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青霉素V钾 (最后修订于2014/12/10 14:03:37)[共3426字]
摘要:青霉素V钾药典标准品名中文名青霉素V钾汉语拼音QingmeisuVJia英文名PhenoxymethylpenicillinPotassium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C16H17KN2O5S 388.49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2S,5R,6R)-3,3-二甲基-7-氧代-6-(2-苯氧基乙酰氨基)-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钾盐。按无水物计算,含C16H18N2O5S不得少于85.7%。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臭,微苦。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乙醚或液体石蜡中几乎不溶。比旋度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新沸并放冷的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E),比旋度为+215°至+230°。鉴别(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792图)一致。(3)本品显钾盐鉴别(1)的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检查吸光度取本品,加0.1mol/L......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第三十八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西林--++16~428~221.3 变化<24哌拉西林--++1650~701.03.3变化<24 (一)青霉素 青霉素(penicillinG)又名苄青霉素(benzyl penicillin),是天然青霉素,侧链为苄基。常用其钠盐或钾盐,其晶粉在室温中稳定,易溶于水,水溶液在室温中不稳定,20℃放置24小时,抗菌活性迅速下降,且可生成有抗原性的降解产物,故青霉素应在临用前配成水溶液。
- 口服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类药物既往均以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的方式使用。由于青霉素类药物的毒副作用小、抗菌效果好,口服青霉素类药上市后很快就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正如肌注及静注青霉素一样,口服青霉素类药过敏的例证也越来越多。我们自1996年~1998年收治了20例口服青霉素类药物较严重的过敏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患者均来自门诊及住院病人,男4例,女16例,年龄21岁~74岁,平均35.6岁。用药原因:上感10例,占
- 附录一抗生素、磺胺药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孢菌(除头孢哌酮外)等外,抗菌药物在脑膜无炎症时很少进入脑脊液中,脑膜有炎症时则进入的浓度可达血浓度的5~50%,炎症消退时进入的药物也随之减少。处理化脓性脑膜炎时,婴儿及儿童病例宜采用氯霉素、氯苄青霉素等,成人患者可选用青霉素G、氯霉素、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等。一般无需同时鞘内给药。国内由于脑膜炎球菌耐磺胺药者尚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仍可采用磺胺嘧啶治疗。 除口服不吸收者外,抗菌药物在粪便中的
- HPLC法测定青霉素V钾片的含量
青霉素V钾是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生素,中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咪唑催化汞盐形成的分光光度法即所谓硫醇汞盐法[1],该方法操作较繁琐。本文介绍的HPLC法[2],使青霉素V钾片的含量测定操作简便,专属性高,重现性好,能取得满意结果。1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SPD-10A紫外检测器,NC-2000型色谱工作站(大连中北科学技术公司),日本岛津UV-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青霉
- 青霉素在临床上的应用
提起青霉素这个名字,无论是医务人员,还是病人对它都是耳熟能详。因为青霉素自问世以来,曾经挽救过无数患者的生命,尤其是在无其他抗生素问世的年代,青霉素在临床上更是一枝独秀,威力无比。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时代的来临,许多抗生素如头孢类等抗生素应运而生,另外现代化的工业发展污染了空气、水源环境等,造成了人们对青霉素抗药性,加上青霉素使用年代久远,细菌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由原来的7%
- 中国最早青霉素菌种为何藏身南农大
南京农业大学一隅,有一幢极为普通的砖瓦楼,这便是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的所在地。据说,这里馆藏着中国第一支青霉素。这支青霉素究竟是怎么来的?是谁研制出来的?它的背后有着怎样一段故事? ■青霉素菌种如何穿越战火来到中国 ■这种“黄色的魔物”原主人是谁 ■中国最早自产的青霉素为何没有留下一份样品 试管里的沙土不同寻常 在负责人卢夏老师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这个奇妙的博物馆。博物馆有两层,里面如同
