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气候
摘要:气候即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天气是指瞬时或一定时段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特征包括其平均状况和极端变化。对某一地区天气特征的评价,一般以30年或更长时间的记录为依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1931~1060年的观测记录作为论述现阶段气候的统一依据。我国古代所称的“气候”意指“时节”,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如《内经》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气候因空间尺度不同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小气候。气候影响农业生产和生物的生存条件,也影响人类健康。不同地域的不同气候特征,不同时间气候的正常与异常变化,都与生理、病理、药理有密切关系。例如,心血管病、呼吸道病死亡率在冬季达到高峰;风湿病、关节炎的发病率在冷湿气候条件下为干热气候的4倍;疟疾多发生在温度高的潮湿地区等。中医学在运气、正邪、三因制宜等理论中,包含着气候因素在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的深刻内容,把疾病防治与气候条件结合起来是中医防治方法的一大特色。
查看全文 [ 最后修订于2011/8/26 17:57:23 431字 ]
相关词条:
- 气候
拼音:qìhòu英文:Climate气候即某一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天气是指瞬时或一定时段内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况。天气特征包括其平均状况和极端变化。对某一地区天气特征的评价,一般以30年或更长时间的记录为依据。国际气象组织规定1931~1060年的观测记录作为论述现阶段气候的统一依据。我国古代所称的“气候”意指“时节”,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如《内经》曰:“五日谓之候,...
- 微气候
拼音:wēiqìhòu英文:microclimate微气候是指比小气候更小范围的气候,特别是多指近地表面空间的气候(近地气候)。在地表附近生物生活的空间,由于生物、特别是植物的影响,因而具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就是说,由于太阳辐射受到植物地上部的遮蔽,所以下层的照度和温度均降低。风速也比之群落外要小,另外由于叶的蒸腾作用或低温等,湿度有所增大。这种群落内的微气候,可因群落的种类及其结构的不同而异,但一...
- 感冒
cold;cold;influenza概述:感冒(commoncold)为病名。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因春冬两季气候多变,春为风令,风为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故极易犯人;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
- 生物气候图
拼音:shēngwùqìhòutú英文:bioclimograph气候图是地学中用以表示某地多年(或一年)气候的直观的简表,例如常用的温湿年变化图是以标明在坐标上的逐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或降水量)的12个点,按月顺序连接起来的多角形图。把生物的生态特征与气候图相结合,就成为生物气候图。例如,危害柑桔的地中海蜡实蝇(Ceratiliscapita),其生活的最适温湿范围是16~32℃和75~85%...
- 大气候
拼音:dàqìhòu英文:macroclimate大气候指伴随广大地区的差异所出现的气侯(例如由纬度不同造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差别)。对生物的地理分布有巨大影响,生物群系的分布大体上是以大气候为条件的。此外研究小片地区差异的是小气侯(德Kleinklima)、微气候等。...
- 顶极群落
物群落开始,经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等过渡群落阶段,最后发展成与当地气候相适应的森林群落,即为该地区的顶极群落。这是一种稳定的、自我维持的、成熟的生物群落。其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群落结构复杂,层次较多,各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空间,能最充分最有效地利用周围的资源。一般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能反映气候条件的特点。一些学者认为,一种气候条件的地区只有一种顶极群落,即顶极...
- 因时制宜
拼音:yīnshízhìyí英文:climateconcernedtherapy;treatmentinaccordancewithseasonalconditions因时制宜为治则。指考虑到时令气候寒热燥湿的不同而选择适宜的治法、方药的治疗原则。气候变化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治疗也应注意气候的特点。例如夏季气候炎热,腠理疏开,对于患风寒感冒者不能过用辛温,以免汗多而耗伤阳气,损伤津液。冬季气候寒...
