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静脉穿刺

目录

1 拼音

qiǎn jìng mài chuān cì

2 注解

浅静脉穿刺的目的是:采血,用于献血、血液检查;输血、补液;注射药物,适用于不宜口服和肌肉注射的药物或要求迅速产生药效的药物。

3 浅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学基础

浅静脉位于皮下组织内,又叫皮下静脉,位置表浅,透过皮肤在体表易于看见。浅静脉 数目较多,多吻合成静脉网,无动脉伴行。浅静脉有静脉瓣,其数目以四肢较多,下肢多于上肢。静脉管壁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较少,收缩性和弹性差,故当血容量明显减少时,静脉管壁发生塌陷。静脉血流缓慢,尤以近心端受到压迫或压力增高时血流更为缓慢,且常出现静脉充盈。

3.1 头皮静脉

头皮静脉分布于颅外软组织内,数目多;在额部及颓区相互交通呈网状分布,表浅易见。静脉管壁被头皮内纤维隔固定,故示易滑动,而且头皮静脉没有瓣膜,正逆方向都能穿刺,只要操作方便即可,故特别适用于小儿静脉穿殉;也可用于成人。头皮静脉中的主要静脓有,①滑车上静脉,为起自冠状缝处的小钵脉,沿额部浅层下行,与眶上静脉末端汇合,构成内毗静脉。②眶上静脉,白领结节处起始斜向内下走行,在内毗处构成内毗静脉。③颞浅静脉,起始于颅顶及颞区软组织,在颞筋膜的浅面,颧弓根稍上方汇合成前后两支。前支与眶上静脉相交通,后支与枕静脉、耳后静脉吻合,而且有交通文与颅顶导静脉相连。前后支柱颧弓根处汇合成颞浅静脉,下行至腮腺内注入面后静脉。

3.2 颈外静脉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收集颅外大部分静脉血和部分面部深层的静脉血。颈外静脉由前后两根组成,前根为面后静脉的后支,后根由枕静脉与耳后静脉汇合而成,两根在平下顷角处汇合,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向后下,至该肌后缘、锁骨中点上方2.5cm处穿颈部固有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此静脉在锁骨中点上方2.5~5.Ocm处内有二对瓣膜,瓣膜下片宙扩大成囊。颈外静脉的体表投影相当于同侧下顷角与锁骨中点的连线。

由于颈铃静碎仅被皮肤、浅筋胰及颈阔肌覆盖,位重表浅,管径较大,在小儿病人常被选作穿刺抽血的静脉,尤其在小儿病人拼哭时或压迫该静脉近心端时,静脉怒张明显,更易穿刺。颈部皮肤移动性夫,不易固定,通常颈外静脉不作为穿刺输液的血管,但用硅胶管在此插管输液者日渐多见,使其应用范围扩大。

3.3 上肢浅静脉

上肢常用作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手背浅静脉和前臂浅静脉。手背浅静脉较为发达,数目多,相互吻合成静脉网,网的挠侧汇集向上延续为头静脉,网的尺侧汇集成员要静脉。头静脉起始后向上绕过前臂挠侧缘至前臂掌侧面,在肘窝稍下方发出肘正中静脉后;沿航二头肌外侧沟上升,予三角胸大肌间沟穿入深部,汇入锁骨下静脉或胶静糠。员要静脉沿前臂尺侧上升,在肘窝下方转向前面,接收肘正中静脉后,经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汇入肱静脉。肘正中静脉在肘部连接头静脉与贯要静脉之间,其连接形式变异甚多。前臂正中静脉起自手掌静脉丛,沿前臂前面上升,沿途接受一些属支,并通过交通支与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相连。前臂正中静脉末端注入肘正中静脉,有的末端分为二支,分别注入贵要静脉和头静脉,这种类型通常无肘正中静脉。

3.4 下肢浅静脉

下肢常用做穿刺的浅静脉主要有足背静脉和大隐静脉起始段。足背浅静脉多构成静脉弓或网。弓的外侧端延续为小隐静脉,经外躁后方转至跟键的后面上行。弓的内侧端延续为大隐静脉,该静脉经内躁前方约lcm处沿小腿内侧上升,约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3~4cm处穿卵圆窝注入股静脉。

4 浅静脉穿刺操作的解剖学要点

4.1 部位选择

根据年龄及病情可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和颈外静脉,其次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成人常选用手背静脉和足背静脉。

4.2 穿经层次

虽选用的静脉部位不同,但穿经的层次基本相同,即皮肤、皮下组织和静脉壁。因年龄不同,静脉壁的厚度、弹性及硬度有所不同。

4.3 进针技术与失误防范

在四肢,通常在欲穿刺部位的近心端扎以束带,以使静脉充盈,便于穿刺。穿刺时固定好皮肤和静脉,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角度为15度~30度,在静脉表面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近心方向潜行然后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顺静脉进针少许,将针头放平并固定,进行抽血或注入药物,穿刺时要固定好静脉,尤其是老年病人,血管弹性较差,易于滑动。不可用力过猛,以免穿透静脉。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穿刺部位应先从小静脉开始,逐渐向上选择穿刺部位,以增加血管的使用次数。如果为一次性抽血检查,则可选择易穿刺的肘正中静脉。穿刺部位应尽可能避开关节,以利于针头固定。四肢浅静脉瓣膜较多,穿刺部位应避开瓣膜。颈外静脉穿刺时应让患儿取仰卧位,两臂贴附身旁,枕头垫于肩下,头偏向穿刺部位的对侧,并尽量后仰,充分显露穿刺部位,以便穿刺时使穿刺针与静脉平行,通常在该静脉的上、申姥段交界处刺入。由于头皮静脉被固定在皮下组织的纤维隔内,管壁回缩能力差,故穿刺完毕后要压迫局部,以免出血形成皮下血肿。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