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膈丸

目录

1 拼音

qīng gé wán

2 清膈丸药典标准

2.1 品名

清膈丸

Qingge Wan

2.2 处方

金银花60g、连翘60g、玄参60g、射干60g、山豆根60g、黄连30g、熟大黄30g[1]、龙胆60g、石膏30g、玄明粉60g、桔梗60g、麦冬60g、薄荷30g、地黄45g、硼砂30g、甘草15g、人工牛黄2.4g[1]、冰片6g、水牛角浓缩粉6g

2.3 制法

以上十九味,除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外,冰片研细,其余金银花等十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水牛角浓缩粉等三味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10~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

2.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类球形,直径约76μm,外壁有刺状雕纹,具3个萌发孔(金银花)。石细胞鲜黄色,单个或成群散在(黄连)。石细胞黄棕色或无色,类长方形、类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层纹明显,直径约至94μm(玄参)。草酸钙柱晶直径约34μm(射干)。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纤维(甘草)。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桔梗)。草酸钙针晶呈细梭状或细杆状,不规则的充塞于薄壁细胞中(龙胆)。

(2)取本品1丸,剪碎,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5g,加乙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异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6:1.5:3:1.5:0.5)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3)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本品5g,剪碎,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射干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灯光(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5)取龙胆苦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4)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20: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于,置紫外灯光(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6)取本品9g,剪碎,加浓氨试液5ml,浸渍30分钟,加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豆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4: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钠(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盐酸(100: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含23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适量,剪碎,取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0:1)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盐酸(100:1)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黄连以盐酸小檗碱(C20H17NO4·HCl)计,应不得少于8.8mg。

2.8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内蕴毒热引起的口渴咽干,咽喉肿痛、水浆难下、声哑失音、面赤腮肿、大便燥结。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2.10 注意

孕妇及儿童慎用;忌食辛辣、油腻、厚味食物。

2.11 规格

每丸重9g

2.12 贮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清膈丸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Qingge Wan

3.2 标准编号

WS3-B-1637-93

3.3 处方

金银花 60g 连翘 60g 玄参 60g 射干 60g 山豆根 60g 黄连 30g 熟地黄 30g 龙胆 60g 石膏 30g 玄明粉 60g 桔梗 60g 麦冬 60g 薄荷 30g 地黄 45g 硼砂 30g 甘草 15g 水牛角浓缩粉 6g 牛黄 2. 4g 冰片 6g

3.4 制法

以上十九味,除水牛角浓缩粉、牛黄外,冰片研细,其余金银花等十六 味粉碎成 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水牛角浓缩粉等三味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 110~ 120g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黑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甘。

3.6 鉴别

(1) 取本品 1丸,剪碎,加乙醇30ml,超声处理处理10分钟,滤过,滤 液浓缩至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 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 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 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溶液(6:3:1.5:1.5:0.5) 为展开剂,置氨 蒸气饱和的层析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 (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 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

(2) 取冰片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 1ml含 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 色谱法(附录 57 页)试验,吸取〔鉴别〕

(1)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 5 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8:2) 为展开剂,展开取 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 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7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 8页)。

3.8 功能与主治

清热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内蕴毒热引起的口渴咽干,咽喉肿痛 水浆难下,声哑失音,面赤腮肿,大便燥结。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2次。

3.10 注意

孕妇忌服。

3.11 规格

每丸重 9g

3.12 贮藏

密封。

4 《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之清膈丸

4.1 方名

清膈丸

4.2 组成

人参1两,赤茯苓1两,木通1两,黄耆(蜜炙)1两,生干地黄1两,桑白皮(蜜炙)1两,青皮(去白)1两,防风(去芦)1两,甘草(炙)1两,枳壳(麸炒,去穰)1两,麦门冬(去心)半两。

4.3 主治

《简易方》引《叶氏录验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七)之清膈丸主治肺气上壅,气促迫塞,面赤痰实,咽膈不利,头昏目眩,肩背拘急,及面生赤激瘙痒。

4.4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以水7分盏,煎至6分,食后温服,每日3次。

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4.6 附注

一方只作散子,用蜜煎服。方中枳壳用量原缺。

5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之清膈丸

5.1 方名

清膈丸

5.2 组成

半夏(汤浸7遍,去滑,焙)、白矾(熬枯)、铅白霜、滑石、天竺黄各等分。

5.3 主治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之清膈丸主治小儿肺感风寒,呀呷咳嗽。

5.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薄荷汤下。

5.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6 《魏氏家藏方》卷九之清膈丸

6.1 方名

清膈丸

6.2 组成

当归(去芦)1两,防风(去芦)1两,羌活1两,大黄半两,干葛半两,川芎半两,荆芥1分,薄荷叶1分,甘草3分(炙),白芍药1两半。

6.3 功效

《魏氏家藏方》卷九之清膈丸具有驱风凉血之功效。

6.4 主治

《魏氏家藏方》卷九之清膈丸主治膈上壅热,舌焦口疮。

6.5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食后临卧细嚼咽下。能饮酒人,醉后临睡化1丸,甚妙。

6.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糕糊为丸,如鸡头子大。

7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之清膈丸

7.1 方名

清膈丸

7.2 组成

黄芩半斤(酒浸,炒黄),南星4两(生用),半夏(汤泡7次)。

7.3 主治

《丹溪心法附余》卷九之清膈丸主治痰证。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水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生姜汁打糊丸,如梧桐子大。

7.6 附注

方中半夏用量原缺。

8 《医学正传》卷四之清膈丸

8.1 方名

清膈丸

8.2 别名

清膈苍莎丸

8.3 组成

黄芩5钱(炒),黄连5钱(炒),香附1两5钱,苍术2两。

8.4 主治

《医学正传》卷四之清膈丸主治湿热痰火气滞。

8.5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白汤送下。

8.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新取红熟瓜蒌去皮,捣烂和丸,如绿豆大。

8.7 附注

清膈苍莎丸(《医学入门》卷七)。

9 参考资料

  1. ^ [1] 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勘误《中国药典》2010年版有关内容的通知(国药典综发〔2010〕246号).2010-09-28.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