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膏

目录

1 拼音

qīng liáng gāo

2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清凉膏

2.1 处方

栀子仁7.5克 黄连7,5克(去须)生地黄60克 葱白10枚(擘)白芷7.5克 黄蜡15克 清麻油120克

2.2 制法

上药细锉。于油锅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再于锅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2.3 功能主治

治烫伤,烧伤。

2.4 用法用量

用时涂于疮面。

2.5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八

3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清凉膏

3.1 处方

生山芋

3.2 制法

上一味,不拘多少,去皮,研烂成膏。

3.3 功能主治

治烫伤,烧伤。

3.4 用法用量

涂于患处,疼痛立止,不成瘢痕。

3.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四

4 《外科正宗》卷四:清凉膏

4.1 处方

石灰60克

4.2 功能主治

治烫伤,烧伤,痛不可忍者。

4.3 用法用量

用水500毫升,搅混澄清,取清汁125毫升,加香油60毫升,以筷子搅打千百下如糊,取面上稠者,涂擦伤处。

4.4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5 《圣济总录》卷一三○

5.1 方名

清凉膏

5.2 组成

大黄。

5.3 功效

消肿毒。

5.4 主治

初患痈肿疮疖,热焮疼痛。

5.5 用法用量

浆水调,摊贴患处;醋摩亦得。

5.6 制备方法

上为末。

6 《外科大成》卷四

6.1 方名

清凉膏

6.2 组成

鸡子清1钟,香油半钟。

6.3 主治

汤泼火烧,痛不可忍者。

6.4 用法用量

箸打千百下,扫之。

7 《洞天奥旨》卷十四

7.1 方名

清凉膏

7.2 组成

大黄、芙蓉叶。

7.3 主治

初患痈肿疮疖,热焮大痛。

7.4 用法用量

米醋调敷之。

7.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准绳·类方》卷七

8.1 方名

清凉膏

8.2 组成

生南星半两,薄荷叶半两,荆芥3钱,百药煎3钱。

8.3 主治

目赤肿痛。眼目赤肿不能开,痛闷热泪如雨。

8.4 用法用量

井水调成膏,贴眼角上。

8.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9 《疮疡经验全书》卷四

9.1 方名

清凉膏

9.2 别名

清凉汁

9.3 组成

黄连、黄芩、山栀、薄荷、甘草、桔梗、枳壳。

9.4 主治

火赤疮。

9.5 用法用量

煎数沸,去滓,加冰片、麝香各3分,鹅毛扫上,另以紫金锭水磨涂之。

9.6 附注

清凉汁(《外科大成》卷四)。《外科大成》有黄柏。

10 《活幼心书》卷下

10.1 方名

清凉膏

10.2 组成

大黄1两,净黄连1两,黄柏1两,赤葛1两,细辛(和叶)1两,薄荷叶1两,风化1两,朴消1两。

10.3 主治

暴赤火眼肿痛,及血疖作疼发热。

10.4 用法用量

每用1-2钱,冷水加生姜汁调涂太阳穴;或新汲井水调涂亦妙。热疖,以凉米汤水调搽患处。

10.5 制备方法

前6味或晒或焙,为末,入朴消,乳钵内同杵匀。

11 《医方类聚》卷一九四引《吴氏集验方》

11.1 方名

清凉膏

11.2 组成

腊月猪板脂10两,苦参8两。

11.3 主治

汤火所伤。

11.4 用法用量

用鸡翎拂之。

