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髂后上棘穿刺 (最后修订于2012/8/5 19:03:36)[共404字]
摘要:操作名称髂后上棘穿刺适应证髂后上棘穿刺适用于年长儿。髂后上棘骨皮质较薄,骨质较疏松,易于穿刺。骨髓丰富,取材满意,很少被血液所稀释,且操作安全易掌握。幼儿也多于此处穿刺取骨髓,优于髂前上棘穿刺。禁忌证血友病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如无特殊需要,勿作穿刺检查。准备1.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2.取周围血涂血片。3.器械及药品,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手套,推片、玻片、培养基、1%~2%普鲁卡因。方法1.患儿俯卧位,助手帮助固定下肢及躯干。2.术者站于同侧,常规消毒,麻醉同前。3.穿刺点位于臀部上方、骶椎两侧显著突出部位。触摸为棱状边缘,其下方两侧各有一软组织窝。固定皮肤,垂直或向下、前外方向刺入,穿刺针旋转前进,待有落空感后约1cm深度即达骨髓腔,按本章“第四节髂前上棘穿刺”同样方法抽吸骨髓液,成功率较髂前上棘为高。注意事项对体弱、重危患儿,尽量不选择髂后上棘穿刺,避免由于俯卧位操作影响呼吸或加重病情。......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经导管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TCT-STAMI)
验结果在9月召开的TCT会议公布,得到与会专家的关注。自2003年5月,中山医院心内科入选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征得病人及家属的同意后,在完成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即刻行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液4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在2小时内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应用灌注导管将骨髓细胞(治疗组)或血浆(对照组)缓慢注入梗死相关血管。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射血
-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腕舟骨骨折不愈合
,针尾接5ml注射器,避开桡动脉及其分支和桡神经浅支,边进针边抽吸是否有回血,准确达骨折部位。用针尖剥离骨不连部位的瘢痕组织,以利骨髓均匀扩散、渗入,保留穿刺针。用1枚骨穿针接注射器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5~10ml,抽取后立即连接骨不连部位的穿刺针,将骨髓缓慢并加压注入骨不连处。注射1次即可。术后腕部弹性束带固定,既避免了腕关节活动,又不影响手指的抓捏等功能。 2结果 11例腕
- 以EVANS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胃淋巴瘤1例
,PLT6×109/L,网织红细胞0.15;直接胆红素15.4mmol/L,间接胆红素25.6mmol/L。大便隐血(+);肿瘤筛查、自身抗体无异常;COOMB试验(+),HAM试验(-);两侧髂后上棘穿刺均为干抽。腹部B超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考虑转移性;胆囊壁增厚,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脾大,脾内多发低回声结节。CT示:肝内弥漫分布多发大小不一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界不清。病人拒绝肝脏活检,给予地塞
- 四肢难治性骨不连的三种治疗策略疗效分析
1.2.2手术方法[3] 术前选择恰当手术入路,减少骨不连血供破坏,必要时参考彩色多普勒检查。术中常规清除骨断端纤维结缔组织、死骨及硬化骨,再通骨髓腔。与此同步,地塞米松生理盐水浸泡人工骨,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负压抽吸复合人工骨。消毒塑料纸膜测量所需骨膜面积(下肢包括术前设计需要延长肢体长度)。切取髂骨旋髂深动脉骨膜(大小:3.5cm×2.5cm×2.0cm~7.0c
- 第十六章 浆膜腔穿刺液及关节腔穿刺液检查--第一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第十六章 浆膜腔穿刺液及关节腔穿刺液检查第一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人体的浆膜腔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在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液体,据估计正常成人胸腔液在20毫升以下,腹腔液小于50毫升,心包腔液约为10-30毫升,它们在腔内主要起润滑作用,一般不易采集到。在病理情况下则可能有多量液体贮留而形成浆膜腔液这些积液随部位不同而分为胸腔积液腕水、腹腔积液心包腔积液等。区分积液的性质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
- 深静脉穿刺法心包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10例
根据心包穿刺与经皮血管穿刺均是经过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靶组织的原理,我科于2006年对10例心包积液患者采取深静脉穿刺法进行穿刺引流,现将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例均为我科2006年住院患者,年龄45~84岁,平均(65±20)岁,其中大量心包积液3例,其中2例为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1例为肺癌心包转移所致的大量心包积液;1例为原发性心包肿瘤所致积液;1例为老年性原因不明心包积液;
- 穿刺场所对儿科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关键词】静脉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也是治疗小儿疾病的主要操作之一,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该项操作是治疗成功与否、避免纠纷及减少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不信任现象发生的关键。不同穿刺场所对护士的心态有着不同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2005年2~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240例,其中男142例、女98例,年龄1个月~14岁。 1.2方法在病