- 用温远温
拼音:yòngwēnyuǎnwēn英文:“远”意指远离、避开。用温远温指使用温热药物应避开温热主令之时,即气候温热之际不宜用温热性药物或食物。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参见“用热远热”:“用热远热”的“远”意指远离、避开。用热远热指使用热性药物应避开火热主令之时,即气候炎热之际不宜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或食物。《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
- 调度因素
京附近的日变化仅达地面以下0.3—0.8m,年变化仅达地下8m左右。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呼吸作用:Q10=2—3,光合作用:Q10=1—2)。另外,细胞质和酶蛋白可因温度上升而变性。在极端的温度下会发生低温致死及高温致死。温度因素是决定气候带(热带、温带、寒带)、分布带、生活型、生产量、现存量的重要因素,是冬眠、落叶、鸟的迁徙等的原因,对产卵、发育、开花、结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 用凉远凉
拼音:yòngliángyuǎnliáng英文:“远”意指远离、避开。用凉远凉指使用寒凉药物应避开寒凉主令之时,即气候寒凉之际不宜用寒凉的药物或食物。出《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参见“用热远热”:“用热远热”的“远”意指远离、避开。用热远热指使用热性药物应避开火热主令之时,即气候炎热之际不宜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或食物。《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
- 小儿咳嗽
ugh;infantilecough;概述:小儿咳嗽(infantilecough)为病名。是指发生于小儿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病因病机:小儿腠理不密,容易感冒,表邪侵入,首先犯肺,因而在冬、春气候多变的季节,最易引起咳嗽。另小儿如消化不良,以致脾为湿困,容易生痰,痰湿内蕴,则肺气失宣,亦致咳嗽。至于体质素弱,久咳伤津,导致虚火上炎而使津气亏虚,肾不纳气,则肺气更虚而咳嗽加剧。分类:因此小儿咳...
- 微小气候
拼音:wēixiǎoqìhòu英文:microclimate;微小气候(microclimate)是指室内或其他特定空间的空气温度和湿度、气流速度及热辐射等因素的综合。...
- 气候变化
且不同周期的长度还可以相差很大。气候变化就是这样一种比较复杂而且是周而复始地准周期变化。气候变化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周期,气候变化的周期越长,变化的幅度越大。现代资料能分辨出几年周期的气候变化,是研究气候变率的基本资料。历史气候史料能反映几十至几百年的气候变化,是现代气候变化的重要背景。地质资料能反映上万年的气候变化,给出这一期间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地质资料与史料虽然是古代资料,但是它们所反映的气候变...
- 夏季热
为病名。是指伤于暑邪,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无汗或少汗为主要表现的婴幼儿时令性热病。属中医学“疰夏”范畴。夏季热又称暑热证,为婴幼儿特有的热性病。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征。发病与气候炎热密切相关,自盛夏起发热,可持续1~3个月。以6个月至3岁体弱小儿为多见。西医亦称为夏季热或暑热症。诊断要点:1、婴幼儿在夏季长期发热,热势随气温升降,伴有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等症。患儿热...
- 急性鼻炎
别,及侵犯之途径不同,有风寒、风热之分。对伤风所致鼻塞,古代文献,早有认识,但单独立病,专论的较少,多散载于伤风、嚏、流涕、窒塞等病证范畴内。急性鼻炎的病因病机:急性鼻炎是由于外感风邪引起。多发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时,因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本病入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
- 用热远热
拼音:yòngrèyuǎnrè英文:“用热远热”的“远”意指远离、避开。用热远热指使用热性药物应避开火热主令之时,即气候炎热之际不宜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或食物。《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治病必须因时制宜,气候炎热则阳气亢盛,阴精易损,再服用大温大热的药物或食物,则助阳气亢盛之势而阴精更受损伤,有违自然界四时阴阳...
- 暴郁
拼音:bàoyù暴郁指气候反常,六气郁积,使人致病。《素问遗篇·刺法论》:“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
- 黄芩
angensisDiels分布于四川南部、云南西北部;甘肃黄芩S.rehderianaDiels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等地。黄芩的果实(黄芩子)亦供药用。栽培:生物学特性:黄芩喜阳光充足、温暖凉爽的气候,耐严寒,耐早怕涝,耐瘠薄,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的低温。以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或微碱性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忌连作。繁殖方法:黄芩可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省...
- 客色
拼音:kèsè英文:visitingcomplexion客色为正色之一。主要是因季节、气候所造成的肤色,重点是面色的改变,也包括因气候、情绪、剧烈运动等因素导致的面色变化。健康人面部色泽,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容光焕发,表示气血平和,精气内充,为有胃气、有神之象,属无病的正色。正色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基本肤色,视个体而异;客色随气候、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态而变化,均不属病色。...
