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青筋腿 (最后修订于2017/8/1 21:50:29)[共54字]
摘要:青筋腿(varicoseveinofleg)是指以下肢内侧于站立时出现青筋隆起如蚯蚓状为主要表现的脉管疾病。......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青筋
青筋 ①证名。人体体表部异常显露的青色筋脉。由瘀血、虫积或痧证等引起。《张氏医通·鼓胀》:“畜血成胀,腹上青紫筋见,或手足有红缕赤痕,小水不利,大便黑,《金匮》下瘀血汤……”。《症因脉治》卷四:“肚大青筋,此虫积腹痛之症也。”所谓肚大青筋,指腹部鼓胀,腹壁静脉曲张。治用秘方万应丸等。多见于肝硬化腹水。 ②推拿穴位名。又名阳筋,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食指处。《小儿按摩经·六筋》:“青筋:乃纯阳属木
- 青筋牵
青筋牵 古病名。发于春季的一种疫病。以病发于春季,责之于肝,肝主筋,其色青,其病则呈拘急牵引之状,故名。见《伤寒总病论》卷五。《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疫论》:“夫疫病者……若春时应暖,而清气折之,则责邪在肝,病曰青筋牵。”证见发热,腰痛,强急,脚缩不伸,胻中欲折,目中生花,或涩涩憎寒复热,颈中双筋牵,不能屈伸,项直,背强,眼赤黄,欲转动,合目回侧。治宜清解疫毒,用柴胡地黄汤、石膏竹叶汤等方。作者:
- 《推拿抉微》:[第二集·推拿法]掐青筋法
夏英白曰∶靠赤筋里边第二青筋,属木,以应肝与胆,外通两目。掐之,治眼赤涩多泪。《推拿抉微》
- 《幼科铁镜》:[卷五]灸肚大青筋
肚大青筋。坚如铁石。于脐之上下左右。离五分地。各灸二壮。即消。《幼科铁镜》清夏禹铸公元1644-1911年
- 《万病回春》:[卷之三]青筋
夫青筋之症,原气逆而血不行,并恶血上攻于心也。多由一切怒气相冲,或忧郁气结不散,或恼怒复伤生冷,或房劳后受寒湿,以致精神恍惚、心慌气喘、噎塞上壅、呕哕恶心、头目昏眩、胸膈痞满、心腹刺痛、胁肋腰背痛、头痛脑疼、口苦舌干、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节酸痛,或憎寒壮热、遍身麻痹不仁、手足厥冷颤掉、默默不语、不思饮食等症,皆恶血攻心而致之也。自古以来,无人论此,但有患此疾者,无方可治。唯以砭针于两手曲池青筋上
- 《古今医鉴》:[卷之六]青筋
证夫青筋之证,原气逆而血不行,俾恶血上攻于心也。多由一切怒气相冲,或忧郁气结不散,或恼怒复伤生冷,或房劳后受寒湿,以致精神恍惚,心忡气喘,噎塞上壅,呕哕恶心,头目昏眩,胸膈痞满,心腹绞刺,胁肋腰背头脑疼痛,口苦舌干,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节酸疼。或憎寒壮热,遍身麻痹不仁,手足厥冷颤掉,默默不已,不思饮食等症,皆恶血攻心而致之也。自古以来,无人论此,但有患此疾者,无方可治。惟以砭针于两手曲池青筋上刺
- 《伤寒九十论》:青筋牵引证(五十三)
吴德甫戊申春病伤寒。先寒后热。项筋强急。脚蜷缩不得伸。医者欲以麻黄辈除其颈强。又欲桂枝加附除其足缩。予曰。皆非治也。此时行疫气。病。为青筋牵引。投以柴胡地黄汤。三服而病已。论曰。庞安常论四时受乖气。而成脏腑阴阳湿毒者。春名青筋牵。夏曰赤脉攒。秋名白气狸。冬名黑骨温毒。四季中十八日名黄肉。随毒瓦斯在头项。使人青筋牵急。故先寒后热。脚缩不得伸。盖谓此。夫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小则方次一乡。亦有遍着一
- 《惠直堂经验方》:[卷四儿科门]脐风青筋神效方
南星半夏(各五分)天麻全蝎(各三分)巴豆霜(一钱)上为末。米糊为丸。粟米大。每服五丸。用牛黄少许磨水送下。其青筋处。用灯火打数十次《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验方新编》:[卷二十二痧症]遍身青筋痧
一羸瘦人惯发痧,一月数发,发则面青如靛,满身青筋胀起,如箸,痛自小腹攻上胸胁,困倦难伏。向作虚损温补,惫益甚。针曲池、委中,黯血如注,少苏,用火酒进涤痧丸,立效,后连进数服。竟绝根。《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止气汤
治同上。熟地(一两)肉桂(七分)茯苓(三钱)丹皮(三钱)麦冬(六钱)水煎服。五六剂即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缫丝汤
即蚕茧做丝汤。如无即以原茧壳丝绵煎汤皆可代。渴则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绞肠痧法
凡阴痧。则腹痛而手足冷。看身上有红点。以灯火爆之。阳痧则手足热。用针刺出血即痊。用炒盐一两或数钱。以阴阳水一钟调服。或吐或泻即止。《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二冬汤
