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ì pǐ
2 英文参考
flatulence due to stagnation of vital energy[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qi-stagnating flatulence[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气痞:1.痞证之一种;2.气膈。
4 痞证之一种·气痞
气痞为病证名[1]。指表邪因误下入里,无形之邪结于心下,按之柔和不痛的痞证[1]。
4.1 症状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
5 气膈·气痞
5.1 病因病机及症状
《医方考·痞门》:“忧气郁结,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
5.2 治疗
初起可理气和营,解郁消痞,用木香化滞汤等;倘日久虚中夹实,兼见肢体懒倦,则宜健脾行滞,用枳实消痞丸等[1]。
6 关于痞
6.1 辨证论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又:“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赤水玄珠·痞气门》:“刘宗厚曰:痞之为病,由阴伏阳蓄,气上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膜满痞塞,皆土之病也。胀满有轻重之分,痞则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胀满则外有形也。前人所论皆指误下而致之,亦有不因误下而然者,如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则为痞;饮食痰积不能施化则为痞;湿热太盛,土乘心下则为痞。既痞与湿同治,惟上下分消其气,如果有内实之症,庶可略与疏导。”
6.2 分类
根据病因、症状、部位之不同,可分气痞、痰痞、虚痞、实痞、上痞、中痞、下痞等[2]。
7 参考资料
治疗气痞的方剂
- 蓬煎圆
主治:治脾胃虚弱,久有伤滞,中气痞,心腹膨胀,胁下坚硬,胸中痞塞,噎气不通,呕吐痰水,不思饮食,或心...
- 桔梗枳壳汤
壳(制)2两,桔梗2两,甘草(炒)半两。主治:诸气痞结满闷。气不下降,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服4钱,...
- 交加地黄丸
,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经水不调,血块气痞,肚腹疼痛。用法用量:方中没药,《济阴纲目》作"...
- 温中降气丸
,吴茱萸(汤洗)1两,木香1两。功效:常服消痞快气,进美饮食。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满闷,...
- 香朴丸
:治肺胃虚寒,久冷不除,动作咳喘,痰液清稀,中脘气痞,气道不利,饮食进退,肌肉不泽,多倦乏力,恶怕风...
- 更多治疗气痞的方剂
治疗气痞的穴位
- 痞根
n英文:EX-B4;pǐgēn;EX-B4概述:痞根为经外奇穴名(pǐgēnEX-B4)。出《医经...
- 兴隆
二穴,小肠为腑,主心中冷惫年深,气上攻或结双痃或痞块,兴隆二穴与针通。其穴在脐角斜上一寸,以指按痃...
- 下管
疾,腹中痞块,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胃脘疼痛,呃逆,不欲食,小儿疳疾,虚肿,小便...
- 下脘
疾,腹中痞块,腹痛,腹胀,泄泻,呕吐,食谷不化,痞块,胃脘疼痛,呃逆,不欲食,小儿疳疾,虚肿,小便...
- 精宁
按摩经·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掐精宁穴,气吼痰喘,干呕痞积用之”。《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掌背...
- 更多治疗气痞的穴位
治疗气痞的中成药
- 十香暖脐膏
,贴脐部。功能散寒止痛,暖脐止泻。治寒凉腹痛,疝气痞块,大便溏泻,脐腹胀痛。孕妇忌贴。组成:生附子...
- 香砂枳术丸
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的功效。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
- 枳术宽中胶囊
囊的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理气消痞。用于胃痞(脾虚气滞),症见呕吐、反胃、纳呆、反酸等,以及功能性消...
- 失笑丸
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者。方解:方中枳实行气消痞...
- 阿魏化痞膏
脑、阿魏。具有化痞消积的功效。用于气滞血凝,癥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更多治疗气痞的中成药
气痞相关药物
- 香砂枳术丸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行气消痞。用于脾虚气滞,脘腹痞闷,食欲不振,大便溏软。【规格】每袋装10克【用...
- 胃脘舒颗粒(冲剂)
治】益气阴,健脾胃,消痞满。用于中虚气滞所致胃脘痞满,嗳气纳差,时有隐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 气滞胃痛片
【性状】【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规格】糖衣片(片芯重0...
- 胃疡安胶囊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收敛止血。用于胃热痰痞,血瘀气滞,胃脘胀痛。【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8粒,一日...
- 越鞠丸
难消化的食物。2.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
- 更多气痞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气痞
- 《伤寒溯源集》:[卷之三结胸心下痞(脏结附)]心下痞证治第四
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乃气痞耳。(濡音软)此以下三条。乃寒邪入里之痞也。下文...
-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八积聚门]积聚(附论)
出和剂方)治积。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胁下紧调。或泻或秘。杏仁(汤浸去皮尖...
-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九伤寒门]伤寒心腹痞满(附论)
发于阴者。则不可下。下则心腹痞满。若按之自软。但气痞尔。不可复下也。若热毒瓦斯乘心。则心下痞满。面赤...
- 《鸡峰普济方》:[卷第十六]气
元亏耗荣卫劳伤邪气乘袭阴阳交错胸膈噎闷不思饮食或气痞多痰或呕逆泻肿满或山岚瘴气久不能除寒热作时羸瘦劣...
- 《伤寒寻源》:[下集]大黄黄连泻心汤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
- 更多古籍中的气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