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

目录

1 拼音

qín pí

2 英文参考

cortex fraxini[朗道汉英字典]

ash bar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tex fraxin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xini[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fraxini,corte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largeleaf Chinese ash bark[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ortex Fraxini(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sh bark[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秦皮

秦皮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 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 的干燥枝皮或干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Cortex Fraxin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ash bark(《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鸡糠树、青榔木、白荆树。

蜡树皮、苦榴皮、梣皮[2]

7 来源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的树皮。商品秦皮的原植物有多种,如苦枥白蜡树F.rhynchophylla Hance、尖叶白蜡树F.chinensis var.acuminata Lingelsh.、宿柱白蜡树F. stylosa Lingelsh.等。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thynch-ophylla Hance或白蜡树F.chinensisRoxb.等的树皮[2]

8 原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裂皱浅细。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9,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0cm,宽1.5~5cm,先端尖或渐尖,工部宽楔形,边缘具锯齿或钝锯齿,下面脉上有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大而疏松,长8~15cm;花小,花萼钟状,不规则分裂;无花冠;雄蕊2,花药长椭圆形,约与花丝等长;子房2室,柱头2浅裂。翅果披针形。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于山坡、山沟及丛林中。

9 产地

秦皮主产陕西、河北、河南等地[2]

秦皮主产陕西、四川、宁夏、云南、贵州、河北。

10 采收与初加工

春、秋季整枝时剥取树皮,晒干。

11 生药性状

树皮呈卷筒状或槽状,厚1.5~3mm。外表面灰褐色,散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骱表面淡棕色或红棕色。质坚韧,断面纤维状,易层状剥离。无臭,味苦。

12 性味归经

秦皮味苦、涩,性寒;入大肠、肝、胆经[2]

13 秦皮的功效与主治

秦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明目的功效,用于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秦皮具有清热燥湿,祛痰止咳,凉肝明目的功效[2]

秦皮治热毒泻痢,白带,慢性气管炎:煎服,6~12g[2]

秦皮治目赤肿痛,目生翳障:水浸汁点眼或煎汤洗眼[2]

秦皮治牛皮癣:煎水洗[2]

秦皮为眼科常用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功效。用于肝经郁热所致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羞明流泪等。常配伍栀子、黄芩等,如秦皮散(《普济方》)。

14 秦皮的化学成分

秦皮含七叶树甙 (aesculin)及其甙元七叶树内酯(aesculetin),并含白蜡树甙(fraxin)、白蜡树内酯(fraxetin)、紫丁香甙(syringin)等。

苦枥白腊树皮含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苷、鞣质[2]

白腊树皮含马栗树皮素、秦皮素[2]

15 秦皮的药理作用

马栗树皮素和马栗树皮苷在体外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2]。对大鼠实验性关节炎有消炎作用;对小鼠有镇静作用;对大鼠及兔还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并有止咳、祛痰的功效,前者尚能平喘[2]。后者有镇痛作用[2]

16 秦皮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秦皮

Qinpi

FRAXINI CoRTEX

16.2 来源

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16.3 性状

16.3.1 枝皮

呈卷筒状或槽状,长10~60cm,厚1.5~3mm。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间呈斑状,平坦或稍粗糙,并有灰白色圆点状皮孔及细斜皱纹,有的具分枝痕。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硬而脆,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气微,味苦。

16.3.2 干皮

为长条状块片,厚3~6mm。外表面灰棕色,具龟裂状沟纹及红棕色圆形或横长的皮孔。质坚硬,断面纤维性较强。

16.4 鉴别

(1)取本品,加热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见碧蓝色荧光。

(2)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5~10余列细胞。栓内层为数列多角形厚角细胞。皮层较宽,纤维及石细胞单个散在或成群。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及纤维束组成的环带,偶有间断。韧皮部射线宽1~3列细胞;纤维束及少数石细胞成层状排列,中间贯穿射线,形成“井”字形。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3)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放冷,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秦皮甲素对照品、秦皮乙素对照品及秦皮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或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6: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硅胶GF254板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硅胶G板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硅胶GF254板喷以三氯化铁试液-铁氰化钾试液(1:1)的混合溶液,斑点变为蓝色。

16.5 检查

16.5.1 水分

不得过7.0%(附录ⅨH第一法)。

16.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8.0%。

1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B)测定。

1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0.1%磷酸溶液(8:9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理论板数按秦皮乙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1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秦皮甲素对照品、秦皮乙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秦皮甲素0.1mg、秦皮乙素60ug的混合溶液,即得。

1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l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秦皮甲素(C15H1609)和秦皮乙素(C9H604)的总量,不得少于1.0%。

16.8 秦皮饮片

16.8.1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本品为长短不一的丝条状。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切面纤维性。质硬。气微,味苦。

16.8.2 检查

总灰分同药材,不得过6.0%。

16.8.3 浸出物

同药材,不得少于10.0%。

16.8.4 含量测定

同药材,含秦皮甲素(C15H16O9)和秦皮乙素(C9H6O4)的总量,不得少于0.80%。

16.8.5 鉴别

(1)、(3) 同药材。

16.8.6 检查

(水分)  同药材。

16.8.7 性味与归经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16.8.8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用于湿热泻痢,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16.8.9 用法与用量

6~12g。外用适量,煎洗患处。

16.8.10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16.9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7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67.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