治肺消。气喘痰嗽。面红虚浮。口烂咽肿。饮水过多。饮讫即溺。麦冬(一两)天冬(四钱)茯苓(一钱五分)车前子(一钱)用水煎服。一二十剂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六四季疫证治]治青筋牵二方
所伤,腰胁强急,脚缩不伸,中欲折,目中生花,色苍苍者。柴胡(去苗,五两)茯苓栀子仁半夏(汤洗)大青(各三两)桂心竹茹香豉甘草(炙,各一两)上锉散。每服五钱,水两盏,姜五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温服。治青筋牵肝腑脏温病阴阳毒。肝脏实,为阳毒所伤,涩涩恶寒,翕翕发热,颈外双筋牵,不得屈伸,项直背强,眼赤黄,转动则称身回侧,色苍苍者。玄参(一两)细辛(二两)栀子仁黄芩升麻芒硝(各三两)石膏(,八两)上为锉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平痧丸
治痧胀。霍乱吐泻转筋。并伤暑。心胃痛等症。藿香叶(一两)茅术(三钱米泔浸)陈皮(五钱炒)枳壳(一两炒)浓朴(八钱姜汁炒)生蚕砂(二两)草紫河以上诸药。再用青蒿汁浸三四次。青皮(五钱炒)川贝(去心五钱)麝香(一钱)上药共为末。姜汁为丸。约重二钱。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下。小儿量减。孕妇忌服《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备急丸
治沙肚痛。真茅术(去皮尖)母丁香雄黄朱砂(各净末六分)蟾酥(六分)将蟾酥火酒开化。共研成丸。如芥子大。每用一粒。置舌尖上。药化痛止。重者二服。《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松峰说疫》:[卷之三·杂疫]青筋
心,头目昏眩,胸膈痞满,心腹刺痛,胁肋腰背痛,头痛脑痛,口苦舌干,面青唇黑,四肢沉困,百节酸痛,或憎寒壮热,遍身麻痹,手足厥冷,颤掉,默默不语,不思饮食等症,皆恶血攻心所致。古无治法,惟刺两手曲池上青筋,出瘀血可愈。或屡患屡刺,莫之能除。夫人以气血为主,故丹溪曰∶气血和,百疾不生。此病先伤于外,而复损其血,兹制一方,名白虎丸。白虎西方肺金之谓,青筋乃东方肝木之象,以白虎而治青筋,金能平木,有至理存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干霍乱方
用千里马煎汤。饮之即吐。《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乌沙胀方
真麻油(一钟)温服即止。《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绞肠痧方
用好明矾末。温水调服。三五钱即愈。或用胡椒、绿豆、各二十四粒同研。酒调服即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清凉水
田螺(五升)水一斗浸过夜。渴则饮水。每日换水浸饮。《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医学传灯》:[卷上]青筋
青筋之症。恶寒发热。状似风寒。但胸腹作痛。遍身发麻。或唇口作麻。即其症也。北方谓之青筋。南方谓之乌沙。此因郁怒伤肝。木邪贼土。触动湿痰。气逆而血亦逆。故令胀痛欲死。脉来洪数者。宜用活血化痰汤。若脉来细缓。四肢厥冷者。宜用香砂理中汤。古方治此。不过清热消食。而疏气活血之药。毫不知用。内经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气血不得宣行。后成此病。宣通气血为第一义也。但此血气上攻。多有暴病暴死者。不可不知也。活血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消渴门
加减四物汤丹溪云。三消多属血虚。不生津液。宜四物汤为主。间服缫丝汤更妙。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三钱)上消者。加人参、五味子、麦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葛根汁味。《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马土散
白马粪(存性每用五钱)入黄土新五分。能饮者温酒调服。不能饮酒。温汤调服。即刻止《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引龙汤
(治肾消多饮多溺口吐清痰投水即散面热唇红口舌不峭此下部虚寒逼火上升故作大渴泛为痰故痰清而易散)元参(一两)肉桂(一钱)萸肉(一钱五分)麦冬(三钱)水煎。连进三剂渴减。十剂全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平胃滋肾汤
