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目录

1 拼音

pí zhì lèi gù chún jī sù hòu zhī mó yán

2 注解

3 疾病别名

类固醇后脂膜炎

4 疾病代码

ICD:M79.8

5 疾病分类

风湿免疫科

6 疾病概述

在全身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激素骤然减量或停用,发生皮下结节,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poststeroid panniculitis)。本病少见,发病者绝大多数为儿童。

结节出现于停药后约1~30 天,多发生在颊部、颈部、上肢、躯干、臀部等处皮肤,大小不等,直径约0.4~4cm,质硬活动,轻度压痛,皮肤表面颜色正常或略红,不破溃。一般无全身症状。经数周或数月后结节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疤痕。激素加量或停药后再度使用激素也可促使结节于较短时间内消退。

7 疾病描述

在全身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过程中,由于激素骤然减量或停用,发生皮下结节,称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poststeroid panniculitis)。

8 症状体征

本病少见,发病者绝大多数为儿童。结节出现于停药后约1~30 天,多发生在颊部、颈部、上肢、躯干、臀部等处皮肤,大小不等,直径约0.4~4cm,质硬活动,轻度压痛,皮肤表面颜色正常或略红,不破溃。一般无全身症状。经数周或数月后结节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疤痕。激素加量或停药后再度使用激素也可促使结节于较短时间内消退。

9 疾病病因

本病于1956 年由Smith 和Good 首先报道,主要病因是全身使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液素。

10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11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病理检查,以除外其他皮下结节性皮肤病,皮下脂膜炎样T 细胞淋巴瘤等。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

其他辅助检查: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脂肪细胞变性,细胞内可有针状结晶,脂肪小叶有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异物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隔内血管组织一般无病变。

12 鉴别诊断

应和结节性脂膜炎鉴别。常规应切取结节做组织病理检查。

13 治疗方案

本病经2~3 个月后可自然消退,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如果再度使用皮质激素,应避免骤然减量。

14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15 预后及预防

预后:经数周或数月后结节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疤痕。

预防:去除感染病灶,注意卫生,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16 流行病学

本病少见,发病者绝大多数为儿童。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用户收藏:

特别提示:本站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