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清热法为治法,又称清法,也可简称为清[1]。指用药性寒凉,具有清热作用的方药治疗热邪所致病证的治法[2]。《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
清热法适用于热性病和其他热证[1]。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1]。对其他热病,则多根据脏腑辨证,针对某脏某腑的热证而立法处方[1]。如口舌生疮用导赤散清心火;牙龈肿痛用清胃散清胃火;胁痛、耳聋、目赤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燥热咳嗽用泻白散清肺火;热痢后重用白头翁汤清肠火等[1]。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对虚热证多用甘凉清热[1]。清法常可与他法配合,如与下法合则属清下法(寒下);与汗法合则为清解法;与补法合则为清补法[1]。甚至可与温法合用,治疗寒热错杂之证[1]。清法不宜久用,病去即止[1]。病后体虚及产后妇女须慎用[1]。
清热法是治疗内热证的方法。此里热证必须是表证已解,里热已盛,但尚未实结、病机尚未转化者,由于病因、病位不同,治法亦异,故本法又分为6类。
4 清热泻火法
用于治疗热在气分证,即气分热证。常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常用药如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芩、淡竹叶等。
5 清营凉血法
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即营血分的热证。常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常用药如生地、丹皮、水牛角、元参、赤芍等。
6 清热解毒法
用于治疗瘟疫、温毒及热毒所致之证,如头面红肿、痈疖疔毒、吐衄发斑等。常用方如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常用药如蒲公英、地丁、连翘、金银花、野菊花、黄连、板蓝根等。
7 清脏腑热法
用于治疗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之证。心火盛宜清心泻火,方如导赤散、泻心汤;肝胆热盛宜清泻肝胆,方如龙胆泻肝汤;胃热盛宜清胃凉血,方如清胃散;肺热盛宜清泻肺热,方如泻白散;大肠热毒宜清热凉血止痢,方如白头翁汤。常用药见各类清热药。
8 清热祛暑法
用于治疗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之证。暑热伤肺之轻证,方如清络饮;暑湿证,方如六一散;暑热伤气耗津证,方如王氏清暑益气汤。常用药如西瓜翠衣、绿豆、荷叶、扁豆花、香薷等。
9 清虚热法
用于治疗温病后期或肝肾阴血亏损所致的长期低热或骨蒸潮热之证。常用方如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等。常用药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白薇、生地、鳖甲等。
10 注意事项
1.使用清热法必须注意辨明热证的真假虚实。
2.清热药物均属寒凉之品,易致伤胃,应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11 参考资料
有清热法作用的方剂
- 清热止血法
ngrèzhǐxuèfǎ《谦斋医学讲稿》:方名:清热止血法组成:生地、赤芍、丹皮、黑山栀、黄芩、黄连...
- 清热解毒汤
连翘、牛蒡子、黄连、知母、竹叶。功效:辛凉宣散,清热解毒。主治:毒邪外袭,热蕴肌肤的接触性皮炎等。用...
- 急喉一匙金
íjīn处方:山豆根皮制法:上药醋浸。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治咽喉肿痛。用法用量:每服10毫升。摘...
- 除烦宁躁汤
出处:《不居集》上集卷十六。功能主治:养阴益气,清热安神。主痨瘵烦热。用法用量:水煎服。备注:方中麦...
- 茵陈车前饮
、车前草加水1000克,煮取800克。功能主治: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适用于急性黄...
- 更多有清热法作用的方剂
有清热法作用的穴位
- 夹承浆
浆穴在面部,承浆穴旁开1寸。夹承浆夹承浆穴取穴方法:正坐仰靠或仰卧位,在下颌部颏唇沟两旁约1寸凹陷...
- 兑端
用:兑端穴具有宁神醒脑、生津止渴的功效。兑端穴有清热散风、开窍醒神作用。兑端穴系急救穴之一,有清热利...
- 龈交
神经和上唇动、静脉。龈交穴的功效与作用:龈交穴有清热泻火、开窍明目等作用。龈交穴具有宁神镇痉、清热消...
- 天容
肠经)天容穴的位置(肌肉)天容穴的位置(骨骼)取法:正坐或仰卧,平下颌角,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 风门
肌肉)风门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风门穴的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取...
- 更多有清热法作用的穴位
有清热法作用的中成药
- 清热通淋胶囊
透性增高,减轻角叉菜胶所致大鼠前列腺炎。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显示清热通淋胶囊有镇痛作用。尚可降低...
- 清热八味散
拼音:qīngrèbāwèisàn英文:清热八味散说明书:药品名称:清热八味散药品汉语拼音:qing...
- 金砂五淋丸
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2页)。功能与主治:清热,通淋。用于膀胱湿热,小便浑浊,淋沥用痛。用法与...
- 清热解毒注射液
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O)。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流感,轻型脑膜炎,外感发热等症。用法与...
- 清热养阴丸
拼音:qīngrèyǎngyīnwán英文:清热养阴丸中药部颁标准:拼音名:QingreYanyin...
- 更多有清热法作用的中成药
清热法相关药物
- 清热暗疮丸
清热暗疮丸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用于痤疮(粉刺)。【规格】【用法...
- 清热利咽茶
清热利咽茶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咽消肿。适用于急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干,咽痛...
- 清热明目茶
清热明目茶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平肝明目。用于头眩、头痛、目赤目糊。【规格...
- 毛萼香茶菜清热利咽片
清热利咽片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用于缓解风热上扰型急性咽炎引起的咽痛。【规...
- 日舒安湿巾
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苗医:中医:清热燥湿止痒。用于女子外阴瘙痒。【规格】每片18.5...
- 更多清热法相关药物
古籍中的清热法
- 《张聿青医案》:[卷十]痢
不收。诸医用运气消食磨积之品,不效。宗前贤养阴清热法。炙生地(三钱)茯苓(三钱)炒槐花(二钱)侧柏...
- 《重订囊秘喉书》:[卷上类证](一)乳蛾
,单乳蛾之凶症也。脉细弦,苔白,用宣肺疏气化痰清热法,炒荆芥、桑叶、杭菊、杏仁、连翘、象贝母、广郁...
- 《时病论》:[卷之一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大意]温毒
俱盛,其证心烦热渴,咳嗽喉痛,舌绛苔黄,宜用清热解毒法,加甘草、桔梗治之。然有因温毒而发斑、发疹、...
- 《医方论》:[卷四泻火之剂]白术除湿汤
。湿胜必化热,重阴生阳也。此方名曰“除湿”,而清热之法悉寓乎其中,此真善于清热者。《医方论》清费伯雄...
- 《痘疹心法要诀》:[卷二痘形并证治门]锁眼
两眼周遭独稠密,痘名锁眼毒伤脾,外用燕脂膏贴法,内服清热解毒宜。【注】面部俱稀,两眼周遭独稠密者,名...
- 更多古籍中的清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