- 浅谈老年静脉穿刺特点、穿刺方法及体会
【关键词】休克据国内外最新报道,对休克、心跳骤停的复苏,均采取直接静脉给药法,以避免和减少心肌的损伤。近几年随着锁骨下静脉穿刺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在抢救重危患者时方便很多,但毕竟应用不够广泛,且有轻微创伤,所以静脉输液仍是抢救病人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但在输液操作的过程中,常有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发生,如穿刺带给患者的疼痛;穿刺针头滑脱出静脉使药液渗漏皮下组织,不仅使
- 小儿静脉穿刺血管的选择
[关键词]静脉穿刺;血管选择;婴幼儿;护理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小儿静脉穿刺是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临床采血、给药、输液、输血的重要途径,静脉穿刺能否做到及时、准确、熟练,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抢救危重病儿的生命尤为重要。现就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技术问题谈几点体会。 1心理护理 在行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病儿的肥胖引起静脉隐匿,某些原因引起的脱水造成静脉空瘪现象,以及复穿次数多造成常规部位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
2008年05月21日《中华骨科杂志》-2008年28卷2期-122-126页医学空间(MEDcyber.com)5月21日消息,该项研究目的是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术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采用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共治疗42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骨样骨瘤的患者。男29例,女13例;年龄13-46岁,平均23.6岁;病程15d-2年,平均5个月。病灶部位:股骨近端15例
- 侧入路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近年来,在X线电视荧光屏图像增强设备控制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PTCD)共16例,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其中胆管结石7例,胆管癌3例,胆管狭窄2例,胰头癌4例。1.2术前准备(1)B超:了解肝内外胆道扩张情况;(2)术前至少肌注维生素K及抗生素3天;(3)查血小板及出、凝血时间,做碘过敏试验。1.3方法及注
- 减少静脉穿刺后穿刺点淤血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切开术;淤血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穿刺后穿刺点渗血、皮下肿胀、局部淤斑等现象,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不利于护士下一次成功穿刺。现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1提高技术水平,尽量一次成功护士在操作中不但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还必须有精湛的穿刺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针对不同患者的静脉情况掌握相应的穿刺要点。如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血管弹性差,硬而脆,
-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出血防治的进展
【摘要】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出血;并发症;护理 Progressonpre
- 胸椎中下段硬膜外穿刺技术的改良法与传统穿刺技术的比较
【摘要】目的通过改良的穿刺技术与传统的穿刺技术进行比较,找出一种更加容易、安全、快捷的胸椎中下段硬膜外穿刺技术的方法。方法传统的胸椎中下段硬膜外穿刺技术:直入法,旁入法,改良法。对3组穿刺过程针干与脊柱所形成的角度,进针的深度,穿刺的时间进行对照后得出结论。结果改良法在穿刺过程中针干与脊柱所形成的角度,进针的深度比直入法和旁入法明显减小,穿刺所用的时间也相应减少。结论胸椎中下段硬膜外穿刺技术的改良
- 中国研究者研究颈内静脉穿刺术病人最佳头位的确定及B超引导穿刺的效果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年第27卷第10期传统的颈内静脉穿刺以体表标志为定位依据,为便于操作,多根据经验确定头位。这种盲探式的穿刺可引起颈动脉损伤、血肿形成及气胸等并发症,其中以颈动脉损伤最为常见。以往多通过改进穿刺的位置、方向和深度减少并发症,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采用便携式B超可随时观察颈内动脉、静脉的解剖关系,而何种头位可为颈内静脉穿刺提供较好的条件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中国研究者通过试验拟确定颈
-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与体会
股静脉穿刺取血是新生儿静脉取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掌握好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采用正确的取血方法,会大大提高取血的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股静脉穿刺取血有下列体会。1定位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划一连线,从脐部引一条此连线的垂直线,此交点就是股静脉穿刺定位点。2穿刺方法与皮肤成45°角,在连线交点下方,距腹股沟下1~3cm处,与腿轴平行方向斜面刺入,见有暗红色血液即固定抽取血液
- 静脉留置针穿刺血管的选择与护理
