无贻误。故余氏云:“阳邪以燥字为纲,阴邪以湿字为领,余故曰六气以燥湿为纲领也。 2寻流性命源头,以括内伤之由 详论内伤,不离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其七情所伤,内生五邪,痰饮瘀血又为脏腑津液气血之化之变,故此内伤之由千头万绪,而其为病则纷繁复杂。然百病皆生于气,因于内伤正气有亏,邪乘虚入,因此余氏认为“百病之源皆由内伤,若无内伤,必无外感,
- 治妇科病脾胃为本
以时下。怀孕后,水谷之精气则下输胞宫,以营养胎儿。产后,脾胃化生之气血精微,以保障母体健康,并化为乳汁,哺育婴儿。故此,妇人病审症、用药,不可忘乎脾胃。 妇人之病,论外感以寒、热、湿为主,内伤多由七情所伤,或饮食劳倦、多产房劳。这些因素多可使人体正气衰弱,伤及冲任,发为妇科病。一旦脾胃功能失常,则化源不足,气机不利,冲任二脉亏损,就可能导致妇人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妊娠恶阻、肿胀,胎动不安,甚
- 糖尿病的症状与并发症的病因与病机
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房事不节,恣情纵欲,耗伤肾精,从而导致肾虚固摄无权,精耗则气不能化水,固而小便多而转为消渴。正如《千金要方》所说:“消之为病……盛壮之时,不自慎惜,快情纵欲……肾气虚竭……此皆由房事不节之所致也。”此论充分说明,房劳过度,肾燥精虚,确实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与体制因素,过食膏腴肥甘,吸烟嗜酒,房事不节,七情所伤以及血瘀等因素有关。其中以喜食膏腴、房事
- 从中医角度讲,慢性肾衰的病因是什么?
般认为本病主因与脾肾虚损有关,诱因则责之于外邪与过劳。张镜人论及本病病因时指出,一是外邪侵袭,因多数病人由风水发展而来,部分患者虽无风水史,但有反复感染风热和湿热的病史;二为脏腑虚损,由于其他慢性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七情所伤、劳倦过度、药物损害、房事不节以及肾虚或年老肾气自衰等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削弱机体正气,使抵抗力下降,阴阳平衡失调,加之外来风热、湿热等乘虚内侵脏腑所致。作者:不明
- 气有九论
气者,一身之主。内无七情所伤,外无寒暑所犯,则一气周流百骸疏畅。如有七情所干、寒暑所犯,则疾病生焉。《内经》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寒则气收,热则气泄,九气不同,为病亦异。张子和论之详矣,予不复论。如以气虚、气实论之,夫实者,邪气实也;虚者,正气虚也。气虚为病,或精神短少,或倦怠嗜卧,或少进饮食,或眩晕,或痿躄,或自汗,或泄泻,或遗脱,诸病生焉。审
- 什么是癔病性失音?
汗,皮肤划痕症,恶心呕吐等;精神抑郁,烦躁不安,急躁易怒,在无意识情况下可笑出声而真正讲话时却又发不出声音。喉部声带色泽正常,但可有声门闭合不良呈三角缝或后端缝,有时出现发声时声带外展。中医认为是七情所伤,肝失疏泄,肝气不能条达而反侮肺金,阻碍肺的宣发肃降所为。肺为声音之主,肺气不能宣肃则壅遏,故声音不出。其治疗应以调畅情志,舒肝解郁为主,可用逍遥散加味:当归12g,柴胡10g,白芍15g,白术1
- 李少川教授治疗多动症有何特色?
李教授认为本症病机从宏观上讲,是痰热动风,多因患儿素日心脾不健,易受七情所伤,积忧久郁,更损心脾,气滞津聚,结为痰浊,痰气郁而化热,引动肝风,故见肌肉,犯及神明,心失守舍,故动作不能自主。治疗以豁痰镇惊熄风为常法。方用铁落饮化裁:节菖蒲、胆星、法半夏、铁落花、茯苓、明天麻、紫丹参、麦冬、川贝、陈皮。 对于多动迁延日久者,李教授认为必耗阴津,导致心肝脾三脏受损,以致精微不能濡养五脏,阴阳失其平
- 肝气乘脾型慢性肠炎的辨治如何?
症状: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脑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即腹痛,腹泻,舌淡红,脉弦。 分析:七情所伤,情绪不稳,激怒之时,气机不利,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失其健运,故腹痛则泻。肝气不舒,疏泄失常,故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均为肝旺脾虚之象。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为主。 方中白术健脾补虚;白芍养血柔肝;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共奏疏肝解郁,健脾止泻之功。作者:不明
- 《医经原旨》:[卷五疾病第十一]风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经,经脉也。八风,八方之风也。五风,五脏之风也。)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八风不得其正,则发为邪气,其中于人,则入为五经之风,特以所伤之异,故名亦异耳。风自外入,则循经而触于五脏,故发病也。)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五时五气,互有克胜,所胜为邪,则不胜者受之。天之运气,人之脏气,无不皆然。)东风生于春
- 何谓经行吊阴痛,病因病机如何?
