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词条:铺盖还阳 (最后修订于2009/1/12 18:51:11)[共246字]
摘要:铺盖还阳此药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Sedumstellariifolium)的带根全草。因其成片匍甸生长,故得此名。火焰草为1年生或2年生草本。有腺毛。茎直立,褐色,高10。15厘米。叶互生,倒卵状菱形,叶柄长5。6毫米。聚伞状总状花序顶生于茎上和分枝上,花梗长5-10毫米,6—7月开花,8-9月结果,果上部略叉开。种子为长圆状卵形。分布于阳日、新华、盘龙、田家山、松柏、盘水等地。生长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坡岩石上或沟边石缝中。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水火烫伤、无名肿毒、痈疗等。......
>>>查看全文
相关文献:
- 铺盖还阳
铺盖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火焰草(Sedumstellariifolium)的带根全草。因其成片匍甸生长,故得此名。 火焰草为1年生或2年生草本。有腺毛。茎直立,褐色,高10。15厘米。叶互生,倒卵状菱形,叶柄长5。6毫米。聚伞状总状花序顶生于茎上和分枝上,花梗长5-10毫米,6—7月开花,8-9月结果,果上部略叉开。种子为长圆状卵形。分布于阳日、新华、盘龙、田家山、松柏、盘水等地。生长于海拔
- 《滇南本草》:[第三卷]三叶还阳草
\r三叶还阳草\pc144.bmp\r,形似车前草,二苗,上有细黑子,根肥白而大。主治一切血症,性走十二经络,专补肾,乌须黑发,延年益寿。采治瘿袋,神效。子,能敷太阳,止年久偏正头风、赤眼,最效。──模板卷四《滇南本草》明兰茂公元1396-1476年
- 《滇南本草》:[第三卷]还阳参
\r还阳参\pc64.bmp\r,一名天竹参、一名万丈深、一名竹叶青。味甘、平,性大温。无毒,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气血衰败,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白带漏下,肝肾虚弱,任督二脉损伤,其应如响。如肺热者忌用。吃之,恐动火燥热,令人咳血,或痰上带血丝,或出鼻血,烦躁不安。(单方)治诸虚百损,五种劳症,虚劳蓐劳,白带漏下,头晕耳鸣,心慌怔忡,妇人内伤任督,下元虚寒,不能受胎者用。还阳参(四两)乌骨鸡(
- 《普济本事方》:[卷第九伤寒时疫(下)]还阳散
治阴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用硫黄末新汲水调下二钱,良久,或寒一起,或热一起,更看紧慢,再服,汗出瘥。《普济本事方》南宋许叔微公元1132年
- 十步还阳
十步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豌豆七(又称菱叶红景天)(Rhodiolahenryi)的带根全草。因其有活血、止痛、消肿之功效,且药效作用快,故名“十步还阳”和“大救驾”,又因它通常生长在岩石缝中,故又称“岩生还阳”。 豌豆七为多年生草本。高明。40厘米。地下的根状茎肉质肥厚,呈棕色c茎直立,单生,呈淡绿色;叶片卵状菱形,边缘有齿。花单性,雌雄异株,5—6月开花,花为黄绿色。7。8月结果,果为育英
- 打死还阳
打死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齿叶景天(Sedumodontophyllum)的全草。因它消肿止痛功效很强,故得此名。又因这一植物一般在5月开花,所以也称“五月还阳”。 齿叶景天为多年生肉质草本。高20-30厘米。茎下部匍甸在地上.节上生有很多的不定根,并能发出新芽,茎的上部倾斜或微弯。基生叶丛生呈莲座状,茎生叶的两面有时有粗糙的小斑点。夏季开黄色小花,花后结果。分布于下谷坪、板桥、大九湖等地。生
- 马蹄还阳