【摘要】本文对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时,穿刺血管的选择及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认为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做好留置针留置前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避免因穿刺血管的选择不当而导致穿刺失败、留置时间缩短和出现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
- 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的优越性(附236例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穿刺细胞学诊断的细胞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照236例甲状腺肿大穿刺细胞学分型的确诊率及与临床病理对照的符合率。结果甲状腺炎134例,临床确诊134例,符合率为100%。其中,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86例,临床确诊83例,符合率为96.51%。亚急性甲状腺炎48例,临床确诊51例,符合率为94.11%。甲状腺肿31例,临床确诊31例,符合率为100%。甲状腺乳头状瘤36例,
- 为什么要进行肝穿刺,肝穿刺对身体有害吗?
肝穿刺既是一种检查方法,也是一种治疗手段。当临床遇有一些诊断不明的肝脏疾患时,应考虑做肝穿刺:如疑为肝炎而难以确诊者,或需进行病理检查协助分型者;长期低热病例,经全面检查已排除其他病患,而为肝病所致者;肝肿大和(或)脾肿大原因不明者,或需与肝结核、脂肪肝等疾患相鉴别者;病毒性与药物性所致肝损害情况不明者等等。另外,肝脓肿病人可通过肝穿刺抽出脓液,同时还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治疗,从而使一部分病人免受
- 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穿刺效果的探讨
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穿刺效果的探讨(pdf)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穿刺固定方法,探讨提高静脉穿刺困难的婴幼儿示指根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63例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取先固定后穿刺,对照组按常规穿刺法(先穿刺后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选择示指根静脉穿刺的婴幼儿,采取先固定后穿刺法容易取得
- 第三篇 器械检查--第十三章 几种常用诊疗操作方法
准备 1.向患者介绍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2.取周围血涂血片 3.器械及药品,无菌骨髓穿刺包及手套,推片、玻片、培养基、1~2%普鲁卡因。 (二)操作方法 依据患者个体情况,穿刺点可选在髂后上棘、髂前上棘、胸骨柄、脊椎棘突和胫骨前侧,以前三者多用。 1.髂后上棘穿刺术(图13-5-1)图13-5-1髂后上棘穿刺术 (1)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向胸前,使腰骶部向后突出,易于触到髂后上
- 血液透析时血管穿刺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时,病人的血管通路一般选择动静脉内瘘。将病人桡动脉和与之相近的静脉血管吻合,动静脉短路形成内瘘,使静脉扩张动脉化。由于内瘘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上普遍采用,供每次穿刺时使用,能获得200ml以上的血流量。现就内瘘穿刺的经验谈几点体会。1血管穿刺前的准备(1)首先应检查内瘘血管成熟情况,所谓成熟是指静脉明显扩张,动脉化的血管壁增厚,内瘘成熟需3~4周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基本技术操作之一,为了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2002年5月,我院组织了一次全体护士会议,分析头皮静脉穿刺中的主要感受及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请高手就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进行经验介绍。经过分析,总结了儿科病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1)经验缺乏占80%;(2)护士的自信心不够占10%;(3)护士心理状态不佳占5%;(4)病房光线不佳占5%。 1经验缺乏 部分护
- 无B超引导自制穿刺针经皮肾穿刺造瘘术73例临床观察
自1993年开始我们用自行设计的穿刺针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73例,该方法无需B超引导,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3例,男41例,女32例,年龄7~83岁。左肾穿刺造瘘39例,右肾29例,双肾者5例。 1.2穿刺针的制备取壁厚0.2mm,内径3mm,长20cm的不锈钢管作为穿刺针的套管,取骨科用的克氏针截剪成23cm长,将一端打磨成圆锥状,另一端焊接一手
- 浅议静脉穿刺技术与患者疼痛的关系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穿刺是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也是衡量护士基本功的重要尺度。我们结合自己的体会就静脉穿刺与患者疼痛的关系提出浅见与同行们商榷。长期以来护士一般只注重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与否,即“一针见血”,而较少关心病人的感受。通常,静脉穿刺时间越短,病人疼痛反映越轻。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练习,掌握好最佳的穿刺角度、部位及深度。这方面的技巧与重要性,相关教科书与专著上较少提及,但对每一位护士和患者来说非常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股动脉穿刺后并发症的监测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后常见并发症的超声显像特征。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5例在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血管杂音或/和肿块的患者,分析肿块的内部回声状态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内血流状态,动静脉管壁的完整性及血流关系。结果8例单纯性血肿,肿块内无流动性血流;3例假性动脉瘤,3例动脉硬化病变,1例髂股动脉急性血栓。结论超声检查在股动脉穿刺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随访方面有重要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1
