莕菜

目录

1 拼音

xìng cài

2 《全国中草药汇编》:莕菜

2.1 拼音名

Xìnɡ Cài

2.2 别名

莲叶莕菜、大紫背浮萍、水葵、水镜草、水荷叶

2.3 来源

龙胆科莕菜属植物莕菜Nymphoides peltatum (Gmel.)Kuntze,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

2.4 性味

辛,寒。

2.5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清热、利尿。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荨麻疹,水肿,小便不利;外用治毒蛇咬伤。

2.6 用法用量

1.5~3钱;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伤口周围。

2.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莕菜

3.1 出处

出自《唐本草》

3.2 拼音名

Xìnɡ Cài

3.3 别名

荇菜、莕、接余、菨余、凫葵、水镜草、莕丝菜、符丝菜、金莲几、藕蔬菜、靥子菜、金莲子、莕公须、水铜钱、马脚草、马脚莲、水荷叶、水葵、莲花菜、小萍蓬草、小叶荷叶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莕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ymphoides peltatdμm(Gmel.)O.Kuntze[Limnanthemμm peltatμm Gmel.;Menyanthes nymph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3.5 原形态

多年生水生草本。茎沉水,圆柱形,长而多分枝,节上生不定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浮于水面,近革质;柄长3-30cm,基部扩大抱茎;叶片卵状圆形,直径2.5-7cm,基部心形,上面亮绿色,下面带紫色,全缘或边缘呈波状;有不明显的掌状脉。花1-6朵簇生于节上,花梗长2-8cm;花萼5深裂,几达基部,裂片披针形;花冠金黄色,辐射状,直径2-3cm,分裂几达基部,冠筒短,喉部具5束长毛,裂片5,倒卵形,先端微凹,边缘有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扁短;子房卵圆形,蜜腺5,着生于子房基部,柱头膨大,2瓣裂。蒴果卵圆形,长约2cm。种子褐色,多数,两面扁平.边缘密生睫毛。花期4-8月,果期6-9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1800m的池塘中和水不甚流动的河溪中。

资源分布:我国温暖地区多有分布。

3.7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多缠绕成团。茎细长,多分枝,节处生不定根。叶片多皱缩,完整叶片近圆形或卵状圆形,长1.5-7cm,基部深心形,近革质。叶柄长5-10cm,基部渐宽,抱茎。上部的叶对生,其他部位叶互生。气微,味辛。

3.8 化学成份

叶含芸香甙(rutin),槲皮素-35-巢菜糖甙(quercetin-3β-vicinoside)[1],莕菜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槲皮素(quercetin),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

3.9 性味

辛;甘;性寒

3.10 归经

膀胱经

3.11 功能主治

发汗透疹;利尿通淋;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透发不畅;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诸疮肿毒;毒蛇咬伤

3.12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3.13 附方

①治痈疽及疮疖:莕丝菜或根、马蹄草茎或子各取半碗,同苎麻根五寸,去皮,以石器捣烂,敷毒四围,春、夏、秋日换四、五次,冬换二、三次。换时以荠水洗之。(《保生余录》)②治谷道生疮:荇叶捣烂,绵裹纳下部,日三次。(《范汪方》)

3.14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消渴,去热淋,利小便。

2.《开宝本草》:捣汁服之,疗寒热。

3.《品汇精要》:主诸淋,解毒药。

4.《纲目》:捣敷诸肿毒,火丹游肿。

5.《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行水。

3.15 摘录

《中华本草》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