马蹄还阳 此药为董菜科植物亘(Violavaginate)的带根全草,因其叶形如马蹄,故得此名。宣为多年生草本。其地下茎粗壮,粗约1厘米,长可达15厘米。有地上匍匐枝,通常在花期后长出。叶基生,心形,托叶上有褐色细脉。花数朵从茎基生出,花便与叶近等长,花淡紫色。4—6月开花,5—8月结果。果为椭圆形,长达1.5厘米。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1500~2100米的山坡、林下、岩石边或沟谷旁
- 清水还阳2
清水还阳2 此药为苦苣苔科植物鄂西粗筒苣苔(Briggsiaspeciosa)的全草。因其枯萎后遇水又能伸展.故得此名。又名“见水还阳”。鄂西粗筒芭苔为多年生草本。叶长圆形或长圆状狭披针形,表面有白色短伏毛。花茎1。3条,高11—20厘米,表面生有许多锈色长毛。花黄色或蓝紫色。6。7月开花,8—9月结果。分布于板仓、九冲、长方、老君山、马湾、关门山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1800米的山坡路边
- 银丝还阳
银丝还阳 此药为松萝科植物破茎松萝(Usneadiffracta)的叶状体。因全体呈淡灰绿色,悬挂于老树干上,远望如银丝悬垂,故得此名。又名“青丝还阳”。破茎松萝为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地衣类植物。其全体淡灰绿色,长10—40厘米,呈二叉式分枝。基部较粗,愈近前端的分枝则愈多、愈纫,呈丝状悬垂在树上。枝体平滑,表面有许多白色环状裂沟;在中央有一线状强韧的中轴,中轴有弹性,可以拉长,是由菌丝组成的。菌层
- 青菜还阳
青菜还阳 此药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Chiritaeburnea)的带根全草。因其叶形如小白菜,故得此名。又其叶形略似批把叶。故又称“批把还阳”。 牛耳朵为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叶基生,肉质,狭卵形至卵形,基部狭长,向下延成柄状,两面均伏生有灰白色或灰黄色长柔毛。花茎常有2。4条、密被短柔毛,聚伞花序似伞状,有花5—10朵。5—6月开花,花冠紫色,外面疏生有短柔毛,7—8月结线形茹果,长约
- 猫耳还阳
猫耳还阳 此药为苦芭苔科植物猫耳朵(又称旋蒴苣苔)(Boeahygrometrica)的全草。因其叶形似猫的耳朵,故得此名。亦名“猫儿还阳”。猫耳朵为多年生草本。叶基生,簇成莲座状,两面均生有白色长柔毛。花茎1—5条.表面有短毛。花淡蓝紫色,钟状。5—6月开花。花后结果。果实为细圆柱形的蒴果,成熟时裂成两瓣。分布于阳日、新华、红花、松柏等地。生长于海拔500—800米的山坡、山沟边或林下岩石上。
- 鸡毛还阳2
鸡毛还阳2 此药为玄参科植物华中马先篱(Pedicularisfargesii)的全草。因其叶片卵状圆形至椭圆状矩形,羽状深裂至全裂,形似鸡毛,故得此名。 华中马先篙为1—2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基生叶柄长4—7厘米,叶片长5—6厘米.宽2.5—3.5厘米,中部以下常全裂,以上则深裂,缘有重锯齿;茎生叶对生至近对生。花序顶生,头状,6—7月开花,常生5—6朵,白色,8。10月结果。分布于
- 韭菜还阳
韭菜还阳 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高山瓦韦(Lepisoruseilophyllus)的全草。因其叶片长线形,形如韭菜,故得此名。 高山瓦韦为多年生草本。高达20厘米。其根茎横走,密被黑褐色鳞片。叶近生.厚革质,叶片长线形,近无柄。孢子囊群卵圆形或长圆形,着生于细脉相接处,位于中脉与Df片边缘之间,常常为反卷的叶片所覆盖。分布于板仓、盘龙、大九湖等地。生长于海拔1500-2100米的林下岩石上或树干
- 鸡爪还阳
鸡爪还阳 此药为卷柏科植物细叶卷柏(跑电6Mzb肋Dr必Z)的全草。因其叶形如鸡爪状分枝.故得此名。 纫叶卷柏为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0、40厘米。主茎为禾秆色。营养叶分腹叶和背叶二型,腹叶(中叶)矩圆形,芒刺头.背叶(侧叶)矩圆披针形,钝尖头。袍子囊稳扁;袍子叶二型,腹叶卵状披针形,龙骨状;背叶卵状三角形,较长,均有细齿;孢子囊生于下部叶腋,集中于茎顶成明显的穗。袍子二型。分布于长方、宋洛等地
- 太阳还阳
