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香

目录

1 拼音

qīng mù xiāng

2 英文参考

aristolochiae,radix[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青木香为中药名,出《本草蒙筌》。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Radix Aristolochi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slender dutchmanspipe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别名

马兜铃根、独行根、青藤香[2]

土木香、玛奴、祈木香、黄花菜、云南根、蛇参根[3]

7 来源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根[3]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3]

8 产地

青木香主产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3]

9 性味归经

青木香味苦、辛,性寒,有小毒;入肺、胃、肝经[3]

10 功效与主治

青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平肝降血压,解毒消肿的功效[3]

青木香治胃痛,腹痛,胸胁胀痛,疝气,肠炎,咳嗽痰喘,高血压:煎服,3~9g[3]

青木香治痈肿疔疮,湿疹,皮肤瘙痒:研末调敷或磨汁涂[3]

青木香治毒蛇咬伤:研末内服并调敷[3]

11 青木香的化学成分

青木香含挥发油,其中已分离出马兜铃酸A、B和C,青木香酮(Debilone)、7-羟基马兜铃酸A、7-甲氧基马兜铃酸A等。还含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ochialactam)、木兰碱、轮环藤酚碱等[3]

12 青木香的药理作用

青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有镇痛,消炎,降压,抗细菌,抗原虫[3]

木兰碱对麻醉猫、正常大鼠、肾性高血压狗均有明显降压作用,对舒张压的降低更显著,降压作用与神经节阻断有密切关系[3]

青木香粗制剂对小鼠有镇静作用,高浓度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某些抑菌作用[3]

马兜铃酸对小鼠腹水癌有抑制作用[3]

13 青木香中毒

青木香又名土木香、玛奴、祈木香、黄花菜、云南根、蛇参根等,含有挥发油等成分,主要药理作用有镇痛,消炎,降压,抗细菌,抗原虫[3]

青木香中的木兰花碱成分大量可致毒性反应。

13.1 不良反应机制

其木兰花碱成分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尤其影响舒张压,其降压作用与神经节阻断有密切关系,大量可致毒性反应,马兜铃酸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能明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还能造成肾实质损害。[3]

13.2 青木香中毒的症状

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抽搐、血尿、蛋白尿、血便。[3]

13.3 治疗

青木香中毒的治疗要点为[3]

1.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1%的鞣酸溶液洗胃,口服浓茶、食醋或药用炭悬液、牛奶、蛋清或通用解毒剂等,静脉输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加维生素C 1~2g,清除毒物。

2.对症治疗: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及人工呼吸。有蛋白尿或血尿者给予消炎药加糖皮质激素类药。对于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治疗。

14 青木香的药典标准

14.1 中药名称

青木香

14.2 拼音名

qingmuxiang

14.3 英文名

RADIX ARISTOLOCHIAE

14.4 来源

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

春、 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14.5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

表面 黄褐色或灰褐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

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 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

气香特异,味苦。

14.6 鉴别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

韧皮部较宽,亦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

木射线宽广,薄壁组织较发达;本质部常有几束较长大,自中央向外成放射状排列,其余较短小,由导管、管胞、木纤维组成,导管直径至120μm。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单粒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至117μm;复粒由2~21 分粒组成。

14.7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14.8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

归肺、胃经。

14.9 功能与主治

平肝止痛,解毒消肿。

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14.10 用法与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14.11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5 参考资料

  1. ^ [1]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84.
  3. ^ [3] 张彧主编.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28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