- B超引导下穿刺局部注射善宁与5-FU联合治疗胰腺癌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穿刺局部注射善宁与5-FU联合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6例胰腺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穿刺局部注射善宁与5-FU联合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PR2例,NC3例,PD1例。其中5例存活均超过6个月,最长1例存活已达16个月。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局部注射善宁与5-FU联合治疗胰腺癌方法疗效满意,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治疗方法。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对放、化疗均不敏感,至今尚无理想治
- 应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定性诊断肺部病灶的临床意义
岁,平均61.2岁,肺部病灶大小是1cm×2cm~6cm×7cm,周围型24例,中央型8例。 1.2方法CT引导经皮肺穿剌活检方法为:患者取合适体位于CT机扫描床上,对病灶区进行扫描,取合适层面及穿刺点测得进针深度和角度,采用16或18gauge两类同轴定位针进入病灶,退出针芯,再插入16或18gauge切割活检枪,切割组织后退出活检枪,如取材不满意在同轴定位针尾部再接上含有5ml生理盐水、20
- 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体会
小儿头皮针输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与成年人静脉穿刺相比,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有较高的难度及技巧。现将我十几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针静脉穿刺的体会总结如下。 1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工作时要有稳定而积极的工作态度,除对患儿要有爱心外,还要有应对患儿家属的心理准备。因为如今的小孩都是每个家庭的宝贝,患儿患病时前呼后应有很多人陪同,这样就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一种心理压力,特别是有的家长要求特别高,
- 小儿静脉输液后穿刺部位瘀血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一种基本的给药手段,它给药直接、迅速。但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只注重静脉给药过程,忽略了用药后静脉的保护,导致输液部位不同程度的皮下瘀血,局部皮肤变青。即影响了再次注射时静脉的选择,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又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恐惧紧张心理,严重影响了护患间的沟通。充分了解和分析皮下瘀血、皮肤变青的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地保护静脉,是提高静脉的应用质量,促进病儿康复,改善护患关系的关
- 微创穿刺碎吸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
【摘要】目的研究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方法采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实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清除术。结果对9例传统观念认为是手术禁忌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术后,4例术后生活能自理,1例生活需别人照顾,2例重残,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存在严格的手术禁忌证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微创穿刺术中再出血66例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特点。结果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多发生于脑室出血3例(33.3%)、基底节区出血54例(26.7%)、丘脑出血29例(24.1%)和血肿部位穿刺247例(26.0%)。再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200mmHg84例(32.1%),GCS≤7174例(26.4%),脑疝54例(
- 自动活检术在肝肾联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在肝肾联合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科2年间进行22例肝肾联合自动活检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2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取得的肾脏及肝脏组织均满足病理诊断的需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5%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自动活检术进行肝肾联合穿刺活检成功率高而并发症少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自动活检术肾脏肝脏超声并发症 随着自动活检枪在B超引导
- 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原因探讨
静脉穿刺是医疗救治中最常用的一种操作技术,而在血站,静脉穿刺成功与否,是保证采集合格血液的前提,同时,对于扩大和稳定献血队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如果我们的穿刺技术不过硬,不仅会给献血者造成痛苦,还会挫伤献血者的积极性和献血热情,有时甚至造成负面影响。笔者在长年的采血工作中,对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观察和总结,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