太阳还阳 此药为百合科植物独花黄精(Polygonatumhookeri)的根茎。因其喜生长在向阳坡上.故得此名。 独花黄精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圆柱形,直径3—7毫米。茎较矮小,高不到l0厘米。叶有数枚至10余枚,常紧挨在一起,为条形至矩圆形,长2—4.5厘米。通常全株仅开有l朵花,生于最下的一个叶腋内,花被紫色。5—6月开花,9—10月结红色浆果。分布于风景哑、大九湖、板仓等地。生长于海拔
- 落地还阳
落地还阳 此药为兰科植物扇唇舌喙兰(Hemipiliaflabellata)的全草或裂唇舌喙兰H.henryi的块茎。因其块茎易于繁殖,故得此名。 扇唇舌晓兰为陆生兰。高20—30厘米。块茎矩椭圆状,长约2厘米。叶1枚,心形,长2—10厘米,大小变化很大。花序长5—10厘米,常具有3—10朵花;花中等大,萼片绿色,花瓣紫红色,阔卵状披针形,唇瓣扇形,紫红色。 裂唇舌哮兰形态与扇唇舌喙兰相似,
- 腊梅还阳
腊梅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石莲(Sinorcrassulaindica)的全草。因其基部叶呈莲座状,形如腊梅和梅花的花瓣,故得此名。 石莲为2年生草本。肉质。基生叶莲座状,匙状长圆形;茎生叶为宽卵形或卵圆形。花茎直立,有时弯曲.表面有乳头状突起。7---8月开花,生在花茎的顶端,花瓣粉红色。花后结果.种子多数。分布于盘龙、新华、红花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的沟边岩石上。 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
- 鸡毛还阳1
鸡毛还阳1 此药为铁角蕨科植物北京铁角蕨(Aspleniumpekinense)的全草。因其叶片羽状分裂,形如鸡毛状,故得此名。 北京铁角蕨为多年生草本。高8—20厘米。其根状茎短而直立,顶部密生有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淡绿色,叶片披针形,厚革质,长6—12厘米,2回羽状或3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群每裂片1枚,成熟时往往布满叶下面,囊群盖近矩圆形。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500-2500
- 岩石还阳
岩石还阳 此药为苦苣苔科植物宽萼苣苔(Chlamydoboeasinensis)的全草。因其多生长在岩石夯,故得此名。 宽萼苣苔为矮小半灌木。茎常弯曲,高达20厘米。叶对生,叶片矩圆形,上面有蛛丝状毛.不久毛脱落,下面有褐色毡毛,叶柄长达6厘米。聚伞花序腋生,有长梗,花密集,花冠紫色,钟状,无毛。夏季开花,花后结螺旋状扭曲的蒴果。分布于新华、九冲等地。生长于海拔600—800米的山坡林下岩石边
- 豆瓣还阳
豆瓣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小山飘风(Sedumfilipes)或山飘风(Sedummajor)的全草。因这两种植物的叶片形状略像豆瓣,故得此名。也称之为“豆瓣菜”。 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别:小山飘风的花茎常分枝,直立或上升,高20-30厘米;叶片较小,长2—3厘米;花紫色。山飘风的花茎不分枝或常基部分枝,高约10厘米;叶片较大,大的长约4厘米,小的长1.5—2厘米;花白色。分布于下谷坪、
- 猪耳还阳
猪耳还阳 此药为菊科植物单头千里光(Seneciogoodianux)的全草。因其叶形如猪耳朵,故得此名。 单头千里光为多年生草本。幼时全株被厚茸毛。茎直立.不分枝.高15—30厘米。叶生于茎基部,叶片心形,较厚,背面常红色叶柄长3—7厘米,有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舌状花10余朵,黄色,管状花多数。花期3—4月,5月结圆柱形瘦果,上有白色冠毛。分布于古水、新华等地。生长于海拔700—1200
- 百合还阳
百合还阳 此药为面浆草科植物铜锤草(Oxaliscorymbosa)的带鳞茎全草。因其鳞茎状如百合.故得此名。铜锤草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鳞茎着生,鳞茎被褐色鳞片。叶基生,叶柄长5—8厘米,叶上面有疏柔毛或近无毛,下面有柔毛,全缘,近边缘处有红色腺点;花茎高达10厘米或更高,花淡紫色。6月开花,花后结所蒴果。蒴果短线形,有毛。栽培于新华、板仓等地。该药具有散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劳