- 阴阳胜复
nyinandyang阴阳胜复是指阴阳双方予盾斗争中,一方亢盛,导致另一方的报复,出现阴胜阳复或阳胜阴复的情况,从而影响事物变化过程的转归。前人运用这种变化规律来解释自然界和疾病过程的变化。如:1.气候方面:若某年湿气(阴)胜,雨水过多,则来年可能有燥气(阳)来复,出现干旱的气候,从而影响发病的情况及疾病流行。2.病理方面:邪正相争的过程亦可出现胜复的现象。《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先厥...
- 伤风鼻塞
、风热之分。对伤风所致鼻塞,古代文献,早有认识,但单独立病,专论的较少,多散载于伤风、嚏、流涕、窒塞等病证范畴内。伤风鼻塞相当于西医的急性鼻炎。伤风鼻塞的病因病机:伤风鼻塞是由于外感风邪引起。多发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过度疲劳时,因正气虚弱,肺卫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致病。风邪为百病之长,常挟寒、挟热之邪侵袭人体,故本病入侵邪毒有风寒、风热之分:外感风寒: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若腠理...
- 温
拼音:wēn英文:warm概述:温:1.气候暖和或炎热;2.温邪;3.症状;4.温热病的简称;5.春季发生的热性疾病;6.治法的温法和药物的温性;7.热性疾病的总称;8.温养;9.温补;10.蓄积。气候暖和或炎热·温:温意指气候暖和或炎热。《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黄帝内经素问·疟论》:“夫疟者之寒,...
- 热岛效应
拼音:rèdǎoxiàoyìng英文: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最为明显的地方莫过于城市。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以及各种机动车辆及大楼空调设备所排出的热气,而且都市中大多是钢筋水泥等构造物,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具有阻挡或减弱作用,使得温度往往比邻近地区高,造成使都市微气候改变的所谓「热岛效应」(heatislands)。这种效应可使城郊温差高达摄氏5~6度,它会...
- 伏针、伏灸
拼音:fúzhēn、fújiǔ英文:伏针、伏灸指在盛夏三伏天进行针灸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因三伏天气候炎热,阳气升发,对一些慢性疾病和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的咳嗽、哮喘等症,在此时进行针灸能起良好的防治作用。《叶氏医案存真·卷二》:“痹者,气血凝滞之义。古方活络逐邪,每施于新感则效,久则邪与气血混处,取效颇迟。当此长夏发泄司令,按图针刺,每五日、七日一举,经络气血流行,邪气难以容留。”《张氏医通·喘》:“...
- 人参
年生为采适期,每株结果实40-70个;种子60-90粒。人参的栽培:属温带植物,喜温或冷凉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2.4-13.9℃、≥10℃积温1800-3800℃、年降水量500-2000mm的气候条件下均可栽培,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2:0.5:3;喜富含有机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忌连作,喜微酸性土壤,pH4.5-5.8时生育最好,pH6.5以上对人参生育不利。栽培技术人参有直播法:播种后不...
- 猝死型冠心病
男与女之比为3.8∶1。在50岁之前的女性因受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而避免冠状动脉的硬化。4.种族据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黑种人较白种人有更大的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在所有年龄组中皆如此。5.地区和气候在我国北方冠心病发病率高,猝死发生率为8.8/10万~16.37/10万。而发病季节则多见于冬、春二季。6.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1)吸烟:吸烟与冠心病有明显关系。Framingham研究提示,在30...
- 心源性猝死
男与女之比为3.8∶1。在50岁之前的女性因受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而避免冠状动脉的硬化。4.种族据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黑种人较白种人有更大的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在所有年龄组中皆如此。5.地区和气候在我国北方冠心病发病率高,猝死发生率为8.8/10万~16.37/10万。而发病季节则多见于冬、春二季。6.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1)吸烟:吸烟与冠心病有明显关系。Framingham研究提示,在30...
- 心脏性猝死
男与女之比为3.8∶1。在50岁之前的女性因受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而避免冠状动脉的硬化。4.种族据美国的统计资料表明:黑种人较白种人有更大的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在所有年龄组中皆如此。5.地区和气候在我国北方冠心病发病率高,猝死发生率为8.8/10万~16.37/10万。而发病季节则多见于冬、春二季。6.生活方式及社会因素(1)吸烟:吸烟与冠心病有明显关系。Framingham研究提示,在30...
- 五治
拼音:wǔzhì英文:fivekindsofnormalclimate;概述:五治:1.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2.治病的五种方法。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五治:五治指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黄帝内经素素问·六节脏象论》:“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治病的五种方法·五治:五治为治疗学名词。指治病的五种方法。即和、取、从、折、属等。和:和...