- 25例自诉青霉素过敏患者再用药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自诉有青霉素过敏史患者再次应用青霉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25例自诉青霉素过敏患者再次应用青霉素治疗,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结果25例自诉青霉素过敏患者再用药,无1例出现青霉素过敏反应。结论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皮试阴性后可以应用青霉素。【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史;再用药【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penicillin
- 青霉素安全用药之我见
【关键词】青霉素青霉素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因其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毒性低等优点颇受医患双方的青睐。青霉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约占3%~6%,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轻者表现为荨麻疹,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而死亡。因此青霉素的安全用药值得重视。1过敏试验的安全用药使用青霉素前首先要做皮肤试验,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但其制剂中所含高分子聚合物及降解产物如青霉烯
- 第二节 各别药物临床药理学
倍。大剂量鱼精蛋白本身可引起出血、过敏反应等,甚至危及生命。 5.药物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给予用肝素治疗的病人,可能引起出血。口服抗凝药轻度增加肝素作用。抗组胺药、洋地黄、奎尼丁、青霉素、四环素等抑制肝素的抗凝作用。 溶血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激活剂)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血浆素原转变成大量血浆素,后者引起纤维蛋白降解,从而加速已形成的血栓溶解。溶血栓治疗可使血块迅速、完全地溶解
- 连续多途径用药导致青霉素试敏阴性患者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分析
【摘要】目的考证一日内连续多途径注射青霉素类药物导致的过敏性休克死亡。方法检测死者血中IgE、IL-4、组胺含量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尸检主要靶器官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检血中IgE、IL-4、组胺含量和嗜酸粒细胞数量均显著增加。死者呈窒息征象;气管喉头(会厌部)充血水肿,气管内有大量淡黄色夹有血丝的粘性液体,肺水肿,肺叶间及肺底部散在点状出血;脑膜出血和脑水肿。结论患者系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
- 以喉头水肿为主的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青霉素过敏属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快,不遗留组织损伤。但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与超敏反应的特点并不矛盾。现将笔者2006年抢救1例以喉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病例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因上呼吸道感染住院。平素身体健康,既往静滴过青霉素,无过敏表现。入院后行青霉素皮试,拟予输注青霉素及病毒唑治疗。青霉素皮试15min后,明确显示皮试阴性
- 青霉素V
药物名称青霉素V药物别名英文名称Phenoxymethylpenicillin说 明常用其片剂,每片125mg(20万单位);250mg(40万单位);500mg(80万单位)。还有口服液或口服悬液。功用作用本品口服后不被破坏,吸收率为60%,其吸收不受胃中食物的影响。口服后0.5~1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56%经肝代谢失活,20%~40%经肾排泄,t1/2为1小时
- 青霉素G静脉滴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青霉素G具有抗菌力强、疗效高、毒性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青霉素G静脉滴注局部刺激轻、能迅速提高血药浓度,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然而青霉素G水溶液极不稳定,其治疗作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保证青霉素G静滴安全有效,现就几个易忽视的问题讨论如下。 1药物种类的选择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主要含有F、G、X、K和双氢等5种,其中青霉素G较为稳定,抗菌作用较强,最为常用。青霉素G是一
- 头孢菌素过敏反应及其预测
【摘要】各种头孢菌素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决定簇既可相同、又可不同,对青霉素有过敏史者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的危险性增加,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簇不像青霉素那样明确,故头孢菌素皮试亦不像青霉素皮试那样可靠,使临床难以预测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反应。有过敏史而确需使用头孢菌素者建议先作头孢菌素皮试,可评定挑拨性给药的耐受性,但仍要结合详细的各种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史、给药后发生反应的时
- 怎样选择治疗尿路感染的青霉素类药物?