- 金丝还阳
金丝还阳 此药为金发茧科植物高山金发藓(PoJ加油帅dp沁抓)的全草。因其植物体早黄棕色,形如金丝,故得此名。 高山金发藓的植物体较硬.呈深绿色或黄棕色。茎直立,离5—15厘米,基部密生假根。叶干燥时紧贴茎上,常一面偏斜,溺湿时伸展,倾立或背仰,下部有阔卯状的鞘部,上部为阔披计形。雌雄异株。蒴柄红褐色.长3—5厘米.多旋扭,抱蒴圆柱形,妨帽密被黄褐色长毛。分布J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190
- 岩板还阳
岩板还阳 此药为苦芭苔科植物大花旋蒴苣苔(Boeaclarkeana)的带根全草。因其多生在岩石上,故得此名。 大花旋蒴苣苔为多年生草本。高7—14厘米。叶从基部长出,长2.5—1厘米,为卵形或宽卵形,叶两面、叶柄、下面叶脉都具有短糙伏毛。花葶有2—4条,亦具短糙伏毛。5—6月开花,花2—10朵,聚伞状排列,花冠白色或粉红色。9—10月结出光滑无毛、螺旋状扭曲的蒴果。分布于阳日、红花、老君山、
- 铜丝还阳
铜丝还阳 此药为中国该科植物无粉五角叶粉背蕨(Aleuritopterisargenteavar.obscura)的全草。因其茎黄棕色,光滑,形如铜丝状,故得此名。 无粉五角叶粉背蕨为多年生草木。植株高10—20厘米。叶簇生,五角形,具3回羽状分裂,羽片3—5对,对生;小羽片3-5对,线状披针形至短线形,叶下面谈绿色。袍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成熟时汇合成线形,囊群盖沿叶边连续着生。分布于新华、阳
- 卷槽还阳
卷槽还阳 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丝带蕨(Drymotaeniummiyoshianum)的全草。因其叶片长条形,主脉下陷,叶边缘反曲形成纵沟,形如卷槽,故得此名。 丝带蕨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生长在地下,短而横向生长。叶为线形,长约50厘米.主脉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与向下反曲的叶边形成两条并行纵沟。纵沟内生有条形的孢子囊群。分布于大九湖、下谷坪、古水等地。生长于海拔700。1900米的沟边岩石或附
- 松柏还阳2
松柏还阳2 此药为卷柏科植物完州卷柏(5ej如沁比Im州油旧)的全草。因其全草形如柏树枝,故得此名。 究州卷相为多年生草本。全株高15。45厘米,主茎直立,呈圆柱形,稻秆色。下部不分技,有阔卵形的叶螺旋状密覆,上部呈复叶状分枝。营养叶有腹叶和背叶2种,腹叶(中叶)有两列,呈卵形;背叶(侧叶)也有两列.为卵状披针形。抱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偶有少数双生;袍子叶卯圆形,顶端有芒刺。袍子二型。分布于老
- 鸡脚还阳
鸡脚还阳 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金鸡脚(Phymatopsishastata)的全草。因其叶片分叉,形如鸡脚,故得此名。 金鸡脚为多年生附生草本。高1。—30厘米。其根状茎细长横走,密被鳞片。鳞片为红棕色,披针形。叶疏生,叶柄长4—18厘米,光滑无毛。叶片长6-12厘米,通常3裂,少有不裂或5裂。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主脉两侧。袍子为肾形,透明。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600-2000米的山
- 金耳还阳
金耳还阳 此药为毛莨科植物铁破锣(Beesiacalthaefolia)的带根全草。因其果穗形如耳环.故得此名。 铁破锣为多年生草本。高14。48厘米。有粗壮、斜生而横走的根状茎,其上密生有许多须根。叶为基生,肾形、心形或心状卵形,长4.5-9.5厘米,宽5.5。16厘米。花茎高14—48厘米,上面密被有伸展的短柔毛;花白色或带粉红色。4—7月开花,6—9月结果,果为披针状线形,长1.1-1.