- 急性风湿病
度、季节等)因素、经济状态、以及年龄等都能影响风湿热发病率。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过去认为北方气候严寒地区发病率高,近年的报告显示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某些地区,可能与天气潮湿有关。男女患病比例相当。初次发病常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以9~17岁比较多见,以4~9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无性别差异,有家族...
- 风湿热
度、季节等)因素、经济状态、以及年龄等都能影响风湿热发病率。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过去认为北方气候严寒地区发病率高,近年的报告显示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某些地区,可能与天气潮湿有关。男女患病比例相当。初次发病常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以9~17岁比较多见,以4~9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无性别差异,有家族...
- 急性风湿性多关节炎
度、季节等)因素、经济状态、以及年龄等都能影响风湿热发病率。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近些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该病的发病率大大下降。本病多发于冬春阴雨季节,潮湿和寒冷是重要的诱发因素。过去认为北方气候严寒地区发病率高,近年的报告显示我国南方患病率高于北方某些地区,可能与天气潮湿有关。男女患病比例相当。初次发病常侵犯儿童及青少年,以9~17岁比较多见,以4~9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无性别差异,有家族...
- 连翘
、湖北、四川等地。现有栽培。本植物的根(连翘根)、茎叶(连翘茎叶)亦供药用。(《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至云南。连翘主产山西、河南、陕西、山东。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气候。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薄。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腐殖土及砂质砾土中都能生长。(《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栽培技术:繁殖方法:采用种子、压条、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北方于3月底至4月上旬,南方...
- 寒瓜
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子类型100~150g,中子类型40~60g,子瓜类型150~200g,小子类型仅20~25g。西瓜的类型与品种:西瓜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西瓜对气候的适应性,分为五个生态型:①新疆生态型:原产新疆,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品种长势强,为大果型的晚熟种,种子大。代表品种有阿克塔吾孜、奎克塔吾孜。②华北生态型:原产华北,适应温暖半干旱气候,长势强...
- 夏瓜
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子类型100~150g,中子类型40~60g,子瓜类型150~200g,小子类型仅20~25g。西瓜的类型与品种:西瓜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西瓜对气候的适应性,分为五个生态型:①新疆生态型:原产新疆,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品种长势强,为大果型的晚熟种,种子大。代表品种有阿克塔吾孜、奎克塔吾孜。②华北生态型:原产华北,适应温暖半干旱气候,长势强...
- 西瓜
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子类型100~150g,中子类型40~60g,子瓜类型150~200g,小子类型仅20~25g。西瓜的类型与品种:西瓜的分类方法有多种,依西瓜对气候的适应性,分为五个生态型:①新疆生态型:原产新疆,适应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数品种长势强,为大果型的晚熟种,种子大。代表品种有阿克塔吾孜、奎克塔吾孜。②华北生态型:原产华北,适应温暖半干旱气候,长势强...
- 大凉
拼音:dàliáng英文:coldweather;大凉指气候寒凉。《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凉反至……火气遂抑。”...
- 浮萍
12-15条。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长于他沼、水田、湖湾或静水中。2.生长于池沼、水田、湖泊或静水中常于紫萍混生。资源分布:1.广布于我国南北各地。2.分布于全国南北各地。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气候和潮湿环境,忌亚寒。宜先水田、池沼、湖泊栽培。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法。种子繁殖:采收成熟种子,随采随播将种子用黄泥包成小团,每团包2-3颗种子,丢进栽培的水面里。分株繁殖:春、夏季,捞取部...
- 原发性青光眼
帖,以致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这就是虹膜膨隆型青光眼眼压升高的机理。诱发因素:一般认为与血管神经的稳定性有关。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往往出现在情绪波动如悲伤、愤怒、精神刺激、用脑过度、极度疲劳、气候突变,以及暴饮暴食等情况下。引时血管神经调节中枢发生故障致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睫状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渗透性增加,房水增多,后房压力升高,并在有解剖因素的基础上,睫状体充血水肿使房角阻塞加重,眼压急...
