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丸

目录

1 拼音

qīng hāo wán

2 处方

青蒿500克(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500克(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15克(生,捣罗为末)

3 制法

上药以童便18升,瓷瓮中盛,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之。

4 功能主治

治骨蒸劳,体疲,发渴寒热。

5 用法用量

每日空腹用温童便下30丸,日晚再服。

6 摘录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7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7.1 方名

青蒿丸

7.2 组成

青蒿4两(童便浸7日,晒干),龙胆5两,秦艽(去苗土)5两,黄芩(去黑心)5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5两,木香5两,麻子仁(研)5两,车前子5两,菟丝子(酒浸,别捣末)5两,独活(去芦头)3两,柏子仁(研)3两,山茱萸3两。

7.3 主治

骨蒸劳,体瘦,咳嗽气急,日渐枯瘁。

7.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汤送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8 《圣惠》卷三十一

8.1 方名

青蒿丸

8.2 组成

青蒿1斤(取叶,晒干,捣罗为末),桃仁1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两(捣罗为末)。

8.3 主治

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

8.4 用法用量

以粗疏布袋盛,每服30丸,空心温童便送下,日晚再服。

8.5 制备方法

以童便3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9 《普济方》卷二三六

9.1 方名

青蒿丸

9.2 组成

青蒿(切细)1斤,阿魏(别研)1两,天灵盖(涂醋炙黄,为末)1两,桃仁1升(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末)。

9.3 主治

骨蒸羸瘦。

9.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晚再服,渐加至30丸。

9.5 制备方法

上4味,先以小便1斗煮青蒿至5升,绞去滓,即下余药,候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赵氏家传》

10.1 方名

青蒿丸

10.2 组成

白槟榔1个,白芜荑49个,黄连(去须)14茎,夜明砂1分(以上为末),太阴玄精石半钱,麝香半钱,小葱子(炒)半钱,朱砂半钱,芦荟1钱,天竺黄1钱,青黛1钱。

10.3 功效

取疳虫,退诸脏积热。

10.4 主治

小儿久积疳气,日渐羸瘦,面黄,头发作穗;好食土,咬指甲,捻鼻;骨蒸劳热。

10.5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米饮送下;酽醋汤亦得。取疳虫,煎酸石榴汤送下,20服取尽虫。

10.6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取青蒿自然汁半升,慢火熬汁,仍用豮猪胆1个取汁为丸,如粟米大。

11 方出《本草纲目》卷四十一引《保婴集》,名见《怡堂散记》

11.1 方名

青蒿丸

11.2 组成

青蒿虫(捣)10条,朱砂5分,汞粉5分。

11.3 主治

急慢惊风。心胞肝胆痰热生惊。

11.4 用法用量

1岁服1丸,乳汁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丸,如粟粒大。

11.6 用药禁忌

邪未入脏,不可轻投。

11.7 各家论述

《怡堂散记》:青蒿节内虫能入脏而清热;朱砂、铅粉入心胞,坠痰。病入心胞肝胆者,用之效。

11.8 附注

方中青蒿虫用量原缺,据《怡堂散记》补。

12 《鸡峰》卷九

12.1 方名

青蒿丸

12.2 组成

青蒿(细锉,嫩者)1升。

12.3 主治

一切劳瘦。

12.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12.5 制备方法

以水3升,童便5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12.6 附注

本方原名“青蒿煎”,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13 《圣惠》卷七十

13.1 方名

青蒿丸

13.2 组成

青蒿1两半,天门冬1两(去心,焙),柴胡1两(去心),地骨皮1两,旋覆花1两,紫菀花1两(洗去苗土),贝母1两,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1两(去芦头),龙胆半两,天灵盖1两半(涂酥炙令赤),鳖甲1两半(涂酥炙令黄,去裙襕),葳蕤1两,黄耆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亮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锉),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半两(细研)。

13.3 主治

妇人热劳,咳嗽,肌体消瘦,心膈烦热,夜多盗汗,四肢痠痛,食少无力。

13.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麦门冬汤送下,不拘时候。

1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