青霉素有多种制剂,在治疗尿路感染时,应针对不同病情、不同青霉素的特点斟酌选用。治疗尿路感染的青霉素制剂有以下两类: (1)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是细菌繁殖期的杀菌剂,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属除淋病奈瑟氏菌外,作用较小。主要由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60%~80%自尿中排出,肌注100万u后尿中浓度可达1000LL/mL,较血中高约1000倍。在治疗
- 口服青霉素V钾片致迟发型过敏性休克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19岁,因“患上呼吸道感染”于3日前在个体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自述无药物过敏史,门诊未做皮试即给予口服青霉素V钾片,口服0.5g处置,3次/d,第3日晨口服青霉素V钾片30min后,患者出现头晕、头痛、胸闷不适而入院。入院后继之迅速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四肢厥冷、意识模糊。查体:P40次/min,BP8/4kPa,脉搏细弱,心音低钝。立即给予吸氧,3.5L/min,肾上腺素
-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
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1.1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1.1.1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
- 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加强对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的认识,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合理治疗。方法分析36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纯母乳喂养31例,占86.1%,混合喂养(母乳+米糊)3例,占8.3%,米糊喂养2例,占5.6%,本组病例均未添加任何辅食及预防用维生素K,死亡3例,18例留有后遗症。结论应加强对乳母的营养指导,建立预防用药制度。 【关键词】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 青霉素静滴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6例的临床体会
青霉素过敏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大部分在做皮试时就已观察出来,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皮试无反应,既往亦无青霉素过敏史,但在此次静脉点滴青霉素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笔者自工作以来在本院共诊治6例此种病例,6例患者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此次就诊青霉素皮试均无反应,静脉点滴过程中2例在5min,1例在10min,3例约在0.5h时发生过敏反应。其中2例为青霉素与其它药物(双黄连)混合静滴。 典型病例:患者,
- 青霉素V钾及其制剂含量测定方法
.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流速为每分钟1.5ml;检测波长为254nm。理论板数按蓝色葡聚糖2000峰不低于700。青霉素V钾片和青霉素V钾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同青霉素V钾。文献报道的方法:丁红雨等用HPLC法测定青霉素V钾片的含量。仪器:JASCOPU-98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DiamonsilTMCl8柱(5
- 青霉素皮肤试验效期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青霉素;皮肤试验;循证护理有关青霉素皮肤试验(简称皮试)的效期究竟是多长时间,陈新谦等[1]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成人在7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小儿在3天内未用过青霉素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此段话很清楚的表示:青霉素皮试效期的最短时间为72h。但在刘巧男等[2]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人,停药3天(江苏省各医院执行24h)以上必须重做过敏试验。由此给临床护理实践带来混乱,为此我们对青霉素皮试效
- 九、不可忽视的青霉素皮试
九、不可忽视的青霉素皮试 注射青霉素前必需作皮肤试验(简称皮试)已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了。皮试阳性者表示受试者已接触过青霉素并对青霉素过敏,因而不能注射青霉素,需更换其它药物。皮试阴性者表示受试者过去未接触过青霉素及其类似物,或虽已接触但不过敏,因此可以注射青霉素,这是为什么呢?通常,那些青霉素过敏的人在第一次接触青霉素时,只引起体内某些变化而形成致敏状态,并不表现出过敏反应。在此致敏状态期间,作青
- 青霉素新型皮试剂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评价青霉素新型皮试剂的临床应用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2050例因感染而需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青霉素新型皮试剂和传统青霉素皮试液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对皮试结果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χ2=0.56,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青霉素新型皮试剂在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青霉素皮试剂;青霉素皮试液;皮肤过敏试验 对青霉素在应用前作皮
-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观察体会