- 中药临床用量流域
,近代名医余无言对石膏、大黄的用量特别大,当代北京许公岩先生善于大剂量用干姜、甘草,江苏朱良春先生善于大剂量用虫药......这些具有明显个人特点的用量经验对于相应中药的用量流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年月气候与疾病特点:不同年份的气候、六气盛衰,其特点是不一样的。张仲景方剂主要来源于殷伊尹《汤液经》。殷末周初是历史上的寒冷期,大概由寒邪导致的疾病和寒证多发,相应的是麻黄、桂枝、附子、干姜应用较多,用量也...
- 疿疮
拼音:fèichuāng英文:概述:疿疮为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赤而痒。多生额、头、胸、背之上,甚至遍身。”如身热、疿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瘙痒较甚者,为热痹。痱子(miliaria)为病名。见《中医临证备要》、《圣济总录》...
- 夏日沸烂疮
拼音:xiàrìfèilànchuāng英文:miliaria;miliaria;概述:疿疮为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一。又名沸子、夏日沸烂疮、热疮。夏季气候炎热,小儿多生疿疮,即疿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此由盛热汗津出,而腠理开,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其状细碎,累累如粟芥之类,色赤而痒。多生额、头、胸、背之上,甚至遍身。”如身热、疿子簇集成瓣、颜色鲜红,瘙痒较甚者,为热痹。痱子(mil...
- 小儿四时感冒
音:xiǎoérsìshígǎnmào英文:概述:小儿四时感冒为病证名,出自《幼幼集成》。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变化失常引起的外感疾病。由于发病季节及所感受邪气不同,体质强弱差异,临床上常分为冬春感冒、夏令感冒和秋燥感冒。冬春感冒:冬春感冒为病证名,四时感冒之一。冬末春初,为寒温交替之季,气候忽冷忽热,寒温不常,小儿感受外邪,临床常见:1.风寒感冒:发热轻,畏寒重,蜷卧,喷嚏呵欠,宜辛温散邪解表,...
- 单顶极理论
dāndǐngjílǐlùn英文:monoclimaxtheory,single-climaxtheory单顶极理论是克列门茨(F.E.Clements,1916)提出的学说,认为真正稳定的顶极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而气候条件相同的地方会产生相同的顶极。演替是意味着这种群落发展的过程,在相同气候条件下的土地上见到的各种各样的群落,是朝向同一顶极集中的不同的演替阶段。欧洲利学家所说的Schlussve...
- 贝格曼规律
拼音:bèigémànguīlǜ英文:Bergman'srule贝格曼规律是内温动物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大,在温暖气候条件下体型趋向于小。例如,东北虎体型比华南虎大,北方雪兔比华南兔大。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企鹅中,生活在纬度较高,气候较冷地区的个体也较大。其适应意义是动物个体大,对在低温环境中保持恒定体温有利。因为随着个体增大,动物的相对体表面积(体表面积/体积)逐渐变小,因而其单位体重的散热量...
- 四时之脉
拼音:sìshízhīmài英文:seasonalpulse;四时之脉指应于四季的脉象。《难经·十五难》:“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参见脉从四时:脉从四时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气候识别这些差异。脉不应时,或脉反四时...
- 德
拼音:dé德①天道,谓物得之以生者。指四时气候以及日光、雨露等自然界的正常变化。《灵枢·本神》:“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参见“德流气薄”。②修养有得于心。见“德全不危”。...
- 全球变化
拼音:quánqiúbiànhuà英文:全球变化是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而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他温室气体的变化),以及由于人口、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压力而引起的土地利用的变化三个方面。...
- 自然灾害环境卫生应急技术指南(2019版)
破坏或污染严重时应参照以下原则选择新的水源地,被污染或损坏的水井或供水构筑物应立即停止供水,待水退或修复后,经彻底清洗消毒和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供水。2.3.2水源的选择原则(1)水量充足:根据当地的气候、季节、居民用水习惯及供水服务半径等,选择能满足居民供水量需求的水源。(2)水质良好:根据水源周围的环境条件、卫生状况及水质分析结果等,选择流行病学上安全、无地方病、无化学及无放射性危害、水质感官良...
- 追
拼音:zhuī英文:pursue(aproblem);tochase追①补虚法。《素问·调经论》:“动气候时,近气不失,远气乃来,是谓追之。”王冰注:“追,言补也。”②追逐邪气的泄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③寻求,推求。《素问·方盛衰论》:“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④随,顺着。《灵枢·小针解》:“追而济之者,补也。”⑤赶,紧跟着。《三国志·华佗传》:“郡守果大怒,令...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