治胃消。大渴多饮。嘈杂易饥。得食稍减。熟地元参麦冬(各八钱)石膏(三钱)青蒿(二钱)水煎服。十剂渴减。一月全愈。《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伤寒总病论》:[卷第五天行温病论]青筋牵证
春三月青筋牵证,其源自少阴、少阳。从少阴而涉足少阳,少阳之气始发,少阴之气始衰,阴阳怫郁于腠理皮毛之间,因生表里之。因从足少阳发动及少阴,则脏腑受疠而生其病。肝腑脏阴阳毒瓦斯病,颈背双筋牵急,先寒后热,其病相反。若腑虚为阴邪所伤者,则腰强急,脚缩不伸,腑中欲折,眼中生花,此法主之。(不可作煮散。)柴胡地黄汤柴胡(二两半)生地黄(五合半)香豉(五合)生姜石膏(各四两)桂枝(半两)大青白术芒硝栀子仁(
- 《奇方类编》:[卷下小儿门]治小儿大便不通食积腹胀肚硬青筋
槟榔白丑(头末炒,半生熟)三钱黑丑(头末,制,数如上)川大黄三钱(酒炒)木香五分共为细末。每服一分,白汤下。《奇方类编》清吴世昌公元1644年—1911年
- 《惠直堂经验方》:[卷二青筋门]急治转筋霍乱法
上不吐。下不泻。肚痛脚筋吊者是也。急将病患顶发分开。以绿豆粉调井水。不住手拍顶心《惠直堂经验方》清·公元1644-1911年陶承熹
- 《验方新编》:[卷八腿部]小腿腿肚生痈
名鱼肚痈。此乃肉紧筋横,在一身用力之处,最痛难忍,外以扎药扎上,内以五通丸、醒消丸每日早晚轮服,初起立消。最忌开刀,以药敷穿,庶不伤筋而无缩脚之损。色白者应照阴疽治,忌用扎药,孕妇忌扎,扎则胎坠。此林屋山人经验方也。扎药、五通诸方,均见痈毒诸方。《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腿膝部]腿游风门主论
\r腿游风\p04-a41a185.bmp\r王肯堂曰∶腿游风,腿股忽然赤肿,风热相搏,属足太阳经,宜砭去恶血。(《准绳》)《心法》曰∶腿游风在两腿,忽里忽外,忽上忽下不定,红色形如堆云痛,由荣卫风热相搏结滞而成。凡遇此证,先施砭石,砭去恶血,外贴牛肉片以拔风甚效。《疡医大全》清顾世澄公元1644-1911年
- 我国腰腿痛发病机理研究获新进展——椎间盘性腰腿痛与神经根炎症有关
本报北京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侯树勋教授及其课题组,通过临床和动物模型实验研究,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程度与髓核突出类型无关;髓核中炎性介质诱导的神经根炎症是产生疼痛的重要因素。该研究日前获得2005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髓核突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表现,有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髓核突出的大小和类型。侯树勋教授对300例腰椎间盘突
- 带蒂小腿后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摘要】目的为治疗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应用带窝内侧动脉蒂的小腿后侧皮瓣,经逆行切取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结果临床应用9例,皮瓣完全存活,经5~8个月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带窝内侧动脉蒂的小腿后侧皮瓣治疗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易于推广等优点。 自1999年以来,我科采用带窝内侧动脉蒂的小腿后侧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9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腿痈(附腿肿)
薛己治地官李北川腿痈,内外用败毒寒凉,因痛圾,刺出脓瘀,方知为痈,疮口开张,内黯冷陷,外无肿势。此阳气虚寒,不能少敛,用豆豉饼,六君加藿香、砂仁、炮姜,饮食进而患处暖,再以十全大补汤,元气复而疮口愈。一男子腿肿一块,经年不消,饮食少思,强食作胀,或作泻,肢体消瘦,两尺脉微细。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与八味丸,饮食渐进,肿患亦消。银台郑敬斋,腿患痈疽,愈而不敛两月矣。时薛考绩京师,请治
