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油-气和油-重水交换技术

目录

1 拼音

qì -yè ,yóu -qì hé yóu -zhòng shuǐ jiāo huàn jì shù

2 英文参考

gas-fluid and oil-gas exchange techniques

3 手术名称

气-液,油-气和油-重水交换技术

4 分类

眼科/玻璃体手术

5 ICD编码

14.7901

6 概述

气-液和油-气交换术是玻璃体手术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技术,气体及硅油的应用和玻璃体手术相结合,已成为视网膜和玻璃体联合手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 适应症

气-液,油-气和油-重水交换技术适用于:

主要适用于复杂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巨大裂孔、后极部视网膜裂孔、PVR在 C2~D级的病例。

8 手术步骤

气体的消毒和注入方法:无论哪种气体,注入眼内前均应进行消毒处理,一般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为火焰消毒,将一长的针头(注射用)放在酒精灯上,待针烧红后抽吸气体达到消毒目的。另一种为微孔滤器消毒,注射器前接一细菌滤过器(一般微孔直径为0.22μm),再抽吸所需气体。气体注入方法为手推法(由助手推注气体)和加压器压入法,通过气体加压装置将气体压入玻璃体腔,玻璃体腔内的液体自动流出,所谓自动气-液交换法。

注入部位及体位:注入部位一般选在颞上或鼻上角膜缘外4mm处,无晶状体眼可适当靠前,特殊情况也可选在鼻下或颞下象限。进针3mm,由瞳孔区看到针头即可缓缓注入。注气时体位可根据需要选择仰卧、俯卧或侧卧位。

8.1 1.气-液交换技术

气-液交换方法有三种。

(1)仰卧位内交换法:先行玻璃体切割,由注液管内注入气体,另外一巩膜切口进入笛形放液针,将放液针放入裂孔内或视乳头前(无裂孔时),靠气泡的压力,玻璃体腔内的液体自然从笛形针内流出,应用自动气液交换器者可依靠其负压将液体吸出,直到将眼内液体全部换出为止(图8.9.9-1)。

(2)仰卧位外交换法:适用于视网膜下液较多或常规视网膜手术。先行玻璃体切割或常规视网膜手术,选视网膜下液较多的部位行巩膜切开放液,眼压较低时从睫状体平部进针注入气体,将巩膜放液口的预置线拉开,再次放液,然后结扎缝线再次注入气体,这样反复2~3次,可将大部分视网膜下液体换出。

(3)俯卧位或侧卧位双针交换法:适用于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切割术后第二次气-液交换。分别从颞上和鼻上方距角膜缘4mm处进针(俯卧位选择颞下和鼻下方进针),无晶状体眼可将一针自角膜缘插入前房。然后一针注入气体,靠气泡的压力液体自然从另一针流出,直到针头内冒出气泡为止(图8.9.9-2,8.9.9-3)。近几年,由于重水的发明和应用,俯卧位换气法临床已很少使用。

8.2 2.油-气交换技术

先应用气-液交换,然后按照相反的方法行油-气交换。常用硅油的黏度为1000~5000Cs,用量为3.0~5.0ml为宜。

(1)注硅油针头要放在视乳头表面,缓缓注入,气体自然从另一切口或放气针孔排出(仰卧位)。

(2)因硅油黏度大,眼内注射时压力较大,一般采用短而粗的特制注射器,针嘴和输入管的连接处必须牢固。或应用自动油气交换器注入。

(3)术中注意控制眼压,对巨大裂孔应先将裂孔瓣复位,铺平,再应用硅油加压,防止硅油进入视网膜下。

(4)油-气交换尽可能充分,将气体全部排出,同时应防止硅油填塞过度导致眼压升高。

近年来有些术者应用油-液直接交换法,术时视野清晰,能见度好,容易发现残余前膜及牵引,操作亦较简单。但油-液交换不容易充分,硅油较水轻,飘在水面上界面不清楚,巨大裂孔时硅油容易进入视网膜下。有人应用改良的Charles排液针,有助于油-液充分交换,减少了术中并发症。

8.3 3.油-“重水”交换技术

硅油-“重水”交换是应用“重水”压平视网膜后直接注入硅油将重水换出,避免了先用气置换出“重水”时可能造成的巨大裂孔后瓣滑移,同时也简化了操作。

(1)注入“重水”平面尽可能超过锯齿缘。

(2)由灌注管缓缓注入硅油,注入前排出空气,防止注硅油时进入气泡影响眼内观察。

(3)先将笛针头端放入“重水”平面以上,利用注硅油时的压力,将“重水”平面以上的液体换出。

(4)然后将笛针头端伸入视乳头前方(“重水”的最底端),随着缓缓注入硅油的压力,“重水”自然通过笛针引出。

(5)操作时注意辨别硅油和“重水”的界面,始终保持笛针在“重水”内,以免硅油进入笛针造成堵塞。

(6)“重水”即将被全部换出,仅剩视乳头前“重水”泡时应立即停止注入硅油,利用其注油的残余压力及流体惯性将残留“重水”换出。

气-“重水”交换技术操作方法同仰卧位气液交换技术,惟一需要注意的是换气时先将“重水”平面上的液体换出,同时将视网膜裂孔放置最低位,防止气-“重水”交换时“重水”进入视网膜下。

9 术中注意要点

1.扁平部进针时要注意方向,针头应朝向玻璃体中央,以免损伤晶状体。

2.开始应快速注入,一次形成一个大气泡,然后在气泡中央缓缓注入,逐渐形成一完整的大气泡。

3.如注入之气泡小而呈蛙卵状影响观察时,可用一棉棒轻弹眼球,使气泡融合。

4.笛形针插入裂孔内切勿过深,以防碰伤脉络膜造成大出血。

5.应用示指盖住笛形针外孔,以调节眼内液流出量及维持眼内压,防止视网膜压入针孔内。

6.气液交换完毕应触摸眼压,间接眼底镜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有无搏动,必要时放出部分气体。

10 术后处理

气-液交换术后体位控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原则上让裂孔处于最高位,气泡顶压裂孔。因此常根据裂孔的位置选择俯卧位(如黄斑裂孔)或低头位、坐位、侧卧位等,但不必终日卧床。1周后根据气泡吸收的多少可酌情调整体位。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