青霉素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产生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近年来,临床上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青霉素导致耐药性增加,应用剂量不断增大,其毒性反应亦相应增多,所以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时对其过敏反应较为重视,但往往忽视某些因素,如放置时间、环境、温度、pH值、溶媒、联合用药等对药效的影响。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本文就青霉素临床应
- 青霉素条件性耳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青霉素在铁缺乏条件下对大鼠耳蜗毛细胞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哺乳期Wistar大鼠,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12只。A、B两组喂标准饲料,C、D两组喂缺铁饲料。喂养4周制成铁缺乏动物模型后,B、D两组腹腔注射青霉素(100万U/kg,2次/d,共14d),A、C两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做对照,停药后第1、15天每组各随机选取6只处死作耳蜗扫描电镜观查。结果D组停药后
- 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临床分析
【关键词】婴儿婴儿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VKDB)是危害婴儿健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急、起病突然、病情来势凶猛、病死率高、存活者有明显后遗症,故如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力争做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本病患儿1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15例,男1
- 关于青霉素临床使用体会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使用半个多世纪的药物,由于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危害比较大,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先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引起过敏的原因及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断,青霉素皮试阳性的处理,一旦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使用各种青霉素制剂的注意事项,临床使用青霉素发现的罕见毒副作用,为安全使用青霉素可采取的管理措施等都应掌握。对减轻青霉素过敏试验疼痛的方法比较,笔者通过对临床150例病人
- 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霉素G自问世以来,因其疗效高、不良反应少,一直被广泛应用,但由于青霉素制剂的特性、操作技术上的原因和受试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大为增加。现就这些因素及预防对策浅谈如下。 1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 1.1青霉素制剂青霉素G的水溶液极不稳定、易分解,分解产物易致人体过敏,而青霉素的分解受溶剂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及存放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因素的影响。(1)青霉素G的分解速
- 临床青霉素不良反应6例分析
【摘要】目的提示临床医师应重视青霉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6例典型的青霉素不良反应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的6种不同程度的青霉素类不良反应,其中有1例为死亡病例。结论青霉素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的增加、药物浓度的提高、给药速度的加快有密切关系。提示临床医生要严格遵守青霉素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关键词】青霉素不良反应青霉素是一类重要的
- 青霉素连续应用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原因及护理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反应;护理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在所有抗生素中最高。尽管皮试对预防过敏反应有重要意义,但在连续用药过程中发生过敏反应却不是皮试能完全预防的,而是常发生的,后果严重,死亡率高。在我科近十年来曾统计有12例,成年人女4例,男5例,小儿1例,老人2例。是在连续用药中发生过敏反应,在上级医院有好几例用药后数分钟内死亡的病例。这给青霉素的连续用药带来了严重的护理问题。现试谈发生过敏的
- 青霉素钠(钾)
药物名称青霉素钠(钾)药物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PenicillinG英文名称BenzylpenicillinSodiumpotassum说 明粉针剂:20万U(0.12g)、40万U(0.24g)、80万U(0.48g)、100万U(0.60.),160万U(0.96g)、400万U(2.4g)。功用作用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如
- 关于公布原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企业复核结果的通知
孢类)30、湖南岳阳市制药四厂大容量注射剂31、湘北威尔曼制药有限公司粉针剂(头孢类)32、汕头陀滨制药厂粉针剂(头孢类)33、广东江门制药厂粉针剂(头孢类)34、广州天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粉针剂(青霉素、头孢类)35、四川升和制药有限公司冻干粉针、小容量注射剂36、桂林市第二制药厂粉针剂(头孢类) 附件5 原药品GMP达标企业(车间)抽查限期整改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认证范围1、内蒙古集宁
- 用药指南:静脉滴注青霉素的正确使用