女在经行期间,出现外阴掣痛,牵掣至两侧乳头亦痛,似有筋脉从阴部吊至乳上,阵发性发作,经后自行缓解者,称为“经行吊阴痛”。本病当与痛经,经行乳头痛等病相区别。 经行吊阴痛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多由七情所伤,肝气郁滞,冲脉里急气逆而引起。 (1)肝郁气滞:肝喜条达,肝脉络阴器,乳头属肝。七情过极,恼怒伤肝,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冲脉气逆里急,以致气血失调,阴中和乳头络脉不畅,上下不顺,遂发本病。
- 《医学真传》:七情内伤
喜、怒、忧、悲、思、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故七情太过,则伤五脏。七情内伤,则有所亏损,疗之不易也。须识其何脏独伤,观其色,察其脉,验其形神,详其太过与不及,而后调济之。其惟智者之能事乎!《医学真传》清高秉钧公元1644-1911年
- 心系病证
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病因病机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病因1.体虚劳倦.2.七情所伤3.感受外邪4.药食不当1.体虚劳倦禀赋不足,素质虚弱,或久病伤正,能
- 刚柔辨治抑郁症
欲下降、性欲减退、头痛、咽喉不适、胸闷、心慌、腹胀、大便不调等躯体症状。在许多中医古籍中可以看到有关此病症状的记载,为现代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了理论基础。 抑郁症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临床治疗多以疏肝理气为主,依据其病情分别配以行血、化痰、利湿、清热、益气养血等治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赵志付主任根据多年临
- 脑卒中多器官衰竭的中医证治研究
道占52.17%)。“病之大而且重莫过于此者。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防止MOF发生,是降低中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亦是当前临床研究所面临的重大难题。1病因病机本病多因高龄之人,积虚弥年;罹胸痹、眩晕、喘嗽、消渴等内伤积损,受病已久,复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以致脏腑气偏,阴阳失调,气血错乱,瘀痰风火直冲犯脑,阻闭心神清窍,遂发为卒中。因卒中而内风旋动不已,再伤五脏精血,脏腑功能衰退与宿疾并存
- 《脉症治方》:[卷之一风门]中风(附瘫痪疠风惊风)
。缓而涩者为血虚。微而迟或沉者为气虚。浮大为风。浮数为热。浮迟为寒。浮缓而涩为皮肤不仁。浮滑散大为瘫痪。浮弦急数为惊风发搐。大抵六经之脉。亦与伤寒同。但少瘥耳。症内经曰∶风之伤人也。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偏枯。(半身不遂是也)或为疠风。或为惊搐。皆风之所为也。抑考风有中腑中脏中血脉之异。中腑者。面如五色。恶风恶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皆易治。中脏者。唇吻不收。舌卷不转而失音。鼻不
- 《难经集注》:[卷之四]虚实邪正第七(凡五首)
浅故也。凡人病。按之则痛者。皆为实。按之则快者。皆为虚也。故曰虚实也。杨曰。是三虚三实之证也。丁曰。诊按之心腹皮肤内外。其痛按之而止者虚。接之而其痛甚者实。内外同法也。四十九难曰。有正经自病。有五邪所伤。何以别之。然。经言忧愁思虑则伤心。丁曰。心主脉。忧愁思虑。即心脉不得宣行。故伤心也。吕曰。心为神。五脏之君。聪明才智。皆由心出。忧劳之甚。则伤其心。心伤神弱也。虞曰。任治于物清筝栖灵曰心。今忧愁思
- 《兰室秘藏》:[卷上饮食劳倦门]脾胃虚损论
易水张先生常戒不可峻利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药峻利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当时设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甘温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侍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后化
-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乳痈
左乳内结核如杏许,三月不消,心脉涩,脾脉大,按之多力,以八珍汤加贝母、远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余剂而溃,又三十余剂而愈。一妇久郁,右乳内结三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也,乃七情所伤,肝经血气枯槁之证,宜补气血,解郁结。遂以益气养荣汤,百余剂,血气渐复;更以木香饼灸之,嘉其谨疾而消。一妇脓成不溃,胀痛,予欲针之,令毒不侵展,不,又数日,痛极始针,涌出败毒三四碗,虚证蜂起,几殆
- 《外科理例》:[卷四]乳痈一百七
三月不消。心脉涩。脾脉大。按之无力。以八珍汤(十贝母、远志、香附、柴胡、青皮、桔梗五十余剂而溃。又三十余剂而愈。(此因情因脉也。)一妇久郁。右乳内结三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也。乃七情所伤。血气枯槁之症。宜补气血。解郁结。遂以益气养荣汤(二百二一)百余剂。血气渐复。更以木香饼灸之。嘉其谨疾而消。(此因症因情也。)一妇脓成不溃。胀痛。予欲针之。令毒不侵展。不从。又数日。痛极始针。涌出
- 中医对不寐的病因是怎样认识的?
心律失常的患者往往有不寐(即难以入睡,或寐后易醒等)症状。而中医对不寐的病因认识可以归属如下:主要是七情所伤,思虑劳倦太过或暴受惊恐,亦有因禀赋不足,房劳久病或年迈体虚所致。 (1)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邪火扰动心神,神不得安而致不寐。或心火素盛,稍有怫郁,心火扰动心神而不寐。 (2)心胆虚怯或暴受惊骇,神魂不安,善惊易恐,以致夜不能寐或夜寐不酣。 (3)思虑劳倦太过,损伤心脾,心伤
- 七情是内伤杂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七情是内伤杂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一般情况下七情并不致病,而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作为病因是指这些活动过于强烈、突然或持久,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紊乱而致病。 喜与惊是心的情志的体现 常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喜乐、高兴的时候,就会感到精神愉快,全身舒畅。因为它能促使气血流畅,营卫通调,所以适度喜乐有益身心,是健康人正常的情志活动。但是,如果过
- 治疗抑郁症
物治疗也不能不用,尤其用中药治疗。中医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早有记载。《证治汇补·郁证》中提出:“郁病虽多,皆因气不调,法当顺气为先。抑郁症的发生多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很显然,治疗抑郁症从“顺气开始。这是抑郁症治疗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则。治疗则分别采用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滋补肝肾等法则。著名的中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