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

目录

1 拼音

qián gǔ

2 英文参考

Qiángǔ SI2[中国针灸学词典]

qiángǔ[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2[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前谷
汉语拼音Qiangu
罗马拼音Chienku
美国英译名Front Valley
各国代号中国SI2
日本2
法国莫兰特氏IG2
富耶氏
德国DÜ2
英国Si2
美国SI2

前谷为经穴名(Qiángǔ SI2)[1]。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1]。前谷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五行属水[1]。前为后之对,谷指山谷,第五掌指关节高突如山,前缘凹陷如谷,穴当其处,故名前谷[1]。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无乳,乳腺炎,痄腮,耳聋,耳鸣,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热病无汗,头痛项强,头项强急,目赤,鼻塞,咽痛,手心发热,手指麻痒,手指麻木,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肘臂腕中痛,前臂神经痛,肘挛,喉痹,吐血,小便赤难,癫痫等。

4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本输》: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

5 特异性

前谷为手太阳小肠经五输穴之荥穴,五行属水。

6 穴名解

前为后之对,谷指山谷,第五掌指关节高突如山,前缘凹陷如谷,穴当其处,故名前谷[1]

前为方位之义,乃后之反;泉出通川为谷,又肉之小会为谷。穴在手小指本节后陷之前,又因孔穴所在之处骨肉相会,凹陷如谷,属手太阳小肠之荥水穴,《针灸甲乙经》有:“前谷者,水也。”故以为名。[2]

7 所属部位

[3]

8 前谷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前谷在手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4][5]

前谷在手指,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5]

前谷位于小指尺侧,第五掌指关节前方,掌指横纹端凹陷处,赤白肉际,握拳取穴[6]

一说前谷“在手小指外侧,第二节纹头”(《针灸集成》)。

前谷穴在手太阳小肠经中的位置

前谷穴的位置

前谷穴的位置(手太阳小肠经)

前谷穴的位置(肌肉)

前谷穴的位置(骨骼)

9 取法

前谷在手指,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6]

微握拳,于第5掌指关节前缘赤白肉际处取穴[7]

微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前尺侧,掌指关节前之横纹头赤白肉际取穴。

快速取穴:握拳,小指掌指关节前有一皮肤皱襞突起,其尖端处即是前谷穴[8]

10 穴位解剖

前谷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背腱膜、指骨骨膜。有来自尺动、静脉的指背动、静脉。分布着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和指掌固有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上述二神经之间,可达指背筋膜增厚的纤维韧带,其深方既是小指近节指骨外侧部骨膜。动脉血液直接由掌浅弓内侧发出的小指尺掌侧动及其分支供应。

10.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8]

皮肤→皮下组织→小指展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

有尺神经之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8]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来自尺动、静脉的指背动、静脉通过[8]

11 前谷穴的功效与作用

前谷有清热解表、调气通络作用[8]

前谷有清热疏风作用[8]

前谷有清利头目,安神定志,通经活络的作用。

12 主治病症

前谷穴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无乳,乳腺炎,痄腮,耳聋,耳鸣,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热病无汗,头痛项强,头项强急,目赤,鼻塞,咽痛,手心发热,手指麻痒,手指麻木,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肘臂腕中痛,前臂神经痛,肘挛,喉痹,吐血,小便赤难,癫痫等。

前谷穴主治热病汗不出、疟疾、癫狂、痫证、耳呜、头痛、目痛、咽喉肿痛、乳少[8]

前谷主要用于外感热病、头面五官疾患等:如热病汗不出、疟疾、头痛、项强、痄腮、耳聋、耳鸣、目痛、目翳、鼻衄、扁桃体炎及咳嗽胸满、指痛不能握、乳汁分泌不足、乳腺炎等[8]

前谷主治热病无汗,头痛项强,耳聋,耳鸣,目赤,鼻塞,咽痛,痄腮,产后无乳,手指麻木等[8]

前谷穴主治  癫狂,痫证;耳鸣,耳聋,目翳,目痛,鼻塞,鼻衄,喉痹;头项强急,痄腮,肘臂腕中痛,肘挛,指痛不能握拳,掌指关节红肿,手心发热,手指麻痒;吐血,小便赤难,疟疾,热病汗不出[8]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癫痫, 前臂神经痛, 手指麻木;

五官科系统疾病:扁桃体炎, 腮腺炎; 妇产科系统疾病:产后无乳,乳腺炎等。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一般直刺0.2~0.3寸[8][8][8],局部有胀痛感[8]

直刺0.3~0.5寸[8],局部胀痛。

13.2 灸法

可灸[8][8][8]

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8]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4 配伍

前谷穴配大椎治疟疾[8]

前谷配照海治急性喉炎[8]

前谷配睛明、太阳,有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目痛目翳。

前谷配风池、大椎,有醒脑,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前谷配后溪、偏历、大陵,治耳鸣[8]

前谷配外关、阳谷,治小指麻木[8]

前谷配合谷、曲池、外关,治手臂麻木[8]、手痛[8]、前臂痛[8]

前谷配后溪、水沟、解溪、金门、申脉,治癫疾[8]

特效按摩: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前谷穴,每次1~3分钟,对上肢麻痹有良好的调理作用[8]

15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咳而胸满,前谷主之。劳瘅小便难,前谷主之。肘臂腕中痛,颈肿不可以顾,头项急痛,眩,淫泺,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臂不可举,头项痛,咽肿不可咽,前谷主之。热病汗不出,狂互引癫疾,前谷主之。目中白翳,目痛泣出,甚者如脱,前谷主之。鼻不利,前谷主之。

《针灸大成》:主热病汗不出,痎疟癫疾,耳鸣,颈项肿,喉痹,颊肿引耳后,鼻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举,妇人产后无乳。

《医宗金鉴》:主治癫痫。

16 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41.
  2. ^ [2]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3. ^ [3]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74.
  4. ^ [4]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 ^ [5] 孙国杰主编.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9.
  6. ^ [6]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3.
  7. ^ [7]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2-213.
  8. ^ [8] 查炜.经络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