-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管端水囊肿行腹穿刺再植2例报告
chulee中压分流管行V-P分流术,术后10天,右侧骨窗塌陷好,手术切口甲级愈合出院。V-P分流术1个月因上腹部手术切口皮下包块5天再次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5℃,右侧骨窗平坦,分流管阀门装置穿刺冲洗囊按压时无阻力,解除压迫时囊壁能自动弹起复原,分流管走行区无红肿及压痛,剑突下正中皮切口管端周围一1cm×2cm水囊肿,皮下可见引流管。血常规:WBC9×109/L,腰穿压力120mmH2O,C
-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治疗卵巢囊性肿物阮其川
【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对卵巢囊肿穿刺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9例(19个)卵巢囊肿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液,注入无水乙醇治疗,随访观察1年。结果19个囊肿消失18个,1个明显减小,治愈率18/19(94.7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治疗卵巢囊肿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关键词超声经阴道穿刺卵巢囊肿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前年我们采用了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引流并注入无水
- 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小儿心包穿刺8例
小儿心包积液因诊断或治疗需要,常需进行心包穿刺。但由于年龄大小不同,合作程度有别,以及小儿胸廓、纵隔的发育特点,用通常使用的穿刺针穿刺,比成人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容易发生心肌或冠状动脉损伤、严重心律失常及气胸、腹部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且成功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我科自2001~2003年使用静脉留置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小儿心包穿刺,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8例均系我科住院患儿,根
- 经阴道穿刺配合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15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经阴道穿刺注入无水酒精配合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方法对1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在阴道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注入无水酒精之后随机分为3组:内美通组、米非司酮组、对照组。观察其缓解率、复发率、复发所需时间及妊娠率。结果缓解率内美通组86.72%,米非司酮组87.56%,明显高于对照组55.78%。复发率内美通组22.01%,米非司酮组22.52%,明显低于对照组43.37%。
-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的临床与病理
肾穿刺活检对肾脏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作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辅助诊断方法,其价值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但是掌握好适应证及超声定位的准确与否是穿刺取材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本文分析了我院2002~2003年间对病因不明或不确切的急、慢性肾衰、肾病综合征、蛋白尿、不明原因的血尿等55例患者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5例中男30例,女
- 静脉穿刺成功的7个要素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抢救和治疗疾病的基础护理技术,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摸索出几点操作体会,不仅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并能降低患者的痛苦,顺利完成其抢救及治疗目的。 1准备工作 用物齐备,不可丢三落四,护士行为举止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面对复杂的静脉要有信心,以取得患者信任。患者准备要充分,清醒的病人应询问是否上厕所;询问病人愿意选择左手或右手、上肢或下肢进行穿刺,这样体现出尊重患者的意愿,容
- 用5ml注射器进行小儿胸骨穿刺58例报告
射器针芯,可见骨髓液流出,抽吸骨髓液至所需量,然后将注射器与针头一起拔出,助手立即用无菌纱布盖好针孔,轻轻压迫止血,胶布固定,术者迅速将骨髓液滴于玻片上制作涂片。 2讨论 骨穿部位有髂前上棘、髂后上棘、棘突穿、胫骨、胸骨。以前我科常选用髂前、髂后上棘,部分婴儿采用股骨穿刺,采用12号骨针,针头粗大,且需要先麻醉后穿刺,故创伤大,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大。骨穿针针柄长,抽取骨髓液时用20ml注射器抽吸
- 易撕胶带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应用
对于门诊输液室的护士来说,静脉穿刺是护理操作中最繁重的环节,虽然穿刺成功率很重要,但是它的固定也是不容忽视的。固定的好与坏和胶带有着直接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4年的输液量680人/天,6、7、8、9月份超之,而其中又以小儿居多,占输液量的68%,自使用易撕胶带以来,中途重新穿刺率由原来的4%下降至现在的1.8%,得到了护理人员和病人的一致好评。1.2固定方法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按
