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qián hòu pèi xué fǎ
2 英文参考
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ion[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combin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association[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注解
前后配穴法(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combination anterior-posterior points association )为配穴法之一[1]。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1]。前,指头面、胸腹;后,指枕项腰背[1]。前后配穴即前、后部穴位两相配合应用,多用于五官及内脏疾病[1]。如舌强不语,前取廉泉,后取哑门[1];咳嗽气喘,前取膻中、天突,后取肺俞、定喘[1];胃脘痛,前选中脘、建里,后选胃俞、脊中[2];胃痛取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脾俞、胃俞[3];咳嗽气喘取胸部的膻中、天突,背部的定喘、肺俞[3]等 。
偶刺为十二节刺法之一[4]。《黄帝内经灵枢·官针》:“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指治疗心气闭塞,如心胸痛一类疾病的针刺方法[5]。即直对病痛所在,一刺前,一刺后,于胸脘部及背部进行斜刺[4]。由于这种刺法是前后对偶,所以称为偶刺[4]。又因前胸属阴后背属阳,故名阴阳刺[5]。后世所称的前后配穴法即源于此[5]。
俞募配穴法指以病变脏腑所属的背俞穴与募穴相配合应用,多用于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6][7]。如肺病取肺俞配中府[6];膀胱病取膀胱俞配中极[6];胃病取胃俞、中脘[7];肝病之取肝俞、期门[7]。
俞募配穴表
4 参考资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0.
- ^ [2] 魏睦新,仲远明. 中医针灸一本通[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 ^ [3]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4.
- ^ [4]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36.
- ^ [5]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6.
- ^ [6]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23.
- ^ [7]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0.
古籍中的前后配穴法
- 《外台秘要》:[卷第三十九]孔穴主对法
出为井(金)窍阴少泽厉兑商阳至阴所流为荣(水)侠前谷内庭间谷(一云二间)通谷所注为俞(木)临泣后陷...
-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丹皮各一钱,阿胶、甘草各七分半,姜煎服。治经水或前后,或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小调经散当归、...
- 《奇效良方》:[卷之五十六]正骨兼金镞门(附论)
折骨、背脊骨折法、十不治,并用药法,则至矣尽矣。后田马骑启发前人之书,补其阙略,经义大同小异。此科...
- 《黄帝内经太素》:[卷第十一·输穴]本输
经》卷三第二十四至三十五等篇,惟意义多同,而编次前后、文法繁简有异。自肺合大肠至所合者也,见《甲乙经...
- 《素问经注节解》:[外篇卷之六]气穴论
寸,留七呼,灸七壮。)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涩,胸胁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脉满起...
- 更多古籍中的前后配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