- 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部位皮肤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皮瓣治疗35例。术后根据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随访31例,时间7周~7年,平均8.9个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30侧。1侧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筋膜蒂皮瓣治疗小腿皮肤缺损,该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基本可满足小腿前外侧创伤修复的需要。【关键词】外科皮瓣;腓浅动
- 小腿旋转皮(肌)瓣修补小腿软组织缺损33例体会
笔者自1996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了小腿下段创伤性、开放性损伤33例,经以施转皮肌瓣修补小腿软组织缺损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4例,年龄19~65岁,平均23岁。骨折情况:本组皆为小腿下段开放性骨;11例为开放性骨折,27例伴有肌肉、肌腱、血管等软组织损伤。骨折类型:本组病例皆为胫腓骨双骨折,开放伤口均在小腿下段前侧,28例为不同水平的斜形双骨
- 胫后动脉皮支蒂小腿内侧皮瓣转位治疗小腿下端皮肤缺损
【关键词】小腿下端创伤小腿下端创伤致皮肤坏死、缺损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治疗较为棘手。受到胫后动脉蒂小腿内侧皮瓣应用的启发,根据胫后动脉的解剖特点,采用胫后动脉皮支为血供的小腿内侧皮瓣转位治疗小腿下端皮肤缺损,收到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18~49岁,平均32岁。病因:皮肤缺损5例,皮肤坏死2例,术后皮肤坏死,钢板外露1例,合并骨折7例。1.2手术方法患者
- 研究发现:美腿影响寿命“粗腿”寿命长
美腿是每个女性最都拥有的,美腿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非常修长,光洁如玉。想想哪个女孩不渴望拥有呢?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的大腿周长在60厘米以下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随着它的降低而升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腿围在60厘米以下会增加心病风险 那是一项研究心血管发生风险的研究。起始于1987-1988年,1436名成年男性和1380名成年女性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们都没有心血管疾病。在
- 儿童患者蛙腿姿势与直腿姿势中股总动脉与股总静脉的解剖关系
有发生股动脉重叠于股静脉,这种重叠可能会增加一些并发症,如中心静脉置管中发生动脉穿刺或置管失败。因此明确儿童患者股动脉与股静脉的解剖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项来自英格兰的前瞻性描述研究即在描述儿童患者蛙腿姿势与直腿姿势中股总动脉与股总静脉的解剖关系。研究人员分析了80名不同年龄分层的数据,五个预定分层年龄组各有16名儿童,均通过标准的超声检测,股总动脉与股总静脉的解剖关系以三点位置描述:末端处、1c
- 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关键词】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车祸伤、砸伤、机器辗轧伤等意外伤害往往会导致大面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甚至会出现深部组织血管、神经、肌腱、骨质外露,临床上以小腿及足部比较多见,用健侧带血管蒂的小腿内侧皮瓣修复患侧皮肤及软组织损伤,临床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我科2005年3月以来有15例患者应用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对侧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 自拟安腿汤治疗不宁腿综合征10例临床报告
不宁腿综合征又名艾克姆综合征,中医无适当病名,概属“痹病”范畴,临床特征为小腿深部肌肉酸麻、沉重、紧缩、胀痛、蚁行、瘙痒等,以临睡、睡时、睡醒时发作为多,拍打、按摩、热敷或活动患肢后可减轻或缓解,严重者影响睡眠和休息。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安腿汤治疗此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78岁;其中孕妇1例,下肢动脉硬化
- 小儿腿痛,病不全在腿对吗?
