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本站不出售任何药品、器械,也不为任何药品、器械类厂家提供宣传服务。药品类信息为研究性资料,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请不要依据本站信息自行用药。
3 注解
脾之大络为十五络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由脾脏分出之大络脉。起于大包,在渊腋下3寸,散布于胸胁。本络脉病变,实证遍身疼痛;虚证周身骨节弛纵无力。凡上述病症和有瘀血凝滞症状者,均可取脾之大络的大包穴治疗。[1]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该脉从渊腋穴(胆经)下三寸的大包穴处分出,散布在胸胁部。病变时,实则浑身尽痛;虚则全身关节松弛无力。
脾之大络[1]
4 参考资料
古籍中的脾之大络
- 《灵枢识》:[卷二]经脉第十
九墟无。张云。头重高摇之谓。力弱不胜而颤掉也。脾之大络(止)百节尽皆纵张云。脾之大络。名大包。在渊腋...
- 《类经》:[七卷经络类]五、十五别络病刺
胜而颤掉也。治此者,当取所别之长强。膂音吕。)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
- 《难经集注》:[卷之三]经络大数第二(凡二首)
。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络...
- 《医经原旨》:[卷三]经络下第五
谓力弱不胜而颤掉也。治此者,当取所别之长强。)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实则身尽痛,...
- 《针灸素难要旨》:[卷一难经]十四、十五络脉
五。余三络者,是何等络也?然有阳络,有阴络,有脾之大络。阳络者,阳跷之络也;阴络者,阴跷之络也,故络...
- 更多古籍中的脾之大络