- 超声引导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卵巢囊肿
超声引导下的囊肿抽吸和酒精硬化治疗已成为肝囊肿和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1],而卵巢囊肿的硬化剂治疗临床报道较少。1998年9月~2003年6月,笔者利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硬化剂治疗卵巢囊肿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57例均经超声诊断为单纯性卵巢囊肿或巧克力囊肿。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9岁;未婚5例,已婚52例;均为单侧囊肿,左侧24例,右侧33例;单房51例,多房6例;最大囊
- 婴幼儿超声预定位与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的对比研究
2005年07月14日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5Vol.12No.1P.15-185(四川)为了比较二维超声预定位与常规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婴幼儿中的应用,研究者62例10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解剖定位组:30例,以颈内动脉搏动或胸锁乳突肌三角为标志穿刺,超声定位组:32例,使用HPSONOS4500型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机的术中探头,以
- 膀胱穿刺造瘘术并发症及护理
我院泌尿外科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使用德国产50cm、12F内径4mm一次性膀胱穿刺造瘘管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75例,其中女2例,男73例,最小年龄26岁,最大年龄75岁,平均年龄50.5岁,其中外伤致尿道断裂18例,神经源性膀胱5例,前列腺增生症并尿潴留52例。 2结果 68例不能排尿症状得到及时缓解且无任何
- 应用新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的临床体会
经皮中心静脉穿刺术是一项基本的临床操作技术,是急诊抢救和危重手术的创伤性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临床输血输液扩容、输注全静脉营养液,甚至安装临时起搏器的前提。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又因为操作方便、护理便利、不易感染、容易固定等优点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对穿刺并发症的顾虑,限制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广泛使用。我们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体会,希望能与同行共享。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5月~2003年
- 微创穿刺脊麻的临床应用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各类手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减少组织创伤及不良反应,选用AS-E/S型“针内针”联合穿刺针,25G内针(Whitacre脊麻针)直接做脊麻微创穿刺,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择下肢、下腹部手术行微创脊麻手术穿刺100例(其中剖宫产30例,子宫次全切20例,骨科下肢手术20例,前列腺、膀胱手术15例,阑尾切除15例),年龄18~76岁,体
-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几个重要环节
静脉穿刺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迅速成功的静脉穿刺,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尤其是对危重病人,成功的穿刺可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静脉选择是关键 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静脉的方法:(1)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择粗直、易固定、避开关节和疤痕、弹性较好的血管进行穿刺。(2)根据药物的性质
- Foley尿管内置导丝法膀胱穿刺造瘘术
自1994年至今以Foley尿管内置导丝法行膀胱穿刺造瘘10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均为男性。年龄14~83岁,平均57岁。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38例,前列腺脓肿3例,急性尿道损伤29例,尿道损伤二次手术前尿潴留8例,尿道外口炎性狭窄17例,不明原因前尿道狭窄2例,转移癌致阴茎持续异常勃起1例,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4例。合并高血压病29例,冠心病32例,慢性阻塞性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体会
72岁,平均60.7岁。受检病人为胸片或CT发现胸部有周围型病变不能定性,经临床医师申请或CT室医师建议做此项检查。其中住院病人13例,门诊病人8例。采用日本东芝公司产TCT-600HQ全身CT机。穿刺所取组织标本经固定送检,病理结果为:炎症8例(炎性假瘤4例,结核3例,化脓感染1例),肺癌9例(腺癌5例,鳞癌4例),乳癌肺转移3例,骨髓瘤(肋骨)1例。术后仅3例并发少量气胸,无咯血、血胸等严重并
- 穿刺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2例体会
耳廓假性囊肿临床较为常见。以往治疗多采用腔内药物注射、穿刺抽液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引流等方法治疗。上述方法易复发且疗效不确切。2000年2月~2002年3月,我科应用穿刺置管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42例(42耳),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24~60岁。均于无意中发现耳廓局限性隆起。发现至就诊最长3个月,最短1天。25例隆起在舟状窝及三角窝,10例在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