对的。小儿腿痛除了由腿病引起,也有很多不是腿病引起的,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还有一种常见的原因是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7~10岁的儿童突然出现髋部和腿部疼痛,患肢不能负重着地、跛行,甚则不敢活动,患肢取内旋屈曲位,就应考虑此病,应当注意的是小儿表述能力不确切,常仅诉腿痛,而忽略了髋痛的描述。同时也可伴有发烧、咳嗽、精神倦怠等症状。此病发病前两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痢疾等病史,并无明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洗腿各方
不论疮毒香港脚,疼痛肿胀,皆用此方煎汤洗之,极为奇效。荆芥、防风、透骨草、羌活、葛根,以上各五钱,用醋二斤,再加水煎汤,先熏后洗数次,奇效。又,沙木腿肿并治香港脚痛方∶以杉木刨花(即刨木屑),多煎浓汤,日日浸洗,自能渐愈又,脚肚生疮、黄水浸淫、痒痛溃烂、绕胫而生,名胫疮。方用酸石榴皮煎水冷定,日日浸洗,久洗自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小腿粗肿
用豆腐渣斤许,炒热,和猪板油三四两,同捣烂,敷于患处,过一宿即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赤游丹脚腿红肿
生鲜芭蕉根捣烂敷之。又白菜捣敷,均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腿疮不愈
生甘草五钱,煮豆腐一块极老,敷疮上一时许取去,另用血余五钱,水龙骨三钱(即多年旧船底锻石),密陀僧钱半,黄白蜡四钱,生肌散三钱,共为细末,用麻油熬成膏,多敷即愈。此方屡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两腿阴面湿癣
以荸荠醮铁锈粉擦之,立愈。即枪炮中刮下铁锈粉。《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十九腿部]积年烂腿
新鲜萝卜阴干一二日,其皮可剥,用皮粘贴,干又再换。《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八腿部]腿足不能起立能食易饥
凡人腿足无力,不能起立,而口又健饭,如少忍饥饿,实时头面皆热,有咳嗽不已者,此痿症也。乃阳明胃火上冲于肺金,而肺为火所逼,不能传清肃之气于下焦,而肾水烁干,骨中髓少,故不能起立。而胃火又焚烧,故能食善饥。久则水尽髓干而难治矣,可不急泻其胃中之火哉!然而泻火不补水,则胃火无以制,未易熄也。方用起痿至神汤∶熟地、山药、元参、甘菊花各一两,白芥子三钱,当归、白芍、台党各五钱,神曲二钱,水煎服,一剂火减
- 《验方新编》:[卷八腿部]腿脚浮肿破烂似疮而非疮
有人腿脚浮肿破烂十余年不愈,后再生黄豆,将口漱净,自行嚼烂敷之,数日全愈。《验方新编》清鲍相璈公元1644-1911年
- 《验方新编》:[卷八腿部]腿面疮
生小腿面。此疮多因湿热而起,又被手甲风毒抓伤,破烂淋漓,缠绵不已,欲求速愈,切忌手抓,自易痊也。初起者用浓茶洗净,再用好干茶叶嚼融(将口漱净再嚼)敷之。又方∶龙眼核(桂圆核亦可)去核外之皮,研细,用油调敷。又方∶木耳瓦上焙枯,研末敷。以上三方如不见效,即照后方治之。白油膏∶治疮数十年不愈者,数日即可收功,捷如影响。并治秃头疮、坐板疮及一切年久湿热诸疮、脓血不止,久不收口等症。此方百发百中,神妙非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