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口齿类要》
2.1 方名
清热化痰汤
2.2 清热化痰汤的别名
化痰汤
2.3 组成
贝母1钱,天花粉1钱,枳实(炒)1钱,桔梗1钱,黄芩1钱2分,黄连1钱2分,玄参7分,升麻7分,甘草5分。
2.4 主治
2.5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6 各家论述
《医略六书》:痰火内炽,灼烁咽嗌,故咽物疼痛,谓之咽痛。黄连清火燥湿,治痰之源;枳壳破滞化气,治痰之由;黄芩清热凉膈;元参清热存阴;桔梗利肺气;川贝清痰热;花粉清热消痰;甘草缓中泻火也。俾痰火消化,则咽嗌自清,而无妨碍饮食之虑,何咽痛之不去耶。此清咽利膈之剂,为痰火咽痛之专方。
2.7 附注
化痰汤(《症因脉治》卷一)。本方改为丸剂,名“清热化痰丸”见《证治汇补》卷四)。
3 《金鉴》卷二十八
3.1 方名
清热化痰汤
3.2 组成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橘红、半夏、麦冬、石菖蒲、枳实、木香、竹茹、黄芩、黄连、南星。
3.3 主治
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及痰火内发,神短忽忽,言语失常,头眩脚软。
3.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论述
方中用参、苓、术、草以补气,木香、枳实以利气,橘、半、南星以化痰,黄芩、黄连以泻热,菖蒲通心,麦、竹清心,姜汁、竹沥通神明去胃浊,则内生诸病自渐愈矣。
4 《金鉴》卷五十一
4.1 方名
清热化痰汤
4.2 组成
橘红、麦冬(去心)、半夏(姜制)、赤苓、黄芩、竹茹、甘草(生)、川连、枳壳(麸炒)、桔梗、胆星。
4.3 主治
小儿急惊风,痰兼热者。
4.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5 《扶寿精方》
5.1 方名
清热化痰汤
5.2 组成
半夏(汤泡7次,姜汁拌)1钱2分,枳实(面炒)1钱半,香附(童便浸)1钱半,贝母1钱半,白茯苓1钱,山楂肉1钱,橘红8分,黄连(炒)8分,桔梗7分,苍术(米泔浸)7分,甘草2分。
5.3 功效
化热痰,清郁气。
5.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以水2钟,煎至1钟,食远温服。亦可常用。
5.5 加减
5.6 制备方法
上锉1服。
6 《摄生众妙方》卷六
6.1 方名
清热化痰汤
6.2 组成
橘红1钱,半夏1钱,茯苓1钱5分,枳壳1钱5分,前胡1钱5分,桔梗1钱5分,白术1钱5分,黄连1钱5分,黄芩1钱5分,南星1钱,枳实2钱,甘草5分。
6.3 主治
6.4 清热化痰汤的用法用量
上用水2钟,加生姜3片,煎至8分,食远服。
6.5 加减
痰盛,加瓜蒌仁1钱。
古籍中的清热化痰汤
- 《医宗金鉴》:[卷五惊风门]急惊风
,羌活散主之,肝热者,泻青丸主之,痰兼热者,清热化痰汤主之,心经热者,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惟在临证者...
- 《医学传灯》:[卷下]黄胆
时欲呕吐者。湿热积于上焦。必有老痰在胃。宜用清热化痰汤。若头面目赤。身热足寒。脉来寸强尺弱。阳气不...
- 《删补名医方论》:[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三)
,加生姜三片,临卧再煎,滓俱要,食远空心服。清热化痰汤治中风痰热,神气不清,舌强难言。人参白术茯苓...
- 《幼科心法要诀》:[卷二惊风门]急惊风
,羌活散主之;肝热者,泻青丸主之;痰兼热者,清热化痰汤主之;心经热者,导赤散、凉惊丸主之。惟在临证...
- 《杂病心法要诀》:[卷一]中风死候
导诸经,久则大风悉去,清浊自分,荣卫自和矣。清热化痰汤清热化痰治内发,神短忽忽语失常,头眩脚软六君...
- 更多古籍中的清热化痰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