- 鸡腿还阳
鸡腿还阳 此药为兰科植物瘦房兰(Ischnogynemandarinorum)的全草。因其假鳞茎圆柱形,状如鸡腿.故得此名。 瘦房兰为陆生兰。其假鳞茎狭圆柱形,长0.5—2厘米,较匍匐的根状茎细。顶生1校叶;叶具有短柄.叶片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6厘米。花葶短,不和叶生于同一假鳞茎上;花萃顶生1朵花,花大,白色,花瓣较狭,披针形,唇瓣基部狭楔形,渐向前扩大:在靠近顶端处不明显3裂。花后结
- 铺地还阳
铺地还阳 此药为石松科植物杉蔓石松(小9F4l咖MM腻小M)的带根全草,因其成片钢旬于地面生长,故得此名。 杉蔓石松为多年生单本。株高25。30厘米。地下茎蔓生,较细弱。地上茎有分枝,分枝从下部开始,侧枝二叉或单一,小枝亡的叶钻状披针形,全缘,革质,叶脉不明显,连同叶片延生于茎上。各小枝顶端均生有圆柱形袍子囊穗,叶绿有疏锯齿,叶疏而张开。分和于大九湖、板仓、红河、小于家坪等地。生长于海拔165
- 梅花还阳
梅花还阳 此药为真酵科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giganteum)的全草。因其顶叶大.簇生如花苞状,形如梅花,故得此名。 暖地大叫药的植物体较大,呈鲜绿色或赂呈褐绿色.略具有光泽。茎直立生长,具有明显的横生根茎,茎下部的叶片较小,鳞片状,紫红色,紧密贴茎;顶部的叶较大,簇生如花苞状.长倒卵形或长舌形。其雌雄异株。柄为紫红色,顶部弯曲成弓形。袍子球形,黄棕色。分布于神衣架林区各地,生
- 马尾还阳
马尾还阳 此药为书带蔗科植物书带蕨(Vittariaflexuosa)的全草。因其叶片呈条形,状如马尾,故得此名。 书带蕨为多年生附生草本。植株高20—40厘米,有地下根状茎横走。叶片呈条形,上面主脉稍凹陷,下面明显隆起。孢子囊群生于边脉上,远离主脉,幼时被反卷的叶缘覆盖。分布于新华、木鱼等地。生长于海拔800—1300米的岩石或老树尧上。 该药具有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痨伤、
- 蜈蚣还阳
蜈蚣还阳 此药为兰科植物台湾盆距兰(Castrochilusformosanus)的全草。因其植物形态有如蜈蚣,故得此名。 台湾盆距兰为附生兰。多年生小草本。茎细长,圆柱形。叶排成2列,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近肉质,叶柄很短,有关节。总状花序极短,花小,肉质,淡黄色,唇瓣囊袋状。6—7月开花。蒴果。其分布于神农架林区高山地带。生长于海拔1200—20Do米的林下岩石上。 该药具清热生律、滋阴养胃
- 铁丝还阳
铁丝还阳 此药为水龙骨科植物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的全草。因其根状茎细长,横走如铁丝,故得此名。 石强为多年生草本。有细长横走的根状茎,根状茎上密生披针形鳞片。叶为线形,长4—10厘米,宽3—4毫米,边缘常向下反卷。孢子囊群为线形,在靠主脉处各成一行,初时为反卷的叶边覆盖着,成熟时则挤开叶边而露出孢子囊群。分布于新华、宋洛、老君山、长方、下谷坪、板桥等地。生长
- 扇子还阳
扇子还阳 此药为兰科植物扇脉构兰(Cypripediumjaponicum)的根茎。囤它的叶形像蒲扇,故得此名。 扇脉构兰为多年生草本。高35—50厘米。根状茎圆柱形,在地下甸甸生长,节上有许多肉质的须根。茎直立,表面有很多黄棕色的柔毛,茎基部有膜质鞘状的鳞片。叶只有2片,着生于茎的顶端,均为菱状圆形,有很多扇状的叶脉,叶片上半部分边缘有规则的钝波状皱折,像一把扇子。花生长在花茎顶端,淡黄白色
- 六月还阳