青霉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而被广泛用于临床,但如果用药不当,会直接影响疗效,甚至产生耐药性。一、青霉素溶媒的选择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药物,分子中存在着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它在干燥状态下稳定,在水溶液中除发生降解反应外,还会发生聚合反应,生成致敏性的聚合物。溶液的pH值对聚合反应影响很大,在偏酸性环境下只发生N型聚合反应,而在偏碱性环境下会同时发生N型和L型聚合反应。为减少其降解和聚合反应的发生,静
- 青霉素血清病型过敏性反应1例
青霉素所致过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临床时有发现,但青霉素致血清病型过敏反应临床上较为少见,而且也难于鉴别。笔者近来遇到1例,现介绍如下。 1病历摘要患者,女,42岁,因左手掌外伤来我院外科就诊,在完成止血与清创缝合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在青霉素皮肤试验显示阴性后,随即执行医嘱:生理盐水500ml+青霉素800万U,每天门诊静脉滴注治疗1次;因为患者左手受伤包扎,故静脉滴注治疗均在右手进行,输液完毕
- 青霉素快速皮试仪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2结果将所得数据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两种皮试方法效果无差异。见表1。表1两种皮试方法结果比较3讨论青霉素过敏快速皮试仪的原理:青霉素钠溶液中的苄青霉素带有负电荷,在一定稳压电流作用下,可将青霉素无痛导入皮内和体内蛋白质结合变成抗原,从而达到过敏试验的目的[3]。对青霉素过敏者,在电极板下的皮肤上可看到阳性。传统青霉素过敏试验皮内注射法为有创技术
- 青霉素皮试200例结果观察体会
【摘要】目的能够对青霉素皮试结果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青霉素。方法对200例青霉素皮试结果进行认真的观察,按照判断标准作出准确的判断。结果阳性率下降,大部分病人能按医嘱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结论青霉素虽然有引起过敏反应的不良作用,但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病人还是能够得到青霉素的有效治疗的。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反应观察 青霉素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之一,由于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副
- 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反应,迟发型;临床观察青霉素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高,毒性低的抗生素。在临床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因其危及生命,常被医护人员重视,而迟发型过敏反应往往被忽视。现将我科近一年来所见的典型青霉素迟发型过敏反应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62岁,因“气管炎”收入院。给予青霉素800万u静滴。患者经常静滴青霉素,皮试阴性,肌注40万u后,患者无反应给予静滴。第二天患者继续静滴青
- 浅谈青霉素皮试假阳性
【关键词】青霉素青霉素是应用于临床上最广泛的一大类抗生素,凭着价格廉、疗效显著、副反应少的特点,一直应用于临床。但青霉素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从而使患者失去青霉素治疗的机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通过临床观察及应用,浅谈一下致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影响因素。1皮试消毒液的影响1.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病人对消毒液过敏,致局部血管扩张,皮试易出现假阳性。1.2消毒
- 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56例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是婴儿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中大多数表现为颅内出血,无前驱症状,发病急、死亡率高,幸存者中有30%~50%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99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颅内出血患儿。其中男38例,女18例,男女之比为2.1∶1;足月儿41例,早产儿14例;发病年龄:2~7天31例,28天14例,28天11例;喂养方式:纯母乳
- 青霉素
药物名称青霉素药物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PenicillinG英文名称Benzylpenicillin说 明青霉素钠0.6μg为1单位、1mg相当于1670单位。青霉素钾0.625μg为1单位,1mg相当于1598单位。 注射用青霉素钠:每支(瓶)0.24g(40万单位)、0.48g(80万单位)或0.6g(100万单位)。 注射用青霉素钾:每支0.25g(40万单位)。 注射用普鲁卡
- 青霉素盐对外贸易砥砺前行
据海关数据,2012年,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为6207吨,同比增长23%,出口额为7492万美元,同比增长6.6%,出口均价为12.07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3.1%。尽管出口量比2011年增长不少,但与前两年相比并没有实质性增长。临床经久不衰从1929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以来,距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这70年里,抗感染药物和其他药物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
- 4例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病例分析
【摘要】的了解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因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病例个案来自于海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个案调查表。结果4例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均为1月龄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的儿童,且均为母乳喂养,儿童自身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是发生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及症状轻重的影响因素。结论接种乙肝疫苗偶合维生素K1缺乏症通过及时补充维