11.5 制备方法

将腊月猪板脂熬溶,却以苦参80两为粗块,熬10-20沸,收瓷瓶,不犯铁。

12 《魏氏家藏方》卷十

12.1 方名

清凉膏

12.2 组成

南粉4两(细研),腊月猪脂1斤。

12.3 主治

汤火伤。

12.4 用法用量

汤火所伤,用蓖子取药,涂上痛所。

12.5 制备方法

将腊月猪脂于银瓦器内炼,去滓,趁热入新瓷器内,次入南粉,待其温,用竹蓖搅,庶不上清下澄。

13 《疡医大全》卷八

13.1 方名

清凉膏

13.2 组成

白面、葱根、猪胆汁1枚,黄蜜2两。

13.3 主治

痈疽发背肿毒。

13.4 用法用量

外敷。

13.5 制备方法

先用白面调成,围圈患外,葱根捣泥,平铺疮上;用猪胆汁1枚,黄蜜2两,倾瓷器内和匀,茶匙挑胆汁于内。

14 《理瀹》

14.1 方名

清凉膏

14.2 组成

大黄1两,元参1两,当归1两,赤芍1两,白芷1两,苦参1两,黄耆1两,杏仁1两,木鳖仁1两,僵蚕1两,山甲1两,蜂房1两,蛇蜕1两,忍冬藤1两,黄芩1两,荆芥1两,黄柏1两,桃仁1两,防风1两,栀子1两,羌活1两,独活1两,黄连1两,连翘1两,南星1两,生地1两,甘草1两,发团1两。

14.3 主治

内外热症,疮疡初起。

14.4 用法用量

贴疮上。

14.5 制备方法

上加槐、柳枝各1斤,油熬丹收,入麝香搅匀。

15 《疡科捷径》卷上

15.1 方名

清凉膏

15.2 组成

官桂2斤3两,生军2斤3两,当归2斤3两,赤芍2斤3两,元参2斤3两,木鳖2斤3两,没药10两(去油),阿魏2两5钱,血余13两,白芷2斤3两,乳香1斤(去油),轻粉13两(后入),生地2斤3两,槐枝110两,柳枝110两,麻油100斤。

15.3 主治

疮疡已溃破。

15.4 制备方法

上药入麻油内,武火煎至滓枯,滤去,将净油再熬至滴水成珠,每斤油加纬丹4两收膏,瓷钵收贮取用。

16 《本草纲目》卷三十六引《鸿飞集》

16.1 方名

清凉膏

16.2 别名

清露散、芙蓉外敷法、芙蓉膏、青露散、玉露散、清凉散

16.3 组成

芙蓉叶(末)。

16.4 主治

赤眼肿痛。一切痈疽发背,乳痛恶疮。

16.5 用法用量

水和,贴太阳穴。

16.6 附注

清露散(《本草纲目》卷三十六)、芙蓉外敷法(《医方集解》)、芙蓉膏(《汕拈集》)卷四)、青露散、玉露散(《青囊秘传》)、清凉散(《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本草纲目》治痈疽本方用法: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

17 《外科传薪集》

17.1 方名

清凉膏

17.2 组成

长发灰1斤(菜油4斤,煎枯去滓),活牛蒡1斤,甘菊1斤,金银藤1斤,马鞭草1斤,苍耳草1斤,仙人对坐草1斤(菜油10斤,煎枯沥出,再加),白芷8两,甘草8两,五灵脂8两,当归8两(煎枯去滓,再将前熬发油并入)。

17.3 主治

一切热毒疮疖。

17.4 用法用量

外用。

17.5 制备方法

每1斤油,入桃丹7两,熬膏摊贴。熬嫩膏再添丹4两,煮和。

18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18.1 方名

清凉膏

18.2 组成

当归1两,紫草2钱,大黄面1钱5分,香油1斤,黄蜡4两(或6两)。

18.3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18.4 主治

汤烧伤,冻伤,多型红斑(血风疮)、牛皮癣(白疮)等炎症性干燥脱屑皮损。

18.5 用法用量

外敷患处。

18.6 制备方法

以香油浸泡当归、紫草3日后,用微火熬至焦黄,离火,将油滤净去滓,再入黄蜡,加火熔匀,待冷后加大黄面(每斤油膏加大黄1钱5分),搅匀成膏。

18.7 用药禁忌

阴疮、阴疽慎用。

19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方)

