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腺瘤

目录

1 拼音

pí zhī xiàn xiàn liú

2 英文参考

sebaceous adenoma

3 疾病分类

皮肤性病科

4 疾病概述

皮脂腺腺瘤是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皮脂腺腺瘤主要由成巢排列的皮脂腺细胞组成,多数形成小囊腔。间质丰富为纤维结缔组织。部分肿瘤可见组织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不含胆固醇结晶。有的肿瘤可见多数导管扩张或呈明显的嗜酸细胞化生,此时囊腔常不明显。粘液卡红染色,导管上皮及腔内容物呈局灶性阳性,皮脂腺细胞呈阴性反应。

5 疾病描述

本病为一良性器官样肿瘤,由分化不完全的皮脂腺增生所引起。

6 症状体征

本病罕见,男性多见,平均患病年龄超过60岁。通常为一单发圆形结节,表面光滑或疣状,质硬,底部略呈蒂状,皮色或蜡黄色。常见于面部或头皮,特别是鼻部及颊部,偶见于口腔粘膜。其直径多不超过1cm。

本病有个别病例合并系统性癌症。有报告多发性皮脂腺腺瘤合并多发胃肠道恶性癌肿者(Muir-Torre综合征)。也有合并结肠腺瘤样息肉及腺癌者。

7 病理生理

肿瘤境界非常清楚,是由许多形态、大小不一的小叶所组成。周围有假包膜,位于真皮中下部。在小叶内可见两种类型的细胞:

(1)与正常皮脂腺周边的细胞相同,相当于未分化的生发细胞(即基底细胞),可有数层,并常伸向小叶内,与中央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混杂在一起。

(2)属于成熟的皮脂腺细胞。此外,在这两种类型细胞之间还有一些过渡阶段的细胞。生发细胞与皮脂腺细胞在小叶内分布也不一致。有些小叶主要含生发细胞,类似基底细胞瘤。

另一些小叶主要含皮脂腺细胞,类似成熟的皮脂腺小叶。但大多数的小叶内,这两种类型的细胞比例大致相等,其排列往往是生发细胞在外,包围着皮脂腺细胞团块。如用脂肪染色,则皮脂腺细胞和过渡性细胞中,均有脂质存在。有些较大的小叶中央含有囊腔,系由成熟的皮脂腺细胞崩解而成。此外,还可见有角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灶,则可能为向皮脂腺导管分化的部分。

8 诊断检查

临床上本病需要与老年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上皮瘤、皮脂腺癌、组织细胞瘤及黄色瘤区别。皮脂腺上皮瘤的瘤细胞向正常皮脂腺分化的倾向少,更接近基底细胞瘤的特点,而不像皮脂腺腺瘤分化好。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往往在中央见一大导管,周围有成熟皮脂腺小叶。故皮脂腺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作病理检查方能确定。

9 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切除。

10 特别提示

皮脂腺腺瘤比较罕见,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平均年龄 50 岁以上,好发于头和颈部,尤其面部,与 Muir-Torre 综合征有关。

10.1 皮脂腺腺瘤与皮脂腺腺痣的区别

皮脂腺腺痣与皮脂腺腺瘤虽都是发育异常的皮肤病,且都以皮脂腺不完全分化性增生为主要特征,但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发病年龄看:皮脂腺腺痣在人出生时就有,或在出生后不久发生,偶有成年期发生者;而皮脂腺腺瘤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

从皮损部位看:前者多发于头皮或面部,以单发为主;后者孤立性发作者常见于头皮或面部,多发性则以躯干为好发处。

从皮损形状看:皮脂腺腺痣表现为略高出皮面之淡黄至黄色蜡样,圆形、卵圆形或斑块状,边缘不整齐,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无毛发,至发育期,明显隆起,黄色加重,成年期后,变成疣状或乳头状,质地坚实;皮脂腺腺瘤表现为皮损高出皮面,呈圆球形,直径小于1cm,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底部常略带蒂状。

从继发或并发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继发基癌、乳头状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鳞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并发内脏癌肿,尤其是胃肠道多发性癌。

从治疗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电切或手术切除为主;皮脂腺腺瘤以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

11 相关出处

皮肤病学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