-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46例临床治疗
冲洗结膜囊,滴用青霉素钠眼液和0.25%氯霉素眼液的治疗,伴有角膜中央溃疡及角膜周边部浸润的病例,辅以维生素B2、维生素C、涂抗生素眼膏等治疗,角膜均可修复。局部联合用药的临床治疗,既根治其病因又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效果满意。【关键词】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青霉素;氯霉素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由淋球菌感染所致,通过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体产道分泌物直接传染。是一种传染性强、破坏性很大的急性化脓
- 青霉素的合理应用
青霉素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杀菌作用强,毒性低,价格低廉,现在仍为某些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医院内普遍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这样既影响疗效又增加其不良反应。根据临床用药调查了解有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和重视。 1用药途径 临床上常将青霉素溶于大量液体中每日1次静脉点滴,这种单一的给药方法会影响其药学效应。因为静脉滴注药物进入体内的速度慢,再加上青霉素在体内的半衰期
-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4例临床分析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引起颅内出血是婴儿期急重症之一,由于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稍有疏忽,往往造成死亡或后遗症。有文献报告全部治愈者不满半数,如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避免误诊,会大大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率。近年来,由于新生儿生后即预防性应用维生素K,本病较前减少,但由于其死亡率及后遗症率较高,仍应引起儿科医师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2000年12月~2004年8月共收治的
- 青霉素试敏出现假阳性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青霉素试敏假阳性反应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青霉素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抗菌药物之一,但是,青霉素又极易产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详细询问过敏史,无过敏史者做过敏试验,试敏阴性者在严密观察下方可注射。 在实际工作中,青霉素试敏时的阳性反应很容易与假阳性反应相混淆。现对青霉素试敏时易出现假阳性反应的相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相关因素 年老
- 青霉素过敏试验的干扰因素
【关键词】青霉素;过敏试验;干扰因素 青霉素是抗生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其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价格低、剂量选择幅度大,故迄今仍是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治疗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是青霉素会使人体产生过敏
- 青霉素过敏速发皮疹反应1例
82次/min,呼吸22次/min,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增粗。血常规示:白细胞11.2×109/L,中性0.78,淋巴0.22,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静脉注射青霉素。青霉素注射前做皮肤试验,以青霉素钠稀释至200u/ml,取左前臂内侧,酒精消毒待干后皮内注射0.1ml(20u),观察20min,皮试结果阴性。随即以100ml生理盐水(石家庄四药,批号0602
-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11例分析
生化Ca2+、Mg2+均正常。1.3治疗方法11例入院后均给氧,并静注维生素K110~20mg/d,共用3~5天;7例输新鲜血2次,每次5~10ml/kg;并辅以止痉、降颅压、激素治疗,伴低热者加青霉素抗感染。恢复期给予脑活素每次2ml,稀释后静滴。1.4结果本组治愈8例,占72.7%;好转1例,占9.1%;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放弃治疗。随访5~9年,癫痫3例,智力低下并一侧肢体活
- 弗洛里与青霉素
弗洛里与青霉素 JohnH.Lienhard(约翰·H·立恩哈德)文姜小龙译 生物化学家玛丽·克林斯基写信告诉我一个关于青霉素的故事。在信中她提出一个我一直关心的主题:科学发明优先权是一个有缺陷的命题。科学探讨的宇宙万物,很多是在人类从洞穴中走出之前就已经存在。青霉素就是其中一例,因为它毕竟是从自然生物之中提炼出来的。 我们可以用提出一系列问题的方式,来讨论青霉素发明优先权的争议。谁最早意
- 卫生部防疫司提出的梅毒治疗方案是什么?
卫生部防疫司提出的治疗梅毒的方案,其要点如下: (1)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和病在二年以内的潜伏梅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注,连续10天,总量800万单位。 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240万单位/次,分二侧臂部肌注,每周1次,共2次。 青霉素过敏者,选用以下代用药品: 四环素500mg,4次/日,口服,连服15天,总量30g(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红霉素500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