六月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费菜(Sedumaizoon)的全草或根。因其在6月开始开花,;故得此名。又因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民间认为其疗效可以同参三七娘美,故又称:为“土三七”。 费菜为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生长地下,粗短。茎高20—5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互生.长披针形至倒披针形。花较小,花瓣黄色。繁密地生长在花茎的顶端。6—8月开花,8—10月结果。分布于神农架林区各地。生长于海拔8
- 马耳还阳
马耳还阳 此药为苦苣苔科植物珊瑚苣苔(Corallodiscuscordatulus)的全草。因它的叶形似马的耳朵,故得此名。珊瑚芭苔为多年生草本。叶多密集生长在茎的基部;叶片菱状卵形,边缘有小锯齿,叶上面散生柔毛或无毛,有很多皱折,叶背面红紫色,沿着叶脉生有锈色绒毛。花茎2—4条,花茎及花序上都有锈色毛。5—6月开花,花呈淡紫色,7—8月结果。分布于新华、盘龙、九冲、阳日等地。生长于海拔5刃—
- 石笋还阳
石笋还阳 此药为毛真科植物小果唐松草(Thalictrummicrogynum0)的全草。因其果实形状略似石笋,故得此名。 小果唐松草为多年生草本。高印—100厘米。其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上部有些短分枝。叶为2—3回的3出复叶,从基部生出的叶1片,呈宽卵形;茎上长出的叶有1—2片,较小。7月开出白色或淡紫色花,排列成圆锥状。8—9月结狭椭圆形瘦果,瘦果长约18毫米.有纵肋6条。分布于马家屋场
- 包菜还阳
包菜还阳 此药为景天科植物八宝(又称景天)(Sedumerythrostictum)的全草。因其叶形如包菜叶,故得此名。 八宝为多年生草本。高30—70毫米。其块根粗壮,呈胡萝L样。茎直立,不分枝。叶为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有疏锯齿,形如包菜。伞房花序生于茎顶端,上面密生许多白色至浅红色的花,8-9月开花,9—10月结果。分布于松柏、下谷坪、板桥等地。生长于海拔900-1600米的山坡草地或
- 菊花还阳
菊花还阳 此药为地钱科植物地钱(Marcanticpolymorpha)的植物体。因其叶状体雌雄器托团盘状,形如“菊花”,故得此名。 地钱叶状体为扁平、阔带状,多回二歧分叉,呈淡绿色或深绿色,长5—10厘米,宽1--2厘米。在其背面只有一些排列整齐的六角形气室分隔,每室的中央具有1个气孔和许多直立的营养丝,下部的基本组织由12—20层细胞组成。雌雄异株,雄器托困盘状,波状饯裂成7—8瓣;雌器托
- 熨痞方八八
方剂组成一层用麝香二,三分肉上.二层阿魏一,二钱.三层芒硝一,二两铺盖于上主治功效作者见解右先用荞麦面和成条,量痞大小围住,铺药于内,以青布盖之,随烧热砖四,五块,轮流布上熨之,觉腹中气行宽快,即是痞消之兆.以手烘热摩之亦妙.内须服调养气血之药作者:张景岳
- 《医宗金鉴》:[卷四伤寒心法要诀]阴毒
35.阴毒寒极色青黑,咽痛通身厥冷寒,重强身疼如被杖,腹中纹痛若石坚,或呕或痢或烦躁,或出冷汗温补先,无汗还阳退阴汗,急灸气海及关元.【注】阴毒,谓阴寒至极之证也.血脉受阴毒邪,故面色青黑也.阴毒内攻于里,故咽痛腹中绞痛也.阴毒外攻于表,故厥冷通身,重强疼痛如被杖也,独阴无阳不化,故阴凝腹若石之坚硬也.或呕吐、或下痢,或烦躁,或冷汗出,皆阳虚不足或有之证,均以温补为先,宜四逆汤倍加人参.若有是证,
- 《伤寒心法要诀》:[卷一]阴毒
阴毒寒极色青黑,咽痛通身厥冷寒,重强身疼如被杖,腹中绞痛若石坚,或呕或利或烦躁,或出冷汗温补先,无汗还阳退阴汗,急灸气海及关元。【注】阴毒,谓阴寒至极之证也。血脉受阴毒邪,故面色青黑也。阴毒内攻于里,故咽痛腹中绞痛也。阴毒外攻于表,故厥冷通身,重强疼痛如被杖也,独阴无阳不化,故阴凝腹若石之坚硬也。或呕吐、或下利,或烦躁、或冷汗出,皆阳虚不足或有之证,均以温补为先,宜四逆汤倍加人参。若有是证,其人无
- 足卫和荣汤
