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部疾患

目录

1 拼音

qí bù jí huàn

2 疾病科属

儿科

3 疾病概述

初生儿脐部疾患,系指断脐后出现的脐湿、脐疮、脐出血、脐突等病证。脐部疾患多由断脐结扎欠妥、脐部护理不当或啼哭过多所引起。

4 诊断要点

1、脐湿:脐带脱落以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红肿。

2、脐疮: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外溢,伴有发热。

3、脐出血: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或伴有发热,或伴有其他部位出血。

4、脐突:脐部肌肉发育欠佳。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起,按之可回复,松之则突起,或时回复时突出。

5 辨证分析

1、脐湿、脐疮都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所致。脐部被水湿所侵,或受尿液浸渍,时日过久,而成脐湿。脐湿不愈,感受邪毒,气血凝滞,壅于脐周,则见脐部红、肿、热、痛,甚则化脓而成脐疮。脐出血是由于断脐时结扎过松,血渗于内,或结扎过紧,伤及血脉,或胎热内盛,迫血妄行,或禀赋不足,气不摄血,均可导致脐出血。先天禀赋不足,脐部发育不全,遇啼哭、屏气时脐部突出则成脐突。

2、脐部疾患的辨证首先应辨病的轻重。脐湿、脐疮、脐出血之者,若患儿神态正常,无发热、无抽搐,则为轻症;若出现壮热、神昏、抽搐、则为重症。脐突患儿若精神如常,饮食无异,大便正常,则为轻症;若患儿脐突明显突起,按之不回,时见尖叫啼哭,或见呕吐,或见腹胀、大便不通,则为重症。

3、脐部疾患的治疗总原则:针对发病的原因进行治疗。如脐湿者则应保持脐部清洁及干燥;脐疮者则应治以清热解毒。脐出血者,如因断脐结扎不当而致,则重新结扎脐带。如血热妄行及气不摄血而引起出血,则分别治以凉血止血及益气摄血。脐突者,则应减少啼哭并用压脐法外治,重症应及时作脐部修补手术。

6 辨证论治

脐湿

证见

脐带脱落后,脐部创面渗出脂水,浸渍不干,或微见红肿。

治法

收敛固涩,以外治为主。

方药

1、外治法用龙骨、枯矾等份研末,干撒脐部,用药前先用酒精消毒脐部。每日数次。

2、中成药六一散,外用,扑撒患处,最好浴后扑撒,并先用酒精消毒脐部。脐疮

证见

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溢脓,或见恶寒壮热,啼哭烦躁,唇红舌赤,甚则神昏、抽搐。

治法

清热解毒,内外合治。

方药

1、主方: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减处方:黄连3克,山栀6克,黄芩6克,黄柏6克,金银花6克,赤芍6克,防风6克,野菊花6克,紫花地丁6克,当归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敷法:金黄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先用酒精消毒脐部,或用防风、金银花、野菊花煎汤洗涤脐部,拭干后,再以金黄散外敷。

3、中成药

(1)连翘败毒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

(2)黄连解毒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

(3)蒲地兰消炎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4次。

(4)消炎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4次。

(5)如意金黄散,外用,敷药前,先将患处用酒精或烧酒洗净,外敷面积要超出肿胀范围,且中间留孔,使之透气,并使肿势集中。

(6)三黄膏,外用,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洗净,取药膏适量摊于纱布上,贴敷患处或将药膏直接涂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脐出血Ⅰ、血热妄行[证件] 脐部渗血,伴有发热、面赤、唇舌红干。

治法

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茜根散(王肯堂《证治准绳》)加减处方:茜草根6克,生地黄6克,牡丹皮6克,赤芍6克,山栀6克,黄芩6克,黄连3克,水牛角15克(先煎),白茅根15克,仙鹤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十灰散,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2)荷叶丸,口服,每次1╱4丸,每日2~3次。

(3)血见愁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Ⅱ、气不摄血

证见

脐部渗血,脐血淡红,面色不华,唇舌淡白,四肢欠温。

治法

益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处方:党参6克,茯苓6克,黄芪6克,白术6克,当归3克,阿胶3克(烊),蒲黄3克,仙鹤草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归脾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2)当归补血精,口服,每次2毫升,每日2次。

(3)补中益气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2次。脐突

证见

脐部呈半球状或囊状突出,虚大光亮,大小不一,以指按之,肿块可以按回。

治法

外绑压脐,或手术治疗。[治疗]

1、外治法用束带胶布或用硬币用棉花包裹压紧脐部,使脐部组织自然生长修复。操作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

2、其他疗法脐突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多数随年龄的增长的腹壁肌肉的发育,脐疝孔逐渐闭合而自愈。脐突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年龄大于2岁,用外治压迫治疗无效者,可以考虑手术修补腹壁缺损。其他疗法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