19.1 方名

清凉膏

19.2 组成

大黄5两,番木鳖5两,当归5两,赤芍5两,羌活5两,独活5两,蓖麻子5两,商陆5两,头发1斤,麻油50斤,东丹18斤。

19.3 功效

消肿生肌。

19.4 主治

外疡肿溃。

19.5 用法用量

贴患处。

19.6 制备方法

上药用麻油浸1宿,文火煎至药枯,去滓滤清,再煎至滴水成珠,加入东丹(炒热),渐渐下锅,搅匀为度,约成膏55斤。

20 《中藏经》卷七

20.1 方名

清凉膏

20.2 组成

川当归2两,香白芷1两,木鳖子肉1两,白及1两,芍药1两,黄柏1两,白敛1两(炒),乳香(另研)少许,腻粉少许,白胶少许,黄丹5两。

20.3 主治

发背。一切疮疡溃后。

20.4 用法用量

贴使如常。先用白散子取之,次用此药贴之。

20.5 制备方法

上用清麻油10两,煎前6味,候紫色,去之;入槐、柳枝各7寸,再煎少顷,又去之;入黄丹5两,熬成,入乳香等。重绵滤入罐子内贮之。

21 《内外验方秘传》

21.1 方名

清凉膏

21.2 组成

薄荷1钱,栀子2钱,大黄2钱,丹皮2钱,黄柏2钱,知母2钱,胡黄连1钱,青黛1钱,胆草1钱,苦参2钱,射干2钱,朴消1钱,商陆2钱,漏芦2钱,生石膏4钱。

21.3 主治

红肿外症,不拘已溃未溃。

21.4 用法用量

摊贴。

21.5 制备方法

上晒干为末,入膏药和匀。

22 《圣惠》卷六十二

22.1 方名

清凉膏

22.2 组成

糯米2升,龙脑1分。

22.3 功效

消肿毒。

22.4 主治

发背焮热疼痛。

22.5 用法用量

摊于疏布上贴患处,干易之。

22.6 制备方法

糯米水淘令净,入龙脑相和,研成膏。

23 《圣惠》卷六十八

23.1 方名

清凉膏

23.2 组成

栀子仁1分,黄连1分(去须),生地黄2两,葱白10枚(擘),白芷1分,黄蜡半两,清麻油4两。

23.3 功效

止疼痛,解火毒,润肌生肉。

23.4 主治

汤泼火烧。

23.5 用法用量

每使时,用鸡翎揾少许涂疮上。取愈为度。

23.6 制备方法

上锉细,于油铛中煎,以地黄焦黑为度,绵滤去滓,澄清,却于铛中入蜡,慢火熬,候蜡消,倾于瓷盒内。

23.7 附注

本方加石膏,名“清凉散”(见《疡科选粹》。

24 《魏氏家藏方》卷九

24.1 方名

清凉膏

24.2 组成

木鳖子(去壳)、黄柏、败荷叶、黄芩、芙蓉叶、黄连、草乌头、朴消(别研)、蒺藜、玄参各等分。

24.3 主治

发背痈疽,初肿发未成脓者,或脓已破者。

24.4 用法用量

用生姜汁调成膏,敷肿上。如热甚,即以水并蜜调敷,外以纱片掩其上,干即再换,多敷尤佳。如有丝瓜,取自然汁调敷亦妙。

24.5 加减

痛甚,加乳香、没药。

24.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5 《卫生鸿宝》卷二

25.1 方名

清凉膏

25.2 组成

石灰1块,香油半钟,雄黄末少许。

25.3 主治

丹毒,缠腰火丹。

25.4 用法用量

鹅翎扫患处。

25.5 制备方法

将石灰凉水化开,加水打浑,少时取清水1钟,兑香油半钟,打数百成膏,加雄黄末少许,再打匀。

26 《丸丹膏散集成》

26.1 方名

清凉膏

26.2 组成

大黄6钱,防风6钱,玄参6钱,黄芩6钱,羌活6钱,生地6钱,白芷6钱,当归6钱,木鳖子3钱,乌药6钱,荆芥6钱,麻黄(去节)6钱,丹皮3钱,官桂4钱,黄柏6钱,赤芍6钱,棉子油11斤,东丹(炒)3斤8两,独活6钱,申姜(去毛)6钱。

26.3 主治

痈疽疮疖。

26.4 用法用量

摊于纸上,贴患处。东丹可依天气冷热适当调整分量。

26.5 制备方法

上除东丹后下外,将余药入油内煎熬至枯,滤去渣滓,再入东丹充分搅匀成膏。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