治痘后抽风,两眼天吊,项背反张,口噤不开,口流涎沫,昏沉不醒人事,周身溃烂,脓水直流,皆治之。 黄耆一两甘草二钱白朮二钱党参三钱 白芍二钱当归一钱枣仁二钱桃仁一钱五分研 红花一钱五分 水煎服 此主专治痘后抽风,及周身溃烂,若因伤寒、瘟疫、杂症,疾久气虚抽风,抽风门另有专方。 【方歌】 足卫和荣耆草朮,参芍归枣桃红扶, 抽风风字前人误,服此还阳命可苏。作者:王清任
- 热病生死期日证第二十
,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七、八日,脉不躁喘,不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下汗,四日死。 未曾汗,勿肤刺。 热病三、四日,脉不喘,其动均者,身虽烦热,今自得汗,生。传曰:始腑入脏,终阴复还阳,故得汗。 病热七、八日,脉不喘,其动均者,生。微热在阳不入阴,今自汗也。 热病七、八日,脉不喘,动数均者,病当喑。期三日不得汗,四日死。 热病,身面尽黄而肿,心热,口干,舌卷,焦黄黑,身麻臭
- 《验方新编》:[卷十七咽喉]治咽喉急症神效方
内,至来年立夏后取出,去肉不可着水,埋无雨回廊土内七日或十日取出,芦席摊晒坼裂,勿经雨露,放石臼内打碎,再研极细末听用。壁钱制法∶平日预为收取壁上蛛窝,用阴阳瓦铺生白矾,以壁钱安置生白矾上,再以白矾铺盖上,庶免烧成灰,止须枯存性。凡壁窝在竹木上者不可用。风化硝制法∶冬月用大白萝卜挖空,中实满皮硝,风干,至对年取用。夏用黄瓜或西瓜亦如法制。倘一时不有,或即用前精制元明粉亦可。又方∶香瓜蒂风干,若遇咽
- 《苏沈良方》:[卷第四]黑神丸
漆(六两半生半用,重汤煮一半日令香)神曲(四两)茴香(四两)木香椒红丁香(各上丸如弹丸大。取茴香末十二两,铺盖阴地,阴干。候外干,并茴香收器中,极干乃去茴香。肾余育肠,膀胱癖,七疝下坠。五膈血崩,产后诸血,漏下赤白,并丸分四服,死胎一丸,皆无灰酒下。难产,炒葵子四十九枚,捣碎酒煎下一丸。诸疾不过三服。元气十服,膈气症癖五服,血瘕三丸当瘥。予族子妇,病腹中有大块如痞。每发,痛不可堪。时子妇已贵京下,
- 《韩氏医通》:[卷下方诀无隐章第八]枳术丸烧饭法
用荷叶中虚之义。讵意东南人不识北方炊饭无甑,类呼为烧,遂讹为荷叶包饭入灰火烧煨,虽丹溪亦未之辨。古诗云瓶中有醋堪烧菜,是也。白术(君,去梗及油者六两)枳实(臣,用鹅眼者,以冷水浸软,切片,略炒四两)上为末,先用新碧荷叶数十,煮汤去叶,入粳米,亦如寻常造饭之法,甑内以荷铺盖,北方无甑,亦随宜用,但米入汤,自然透绿,方全气味。饭成,乘热以药末揉拌成剂为丸。食后,任引下。《韩氏医通》明韩懋公元1522年
- 《本草易读》:[本草易读卷七]蝼蛄三百六十
治恶疮,出肉刺而催难产。水肿甚效。其性最急,虚人戒之。一切水肿喘满,五枚,焙末,白汤下,小便利为效。(验方第一。)气水面肿,焙末,同轻粉吹鼻,以黄水下为效。(第二。)石淋疼痛,七个,食盐二两,新瓦上铺盖焙干,去盐,每服一钱,七日愈。(第三。)小便不通,取下半截,焙末水下。(第四。)胎衣不下。同上。(第五。)针刺入肉,杵汁滴上,三五日自出。(第六。)箭入肉。同上。(第七。)竹木入肉,为末,白面合敷即
-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六·肺大肠部咳嗽]暴嗽
〔《千》〕治暴热嗽方。杏仁紫苏子(一升)陈皮(一两)柴胡(四两)上咀,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山》〕暴嗽。白蚬壳洗净研细,粥饮下。〔《本》〕治暴嗽。砒霜(一钱)白矾(一两,飞过,细研)上先将砒霜安放茶盏内,却将白矾末铺盖,火为末,乌梅肉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二丸,紫苏汤下。〔《千》〕治暴嗽。百部藤根捣自然汁,和蜜等分,沸煎成膏,咽之。《医学纲目》明楼英公元1565年
- >>点此搜索更多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